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云南栽培胡黄连的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人工栽培胡黄连质量检测标准的制定。方法:采用2005版《中国药典》(一部)胡黄连相关的测定方法对栽培胡黄连的有效成分含量、水分、灰分、浸出物、农残、理化进行测定和鉴别。结果:人工栽培的胡黄连有效成分含量、水分、灰分、浸出物、农残、理化鉴别测定结果都在《中国药典》规定的范围内。结论:栽培胡黄连的质量可依据2005版《中国药典》一部相关测定方法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2.
栽培和野生玉竹的形态学比较鉴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栽培玉竹和野生玉竹的性状与显微特征,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玉竹多糖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栽培和野生玉竹在性状、显微上区别明显,多糖的含量野生玉竹为9.67%,栽培玉竹为8.05%.野生玉竹多糖含量明显高于栽培玉竹.  相似文献   

3.
栽培锁阳与野生锁阳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锁阳为锁阳科植物锁阳CybinirugnsnganicumRupr的干燥肉质茎。具有补肾阳 ,益精血 ,润肠通便的功能 ,为中、蒙医临床常用药物 ,有“不老药”之称。近年来由于锁阳的野生资源日趋减少 ,有关专家进行了人工栽培锁阳的研究。为了对栽培品种的药用价值进行评价 ,我们对野生锁阳和栽培锁阳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根据文献报道 ,野生锁阳中主要含花色甙、三萜皂甙、鞣质、脯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及糖类等化学成分〔1〕。三萜及甾体类成分为β -谷甾醇、熊果酸、胡萝卜甙〔2〕及乌苏烷 - 12烯 -2 8酸 ,3β -丙二酸单酯〔3〕…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由野生品到栽培品是大势所趋,现阶段己有较多中药材商品系栽培基地种植的栽培品。笔发现,某些药材的野生品与栽培品性状区别较大,在实际工作中常常误将栽培品作伪品处理。为此,亟需将栽培品的性状特征描述出来,并公布于众,对栽培品来讲,应与传统野生品进行成分、疗效和安全等项目的比较,才可考虑收录到药品标准中去,未经比较过的栽培品不易随便取代传统野生品药用。因此,建议制定野生品过渡到栽培品的具体规则,对新的栽培品应进行具体分析比较,要有一定的程序和条例。  相似文献   

5.
基于微量元素的野生与栽培红芪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野生与栽培红芪中微量元素的差异,探讨微量元素鉴别野生与栽培红芪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微量元素含量,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最优尺度度量分析、聚类分析及判别分析。结果:野生与栽培红芪中Cu含量无显著性差异,Fe,Ca,K,Zn,Ni,Na,Mg,Mn,Cr,Li,Co含量均具显著性差异性;Mg,K,Fe,Ca,Cu,Ni含量野生品高于栽培品,Zn,Na,Mn,Cr,Li,Co含量栽培品高于野生品;红芪样品生长类型与Fe,Ca,K,Ni,Mg元素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Zn元素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与Na,Mn,Cr,Li,Co元素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28批红芪样品分为野生品与栽培品两类;Fe,Li,Co与野生、栽培生长类型存在Fisher线性关系。结论:红芪野生与栽培生长类型与微量元素含量存在密切关系,微量元素鉴别野生与栽培红芪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栽培蕲艾与野生蕲艾的质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了扩大艾叶的地道品种蕲艾的资源,探讨栽培蕲艾与野生蕲艾的质量。方法:通过对其挥发油含量、燃烧热值、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定比较。结果:栽培蕲艾的挥发油含量,燃烧热值,微量元素含量均明显高于野生的。结论:栽培蕲艾的质量比野生的要好。大力发展家种,不仅扩大了蕲艾的药材资源,而且还可以提高蕲艾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栽培与野生桔梗质量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我们对栽培与野生桔梗进行了生药学、化学成分的定性及定量方面的比较。实验材料栽培桔梗(2年生)于1990年7月采自湖北中医学院药物种植场;野生桔梗于1990年7月采自湖北省通山县九宫山铜鼓凸。二者标本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金塔县野生甘草与栽培甘草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甘肃金塔产的野生甘草与栽培甘草进行比较研究。方法:从品种分布现状、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质量评价、市场销售情况等方面对甘肃金塔的野生甘草与栽培甘草进行综合比较研究。结果:甘肃金塔的野生甘草与栽培甘草在很多方面还存在差异,栽培甘草未形成规范化、规模化、系统化的产销体系。结论:甘肃金塔的野生甘草资源现存不多,急需合理保护、有效利用;栽培甘草的品质应该从种、育、产、销各个环节进一步加强提高。本研究为甘肃省栽培甘草与野生甘草的合理有效替代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为甘草品质的科学评价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宁夏栽培秦艽不同品种与野生秦艽有效成分的比较,评价宁夏栽培秦艽的质量.