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FPFD)主要是因为盆腔支持结构受损、退化或者缺陷等引起的盆腔功能障碍性病症,在病症在妇产科临床上的发生率较高,并且越来越受到临床的关注。当前,临床上治疗FPFD主要有两类,分别是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情较严重的患者,但是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创伤性,不易被患者接受,因此首选保守治疗。FPFD康复护理主要指的是以完整的理论知识为指导,结合患者情况运用各种物理康复手段,应用多种锻炼手段逐步恢复被损伤的盆底结构,具有经济性高、操作简单等优点。本文结合国内外关于FPFD研究情况,就女性FPFD的康复护理进行如下综述,希望能够为促进FPFD的康复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将360例患者按照双盲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各18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家庭自行盆底肌训练、联合康复治疗仪治疗,将两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超声检查指标、盆底功能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BSD-S、性生活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3个月后的BSD-R、BSD-S、PUVA-R、PUVA-S、UVJ-M、BND、脏器脱垂发生率、尿失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6个月后的0级、Ⅱ级、Ⅳ级肌力比例低于对照组,Ⅲ级、Ⅴ级肌力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技术有助于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提高,对于防治盆底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蒙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盆底功能障碍的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对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女性盆底重建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48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病人施行各种盆底重建手术的护理措施,除术前、术后身心护理外,更应注意观察术后排尿情况、测定残余尿量和训练膀胱功能,并指导正确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等出院指导。[结果]经术后随访,48例病人均治愈,目前尚无复发病例。[结论]盆底重建手术的围术期护理重点是术前准备、术后的病情观察、导管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及出院后的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女性盆底重建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48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病人施行各种盆底重建手术的护理措施,除术前、术后身心护理外,更应注意观察术后排尿情况、测定残余尿量和训练膀胱功能,并指导正确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等出院指导。[结果]经术后随访,48例病人均治愈,目前尚无复发病例。[结论]盆底重建手术的目术期护理重点是术前准备、术后的病情观察、导管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及出院后的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19-21
目的分析产后盆底康复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2月在我院门诊进行产后42d复查并确诊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125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分为2组,产后组95例采用盆底康复训练,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练习,分析比较两组综合肌力、盆底肌电位、疲劳度、阴道动态压力及盆底静态张力。结果产后42d,两组患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产后3个月,产后组盆底肌力恢复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产后组盆底肌电位活动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产后组盆底肌疲劳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产后组阴道动态压力及盆底静态张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可有效恢复患者产后盆底肌功能,同时提高尿失禁的控制力,对预防患者产后阴道炎症、盆腔脏器脱垂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患者进行分阶段盆底康复治疗,探讨其对FPFD患者的盆底肌力、盆腔器官脱垂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74例合并FPFD的单胎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训练组患者于产后42天开始分两阶段行盆底肌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不予任何手法及仪器治疗手段干预。比较2组患者产后42天及3个月的盆底肌力、盆腔脏器脱垂(POP)临床分度和调查问卷评分。结果:产后3个月,2组患者的盆底肌快速收缩力及持续收缩力均较产后42天升高(P<0.05,P<0.01),且训练组高于对照组(P<0.01)。产后3个月,训练组盆腔脏器脱垂(POP)临床分度0度比例较产后42天上升(P<0.01),升至59.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43%(P<0.05);产后3个月,训练组POP临床分度Ⅰ度及Ⅱ度比例较产后42天降低(P<0.01),降至27.03%、13.5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84%、29.73%(P<0.05)。产后3个月,2组患者的问卷评分均较产后42天下降(P<0.05,P<0.01),且训练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分阶段的产后康复治疗措施,可以有效的改善FPFD患者的盆底肌力、盆腔器官脱垂程度及临床自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患者早期盆底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8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护理干预措施实施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盆底功能恢复及其他相应指标情况。结果试验组中5级肌力患者(65.00%)与对照组(30.00%)比较显著较高(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粪失禁显著低于对照组,性生活满意程度(90.00%)与对照组(55.00%)比较显著较高(P0.05)。结论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对其早期盆底功能效果影响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盆底肌力,提高满意程度,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手术后的应用。方法提出问题,针对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寻求实证,制定护理计划。结果 55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术后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无并发症发生,顺利出院。