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医补益法协同化疗治疗大肠癌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中医药在治疗大肠癌的现状、中医补益法协同化疗在治疗大肠癌的研究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补益法治疗大肠癌的实验研究和中医补益法协同化疗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研究阐述中医药补益法协同化疗治疗大肠癌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目前,大肠癌主要以外科手术治疗、化疗、放疗、生物治疗及中医药治疗为主。中医药在治疗大肠癌时提倡辨证论治,注重中医证候的演变规律,中医药治疗可贯穿于手术、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的始终。为了更好地寻找大肠癌证候演变规律,通过查阅近年来关于大肠癌不同治疗阶段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的文献,以临床上常见的4个治疗阶段为方向,针对不同医家对大肠癌在不同治疗阶段的证候特点,进行分析归纳,从而总结大肠癌证候演变规律和分布特点,对大肠癌的中医诊治规范化研究作出初步探索,进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余清清  陈旻 《吉林中医药》2012,32(3):318-321
近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高,在研究大肠癌的综合治疗中,中医药取得很大进步,不局限于单纯中药汤剂治疗,同时注重中医药配合化疗治疗,并寻求中成药及中医的其它独特治法,中医多途径多方式的治疗方法,在提高大肠癌术后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化疗毒副作用、预防复发与转移等方面取得明显疗效,带给大肠癌术后患者更多的生存希望.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中医药在大肠癌术后治疗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大肠癌术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已经从多角度多方位展开,并取得了大量进展,显示中医药既可协同化疗和放疗杀灭肿瘤细胞,增强放、化疗的敏感性,又可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其治疗效果,从而起到降低大肠癌复发转移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医治疗大肠癌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大量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的最新成果,结合作者临床及实验研究,认为单纯西医治疗大肠癌转移和复发率仍很高,应用中医辨证分型配合手术、放化疗能明显延长大肠癌病人的生存期。强调治疗本病时应辨病辨证相结合,而尤要注意健脾消坚。采用具有扶正固本,解毒抗癌功效的中医固定处方及如平消胶囊等公认的抗大肠癌中成药配合西医治疗能更好地提高疗效,并利于科研。指出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研究起步较晚,尤其是实验研究方面还不够深入。期望通过放免指标CEA及CA19-9联合检测、大肠癌肝转移动物实验、诱导结肠癌细胞系凋亡等研究,使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的科研水平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2004—2014年间中医药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疗效。方法:搜索2004—2014年国内公开发表的中医药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大肠癌临床观察及临床研究类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通过疗效指标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中医药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大肠癌临床观察及研究类文献150篇,符合纳入标准者62篇,其中临床对照观察类文献39篇,占62%,临床对照研究类文献23篇,占38%。有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积分对比者12篇,占19%;对照文献说明组间基线均衡者42篇,占68%;无一篇文献行样本含量的估算。以WHO标准判定标准的有29篇,占47%,有效率占38%;49篇评价化疗不良反应,占79%;14篇分析中医症候,占23%;49篇以生活质量为评价标准,占79%。结论:中医药治疗中晚期大肠癌在改善症状,减毒增效方面具有一定疗效,并能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期。但由于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因此,中医药联合化疗在治疗中晚期大肠癌方面的疗效有待进一步论证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中医药对大肠癌的防治具有良好疗效,清热解毒法是临床上治疗大肠癌等恶性肿瘤的重要治法之一。通过从大肠癌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出发,阐述中医药清热解毒法在大肠癌各阶段的作用效果,总结清热解毒类中药治疗大肠癌的作用机制,此将为大肠癌的中医临床治疗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大肠癌仍是当今世界上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在放化疗对大肠癌治疗有效率陷入瓶颈的时刻,中医药对大肠癌治疗的重要性被关注。近年来,中医复方对大肠癌的实验研究文献报道较多,但是中医复方的组方特点千变万化,对中医治疗大肠癌实验研究中的中医复方组方特点加以总结,可为将来开展中医药治疗大肠癌选择方药时,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早期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中、晚期以化疗、放疗为主,然而近年来针对大肠癌中医诊疗方法的研究日益深入,各种治疗手段配合中医药治疗,对降低复发、减轻放化疗副反应、延长病人生存期、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肠癌是原发于盲肠至直肠整个肠段黏膜上皮性恶性肿瘤的一类肿瘤,在我国以及世界上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经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后影响患者的肠道正常功能,常见病理性便溏,类似于中医古籍中的"肠蕈""下痢"等疾病。以此为介入点,贾英杰教授运用中医药将晚期大肠癌辨证阶段施治,取得临床疗效。本文整理贾英杰教授中医药治疗大肠癌思路,为中医药在恶性肿瘤中的辅助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董石  姜苗  王佩佩  崔玉 《天津中医药》2018,35(10):798-800
通过整理近年发表的中医药领域前列腺癌研究文献,回顾总结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癌研究进展并提出建议。研究表明中医复方联合西医治疗对前列腺癌具有明显疗效,多种中药提取成分对前列腺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癌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从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两方面,综述近年来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大肠癌的研究现状,并就此法治疗大肠癌的优势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胃癌前病变的中医药研究进展。方法:通过对近年来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就有关胃癌前病变的中医药学研究途径、研究方法及治疗机制探讨做一综述。结果:中医药对胃癌前病变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结论:中医药对胃癌前病变的治疗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CiteSpace工具,对中医药治疗肺癌的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探索中医药治疗肺癌的发展状况。方法 在中国知网中检索2009年-2018年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3.9.R6软件对作者、机构、关键词绘制知识图谱并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050篇,近10年发文量较为稳定。研究学者440位,以徐振晔等为代表;研究机构为352家,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为代表;关键词为140个,频次最高的为非小细胞肺癌,聚类显示研究主要包括中医药治疗肺癌临床疗效观察、名老中医诊治肺癌规律分析、生物学机制研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等方向。应用数据挖掘技术于该领域是目前研究主流,且持续性可观。结论 近10年我国中医药治疗肺癌领域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中医药治疗肺癌具有独特优势,通过图谱初步直观展现了该领域发展脉络、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为科研人员提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中医杂志》2016,(12):1092-1095
中医药参与是我国食管癌治疗的重要特色。在循证医学研究依据基础上,系统归纳整理了2005~2015年具有代表性的食管癌病因病机、中西结合治疗等研究文献;从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预防术后及放化疗后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阐述中医药干预在食管癌中的作用,旨在发现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为今后对食管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参考文献31篇。  相似文献   

16.