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方法测量龙胆苦苷和马钱苷酸的含量;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其氨基酸的含量;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其多糖的含量.结果:宁夏栽培的3种秦艽龙胆苦苷、马钱甘酸的含量都高于《中国药典》规定的限度;与野生秦艽相比,所含氨基酸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多糖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宁夏栽培的3种秦艽品质良好,对于秦艽氨基酸和多糖的药用价值,可以进一步的研究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藏菖蒲栽培品和野生品的异同,评价藏菖蒲栽培品的品质。方法:采用性状、显微、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比较藏菖蒲栽培品和野生品的异同。结果:栽培品在性状、显微特征等方面与野生品略有差别;栽培品薄层鉴别主斑点与对照药材一致;而栽培品中α-细辛脑含量高于甘南野生品。结论:藏菖蒲栽培品与野生品鉴别特征、主要指标成分相似,具有开发和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薄层扫描法测定胡黄连中香草酸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胡黄连药材中香草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双波长扫描法测定胡黄连中香草酸的含量。结果:香草酸斑点峰面积在4h内稳定,回收率为96.5%,精密度RSD3%以内,重复性实验RSD5%以内。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Rhizoma Picrorhizae (RP)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hich has always been used to treat many diseases like infantile epilepsy and malnutrition. In modern applications, it has been used to treat hepatitis B and various liver injuries with remarkable curative effects. So far, more than 90 chemical components have been reported in RP, mainly including iridoid glycosides, cucurbitacins, phenylethanoid glycosides, and phenolic glycosides. Among these, iridoid glycosid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active ingredients, and about 30 such compounds have been isolated at present. In pharmacology, RP is beneficial to the choleresis, liver protection, anti‐inflammation, asthma relief, immune regulation, and protection of heart, brain, kidney, and other organs. There have been many investigations on this medicinal herb in recent years, and it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the medicine domain. In this paper, through systematically consulting the relevant books and electronic databases, we analyzed, arranged, and summarized the available information on this herb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ts furth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13.
王其新  林振洪  林海青 《中草药》2000,31(12):946-947
比较广金线草栽培品与野生品的质量。用薄层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其主要质量指标进行定性与定量的研究,结果两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胡黄连苷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出膏率、胡黄连苷Ⅰ和胡黄连苷Ⅱ转移率为考察指标,以提取溶剂种类(水、乙醇)、液料比、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优化,确定了提取胡黄连苷的最佳工艺条件,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优化的提取工艺为95%乙醇提取3次,液料比20∶1,提取时间为4.5 h。结论: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的提取工艺可用于胡黄连苷的提取。