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8 毫秒
1.
目的:探讨舌脉诊数据在失眠不同证型中分布规律,为同病异治提供临床数据支持。方法:搜集失眠为主症的398例医案中患者的一般资料、舌象脉象信息和证候诊断等。运用频数分析、R×C卡方检验和关联规则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失眠高频证候舌脉数据。结果:选取以失眠症为主症的医案中出现频数较高且典型的三种证候进行,证候类型分别为:肝郁气滞型、心脾两虚型和痰瘀互结型。其中78例肝郁气滞型高频舌脉诊数据为:淡红舌、舌胖大、苔薄白或薄黄、脉弦;65例心脾两虚型高频舌脉诊数据为:淡白舌、舌胖或带有齿痕、苔白或薄白、脉沉或脉虚无力;49例痰瘀互结型高频舌脉诊数据为:舌质暗或紫、舌胖大、苔白或黄腻、脉弦滑。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肝郁气滞型失眠常见的舌脉组合为:舌淡红、苔白、脉弦;心脾两虚型失眠常见的舌脉组合为:舌淡白、苔薄白、脉沉或脉虚无力;痰瘀互结型失眠常见的舌脉组合为:舌暗紫、苔白腻、脉弦滑。结论:在失眠症医案中,失眠症的三类典型临床常见证候的舌质、舌苔、脉象数据客观地反映了三种不同证型的病理特征,为临床辨证疾病证候提供辨识度高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胸痹以痰证为主者,有郁痰、瘀痰、热痰、寒痰、湿痰、虚痰之别,其治疗应在瓜蒌薤白半夏汤的基础上分别予以疏肝、祛瘀、清热、温化、健脾、补虚法治之。现浅述如下。1郁痰———疏肝解郁,理气化痰临床特征为胸闷痛,尤以憋闷为著,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加剧,善太息,心烦易怒,舌质淡,苔白腻或微黄,脉弦滑或沉滑。治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病例1:李某,女性,43岁。心前区阵发性刺痛年余,伴心悸,胸闷,气短。近日因情志不舒致疼痛加重,发作频繁,且头痛眩晕,口粘腻,查见形体肥胖,下肢轻度浮肿,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弦结代。Bp1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风病中经络急性期患者的舌象分布规律。方法对242例中风病中经络急性期患者的舌象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舌质分布为:紫暗舌48.3%,绛红舌27.7%,红舌11.6%,淡红舌11.2%,淡白舌1.2%;舌形分布为:胖大舌或齿痕舌68.6%,瘦小舌13.6%,点刺舌12%,裂纹舌5.8%;舌苔分布为:白厚腻苔49.2%,薄白苔16.1%,薄黄苔16.1%,黄厚腻苔14.9%,白厚苔2.1%,黄厚苔1.7%;舌下脉络分布为:增粗迂曲69%,增粗迂曲伴有舌下瘀点瘀斑15.3%,瘀点瘀斑11.2%,正常4.5%。结论中风病中经络急性期的基本病机为痰瘀互结、瘀阻脑络,痰热腑实证为中风病中经络发病早期(7 d内)的常见证候。临床诊治中风病时应注重对于患者舌象的诊查,详察舌质、舌形、舌苔及舌下脉络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   总被引:140,自引:3,他引:1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标实证1.痰浊:胸脘痞满,苔厚腻,脉滑。(1)偏寒:苔白厚腻。(2)偏热:苔黄厚腻,或脉滑数。2.血瘀:胸痛,痛有定处,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3.气滞:胸闷痛,憋气,苔薄。4.寒凝:胸痛甚,遇寒常发。二、本虚证1.气虚:其共性的表现为疲乏、气短,舌质淡胖嫩或有齿痕,脉沉细。(1)心气虚:气虚兼有心悸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文献系统评价方法评价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辨证依据的规律。[方法]制定合格检索策略,全面收集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相关文献,从中西医病名、病因病机、证候名称、临床症状、舌象、脉象进行归类分析,运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降维处理,提练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核心辨证依据。[结果]共检索文献1 540篇,相关专著136本,最后共有合格研究文献89篇,专著67本。综合文献系统评价、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得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辨证依据:胸闷胸痛,倦怠乏力,心悸,气短,脘痞满,恶心欲呕,面色晦暗,唇甲青紫,口黏,肢体困重,有痰,舌质暗,舌有瘀斑、斑点,苔腻,白腻苔,脉弦,脉滑。[结论]本研究结果中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舌象、脉象与相关文献一致,临床症状覆盖了文献相关诊断标准的内容,提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候较复杂,兼证较多,可兼气滞、气虚、阳虚、气阴两虚,也可寒化和热化,但这一结果还需临床实践的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6.
