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穴位注射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部手术后如何促进和加快胃肠功能的恢复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我们采用足三里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 81例 ,并与未采取措施的 60例进行对照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手术病人共 1 4 1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81例和对照组 60例。治疗组 81例中 ,男性 50例 ,女性 3 1例 ;年龄 1 8~ 78岁 ,平均 46.6岁。胃肠道手术 49例 ,原发病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等 ;非胃肠道手术3 2例 ,原发病有胆道结石、门脉高压、后腹膜肿瘤、急性阑尾炎等。其中急诊手术 2 5例 ,择期手术 56例 ;硬膜外麻醉 3 6例 ,全身麻醉 45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穴位按压对腹部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穴位按压组各30例,均行常规术后对症治疗,穴位按压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穴位按压治疗,观察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经比较发现,穴位按压组术后腹痛、腹胀、切口痛、呃逆及恶心呕吐发生情况较对照组显著减少,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按压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0.0%,穴位按压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穴位按压可明显缩短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气、排便时间(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按压可有效改善腹部术后患者腹痛、腹胀等情况,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临床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4.
5.
穴位按摩用于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腹部术后肠蠕动的恢复 ,是直接关系机体康复的重要环节。笔者 1995~ 1996年间用穴位按摩来促进腹部术后肠蠕动的恢复并与对照组对照 ,效果有明显差异 ,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1995年 3月~ 1996年 3月对 180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分穴位组、对照组 ,其中男 76例 ,女 10 4例 ,年龄2 0~ 75岁。2 治疗方法两组均为前一日晚餐进流质 ,晚 8时行清洁灌肠 ,术前 12小时禁食 ,术前 4小时禁水。穴位按摩组 :术后次日对双侧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股内等按摩 ,由轻到重至酸、麻、胀感为度。每个穴位 1~ 3分钟 ,至自主排气即停。对照组 :不使用辅助方…  相似文献   

6.
胃肠动力改变、排空时间延长是腹部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恢复的快慢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饮食营养、术后生活质量和并发症的发生。单纯西药胃肠动力剂因有一定副作用不能广泛应用,中药汤剂因受术后禁食的影响也不能大量给药。探讨一种疗效好、副作用小、不受给药时间限制的治疗方法是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采用穴位埋线干预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腹部手术前后长时间禁食水,术中神经肌肉组织牵拉、药物麻醉、肠道污染,术后水电解质紊乱、引流不畅、个体差异等多因素使得胃肠道处于短暂抑制状态[1],导致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临床多表现以恶心呕吐、腹部不适或胀满或疼痛,为主要症状。胃肠系统抑制时间越久,其功能受损越严重,可引起肠粘连、肠梗阻、吻合口痿,甚至术口感染、裂开等严重并发症。中医治疗多用汤药内服、针灸、敷贴、耳穴压丸、穴位埋线、中药灌肠等,现将穴位埋线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腹部外科手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是有效的防治术后并发症 ,提高手术效果的重要阶段 ,近年来 ,通过对术后患者应用番泻叶口服或灌肠 ,临床观察证实对早期恢复消化道功能 ,控制术后并发症 ,有明显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根据病种及手术方式不同 ,我们于近 2年把腹部手术病例 136例 ,分成番泻叶口服或灌肠组 (试验组 )和不同番泻叶组 (对照组 )。  试验组 6 9例 ,对照组 6 7例 ,共计 136例。其中试验组 :胃大部切除 10例 ,阑尾切除 4 5例 ,肠部分切除 5例 ,肾切除 6例 ,剖腹探查术 3例。对照组 :胃大部切除 10例 ,阑尾切除 …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对妇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对于改善患者术后的全身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中医对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的病因病机、中医药及针灸等治疗途径来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等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了归纳与总结.  相似文献   

