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目的探究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中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急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急救时间差异及治疗后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静脉采血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急诊手术时间、急救总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LVEF、LVEDV、LVFS等心功能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LVFS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高,LVEDV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院内AMI复发率为6.38%,较对照组的21.28%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院内再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PCI)率为10.6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66%(P0.05)。结论给予AMI患者全程优化护理能保证抢救工作的有序进行,有效缩短急救时间,挽救患者缺血心肌,最大限度保障了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抢救成功率,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采用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 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1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不同分出对照组(2021年12月至2022年5月)和试验组(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每组各6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比较急诊急救指标、急救成功率、不良心理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左心射血分数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首次心电图时间、疾病确诊时间、整体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急救护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采用急诊急救护理,选取同期我院常规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心绞痛发生率、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和焦虑、抑郁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心功能指标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提高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急救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绞痛,提高心功能,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6.
吴佳  李娜 《妇幼护理》2023,3(23):5726-5728
目的 针对急诊护理路径对急诊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在2021年7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20例急诊性心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急诊护理路径.分析对比两组的救治情况、心理状态、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急诊分诊时间、急救时间、救治方案时间、缓解疼痛时间、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先急救后转运与先转运后急救两种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整体获益水平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急重症患者的急救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采取先转运后急救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同时间内采取先急救后转运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效率、救治效果、心功能改善情况(采用killip分级评估)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发病至开始抢救时间、发病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救治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功能killip分级整体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先急救后转运的院前急救模式,可提高抢救效率,有助于心功能恢复,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回顾性分析4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包括出诊,现场病情评估,吸氧,溶栓治疗,安全转运等,认为院前急救可提高AMI的抢救成功率,对降低患者死亡率和改善预后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我院共接诊急性心肌梗死(AMI)33例,现就院前急救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21例,女12例,年龄38~73(平均56)岁。梗死部位有单个或多个,包括前壁、前间壁、侧壁、下壁、右室及内膜下。接诊时间:我科在接到“120”急救中心传来的出车命令单后,白天1min内出车,夜间2min内出车,平均出车时间1min 40要s。急救半径10km以内,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无间隙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急诊科院前急救救治的AMI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无间隙护理模式。记录两组患者出诊反应时间、心电图时间、急救总时间及急诊入院时间,同时记录急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及急救诊断率等。评估两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水平,并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出诊反应时间、心电图时间、急救总时间及急诊入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急救诊断率、转运成功率及急救成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且试验组的SAS及SDS评分与对照组护理后相比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急救AMI应用无间隙护理模式,可提高出诊效率,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诊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13.
<正>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逐步增多且年龄趋于年轻化。患者起病急,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达10%[1],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在家中或转运途中即猝死。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不断加强院前急救指导,提高现场急救能力技术水平,使患者猝死率明显下降。现将我科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院前救治的14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3年1—6月收治的6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将2013年7月—2014年1月收治的6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取急救护理路径措施。对比2组急诊停留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并记录2组院内心肌梗死复发、再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急诊停留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再PCI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能够有效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时间,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严重而持久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坏死,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在这之中约1/3的AMI患者是无先兆症状突然发病,2/3患者发病前有前驱症状,大多数发生在发病前1周内。最常见的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其次是上腹部疼痛,少数患者表现为胸闷憋气、左颈或左肩放射性疼痛麻木、心悸、头晕等。  相似文献   

16.
梁健仪  严彩云  龙春艳 《妇幼护理》2023,3(19):4640-4642
目的 研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实施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对急救效率的影响。方法 2022 年 6 月至 2023 年 3 月我院收 治的 7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急救护理,观察组实 施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救治时间、急救效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Α组急诊出诊时间、现场 救治时间、急诊至介入室或溶栓时间及抢救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 律失常、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及心脏骤停等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能够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急救效率,接受不良心血管事件,提 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2012年2月进行急救护理的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医务人员严密观测患者的病情,采用卧位或者半卧位,持续吸氧,建立快速有效的静脉通路,并给予患者止痛、溶栓等急救护理措施。结果本组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过全面有效的急救护理后,存活者43例,1例死于心跳骤停、1例死于再次心肌梗死、1例由于合并严重的器官衰竭而死于抢救途中。医务人员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正确评估、现场急救、转运与监护、预见性护理等急救护理措施,对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吸氧护理、休息与活动、饮食护理、预防便秘、疼痛的护理、并发症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认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溶栓治疗结合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等全面精心护理,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其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院前急救常见的急危重症,大多发生在院外,一般有50%左右的死亡是在发病后1 h 以内[1-2],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的预后和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3]。早而有效的急救和护理干预是减少死亡率、赢得下一步治疗的关键。现将我科抢救院前 AMI 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状动脉供血骤然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缺血与缺氧,并导致心肌坏死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胸骨后疼痛为典型临床表现,是最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之一.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临床表现不一,常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心脏骤停而导致死亡[1].有报道约40%~60%的AMI死亡病例在发病1h内死亡[2],而院前猝死的主要原因大多是可救治的致命性心律失常.这说明在现实中心肌梗死患者从发病到来院救治之间,存在着治疗干预延误[3].院前急救是近20年来发展的新学科,是指患者从发病现场到医院之前的就地抢救以及监护、运送到医院的过程[4].若能对AMI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院前救治就能明显降低病死率及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1,5].因此,护理在院前急救AMI患者的成功与否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6].现将AMI患者院前急救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