临证须紧抓痰湿体质形体肥胖,便溏,舌体淡胖,苔白腻/白滑,脉沉滑等辨证要素,把握病人整体状态,将辨别体质与选用经方有机结合。《伤寒论》《金匮要略》组方严谨、短小精悍,调治痰湿体质杂病,每获良效。咳嗽-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胃脘痞闷(痰湿中阻,胃气不降)-半夏泻心汤,腹胀(脾虚气滞)-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真心痛(痰湿体质,痰瘀互结)-瓜蒌薤白半夏汤,胸闷、胸痛、中风(痰瘀阻络)-桂枝茯苓丸。  相似文献   

7.
《国医论坛》2021,36(5):21-23
目的:研究300例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方法:以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300例非肥胖型PCOS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并整理临床资料,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结果:非肥胖型PCOS患者主要中医症状有月经周期延后,胸胁胀痛或叩击痛,少腹压痛,月经量少,经色暗,血块,倦怠乏力,四肢困重,急躁易怒,腰膝酸软,痤疮,面色暗淡,失眠多梦,便秘,少腹胀痛等;舌脉主要包括舌质黯红,舌体胖大,有齿痕,脉弦,脉滑,脉细弱等;证型分布顺序是气滞肝郁痰湿血瘀肾虚脾虚血热阴虚。结论:非肥胖型PCOS患者证型以肝郁气滞、痰瘀互结型为主,病位主要在肝、脾、肾三脏。  相似文献   

8.
SARS后骨坏死早期中医证候规律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后骨坏死早期中医证候表现规律。方法:以各观察辨证因子出现的频数和定量分为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其主成分有下肢酸楚、关节疼痛、关节沉重、体倦乏力、腰膝酸软、食少纳呆、食后腹胀、自汗、心悸、气短、头沉重,舌胖有齿痕、舌质淡或舌暗,苔腻,脉弦、沉、滑、细。结论:SARS后骨坏死痰瘀互结是最能反映该病病机权重最大的关键内容,早期中医证候主要表现为痰瘀阻络或经脉痹阻。  相似文献   

9.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属于本虚标实证,是由于脾肾功能虚衰,导致气血不足,痰瘀同病至痰瘀互结的病理变化过程,其病变本质是因虚致实,病机关键是痰瘀同病。痰瘀互结型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头身困重,胸闷,口唇紫暗,舌有瘀斑,苔白腻,脉弦滑等;眼底多出现黄斑区有盘状渗出、出血,新生血管形成及中心凹光反射消失等病变。对其病机,应从整体观和局部观相结合的观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心胃同治法临证一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胃同治法源于《内经》“胃络通心”的理论。笔者临证应用辨证多种疾病 ,收到满意疗效 ,兹举几例 ,以示同道 ,意为抛砖引玉。1 胸痹男 ,68岁 ,2 0 0 1年 3月 1 1日来诊。患冠心病 3年余 ,时有发作 ,经常服用冠心苏合丸、复方丹参片等药物治疗 ,只能取效一时。近日胸部闷痛发作频繁 ,伴心悸乏力 ,纳差、胃脘胀满 ,恶心欲吐 ,口唇紫黯 ,舌青紫 ,舌体胖大 ,边有齿痕及瘀斑 ,苔白腻 ,脉沉涩。西医诊断 :冠心病。中医诊断 :胸痹。证属脾胃虚弱 ,痰浊内阻 ,气血瘀滞 ,心脉痹阻。治当宣痹通阳 ,温化痰浊 ,药用 :瓜蒌 1 5 g,薤白 1 2 g,生山楂1 5 …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心脑合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其血压与中医四诊症状及中医证型间的关系。方法: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包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血压与中医证型间关系研究采用频数(构成比)及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血压与四诊症状间关系研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判别分析及ROC曲线法。结果:①心脑舍病患者既往史中高血压排在首位,占73.73%。②高血压在心脑合病风痰阻络证、痰瘀阻络证、气阴两虚证、痰浊中阻证、肝阳上亢证、痰瘀互结证及风痰阻络气阴两虚证中的分布高于气虚血瘀证。③建立了心脑合病中高血压与四诊症状的判别模型:高血压=0.926%肥胖+0.879言謇+2.055*腹部凹陷+0.6478舌苔稍后+0.829*燥苔-1.388*半身不遂-1.739*肌肤甲错-0.677*头晕耳呜-0.898*涩脉-6.048*舌态吐弄+0.296。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20。结论:①高血压患者在心脑合病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高血压在心脑合病中医证型中分布排在前四位的是:痰瘀阻络证(82.76%)、风痰阻络证(82.43%)、痰浊中阻证(82.35%)及肝阳上亢证(82.35%)。③本研究挖掘出肥胖、言謇、胸闷程度、燥苔、舌苔滑腻、舌苔黏腻、半身不遂、数脉、涩脉、舌态吐弄等中医四诊症状与心脑舍病患者的血压具有相关性,并可建立相应的判别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层次分析法研究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主要临床表征诊断权重。