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单纯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对BIS和AEPI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 PI)是目前监测镇静和麻醉深度的良好指标,可以较好的反应应用吸入麻醉药和多数静脉麻醉药时的麻醉深度。临床麻醉中常需应用阿片类药物,然而阿片类药物对脑电到底有无影响尚无定论,这就给临床麻醉中应用阿片类药物时判断镇静深度带来  相似文献   

2.
麻醉药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用的许多麻醉药,包括局麻药、吸入和静脉的全麻药,除了它们本身的麻醉作用外,过同的机制对心、脑、肺等脏器疾病发挥治疗作用。它们一方面以麻醉药性能出现。在麻醉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起了治疗作用;另一方面又以一普通药方式,单独或配合其它药物治疗某些疾病或保护脏器功能。本文扼要地介绍麻醉药除镇痛治疗外的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背景 吸入麻醉药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手术的临床麻醉.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常用的吸入麻醉药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毒性作用,尤其是对于发育高峰期的大脑. 目的 探讨吸入麻醉药对幼年动物及小儿的神经毒性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内容 吸入麻醉药具有神经毒性,可能会引起幼年动物学习及记忆功能的损伤,影响小儿神经发育导致认知行为障碍.目前认为其机制可能是多途径的,包括受体的影响、突触可塑性变化、脑的炎性反应和相关脑内物质的改变等. 趋向 正确了解吸入麻醉药的神经毒性作用不仅对婴幼儿麻醉药物的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且通过探索机制寻找可能的处理方法,为今后的临床处理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麻醉药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用的许多麻醉药,包括局麻药、吸入和静脉的全麻药,除了它们本身的麻醉作用外,还通过不同的机制对心、脑、肺等脏器疾病发挥治疗作用。它们一方面以麻醉药性能出现,在麻醉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起了治疗作用;另一方面又以一种普通药方式,单独或配合其它药物治疗某些疾病或保护脏器功能。本文扼要地介绍麻醉药除镇痛治疗外的临床应用与实险研究。  相似文献   

5.
脑讨  论本文对目前最普遍采用的吸入麻醉药七氟醚和异氟醚麻醉中的SEF和BI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EF和BI与吸入麻醉深度有比较好的相关性,与吸入麻醉药浓度存在线性关系。在临床麻醉中,通常是依靠病人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来判断麻醉的深度和调整麻醉药吸入量,从本文结果可以看出,当BI和SEF随着麻醉加深而降低时,MAP和HR仍保持相对稳定。在手术过程中,由于伤害性刺激及机体应激反应的作用,血压可以不随麻醉加深而同步降低,反之,由于失血、手术干扰和迷走神经反射等原因,血压可不因麻醉浅而升高,故本文没有看…  相似文献   

6.
硬膜外麻醉中,应用脑电图双频谱指数(BIS)反馈异丙酚闭环靶控系统辅以适度镇静报道较少。本文旨在探讨异丙酚靶控输注(TCI)的反馈控制变量用于硬膜外麻醉患者清醒镇静的可行性,并与异丙酚开环靶控系统相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影响吸入麻醉药血/气分配系数的诸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入麻醉药血/气分配系数是决定吸入麻醉诱导和苏醒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有许多因素影响吸入麻醉药血/气分配系数,包括:吸入麻醉药本身,血液理化性质和成分,温度,年龄,体外循环,及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等。  相似文献   

8.
脑电信号是脑神经细胞在大脑皮层或头皮表面的总体反映,随着脑电信号监测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麻醉过程中进行脑电信号监测可以提示麻醉药物的作用情况,因此麻醉药物对脑电信号的影响是麻醉监测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全身麻醉药物包括静脉麻醉药物和吸入麻醉药物,这些麻醉药物通过可逆性地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对大脑状态产生影响,最终产生不同程度的镇静作用。在麻醉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大脑会呈现出慢频率和大振幅的特点,但不同药物的频谱却各有差异。本文根据现有文献,对不同麻醉药物作用下脑电信号的影响进行综述,为今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地氟烷是新型吸入麻醉药,可引起剂量依赣性脑血管阻力降低和脑氧代谢率(CMRO2)、脑糖代谢率(CMRglc)减少。与其他吸入性麻醉药相似,地氟烷可引起脑血管扩张及颅内压改变。脑自动调节的损害继发于地氟烷引起的血管扩张,对脑电抑制包括爆发性抑制具有剂量相关性。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如果维持适当的过度通气和麻醉深度,可安全应用于颅内顺应性降低的病人。  相似文献   

10.
麻醉气体,其特性包括相对较高的心血管安全性(同等或优于传统麻醉药),与其他大多数气体相比较好的药物动力学或药效学特点。越来越多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氙气作为一种气体麻醉药,具有镇痛、诱导苏醒迅速和对心血管影响小的特点。另外,由于其对环境影响小,因此适用于吸入麻醉。但是,由于其价格昂贵,在临床应用中也因此受到了限制。  相似文献   

