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Dispase蛋白酶诱导兔眼玻璃体后脱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dispase蛋白酶诱导玻璃体后脱离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4只健康成年的青紫兰兔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6只兔右眼均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A~D组实验眼玻璃体腔内分别注射dispase蛋白酶25,50,125和250U/L,对照眼均为眼用平衡盐BSS液0.0001L。注药前后行检眼镜、裂隙灯和VOLK+90D前置镜以及B超和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检查,最后取眼球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电镜结果A组实验眼无PVD发生;B,C2组实验眼中各有4眼发生完全性PVD,发生率为67%;D组实验眼有5眼发生完全性PVD,发生率为83%;透射电镜观察对照眼及A,B2组实验眼视网膜组织结构正常。C,D组视网膜细胞和细胞器出现水肿和变性。ERG检测A,B2组术后b波振幅与术前比较无明显降低(P>0.05);而C,D2组实验眼术后b波振幅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浓度50U/L的dispase蛋白酶可有效地诱导PVD且对视网膜无明显的毒性作用。更高浓度的dispase蛋白酶虽然可迅速有效的诱导完全性PVD,但对视网膜有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Dispase诱导玻璃体后脱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dispase兔眼玻璃体腔内注射诱导玻璃体后脱离 (PVD)的效能及对眼内组织的毒性作用。方法 3 6只兔按观察时间和注入dispase浓度不同分为Ⅰ组 ( 10 μmol/(min·mL)、5 μmol/(min·mL)、1μmol/(min·mL) )和Ⅱ组( 0 2 5 μmol/(min·mL)、0 1μmol/(min·mL)、0 0 5 μmol/(min·mL) )。对照眼注入磷酸盐缓冲液 (PBS)。Ⅰ组注药 3 0min、Ⅱ组 1周内进行PVD和眼内毒性的观察。结果 ( 1)有PVD者Ⅰ组各小组均占 4/5 ;Ⅱ组中 0 2 5 μmol/(min·mL)和 0 1μmol/(min·mL)组各占 5 /5 ,0 0 5 μmol/(min·mL)组占 4/5 ;对照眼均无PVD。两组中实验眼的PVD诱导率与对照眼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 2 )两组中较高浓度者可见前房炎性反应、玻璃体混浊或视网膜损害等。在 5 μmol/(min·mL)暴露 3 0min组和 0 2 5 μmol/(min·mL)组电镜下可见视网膜内界膜裸露、感光细胞外段结构紊乱和内段空泡形成。 结论 1μmol/(min·mL) ( 3 0min)或 0 0 5 μmol/(min·mL) ( 1周 )两种应用方式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尿激酶联合透明质酸酶玻璃体腔内注射诱导兔眼玻璃体后脱离(PVD)的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
方法:20只兔40眼随机分为A,B,C3组,分别为6,6,8只,均以右眼为实验眼,左眼对照。3组动物实验眼玻璃体腔内注射药物分别为:尿激酶1000U,透明质酸酶20U,尿激酶1000U+透明质酸酶20U,对照眼内均注入BBS0.ImL。术后7d内行裂隙灯、检眼镜、光镜及扫描电镜等检查。
结果:术后7dA组部分性PVD发生率100%,B组为16.7%,两组均无完全性PVD发生;C组完全性PVD发生率100%,对照眼无PVD。病理学检查未发现视网膜毒性。
结论:尿激酶1000U联合透明质酸酶20U兔眼玻璃体腔内注射能诱导完全性PVD,且无眼内毒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透明质酸酶诱导玻璃体后脱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成年健康纯种新西兰白兔15只,随机分为A、B、C3组。随机选取每只兔的一眼为实验眼,另一眼为对照眼。A组玻璃体腔注入透明质酸酶5IU/0.1mL,B组透明质酸酶10IU/0.1mL,C组透明质酸酶20IU/0.1mL,对照组眼内注入0.1mL BSS。