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肝脏穿刺活检在诊断移植肝病理改变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肝移植术后肝穿刺活检标本的病理变化与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从2004年10月至2005年4月间39例肝脏移植术后患者53例次诊断性肝脏穿刺活组织检查。用HE染色方法显示其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结果采用Banff国际排斥反应病理诊断标准及参照临床检查和治疗结果,53例次肝脏穿刺检查分别被诊断为急性排斥16例次、保存性灌注再损伤12例、胆道并发症9例次、药物性肝脏损伤11例次、慢性排斥3例次、急性肝坏死2例。结论保存性肝脏损伤时肝内的小灶性坏死、肝细胞气球样变性及药物损伤所诱导的多形态肝细胞变性是区别急性排斥反应的重要病理特征。早期胆道狭窄通常显示为小胆管的反应性增生和伴有轻度肝细胞损伤的微胆管胆汁淤积。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肝移植术后肝脏穿刺活检资料的分析,探讨移植术后各种并发症的病理组织学表现,指导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例肝移植术后患者249例次诊断性肝脏穿刺活检组织病理资料和治疗效果.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分析其病理学形态改变,排斥反应采用Banff排斥反应病理标准、RAI评分分级.结果 所有病理活检资料中,急性排斥反应发病率为最高,共71例次(28.5%),胆道并发症39例次(15.7%)、肝炎病毒感染及复发28例次(11.2%)、药物性损害34例次(13.7%)、再灌注损伤35例次(14.1%)、巨细胞病毒感染14例次(5.6%)、肿瘤复发7例次(2.8%)、慢性排斥反应16例次(6.4%)、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2例次(0.8%)、难以确定3例次(1.2%).结论 移植肝行穿刺活检术能很好的明确肝功能异常的病因,进而指导临床进行精确、有效的治疗,建议各移植中心将肝脏穿刺列为肝移植术后的常规检查,定期活检,更好的保护移植物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分析本院肾脏内科近10年肾活检病理类型及疾病谱变化.方法 收集2006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996例肾活检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肾脏疾病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996例肾活检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疾病760例,占76.31%,继发性肾小球疾病211例,占21.18%,肾小管间质性疾病22例,占2.21%,遗传性肾病3例,占0.30%.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常见病理类型为IgA肾病238例,占31.32%,其次为系膜增生性肾炎199例,占26.18%,膜性肾病127例,占16.71%.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常见为狼疮性肾炎76例,占36.02%,其次为紫癜性肾炎56例,占26.54%,乙肝相关性肾炎24例,占11.37%.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表现最常见为肾病综合征446例,占58.68%,其次为慢性肾炎223例,占29.34%,隐匿性肾小球肾炎69例,占9.08%.结论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目前临床最常见肾小球疾病,其病理类型以IgA肾病最为常见,近年来膜性肾病所占比例明显增高.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以狼疮性肾炎最为常见,乙肝相关性肾炎所占比例较前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因膀胱病变行膀胱镜活检患者的病理类型构成,探讨膀胱镜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复习我院623例膀胱病变患者经膀胱镜活检组织病理资料.结果 良性肿瘤76例,占12.2%,均为尿路上皮乳头状瘤.恶性肿瘤291例,占46.7%,其中尿路上皮癌254例,腺癌17例,鳞癌6例,转移癌13例,横纹肌肉瘤1例.膀胱黏膜慢性炎症140例,上皮增生50例,分别占22.5%、8.0%;而腺性膀胱炎55例,正常膀胱黏膜8例,前列腺组织3例.结论 尿路上皮性肿瘤仍是最常见的膀胱疾病,其次是膀胱炎性病变.膀胱恶性肿瘤以尿路上皮癌最常见,膀胱腺癌、鳞癌或转移癌等比较少见.膀胱镜活检安全、简便,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穿刺活检仍然是目前术前确诊前列腺癌的唯一手段,近年来前列腺穿刺活检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包括穿刺的方法、影像技术的发展等。本文就前列腺穿刺活检方法和新型影像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最近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穿刺活检仍然是目前术前确诊前列腺癌的唯一手段,近年来前列腺穿刺活检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包括穿刺的方法 、影像技术的发展等.本文就前列腺穿刺活检方法 和新型影像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最近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1200次移植肾穿刺的并发症及临床意义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移植肾穿刺术的临床意义及并发症 ,以促进移植肾活检术在肾移植患者中的广泛应用。方法  1 994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行肾移植术的 590例患者 ,术后常规行移植肾活检术 ,肾功能短期内急剧恶化者急诊行肾穿刺活检术。采用斜角进针负压吸引法 ,对其并发症及肾活检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了分析。结果  590例患者共行 1 2 0 0次肾穿刺术 ,穿刺成功率为 99.8% ,组织质量较好的占 81 .3 % ,光镜标本平均每份包含肾小球 (1 9.0± 9.0 )个。肾穿刺后肉眼血尿的发生率为1 .6 % ,肾周血肿的发生率为 0 .3 % ,经对症处理后缓解。出现出血并发症的患者肾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有异常改变 ,包括急性肾小管坏死 (ATN) ,急性排斥反应 ,慢性排斥反应等。