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五脏俞加膈俞为主穴辨证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慢性失眠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主穴选取五脏俞加膈俞予针刺治疗,对照组选取双侧神门、内关、安眠,百会。同时两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进行配穴,两组针刺治疗均每日1次,连续5天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休息2天,共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进行评价,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7个相关因子。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为7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睡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PSQI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睡眠障碍评分和总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除睡眠障碍、睡眠药物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项目治疗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五脏俞加膈俞为主穴辨证治疗慢性失眠疗效确切,并优于常规穴位,对于改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失眠患者64例,用计算机随机法分为背俞穴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2例。背俞穴组予以针刺心俞、肝俞、脾俞、膈俞治疗,常规针刺组给予常规针刺内关、神门、三阴交、百会、四神聪治疗。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统计。结果:前俞组和常规组治疗后睡眠障碍的改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睡眠效率的改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状积分在难以入睡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背俞穴与常规针刺治疗失眠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针刺背俞穴在改善PSQI各项积分中睡眠效率和睡眠障碍、中医症状中难以入睡方面以及远期疗效方面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本研究对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常用选穴处方进行优化,初步拟定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的基础方。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90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1组,针刺2组,西药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4周,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定临床疗效。结果:针刺1组在睡眠效率因子的自身治疗前后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2组PSQI量表各因子及总分自身治疗前后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对照组在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因子的自身治疗前后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2组在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方面与其余两组对比均有统计意义(P0.05),西药对照组在入睡时间方面与另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对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西药治疗,尤其是针刺2组PSQI的各个因子均有改善,在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方面明显优于其余两组,而西药治疗对入睡时间的改善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艾灸夹脊穴为主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2名失眠伴抑郁情绪状态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艾灸夹脊穴、西药进行治疗。结果艾灸疗法在改善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缩短入睡时间,提高睡眠效率作用方面与舒乐安定无明显差异,且在缩短入睡时间、改善日间功能紊乱、调整抑郁情绪障碍上疗效优于舒乐安定治疗组(P〈0.05)。研究结果提示长期药物治疗有影响患者日常活动功能及形成药物依赖性的倾向。结论艾灸治疗和舒乐安定口服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失眠情况;艾灸夹脊穴为主的灸疗法优势主要体现在改善患者的入睡时间及改善患者日间功能紊乱及情绪方面,且安全性更高,不良反应更少,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心俞、脾俞、百会穴与隔盐灸命门穴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心脾两虚型失眠伴抑郁状态患者70例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西药组,分别给予针刺心俞、脾俞、百会穴并隔盐灸命门穴、艾司唑仑片口服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量表积分(PSQI)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的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针灸组PSQI量表各指标评分、SDS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为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刺配合隔盐灸和艾司唑仑口服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相比药物治疗,针刺配合隔盐灸更能改善睡眠质量,缩短入睡时间,提高睡眠效率,改善日间功能紊乱、睡眠障碍及调整情绪,且安全指数高,无不良反应,适合临床推广并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继承燕赵高氏针灸学术思想,观察调督安神针法对不同证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失眠患者按照不同证型分为肝火扰心组和心脾两虚组,每组各39例。全部患者接受调督安神针法治疗,下午3点到5点针刺,留针20 min,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4周。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在疗效、PSQI总积分及单项积分上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PSQI总积分及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脾两虚组治疗后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PSQI单项积分上优于肝火扰心组(P0.05)。结论:调督安神针法对心脾两虚型和肝火扰心型失眠均有确切疗效,针对不同证型需优化针刺组方与手法。  相似文献   

7.
《陕西中医》2017,(7):831-832
目的:观察归脾汤加麦冬治疗围绝经期妇女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内服归脾汤加麦冬,对照组口服阿普唑仑,两组连续治疗15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其总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得分。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3.3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评分比较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归脾汤加麦冬治疗围绝经期妇女失眠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颅骶疗法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针刺治疗,治疗组患者合并颅骶疗法,每周2次,治疗4周为1个观察周期。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疗效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及各因子评分。结果:2组比较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PSQI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等因子评分均有显著降低(P<0.01),其中治疗组治疗后睡眠质量和催眠药物因子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针刺配合颅骶疗法,治疗慢性失眠症疗效肯定,在改善睡眠质量和减少辅助药物方面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健脾调神法针灸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健脾调神法针灸治疗方案,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进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PSQI评定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各方面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1个月后随访、3个月后随访,治疗组的PSQI评分与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远期疗效仍显著,对照组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效果欠佳。结论:健脾调神法针灸治疗中风后失眠具有明显优势,可有效改善中风患者失眠症状,无明显副作用,远期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灸心肾论治颈椎病颈痛并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颈椎病颈痛并失眠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心肾论治针灸方案及常规针灸方案治疗。观察前后采用颈痛(NPQ)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定。结果:①治疗后NPQ评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PSQI评分比较在睡眠质量、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入睡时间、总评分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针灸从心肾论治颈椎病颈痛并失眠,在改善患者颈部疼痛的同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并优于常规针灸局部取穴为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继承燕赵高氏针灸学术思想,观察调督安神针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74例失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口服予艾司唑仑治疗,治疗组加用调督安神针法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4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睡眠质量,根据PSQI减分率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SQI总积分及各分项评分均明显改善(P均0.05),对照组除睡眠障碍积分外均显著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积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调督安神针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疗效确切,且在改善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方面效果优于艾司唑仑。  相似文献   

