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于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在本科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81例85髋,随机分成利伐沙班组(41例43髋)和低分子肝素组(40例42髋)。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组给予分子肝素钠4100IU/d皮下注射,持续用药2周;利伐沙班组给予利伐沙班片10mg/d口服,持续用药2周。于治疗第2周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并检测术前术后APTT、PT、PLT各项指标和记录术后引流量。结果低分子肝素组发生深静脉血栓5例(12.5%),利伐沙班组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4.9%),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血液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利伐沙班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利伐沙班能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髋关节置换后运用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成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6月入院的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运用低分子肝素进行预防治疗,观察组患者运用利伐沙班预防治疗.针对临床治疗有效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比对照组总有效率(75%)高(P<0.05);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发生率(10%)低于对照组血栓发生率(22.5%),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区别(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后运用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均有一定的临床成效,但利伐沙班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应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各40例,利伐沙班组口服利伐沙班片,10mg/d;低分子肝素组肌注低分子肝素钠,4100IU/d.记录并比较凝血指标、DVT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凝血指标PT、PLT和APTT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形成DVT发生率5.0%,低于低分子肝素组的10.0%(P<0.05).结论:就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而言,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总体疗效相当,能有效改善凝血指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7,(23):3247-3250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骨科收治的100例行THA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0.4 m L,qd;观察组患者口服利伐沙班片10 mg,qd。两组患者均从术后第1天开始治疗,连续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后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及血肿、胃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T、APTT、TT、D-D水平及VAS评分均显著降低,Fib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DVT、PE发生率分别为8.00%、7.50%,与对照组的12.00%、4.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量为(298.31±52.18)m 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7.40±54.20)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肿及胃肠道出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钙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凝血状态,预防THA后DVT的形成;利伐沙班还能缩短患者疼痛时间,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利伐沙班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各60例.利伐沙班组在术后6 h口服10mg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组在术后24 h内皮下注射40mg低分子肝素,均每日1次,持续用药14 d.术后14 d对两组患者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以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低分子肝素组发生深静脉血栓9例,发生率为15.00%;利伐沙班组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发生率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利伐沙班能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0月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3例(56髋),随机分为利伐沙班27例(29髋)和低分子肝素组26例(27髋)。利伐沙班组术后每天予利伐沙班片10mg口服,持续2周;低分子肝素组每天予低分子肝素钠4100IU皮下注射,持续2周;治疗2周后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组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状况,同时检测手术前后APTT、PT、PLT的各项指标并记录手术后的引流量。结果利伐沙班组的患者发生静脉血栓1例(3.7%),明显低于低分子肝素组的4例(15.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2组患者手术后14d的APTT、PT、PL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2组均无肺动脉栓塞事件或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结论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对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12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低分子肝素组(n=70)术前12 h或术后24 h给予低分子肝素注射液,皮下注射,40 mg,1 次·d-1,连续给药14 d。利伐沙班组(n=56)术后6~8 h给予利伐沙班口服,10 mg,1次·d-1,连续给药35 d。观察2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比较2组的安全性指标以及术后DVT的发生率。结果 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肢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增加了患者术后出血、切口感染、切口不愈合或延期愈合等不良事件的风险,与低分子肝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DVT方面,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的疗效相似,但术后伤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分子肝素,使用利伐沙班的安全性需要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8.
郑鹏  蒋冬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9):2841-2842,2872
目的 观察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6h给予利伐沙班10 mg口服,每天1次,给药14天,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未给予该药物治疗;术后14天两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及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使用利伐沙班后无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和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5%和21.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伤口引流量分别为(375.2±22.3)ml和(393.5±25.1)ml,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利伐沙班可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2005年1月至2013年8月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相关文献,采用Rev Man5.0软件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14篇文献1286例患者满足纳入标准。治疗后,DVT方面,合并后的RR=0.63,95%CI为(0.44~0.92);术后引流量方面,合并后的SMD=-0.15,95%CI为(-0.29~-0.02);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合并后的RR=0.63,95%CI为(0.25~1.56)。结论与低分子肝素相比,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利伐沙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6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利伐沙班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用药满意度及治疗前后血小板及凝血指标.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0.00%,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和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 89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术后预防DVT的方法分为3组。A组(n=21)未用任何抗凝药;B组(n=49)术后12h开始低分子肝素0.4mL皮下注射,每日1次,疗程7~10d;C组(n=19)术后12h开始利代沙班10mg口服,每日1次,疗程20~35d。观察3组术后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有症状DVT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间术后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3组患者血红蛋白均在术后d4有所下降,至术后d10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3组患者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内,B组患者术后d4血小板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d10恢复至术前水平。3组手术前后PT和APTT均无明显改变。A组有症状DVT发生率(24%)高于B组(2%)和C组(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B组和C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B组有3例患者出现术后尿素氮、肌酐明显升高,有1例患者出现术后嗜睡、低血压症状。