病情稳定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在肾活检后无明显的变化 .肾功能正常患者的肾活检组织病理检查发现异常的有 2 7.8% ,其中临界改变占 1 1 .9% ,动脉内膜炎占 4 .0 % ,急性排斥占 1 .4 % ,此外尚有少量的慢性排斥及间质非特异性细胞浸润。肾功能异常的患者中有 34 .9%肾组织病理表现为正常移植肾改变 ,30 .2 %的患者诊断为急性排斥 ,1 7.4 %患者诊断为临界改变 ,动脉内膜炎及ATN各占有 0 .3 %。结论 斜角进针负压吸引肾活检术在肾脏移植患者中应用成功率高 ,且较为安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穿刺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癌的金标准,但穿刺活检的适应证仍有争议。本文就前列腺穿刺活检适应证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包括直肠指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及其相关指标以及首次活检为前列腺上皮内瘤或不典型增生等。并初步介绍肿瘤标记物PCA3基因以及人工神经网络在诊断早期前列腺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穿刺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癌的金标准,但穿刺活检的适应证仍有争议。本文就前列腺穿刺活检适应证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包括直肠指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及其相关指标以及首次活检为前列腺上皮内瘤或不典型增生等。并初步介绍肿瘤标记物PCA3基因以及人工神经网络在诊断早期前列腺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 1月~ 2 0 0 0年 1 2月 ,我们对 1 2 2例可疑前列腺癌 (PCa)患者进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 ,以探讨其临床价值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1 2 2例 ,平均年龄 72 .5 ( 5 0~ 90 )岁。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下尿路梗阻为主症状。常规行直肠指检 (DRE)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检查 ,PSA测定我院以≥ 1 0 μg/L为 ( + ) ,<1 0 μg/L为 ( - )。DRE发现前列腺质硬或结节以及PSA升高者均行经直肠内穿刺 (FNA)活检。FNA :采用经肛门直肠穿刺法 1 0 3例 ,在两侧叶的中部矢状平面扇形方向或结节方向穿 4~ 6针 ,取直径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移植后各种常见并发症的病理学特点.方法 962例肝移植患者共行移植肝穿刺活检1300次,所取肝组织以中性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常规HE染色,部分病例做Van Gieson染色、Masson 三色染色、网状纤维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所有组织切片要求在显微镜下可见到3个以上完整的汇管区结构.962例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完整.结果 1300次活检中,急性排斥反应最为常见,占32.46%,其次为胆道并发症,占25.46%,第3位为药物性肝损伤,占17.15%,其它还有肝炎病毒感染及复发、缺血再灌注损伤、巨细胞病毒感染、慢性排斥反应、肝动脉/门静脉狭窄或梗阻、流出道梗阻、原发病复发、移植肝原发无功能及无病理诊断性异常.其病理学特点,急性排斥反应主要表现为汇管区炎、小叶间胆管损伤和血管炎;胆道并发症表现为汇管区及小叶间胆管周围水肿或纤维化、小叶间胆管损伤和胆汁淤滞;药物性肝损伤表现为Ⅲ带为主的肝细胞水样变性、程度不等的脂肪变性和胆汁淤滞;肝炎病毒感染表现为肝板排列紊乱、肝细胞变性和汇管区单个核细胞浸润;缺血再灌注损伤表现为Ⅲ带为主的肝细胞变性和(或)坏死、胆汁淤滞及汇管区炎;巨细胞病毒感染表现为肝细胞坏死伴中性粒细胞浸润、肝窦及汇管区混合性炎症细胞浸润和轻度胆汁淤滞;慢性排斥反应表现为小叶胆管变性和(或)消失、肝实质纤维化、轻度汇管区和中央静脉炎;肝动脉/门静脉狭窄或梗阻表现为Ⅲ带为主的肝细胞变性及坏死、肝窦轻度扩张、淤血和汇管区轻微炎症;流出道梗阻表现为中央静脉及周围肝窦扩张、淤血,Ⅲ带肝细胞变性、坏死和中央静脉及周围纤维化;移植肝原发无功能表现为肝细胞融合性坏死、肝实质胆汁淤滞和汇管区混合性炎及小胆管增生.结论 肝移植术后各种并发症都存在相对特异的一组病理学特征,但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肝功能情况及病毒学检测结果等资料,综合分析后作出最终的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垂直进针和45°斜向下进针时经皮肾活检的取材质量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成都市核工业四一六医院肾内科2003年4月至2012年4月203例超声引导下经皮肾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进针方向将患者分为2组:垂直进针组(A组)79例,45°斜向下进针组(B组)124例.比较分析2组患者取材质量(单次取材长度、切片包含肾小球数均值和取中皮髓交界处患者比例)和安全性(皮下血肿发生率、镜下血尿发生率、血红蛋白下降患者比例).结果 两组单次取材长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9±0.09)cm比(1.08±0.05)cm,P>0.05].B组切片中肾小球数[(24±4)个比(15±6)个,P<0.05]及取中皮髓交界处患者比例多于A组[67.7%(84/124)比17.7% (14/79),P<0.01].B组镜下血尿发生率[23.4% (29/124)比37.9% (30/79)]和血红蛋白下降比例[4.8% (6/124)比15.2% (12/79)]均低于A组(均P<0.05),两组皮下血肿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5°斜向下进针不仅可提高肾活检的取材质量,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08年12月间行肝移植术的726例受者中新发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726例肝移植受者中,术后新发恶性肿瘤4例,发生率为0.6%;患者均为男性;新发恶性肿瘤的类型分别为:急性髓性白血病、胃癌、肺癌和未分化肝肉瘤;患者肝移植时年龄为42~57岁,中位年龄52岁,肿瘤确诊时的年龄为45~60岁,中位年龄53岁;从接受肝移植手术至发生肿瘤的时间为6~38个月,中位时间31个月.4例患者均死于肿瘤进展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肝移植术至死亡时间为12~48个月,中位时间39.5个月;确诊为新发恶性肿瘤至死亡时间为6~10个月,中位时间8.5个月.