12.
张治强 《光明中医》2011,26(8):1624-1626
目的观察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西药思诺思对照组和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组,两组患者分别治疗28天后,对其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积分进行比较。结果针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优于西药对照组的73.3%(P〈0.05)。针刺治疗组的睡眠质量完全改善率为73.3%,西药对照组为43.3%(P〈0.05)。针刺治疗组对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的改善均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思诺思,主要体现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等方面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失眠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人,治疗组予以针刺背俞穴(神道、心俞、肝俞、脾俞、膈俞)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内关、神门、三阴交、百会、四神聪)治疗。10次为1疗程,共治疗3疗程后进行疗效统计。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结果比较,在睡眠障碍的改善方面有显著性差异,t=2.29,P=0.00(P〈0.01,FAS),t=2.18,P=0.00(P〈0.01,PPS);在睡眠效率的改善方面有显著性差异,t=0.38,P=0.00(P〈0.05,FAS),t=0.38,P=0.00(P〈0.05,PPS);中医症状积分在难以入睡方面有显著差异,Z=-2.33,P=0.02(P〈0.05,FAS);Z=-2.19,P=0.02(P〈0.05,PPS)。结论:针刺背俞穴与常规针刺治疗失眠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针刺背俞穴组在改善PSQI各项积分中睡眠效率和睡眠障碍、中医症状中难以入睡方面以及远期疗效方面优于常规针刺组。  相似文献   

14.
《陕西中医》2015,(10):1420-1422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失眠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119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57)和治疗组(n=62)。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针灸治疗。两组患者均以10d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评价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和炎症因子水平变化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88.71%)显著高于对照组(73.68%),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效率及PSQI量表总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效率及PSQI量表总分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TNF-α、IL-6水平见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灸治疗失眠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TNF-α、IL-6水平,从而延长睡眠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加味温胆汤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慢性失眠痰热内扰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失眠痰热内扰证患者,通过随机方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治疗组予以中药加味温胆汤配合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积分、中医症状积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PSQI各量表积分和总分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对照组PSQI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药物等量表积分和总分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PSQI各量表积分和总分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比较,对于失眠症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组对于中医症状的改善如失眠、胸闷脘痞和易惊醒方面有显著的优势(P<0.05).结论:加味温胆汤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慢性失眠疗效优.  相似文献   

16.
邢越  孔令丽  李樱  王淑杰 《陕西中医》2021,(12):1773-1775,1782
目的:研究针刺五脏俞联合涌泉穴艾灸对脑卒中失眠患者血清5-羟色胺(5-HT)、多巴胺(DA)的影响。方法:80例脑卒中失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予针刺五脏俞联合涌泉穴艾灸治疗,对照组予艾司唑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血清5-HT、DA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失眠、心烦、精神萎靡、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评分和PSQI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5-HT高于对照组,D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五脏俞联合涌泉穴艾灸可以改善脑卒中失眠睡眠质量,提高血清5-HT、降低血清DA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阴平阳秘经络调理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6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阴平阳秘经络调理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舒乐安定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比较,治疗组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和总评分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总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阴平阳秘经络调理法与舒乐安定对原发性失眠均有确切的治疗作用,但阴平阳秘经络调理法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日间功能障碍等方面明显优于舒乐安定。  相似文献   

18.
针刺为主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针灸为主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选取160例失眠症患者,其中治疗组86例,应用针灸为主治疗;对照组74例,口服药物治疗,定期随访,连续治疗4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并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观察治疗前后的总积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3%(P<0.05);PSQI总积分改善情况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两组治疗后PSQI总积分的差值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疗效确切,方法安全,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针刺至阴穴治疗对偏头痛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3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至阴穴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5周后,两组PSQI各因子(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及总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治疗组入睡时间、睡眠质量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 0.05)。结论:西药联合针刺至阴穴能有效地改善偏头痛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灸对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地西泮片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观察两组睡眠状态及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SQI量表中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等各项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AS及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可明显改善失眠患者睡眠状态,并可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