结论利伐沙班可以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与低分子肝素的疗效相当,短期使用的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膝关节翻修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8例(59膝)膝关节翻修患者的临床资料,按 DVT预防方式分为低分子肝素组33例(33膝)和利伐沙班组25例(26膝),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DVT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和膝关节疼痛、肿胀、淤血瘀斑、功能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DVT的发生率为分别为4.00%(1/25)和6.06%(2/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皮下瘀斑的发生率为36.00%(9/25),显著高于低分子肝素组6.06%(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出凝血指标、肢体肿胀程度及膝关节HSS(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评分、VAS(Visual Analogue Score)疼痛评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预防膝关节翻修术后DVT安全有效,二者效果相当,但利伐沙班增加了皮下瘀斑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伊诺肝素和低分子肝素钙对脊柱融合术后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脊柱融合术后发生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的患者62例肢体的临床资料,分别用利伐沙班(20例),伊诺肝素(21例)和低分子肝素钙(21例)治疗,疗程均为1~3个月,用彩超观察血栓的消失情况,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钙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伊诺肝素组(P<0.05);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钙组血小板功能相关参数、内皮细胞功能相关参数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伊诺肝素组(P<0.05);而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钙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和利伐沙班治疗脊柱融合术后急性肌间静脉血栓疗效强,安全性较高,但服药方式不同,可根据患者的需要灵活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对预防髋、膝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52例行髋、膝关节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不予任何抗凝药物,术后24h开始行物理方法预防DVT;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前12h、术后给予LMWH腹部皮下注射,2组均治疗7d。观察并比较2组术后双下肢DVT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血常规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DVT发生率为3.8%,低于对照组的26.9%,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LMWH预防髋、膝关节术后DVT疗效确切,对凝血机制无影响,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钠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方面的效果。方法 选取安康市中心医院住院部下肢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术后24 h给予低分子肝素钠预防,观察组术后24 h给予利伐沙班预防。分别于术后24 h、5 d、10 d检查患者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ⅡI复合物(TAT)值以及检测术后10 d和术前患者体内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值,再结合10 d内发生的出血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事件,评估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钠在预防DVT的效果。结果 两组下肢骨折患者术后24 h、5 d的TAT值明显高于术前(P<0.05),与术后24 h时高水平TAT值相比,利伐沙班在术后5 d可以显著降低血浆TAT值(P<0.05),并且降低水平显著低于低分子肝素钠(P<0.05)。两组患者术后10 d体内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给药后至术后10 d的时间里发生出血事件和DVT的概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低分子肝素钠相比,采用利伐沙班可较有效影响人体凝血系统,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小出血事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Low molecular weight dextran injection,LMWD)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32例THA术后预防性应用LMWH和LMWD患者发生DVT和术后出血的情况,其中抗凝组术前12 h均应用LMWH 2500U,术后6 h后应用LMWH剂量为5 000 U/d者14例(高剂量组)、2500 U/d者18例(低剂量组),时间7~14 d,均联合手术当日应用LMWD500 ml至1000 ml;并与2003年4月至2005年4月35例THA术后未应用LMWH和LMWD患者35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各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因、病程、假体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 术后1个月内对照组9例(25.7%)、高剂量组1例(7.1%)、低剂量组2例(11.1%)发生DVT,其中对照组有1例DVT继发PTE死亡,抗凝组无死亡.对照组与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及对照组术后出血量和输血量分别为(401.5±90.7)和(619.2±264.8)、(363.5±96.6)和(486.7±269.7)、(319.7±89.2)和(430±192.5)ml;高、低剂量组之间、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剂量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组未发生溃疡出血、心功能不全等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对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分别应用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对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的影响情况。方法将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利伐沙班治疗)和对照组(低分子肝素治疗),每组患者46例。对比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术后引流量(92.65±4.99)mL以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17%)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99.94±7.87)mL以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PLT、PT以及APTT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采取利伐沙班治疗,可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阿哌沙班、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依诺肝素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成本-效果比,为临床药物选择提供经济学参考。方法:建立髋膝关节置换术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决策树模型,参考Meta分析研究结果确定模型中各节点概率,运行数据模型TreeAge Pro 2011得出成本-效果比。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阿哌沙班预防用药成本-效果比3 950.43;利伐沙班预防用药成本-效果比2 900.08;达比加群酯成本-效果比3 149.79;依诺肝素成本-效果比3 763.86,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阿哌沙班预防用药成本-效果比1 594.70;利伐沙班预防用药成本-效果比1 169.91;达比加群酯成本-效果比1 266.61;依诺肝素成本-效果比1 524.10。结论:利伐沙班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相比阿哌沙班、达比加群酯、依诺肝素更具有经济优势。在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依诺肝素相比阿哌沙班、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预防用药增加的成本可被接受。  相似文献   

19.
宋江涛  陈嘉联 《安徽医药》2020,24(12):2519-2522
目的分析比较低分子肝素与利伐沙班在预防脊柱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 2016年 1月至 2019年 1月于汉川市人民医院 180例行脊柱手术的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 90例。两组病人均于术后第 1天至 2个月采用物理预防。观察组病人术后给予利伐沙班(10毫克 /片)每晚 1次 1片口服;对照组病人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0.4 mL∶4 100 U抗Ⅹa因子 /支)每天 1次 1支皮下注射;两组均治疗 14 d。比较两组病人术前、术后 7d及术后 14 d的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及 D?二聚体(D?D)等凝血指标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 3例血栓栓塞,其中 2例为症状性血栓栓塞(2.22%)1例为无症状性血栓栓塞(1.11%);观察组发生 1例无症状性血栓栓塞(1.11%);两组发生血栓栓塞总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病人的术前 PT、FIB、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7d,两组病人 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4 d,两组病人 PT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术前(P<0.05)观察组 P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 7d及 14 d时,两组病人 FIB、D?D水平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 FIB、D,?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不良反应表现为: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粪便隐血、肝功能损害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异常,其中对照组共 9例不良反应(10.00%)观察组共发生 8例不良反应(8.89%),两组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与利伐)。沙班在预防脊柱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方面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并且伐沙班在改善凝血功能方面优于低分子肝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