结果 A组术后所有眼均未见玻璃体后脱离;B、C组于术后第5周出现玻璃体后脱离,并且无出血、渗出或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浓度为10IU/0.1mL和20IU/0.1mL的透明质酸酶玻璃体腔注射后第5周可形成玻璃体后脱离,并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对兔眼玻璃腔注射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 (tissue typeplasminogenactivator,t PA)联合周边视网膜冷凝诱导玻璃体后脱离 (posteriorvitreousdetachment,PVD)的效果。方法 :30只兔随机分为三组 (A、B、C) ,每组 10只兔 ,右眼为实验组 ,左眼为对照组。实验组A组平坦部注入t PA(5 0 μg/ 0 .1ml) ;B组周边视网膜冷凝 平坦部注入t PA(5 0 μg/ 0 .1ml) ;C组行周边视网膜冷凝术 ,2 4h后平坦部注入t PA(5 0 μg/ 0 .1ml) ;对照组方法同实验组 ,眼内注入BSS0 .1ml。术前、术后用裂隙灯、间接检眼镜、VOLK 90D、B超收稿日期 :2 0 0 4-0 3 -2 2 ;修回日期 :2 0 0 4-10 -0 8基金项目 :陕西省自然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2 0 0 2C2 80 )。作者简介 :王丽丽 (195 7-) ,女 ,陕西清涧人 ,主任医师 ,研究方向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E -mail:wanglili72 2 @sohu .com及视觉电生理 (electroretinograghy ,ERG)进行随访观察 ,最后取眼球标本进行扫描、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实验组A组 :玻璃体后脱离 10 % (1/ 10 ) ,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B、C组玻璃体部脱离 6 0 % (6 / 10 )和 90 % (9/ 10 ) ,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对照组均未见玻璃体后脱离。透射电镜观察t PA 5 0 μg对视 相似文献
6.
纤维蛋白溶解酶和Dispase蛋白酶诱导兔眼玻璃体后脱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溶解酶和dispase蛋白酶诱导玻璃体后脱离(PVD)的作用。方法24只健康成年的青紫兰兔随机分为4组,右眼均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A组实验眼玻璃体腔内注射纤溶酶1U,B组纤溶酶2 U,C组dispase蛋白酶0.0125U和D组dispase蛋白酶0.025U,对照眼均为眼用平衡盐BSS液0.1 ml。注药前后行眼底镜、裂隙灯和VOLK 90D前置镜以及B超和视网膜电图(ERG)检查,最后取眼球进行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电镜结果A组2只实验眼后极部发生不完全性PVD,发生率为33.3%;B、C两组实验眼中各有4只眼发生完全性PVD。发生率为66.7%;D组实验眼有5只眼发生完全性PVD,发生率为83.3%。纤溶酶各组实验眼注药后ERG振幅与术前及对照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视网膜组织结构正常,均未发现明显异常改变。而Dispase蛋白酶各组透射电镜观察视网膜细胞和细胞器出现水肿和变性。ERG检测Dispase两组实验眼术后b波振幅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玻璃体腔注射纤溶酶2U较注射1U更能有效的诱导PVD且对视网膜无明显的毒性作用。而Dispase蛋白酶虽然可迅速有效的诱导PVD,但对视网膜有明显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质金属蛋白酶-3在玻璃体切割术中的辅助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对玻璃体切割术的辅助作用.方法将20只灰兔随机分成2组,右眼为实验眼,A组10眼玻璃体腔内注射平衡盐溶液(BSS)0.1mL,B组10眼注射MMP-3 0.1mL(10ng),注射后30min行玻璃体切割术;左眼为对照眼,玻璃体腔内注射等量BSS但不行玻璃体切割术.术毕摘除眼球行光镜、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检查.结果A组兔眼后极部及赤道部内界膜均有多少不等的胶原纤维残留,且部分兔眼可见视网膜内界膜和感光细胞的损伤.B组兔眼内界膜面光滑平整、无任何物质残留.所有兔眼基底部视网膜面均见浓密的胶原纤维黏附.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MMP-3可明显减少兔眼玻璃体切割术后玻璃体后皮质的残留,使手术更安全易行,可作为玻璃体切割术的辅助剂. 相似文献
8.