10.
从中药在胃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针灸推拿、其他疗法、综合治疗4方面入手探讨中医药在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中医外治法不受手术前后及麻醉清醒期常有禁食禁水等限制,因而出现了腹部术后应用中医综合外治方法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趋势。然而外治方式种类繁多,尚缺乏规范,因此有必要采用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以探讨中医外治法在腹部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中的机制,以及不同病种、不同术式患者外治法的组合方式,并形成针对各病种的规范有效的诊治方案,更好地发挥中医外治法的作用与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拟妇康汤对妇科手术后患者身体状况恢复的疗效。方法:将60例需要手术的妇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与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术后继续应用抗生素2天,不服用中药汤剂。治疗组术后12h开始服用自拟妇康汤,每次30mL,3次/天,口服至排便后第2天。观察两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发热率以及切口甲级愈合率。结果:治疗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术后发热率均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切口甲级愈合率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妇康复汤能有效改善术手患者的身体状况,加快了患者的术后康复,降低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对胃癌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CBM、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有关针刺治疗胃癌术后的RCT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RCT,共计483例患者。经Meta分析显示,针刺组在术后首次排气时间(MD=-19.82,95%CI=[-23.51,-16.13])和术后首次排便时间(MD=-17.13,95%CI=[-24.94,-9.31])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疗法能促进胃癌术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敷脐与针刺疗法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将10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敷脐与针刺疗法,观察两组病例自术后肠鸣音的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肠鸣音恢复平均时间分别为(8.5±3.1)h与(18.7±8.2)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肛门排气平均时间分别为(30.8±12.4)h与(66.5±19.6)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药敷脐结合针刺疗法能有效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基础上,研究艾慈灸穴位贴敷对THA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通过随机对照的方式分为2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骨科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术后第1~3天分别予一贴艾慈灸(强效型)贴敷神阀穴,记录2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含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第一次排气时间、术后第一次排便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慈灸穴位贴敷能促进THA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中医杂志》2016,(5):420-423
目的 :总结近15年来针灸治疗荨麻疹的选穴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2000~2015年有关针灸治疗荨麻疹的相关文献,对其中的选穴、配穴以及归经进行了统计、归纳和分析,并对其中规律进行总结和讨论。结果:共涉及14条经脉以及1个奇穴,每条经脉的选穴比例以大肠经最高,其次为任脉、脾经、膀胱经;涉及主穴35个,配穴20个,主穴使用频次前5位为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合谷,配穴使用频次前5位为足三里、合谷、曲池、大椎、三阴交,主配穴总频次前5位为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合谷。结论:手阳明大肠经和足太阴脾经为最常选用经络,曲池穴与血海穴为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临床一般遵循辨证取穴、循经取穴及使用特定穴。  相似文献   

16.
针灸疗法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多取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及手太阳小肠经经穴为主,可双侧取穴,亦可单侧取穴交替施以疗法。温针灸的应用屡见不鲜,得到公认,行针补泻手法则是大同小异。温针灸疗法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疗效显著,操作方便,刺激小。应根据患者身体情况适时进行治疗。TDP灯照射、中药外敷、足浴等综合疗法与针灸配合也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夹脊穴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本科室收治的60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0例/组.对照组采用夹脊穴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夹脊穴温针灸治疗,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现代针灸文献中治疗术后腹胀的"同功穴"的选取规律,整理出规律谱,证明"同功穴"的研究对揭示针灸的作用机制以及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技术,通过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1982—201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术后腹胀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整理,得到相关文献55篇,对现代针灸治疗术后腹胀的同功穴的选穴规律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发现,现代文献针灸治疗术后腹胀同功穴主要为:足三里、上巨虚和天枢;针灸治疗术后腹胀的同功穴所属经脉主要为足阳明胃经;针灸治疗术后腹胀的同功穴所在部位主要是胸腹部、下肢部;同功穴的特定穴类别选用主要是五输穴和下合穴。结论:术后腹胀的"同功穴"的整理与分析,对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脐灸治疗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8月本院妇产中心住院治疗的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组、脐灸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妇科手术后常规治疗,电针组另给予电针疗法治疗,脐灸组另给予脐灸疗法治疗,治疗组另给予电针配合脐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优于电针组和脐灸组(P0.05);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肠排气时间明显优于电针组、脐灸组(P0.05);电针组有效率为82.5%,脐灸组有效率为85.0%,治疗组有效率为95.0%,治疗组优于电针组、脐灸组(P0.05)。结论:电针配合脐灸治疗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疗效显著,能缩短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拔罐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配合拔罐治疗,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15次。结果:15次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拔罐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疗效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