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了苦参药材中10种黄酮类成分(染料木苷,三叶豆紫檀苷,马卡因,异黄腐醇,苦参醇I,槐黄醇,苦参酮,降苦参酮,2-O-甲基苦参酮及异苦参酮)HPLC测定方法,并对野生与栽培苦参黄酮类成分含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色谱条件为Kromasil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甲醇(A)-0.3%甲酸水(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5 min,50%A;5~25 min,50%~70%A;25~35 min,70%A;35~50 min,70%~90%A;50~55 min,90%A),流速0.8 m L·min~(-1),检测波长设定295 nm,数据处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辅以聚类分析(HCA)和主成分分析(PCA)方法进行评价。结果: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各类成分均表现为P0.05,即野生品与栽培品在黄酮类含量上无差异;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也表现为栽培品与野生品苦参黄酮类成分无差异。方法学考察表明10种黄酮类成分具有较好的线性,在其线性范围内r值均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5.0%~105.0%,RSD均在5%以内,符合含量测定的要求。结论:该测定方法快速、准确,可为苦参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野山参与栽培参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比较 x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目的 :比较野山参和栽培参的遗传差异性。方法 :用银染DNA测序法测定了 4个山参的ITS1和 2个山参的ITS2 。结果和结论 :人参属的ITS1有 220~ 221个碱基 ,ITS2 有222~224个碱基 ,其中ITS1 在人参种内非常稳定 ,吉林省抚松县 (87号、110号 )、吉林省集安市 (79号 )、河北省青龙县 (80号)的 4个野山参样品在ITS1 转录间隔区的序列与GeneBank中栽培参无任何碱基发生变异。但ITS2 有部分变异 ,抚松野山参 (87,110号 )与黑龙江栽培参 (GenebankU41680号 )和朝鲜栽培参 (GenebankU41682号 )比较完全一致 ,但有 3个碱基与湖北栽培参(GenebankU41681号 )不同。这说明黑龙江和朝鲜栽培参的种源与抚松的野山参较近 ,而湖北栽培参 (U41681)可能从引自其它野山参居群。ITS2 的遗传信息有助于人参种质资源分析 ,能为栽培参起源提供一定证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从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初生与次生代谢产物含量测定3个方面,对野生与栽培赤芍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收集17批野生赤芍和9批栽培赤芍,使用游标卡尺及天平测量其性状数据,番红固绿染色法制作石蜡切片并观察显微特征,按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通则2201浸出物测定法和通则2202鞣质含量测定法,分别测定醇溶性浸出物和总鞣制含量,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蒽酮比色法测定淀粉含量,范氏洗涤纤维分析法测定纤维类成分含量,超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UPLC-ELSD)测定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UPLC测定次生代谢物(没食子酸、没食子酸甲酯、儿茶素、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鞣花酸、1,2,3,6-四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酰芍药苷、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柚皮素、苯甲酰芍药苷、苯甲酰芍药内酯苷)含量;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野生和栽培赤芍的各项含量测定数据进行分析,以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P<0.05为标准,确定不同要素对两者差异的贡献。结果 性状方面,野生赤芍呈现传统总结的“糟皮粉碴”特征,其外皮疏松易脱落,表面有纵沟及皱纹,而栽培赤芍外皮不易脱落,表面较为光滑;野生赤芍断面木质部放射状纹理更明显,呈菊花心,空泡且裂隙较多,栽培赤芍断面木质部放射状状纹理不明显,致密,个别存在裂隙。显微方面,野生赤芍较栽培赤芍木质部放射状导管排列数更多,韧皮部和木质部的草酸钙簇晶数量在野生赤芍中较多,而淀粉粒数量在栽培赤芍中明显增多。初生化学成分含量方面,栽培赤芍的多糖、淀粉含量明显高于野生赤芍(P<0.05),纤维素、木质素、果糖、葡萄糖含量在野生赤芍中明显高于栽培赤芍(P<0.05)。13种次生代谢产物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野生赤芍中芍药苷、没食子酸甲酯、儿茶素、氧化芍药苷含量明显高于栽培赤芍(P<0.05),而芍药内酯苷、没食子酸、鞣花酸、柚皮素、苯甲酰芍药苷、苯甲酰芍药内酯苷含量则明显低于栽培赤芍(P<0.05)。共筛选出10个对区分野生与栽培赤芍贡献较大的变量,包括芍药内酯苷、纤维素、苯甲酰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柚皮素、鞣花酸、淀粉、木质素、芍药苷、总鞣质。结论 野生和栽培赤芍在性状、显微特征、初生与次生代谢产物含量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建议增加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含量比值、氧化芍药苷及纤维素含量等能够作为表征不同生产方式赤芍的指标,以完善赤芍的质量标准。该研究可为赤芍质量标准的提升和引导赤芍高品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