t-PA诱导猪玻璃体后脱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t PA在猪玻璃体腔注药联合睫状体冷冻诱导玻璃体后脱离的效果。比较动物实验中玻璃体后脱离 (PVD)的观察方法。方法 2 0只猪眼睫状体冷冻后 ,随机一眼注入t PA 5 0 μg ,另眼注射同体积的BSS溶液。注射后 6h和 12h进行A、B型超声检查 ,处死后眼球标本送光镜检查和电镜检查 ,观察PVD是否存在。结果 电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8∶1,P <0 .0 5 )。超声波检查结果 4∶1(6h) ,5∶1(12h)和光镜检查结果 (6∶1)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别 (P >0 .0 5 )。结论 在破坏血眼屏障后 ,玻璃体腔内注射t PA可以诱导PVD的发生 ;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PVD的检出率高于超声波检查和光镜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2种酶类药物纤维蛋白溶酶(plasmin,P)和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HS)兔眼内联合应用诱导形成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vitreousdetachment,PVD)的作用。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20只,将HS与P各0.5U联合应用,注入20只右眼玻璃体腔内,左眼内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在设定的时间点(15min-7d),通过活体的直、间接眼底镜、视网膜电图(ERG)检查和摘除眼球的光、电镜检查,从形态学方面对酶作用于玻璃体的效应及其眼部毒性进行观测。结果在实验观察期内:(1)实验眼从第3d开始有肉眼可见的PVD形成;(2)实验组注药前后各时间点ERGb波振幅比值分别为(0.899±0.112)、(0.968±0.112)、(0.997±0.149)、(0.934±0.114)、(1.056±0.164):对照组分别为(0.961±0.074)、(0.983±0.145)、(0.962±0.056)、(0.963±0.112)、(1.040±0.094);2组比值没有明显差异(P>0.05);(3)光、电镜下视网膜的各层结构在玻璃体注射后无明显改变。结论玻璃体腔内联合注射0.5UP酶和HS酶可有效地诱导产生PVD,而且对视网膜的结构和功能无毒性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蛇毒纤溶酶是否可以诱导兔眼玻璃体后脱离(PVD),并评价其对视网膜的毒性作用。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新西兰白兔分为A、B、C、D组,每组6只。左眼玻璃体腔注射0.1m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右眼玻璃体腔分别注入1000U/mL(商品单位)的蛇毒纤溶酶0.04、0.05、0.08、0.1mL,术后1、3、7d通过裂隙灯、间接检眼镜检查,观察眼前后节的变化。术后7d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药物注入后是否诱发PVD,并评价其对视网膜结构的影响。结果术后7d对照眼无PVD形成,光学显微镜下见各实验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部分性PVD形成。A、B、C组的视网膜结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改变;D组可见局限性视网膜内界膜溶解破坏,局部视网膜隆起变薄及脉络膜下渗出的毒性改变。A组和D组的扫描电镜结果与光学显微镜一致。随着玻璃体腔蛇毒纤溶酶注射剂量的增加,玻璃体液化程度加大,PVD的范围也加大。结论兔眼玻璃体腔注射适当剂量的蛇毒纤溶酶,在术后7d可以诱导部分性PVD的形成,且视网膜形态无明显改变。大剂量应用时可见视网膜结构的毒性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兔眼玻璃体腔内注射1U纤维蛋白溶酶(后诱导产生玻璃体后脱离(PVD)的情况。方法 以16只新西兰兔作为实验动物,所有右眼内注入1U纤溶酶,按设定的4个观察时间点随机分为4组。通过临床肉眼观察,视网膜电图(ERG)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考察药物注入后诱导形成PVD的情况以及药物应用的安全性。结果 玻璃体腔内注入1U纤溶酶后15min-3d,药物对视网膜结构和功能没有任何不良影响;第1d组开始有PVD发生。第3d组效果更佳。