方法:邀请全国各地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心脑血管病专家,现场填写课题组设计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是判定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的临床表征(临床症状、舌象、脉象)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程度,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临床表征的权重。结果:①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权重(wi值)为:舌象0.529>临床症状0.295>脉象0.176。②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舌象权重顺序为:苔腻0.497>苔白滑0.269>舌胖边有齿痕0.233;③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临床症状权重顺序为:胸闷胸痛0.222>肢体困重0.120>口粘0.112>体胖0.108>脘腹痞满0.091>面色晦浊0.082>大便粘滞0.076>嗜睡0.075>纳呆0.072>呕恶0.055);④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脉象权重顺序为:脉滑0.517>脉濡0.303>脉缓0.179。结论: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所有要素排序权重的结果中,苔腻、苔白滑、舌胖边有齿痕、脉滑、胸闷胸痛、脉濡、肢体困重、口粘占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临床表征总权重的80%,在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规律,以期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采集680例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四诊信息,建立数据库,采用复杂系统熵聚堆、复杂网络展示方法对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680例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中核心症状为:胸闷、舌质紫暗、脉细、咳痰、咳嗽、喘憋、胸前区胀痛、气短、心悸、苔黄、脉滑、苔腻、脉弦、眩晕、苔白、失眠、倦怠乏力、舌质红、口干、脉沉。此症状主要分为血瘀、气虚、痰浊3 类;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的研究发现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常见证候(> 6.6%)为:痰瘀互阻171例(25.1%),气虚血瘀62例(9.1%),阴血津虚51例(7.5%),脾虚气滞49例(7.2%),痰浊阻滞46例(6.7%);证候要素靶位居前3位的是:脾465频次(68.4%),心463频次(68.1%),肺298频次(43.8%)。结论 血瘀、气虚、痰浊为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的核心证候要素。中医临床治疗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可以抓住痰、瘀、虚3个主要证候,治法以化浊(化痰、活血)、益气(行气、理气)为主,主张从脾论治,兼顾心、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冠心病心绞痛的证候特点和规律,为该病的中医辨证分型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依据。方法制定《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病因病机证候规律调查表》,纳入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和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三科住院并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71例,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患者中医四诊信息,选取频数>10%的条目,应用描述性分析及系统聚类法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证候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471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常见症状/体征为胸闷、气短、心悸、失眠、胸痛、头晕、乏力、神疲、心烦,出现频率在60%以上;患者舌质多见淡白舌,其次是紫暗舌;舌面多有瘀点和舌下络脉瘀滞;从苔质上看,以薄苔多见,其次是厚、腻,苔色多见白苔。脉象频次依次是脉细、脉沉、脉弦、脉滑、脉涩、脉数。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心绞痛基本中医证候可大致分为热毒蕴结证、肝郁阴虚证、痰湿阻滞证、瘀血阻络证、阳气虚证、心肾气虚证6类。