结论 肝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国内发病率低于国外;确诊时间较晚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重视癌前病变和高危因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原位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73例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原位肝移植术后有6例门静脉并发症(3.5%),门静脉狭窄发生率为1.2%,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3%,且术前3例有门静脉血栓,3例有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史.2例患者成功放置血管内支架,3例患者行套扎术或硬化剂治疗后好转出院,6例中无1例死亡.结论 术前存在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治疗史和门静脉血栓是门静脉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监测门静脉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确诊门静脉并发症则要依据门静脉CT血管成像.晚期门静脉血栓溶栓治疗效果不佳,对单纯性门静脉狭窄行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同种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次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肝功能采用Child-Pugh分级,病情评估采用UNOS分级。对肝移植术后发生脑病的相关因素采用χ2检验、方差分析或t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模型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128例次肝移植术后共发生脑病21例(16.41%),其中Child-PughC级患者19例,B级2例;UNOS1级16例,2级以上5例;脑病大多发生于术后1周内,慢性重型肝炎及二次肝移植受者发生率较高(P<0.05)。Child-PughC级患者中未发生脑病44例(对照组),发生脑病19例(脑病组),两组在术前总胆红素、感染、肝移植手术方式、术后血清肌酐水平、感染以及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临床因素经多因素模型进行两分类反应变量的Logistic回归(前进法)分析后显示,术后肾功能衰竭和手术方式两项与发生脑病有显著关系(P<0.01)。结论肝移植术后脑病的发生是综合因素的结果,术前肝功能情况较差(Child-PughC级)以及病情危重(UNOS1级)的患者,术后脑病的发生率较高。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与脑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95例肝移植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结合目前国内临床肝移植的现状,进一步总结近年内肝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分三个阶段回顾性分析了95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其中1993年-1997年为第一阶段,1999年为第二阶段,2000年1月-2002年3月为第三阶段。分析三个阶段中原发疾病构成、手术技术、术后管理及术后并发症治疗等问题。结果:第一、二阶段受体原发病以肝脏恶性病变为主(53%-100%),第三阶段则以良性病变居多(65%);术后早期良恶性病变患者的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但以后肝细胞性肝癌患者则多于肿瘤的复发与转移;第三阶段良性病变1年的生存率为85%,总手术死亡率为5%;第三阶段无静脉转流技术的开展已显示出其优越性;乙肝病毒再感染率一年为24%;血管并发症逐渐减少;胆道并发症仍是后期的主要问题。结论:受体的严格筛选、手术技术的完善与提高、术后近远期并发症的及时合理诊治及原发疾病复发防治是命名国内肝移植上一新台阶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移植手术过程中肝动脉重建的技术要点,分析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合并症发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年5月至2006年5月,6年间我院连续实施的同种原位肝移植4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移植手术过程中可能影响肝动脉重建的因素,以及术后肝动脉合并症发生的可能原因,总结术中肝动脉重建的技术要点。结果421例肝移植患者中共发生肝动脉相关合并症者14例,发生率为3.3%,肝移植术后血管合并症主要是动脉血栓形成及肝动脉狭窄。14例合并症患者中死亡9例,死亡率为64.3%。按合并症出现时间分类,早期动脉合并症8例,死亡6例,晚期动脉合并症6例,死亡3例。结论供肝动脉的完整性、供受体动脉的重建方法以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是影响肝动脉重建结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107例同种原位肝移植肝动脉重建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脏移植手术中肝动脉重建技术的要点和影响肝动脉重建结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 10 7例肝脏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肝脏移植手术中可能影响肝动脉重建的因素 ,以及肝动脉重建的技术要点。结果肝脏移植术中肝动脉重建与外科手术方式相关。供肝动脉的完整性、供体受体动脉的重建方式以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是影响肝动脉重建结果的重要因素。结论供肝动脉的质量、动脉的重建方式和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是肝动脉重建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