结论 1U纤溶酶可以用作玻璃体切割手术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兔眼玻璃体腔联合注射赖氨酸-纤溶酶原和瑞替普酶诱导玻璃体后脱离(PVD)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5只健康新两兰白兔分为3组,每组5只兔,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实验眼玻璃体腔分别注射1250μg/ml赖氨酸-纤溶酶原0.10 ml和不同剂量瑞替普酶0.05 ml,3组剂量分别为104、3× 104、105 U;对照眼玻璃体腔注射平衡盐溶液0.15 ml.采用裂隙灯显微镜、+120 D前置镜检查结膜、前房、晶状体、玻璃体及视网膜情况.行视网膜电图(ERG)检查了解视网膜功能.结果 3个实验组均发生了PVD.光学显微镜检查结果显示,对照眼及104U瑞替普酶组视网膜结构无改变,3×104 U瑞替普酶组视网膜结构层次清晰,但神经节细胞层细胞和内核层细胞减少,105 U瑞替普酶组视网膜未见正常结构,只能见到视网膜色素上皮层.ERG检查结果显示,最大混合反应a、b波振幅104 U瑞替普酶组与对照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波:t=0.881,-1.776,0.809;b波:t=-0.223,-0.441,1.400;P>0.05);3×104 U瑞替普酶组(a波:t=-3.20,b波:t=-4.182,-4.103)、105 U瑞替普酶组(a波:t=-0.737;b 波:t=-15.150,6.597)与对照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眼未发生PVD.结论 兔眼玻璃体腔联合注射赖氨酸-纤溶酶原和104 U瑞替普酶可以诱导完全性PVD,并且对视网膜结构无损害. 相似文献
13.
基质金属蛋白酶-3对兔眼玻璃体及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玻璃体腔内注射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对兔眼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粘附作用及玻璃体凝胶状态的影响. 方法 取健康成年灰兔24只,随机分成实验A、B、C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只兔(12只眼)。实验A、B、C组分别注射含5、10、20 ng的MMP-3溶液0.1 ml,对照组注射等量的平衡盐溶液,于注射前后行视网膜电图(ERG)、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 结果 实验B组于注射后1周 第1次发现临床可见的玻璃体后脱离(PVD)及局限性玻璃体液化;实验A、B组于注射后15周分别有1、3只眼发现临床可见的PVD,但玻璃体液化进展缓慢。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实验A、B组于注射后60 min分别有1、3只眼形成部分性PVD;注射后1周全部兔眼形成部分性PVD;注射后15周分别有1、3只眼形成完全性PVD,但其空隙比较狭窄。实验C组于注射早期可见视网膜内层炎性细胞浸润及视网膜结构的破坏,FFA结果显示后期有荧光素渗漏。对照组有1只眼于注射后15周可见局限的PVD。 结论 MMP-3能在短时间内造成玻璃体视网膜间的分离且具有较弱的促玻璃体液化作用;10 ng的MMP-3玻璃体腔内注射对兔眼是一个安全有效的剂量,有可能作为玻璃体手术的辅助手段。(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67-132) 相似文献
14.
兔眼玻璃体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酶诱导形成玻璃体后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HS)兔眼内注药诱导形成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 vitreous detechment,PVD)的作用。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20只,将HS5U注入20只右眼玻璃体腔内,左眼内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在设定的时间点(15min~7d),通过活体的直、间接眼底镜、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检查和摘除眼球的光、电镜检查,从形态学方面对酶作用于玻璃体的效应及其眼部毒性进行观测。结果:在实验观察期内,实验眼从第3d开始有肉眼可见的PVD形成;所有眼ERGb波振幅(bA)注药前后比值没有明显差异;光、电镜下视网膜的各层结构在玻璃体注射后无明显改变。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5UHS酶可有效地诱导产生PVD,而且对视网膜的结构和功能无毒性损害。 相似文献
15.