结论应用科学的循证护理方法,可减少并发症发生,保障患者安全,促进疾病康复,提高工作质量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12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用盆底康复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加用艾灸治疗,10周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后盆腔脏器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疗效。结果 1个疗程后观察组盆腔脏器脱垂治疗有效率81.3%,对照组43.8%,x~2=19.20,P<0.001。两组压力性尿失禁治疗有效率差别不大。结论采用艾灸联合盆底康复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改善了盆腔脏器脱垂及产后尿失禁症状。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分析生物刺激反馈仪联合盆底康复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6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盆底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生物刺激反馈仪联合盆底康复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于产后6周后开始干预,持续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盆底肌最大电压、平均电压、盆底肌力等级、盆底功能、阴道肌张力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盆底肌最大电压和平均电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盆底肌力等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阴道肌张力大于对照组,PFDI-20评分和PFIQ-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生物刺激反馈仪联合盆底康复护理具有较好的康复效果,利于改善盆底功能和提升盆底肌力,促进阴道肌张力恢复,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 探讨盆底超声在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功能障碍诊断及盆底康复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我院妇产科70例阴道自然分娩产妇与70例剖宫产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阴道分娩组、剖宫产组,产后均实施盆底超声检查。比较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的盆底超声检查指标、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以盆底肌力诊断结果为参照,分析盆底超声对盆底功能障碍的诊断效能,并分析盆底超声与盆底肌力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将阴道分娩组、剖宫产组中的盆底功能障碍产妇分别设为A组、B组,均实施盆底康复治疗,比较A组与B组治疗前、后的盆底超声检查指标、盆底肌力评分、阴道最大收缩压。结果 阴道分娩组的膀胱颈移动度、静息及Valsalva动作时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左右径、肛提肌裂孔面积大于剖宫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8.57%,高于剖宫产组的2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盆底肌力诊断结果,盆底超声对盆底功能障碍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67%、96.91%、97.1...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的影响差异。方法以73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在其自愿的前提下,将其划分为A、B、C、D四组,其中前三组分别于产后42 d、60 d、90 d行康复护理,而D组则不行康复护理,比较四组产妇的盆底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D组产后各阶段尿失禁率、手测阴道横截面肌力、肌纤维肌电压变化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康复锻炼的各组,在产后180 d时,平均尿失禁率为5.3%,D组为18.1%、手测阴道横截面肌力为(4.37±0.93) nxm,D组为(3.20±0.51) nxm、Ⅰ类、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分别为(8.04±1.48) mV和(8.73±1.27) mV,D组分别为(6.63±1.21) mV 和(7.12±1.38) mV,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疗程结束后,A组盆底功能恢复最佳,较B、C组,优势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康复护理能够增强产妇盆底肌肉的收缩能力,从而促进盆底功能的恢复,而产后42 d则是着手开展康复护理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3):5423-5424
选取我院收治的67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与同期67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两两组性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并对患者进行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肌锻炼联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肌电位与Ⅰ类、Ⅱ类肌纤维平均肌力。观察组性生活质量评分仅为(16.1±3.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FD患者经治疗后肌电位明显升高,同时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力均大幅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对女性性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行盆底康复治疗可有效增强盆底肌弹性与收缩能力,且便捷、无创,为理想康复治疗手段,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腹腔镜手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病人的护理经验。[结果]经过加强术前的心理护理及准备,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加强出院指导,48例病人均治愈,目前尚无复发病例。[结论]加强术前、术后的护理是保证病人手术成功及术后早日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社区已育女性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病情况并分析社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6月衡阳市某4个社区已育女性40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盆底功能障碍简易问卷(PFDI-20)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65例(65.43%)女性出现了1种或多种PFD症状,其中压力性尿失禁(SUI)检出率最高,共143例,占35.30%;其次是尿频,101例,占24.93%。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长期便秘和生殖道反复感染是导致PFD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社区已育女性PFD症状发生率高,其中主要为泌尿系统症状,尤其是SUI应该得到重视,便秘、生殖道反复感染是PFD发生的影响因素,社区应普及盆底功能相关知识,以帮助识别影响因素并进行预防,鼓励已育女性主动到医院进行盆底筛查与治疗,以提高已育女性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