胃肠恶性肿瘤给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中医学具有以人为本、整体调节的特点在我国胃肠肿瘤的防治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当代中医形成了以健脾为核心的防治理念,但各医家对脾虚内涵的理解尚不统一,应用方药差异较大,制约中医药研究质量的提高和未来的发展。本团队多年来从脾虚论治结直肠癌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并与国内多家单位一起,围绕脾虚在胃肠肿瘤领域开展循证研究工作。现结合文献和团队多年来的实践,提出瘤之成因与治疗造就胃肠恶性肿瘤病机以脾虚为主,遵循以脾虚为本、邪实自内外而生、蕴化癌毒、病久及肾的病机演变规律,正虚、邪实、癌毒是中医认识其病机的3个层面,同时兼有胃癌易于阳化、肠癌易于寒化的特点。最后从证治规律、临床试验、生物机制3个方面列举当前已有的相关研究实践作为验证。对胃肠肿瘤脾虚理论的探索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旨在促进中医肿瘤防治理论的创新,为更高质量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CiteSpace客观展示近20年来中医药治疗癌痛领域的发展现状及研究前沿。方法 以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三大数据库以及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收录的2000-01-01至2021-08-08中医药治疗癌痛研究相关中英文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 V软件对文献的作者、机构、关键词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相关科学知识图谱。结果 共1982篇中文文献、215篇英文文献纳入分析,近20年来,中医药治疗癌痛领域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各作者普遍发文量较低,核心团队尚未形成,其中发文量最高的核心学者为冯利教授;国内主要研究机构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国外主要研究机构为美国的Mem Sloan Kettering癌症中心和韩国的庆熙大学,各机构间合作以地域聚集为主,跨地域的科研机构合作尚少;关键词聚类分析分别形成了13个具有代表性的聚类;肝癌与乳腺癌所致癌痛、中医护理和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在近几年来得到了显著关注。结论 中医药治疗是西医治疗的重要补充辅助手段,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痛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然而,中医药治疗癌痛领域的研究仍处在发展阶段,尚无突破性进展,“各自为政”的研究格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毛伟娇  谢敏  董夏  孟博博  应小平 《中医药导报》2021,27(1):131-133,150
通过文献研究肝癌的临床分型,发现肝郁脾虚证是肝癌众多分型中最常见证型之一,且发生于肝癌早期。此型肝癌的治疗多从肝脾同调、养肝体调肝用、顾护脾胃之气着手。分别论述3种治法治疗肝郁脾虚型肝癌的研究进展、归纳总结医家们的治疗经验,认为临床上灵活运用这些治疗方法处方选药,能够有效提高肝郁脾虚型肝癌治愈率,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启膈散出自《医学心悟》一书,该方组方严谨,配伍得当,多用于治疗食管类疾病且疗效确切。近年来,围绕此方的研究不断深化,临床和药理研究都取得了新进展。根据搜集的文献可以看出,启膈散的临床研究多与治疗食管相关疾病为主,尤其是对于食管癌的治疗应用相对成熟。对其他疗效确切疾病的治疗也多是与“噎膈”症状或病机相近的疾病,这对启膈散在临床应用提供了新思路。启膈散的药理学研究多以食管癌为着手点,不断发现对疾病产生作用的多条信号通路,并以此阐明作用机制。启膈散的治疗作用不单局限于食管癌,但对于治疗有效其他疾病的药理学研究却少之又少,值得进一步探索。笔者将从临床研究、药理学研究两方面对启膈散的研究进展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食管癌患者首选手术治疗,晚期失去手术和放疗机会的患者有赖于化疗,但手术前和手术后配合放化疗能够取得较好疗效,近年来,关于食管癌术前、术后和手术治疗研究较多,旨在通过手术和非手术治疗配合达到治疗食管癌,缓解患者病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