Atilla Alpay 《国际眼科》2019,12(8):1298-1303
AIM: To determine whether intravitreal dexamethasone (DEX) implant induces 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 or not.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810 eyes of 405 patients who underwent intravitreal DEX implantation due to macular edema caused by diabetic and retinal venous occlusion in our clinic. The eyes having no injection were determin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amination findings of the patients before the injection and 3mo after the injection an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images were scanned. The pre-injection OCT findings and OCT findings of the patients having no 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 (PVD) and determined to have partial PVD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eparation in vitreoretinal adhesion and total PVD development of DEX-injected 56/208 (26.9%) eyes were statistically greater in comparison with the 12/129 (9.3%) eyes that had not been injected (P=0.001). PVD development was observed more in the patients that were younger, had larger macula thickness and lower visual acuity.
CONCLUSION: It can be stated that intravitreal DEX implant induces PVD development. Prospective, controlled studies are required in order to determine prognosis of vitreoretinal disease in PVD-developed patients and in non-PVD-developed patients. 相似文献
16.
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 induced by injection of plasmin and sulfur hexafluoride in the rabbit vitreous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PURPOS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an injection of plasmin and sulfur hexafluoride (SF6) can induce 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 (PVD) without vitrectomy. METHODS: One eye each of 15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was assigned to one of three groups. Eyes in group 1 received a vitreous injection of 1 unit of human plasmin (0.1 mL reconstituted in balanced salt solution) and 0.5 mL of SF6; eyes in group 2 received a vitreous injection of plasmin alone; eyes in group 3 received a vitreous injection of SF6 alone. Seven days after injection, all animals were monitored electroretinographically and killed, and the eyes were enucleated. After fixa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as performed. RESULTS: In group 1 eyes, the retinal surface was smooth except for the vitreous base, which showed complete separation of the vitreous cortex from the retina, indicating PVD. In group 2 and 3 eyes, sparse collagen fibers remained on the retinal surface. CONCLUSION: Vitreous injection of plasmin combined with SF6 can induce PVD without vitrectomy. 相似文献
17.
软骨素酶对兔眼玻璃体及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软骨素酶(CA)诱导产生玻璃体液化的能力及其对玻璃体视网膜界面黏附作用的影响。方法 36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Ⅰ、Ⅱ、Ⅲ组,右眼为实验眼,各12眼,分别注射CA 0.1、0.2、1 U/0.1mL;左眼为对照眼,注射等量的平衡盐溶液(BSS)。于注射后不同时间行临床观察、电生理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注射后1周,实验组兔眼即可观察到玻璃体液化,但未见玻璃体后脱离(PVD)。注射后5周,实验组全部兔眼玻璃体液化,部分兔眼发现临床可见的PVD并经组织学检查证实。对照组未见玻璃体液化及PVD。结论 CA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诱导产生玻璃体液化并对玻璃体视网膜间粘连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纤溶酶和透明质酸酶诱导猪玻璃体后脱离(PV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两种酶单独应用和联合应用的效果。
方法:小型猪15只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5只,随机选取1只眼为实验眼,对侧眼为对照眼。三组实验眼玻璃体腔分别注射50U(0.1mL)透明质酸酶、0.5U(0.1mL)纤溶酶和0.5U(0.05mL)纤溶酶加50U(0.05mL)透明质酸酶,对照眼均注射平衡盐溶液(BSS)0.1ml。注药后进行裂隙灯、直、间接检眼镜、眼B超、视网膜电图(ERG)等检查,7d后摘除眼球进行光镜、透射电镜、扫描电镜检查。
结果:B超检查显示A组有1只实验眼、B组有两只实验眼于注药后1d观察到部分性PVD,C组有1只实验眼于注药后1h观察到部分性PVD。B超、光镜和扫描电镜检查显示注药后7dA组和B组实验眼均见部分性PVD,C组实验眼均见完全性PVD,对照眼未见PVD。实验及对照眼注药前、后ERGa波、b波波幅均无显著性差异,光镜及透射电镜检查未见视网膜损害。
结论:0.5U纤溶酶和50U透明质酸酶单独及联合应用均可快速、安全、有效地诱导猪眼玻璃体后脱离,且联合用药较单独用药诱导PVD更快速、更有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