11.
麻醉深度的监测有利于调控麻醉药的用量,实现用最少的麻醉药物达到最好的麻醉效果,不仅可以防止麻醉药物过量所造成的危险,缩短苏醒过程,还可以避免术中知晓。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作为一种麻醉深度的监测工具,能较好地监测大脑皮质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对预测体动、术中知晓以及意识的消失和恢复都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同时,还可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已成为麻醉深度监测的重要手段。本文对BIS在临床应用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应用FO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临床上常用的四种吸入麻醉药在间脑的作用部位,为进一步探讨吸入麻醉机理提供形态学定位依据。材料和方法成年SD大鼠30只均分为对照组、2%安氟醚、2%异氟醚、2%氟烷和2%甲氧氟烷五组。对照组除不吸入麻醉气体外,其它条件均与麻醉组相同,1小时后用戊巴比妥钠麻醉后立即开胸经升主动脉灌注4%多聚甲醛。麻醉组吸入不同麻醉药后1小时开胸灌注固定90分,取全脑置于20%庶糖液中过夜,连  相似文献   

13.
病人状态指数(PSI)是新近应用于临床的一种监测镇静和全麻深度的量化脑电参数,已用于评估镇静和全麻状态下的意识水平。有研究表明用PSI指导异丙酚用药,可明显减少药物用量,并有助于改善早期苏醒的质量。本研究拟通过比较地氟醚麻醉下用PSI作为麻醉深度控制指标和不用PSI作为麻醉深度控制指标时两组病人术中血液动力学参数及术后恢复情况,探讨PSI是否可指导吸入麻醉药用药。  相似文献   

14.
利多卡因对脑肿瘤患者全麻诱导和维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脑肿瘤手术需要平稳的麻醉和较好的脑保护。丙泊酚脑保护作用较吸入麻醉药明显,但丙泊酚镇痛作用弱且价格昂贵,其广泛应用受到限制。利多卡因是常用的局部麻醉药,也可用于静脉麻醉,且有良好的脑保护功能。本观察为适合颅脑外科手术科学合理、经济有效、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案开展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安氟醚闭环靶控麻醉应用脑电双频指数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将脑电双频指数(BIS)作为安氟醚闭环靶控麻醉反馈控制的变量指标的可行性。方法:60例择期剖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以BIS值55为控制麻醉深度的目标,试验组采用吸入麻醉药闭环靶控系统实施麻醉深度维持;对照组由麻醉医师手动调控安氟醚挥发罐实施麻醉深度维持。记录并比较两组实时的BIS值、血压、心率、辅助药剂量、安氟醚用量、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和术中知晓等数据。结果:两组患者麻醉维持期间的BIS基本在预定值55上下波动,其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两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存在差异,闭环靶控组在安氟醚吸入后的血压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但在切皮后血压上升的幅度则对照组明显偏低,手术过程中的血压也较对照组者维持较低。安氟醚闭环靶控组的安氟醚总用量和辅助药使用量均明显低于手动控制组。两组均未发生术中知晓。结论:在剖胸后的单肺通气条件下,安氟醚闭环靶控系统能保证麻醉过程及血液动力学稳定,无术中知晓发生,麻醉药用量可减少。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吸入麻醉药一直是小儿麻醉的基石,充分认识吸入麻醉药的理化特性及生理功能影响,可确保其在婴儿及儿童中安全应用。尽管已有大量临床研究报道,但仍有不少临床医生对年幼婴儿能否耐受吸入麻醉药持怀疑态度。本文就婴儿及儿童吸入麻醉药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吸入麻醉药七氟醚具有诱导迅速、麻醉深度容易控制以及心脏保护作用,脑电双频指数(BIS)在1997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已批准认可可以作麻醉镇静和深度的监测指标。它是目前公认的、唯一经过证实可用于评价镇静和麻醉深度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在腹部手术闭环靶控吸入麻醉中,七氟烷与异氟烷在脑电双频指数(BIS)波动、血液动力学稳定性、辅助药物应用、苏醒情况与术中知晓等方面的差异。方法:40例择期腹部手术的患者分为七氟烷组(25例)与异氟烷组(15例)。两组均采用经静脉诱导、吸入麻醉药闭环靶控系统维持麻醉;采用BIS为反馈控制变量,并设定BIS值55为控制目标。记录并比较两组的BIS值、血压、心率、辅助药物剂量、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和术中知晓等数据。结果:两种药物对麻醉全程的BIS、HR、和脉压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术中七氟烷组BIS波动与收缩压波动显著小于异氟烷组(P<0.05)。七氟烷组睁眼时间显著少于异氟烷组(P<0.01);两组躁动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亚宁定与麻黄碱用量比较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两组病人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在腹部手术闭环靶控吸入麻醉中,七氟烷与异氟烷相比,可减少术中的BIS和收缩压的波动,缩短患者的睁眼时间。  相似文献   

19.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可以探测到神经振荡信息,在全身麻醉过程中,大脑功能和有效的区域间连接、意识网络拓扑结构和区域间相互作用的时空动力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EEG结合功能影像学研究为探索麻醉药物机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文章回顾了3种静脉麻醉药[丙泊酚、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和氯胺酮]和3种吸入麻醉药(七氟醚、异氟醚、地氟醚)的神经药理学机制,分别总结了全身麻醉药物的脑电特征以及相应大脑功能的改变(如连通性下降、复杂度降低和空间网络改变等)。同时,麻醉药物的EEG特征研究对理解大脑觉醒环路的神经生理学机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脑电非线性分析参数近似熵对麻醉深度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电(EEG)数字化分析已广泛用于麻醉中大脑皮层的功能监测,应用单一的数字化EEG参数分析麻醉药的中枢效应更为直观、方便。已知EEG信号起源于高度非线性系统,近年来EEG的非线性分析对围术期脑功能监测发展很快。以下就脑电非线性参数之一近似熵,对麻醉深度的监测基础和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