结论应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冠心病心绞痛基本中医证候,不仅可为冠心病的中医证候分类提供数据支撑,也可为中医药规范化、标准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气阴两虚证患者与健康人中医证候评价量表异同。[方法]通过多中心、小样本、精细化临床研究,纳入7家临床单位124例受试者,因未完成访视脱失7例,最终纳入受试者117例,其中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38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丹蒌片治疗,气阴两虚证患者39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通脉养心丸治疗,健康人40例不予干预。比较冠心病患者0、4、8、12周、健康人第0周《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中医证候评价量表》评分情况。[结果] 1)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第4、8、12周时,各症状评分及舌下脉络青紫情况较0周不同程度降低(P0.05或P0.01)。2)冠心病气阴两虚证患者第4、8、12周时,各症状评分较0周有所下降(P0.05或P0.01)。3)与健康人比较,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各项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冠心病气阴两虚证患者各症状评分及舌质紫暗、舌下脉络青紫、脉弦、脉涩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冠心病两组患者各时点比较,部分指标及舌脉情况存在不同程度差异。4)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0、8周时,身重、口黏腻、苔腻、脉滑、舌有瘀斑瘀点聚为一类,脉弦、舌质紫暗、舌下脉络青紫、脉涩、口唇青紫、面色晦暗聚为一类;冠心病气阴两虚证患者0、8周时,胸闷、胸痛、身重、口黏腻、口唇青紫、面色晦暗聚为一类,舌有瘀斑瘀点、舌质紫暗、脉涩聚为一类。[结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与气阴两虚证患者经治疗后,《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中医证候评价量表》中相关症状表现均有所改善,且不同证型的表现不同。《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中医证候评价量表》可以为进一步临床诊断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心脑血管病痰证宏观辨证的计量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研究心脑血管病痰证宏观辨证的计量化标准。方法:将1192例心脑血管病患者分为痰证组和非痰证组,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建立心脑血管病痰证宏观辨证的判别方程。结果:痰证主要辨证指标为咯痰、舌苔腻、脉滑;次要指标为喉中痰鸣、胸腹痞闷、嗜睡、肥胖、口干不饮、恶心呕吐。宏观辨证的回代检验结果表明,该辨证标准的敏感度为0.908,特异度为0.983,准确度为0.949。结论:该辨证标准符合中医临床实际,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具有临床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寒饮蕴肺证的证候特点。方法 :从临床调查入手 ,并运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DME) ,对寒饮蕴肺证的症状进行概率统计。结果 :该证的辨证要点为 :咳喘气逆、胸闷憋喘、咳痰清稀或泡沫痰、畏寒肢冷、舌苔白腻或白滑 ,脉弦滑或弦紧 ,或兼痰多、喉中痰鸣。结论 :与文献总结的寒饮蕴肺证的辨证要点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冠心病患者的舌象特点,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的舌象变化规律,以指导临床辨证.方法:观察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冠心病患者140例,记录舌质、舌苔、舌下络脉特征,并做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冠心病患者的舌色以暗红为主,舌苔多为腻苔或少苔,舌下络脉扩张、迂曲.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舌象特点反映出冠心病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  相似文献   

19.
儿童哮喘寒热错杂证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正昱 《天津中医药》2014,31(8):481-483
哮喘发作关键是气道挛急狭窄,痰瘀交阻,造成呼气性呼吸困难。儿童哮喘寒热错杂证以咳嗽,胸闷气喘,有哮鸣声,痰少质稠、色白或黄,或有恶寒发热,舌红,苔白厚、或黄腻、或白黄相兼,脉滑数为辨证要点。常用方是具有宣摄和合,宣降合施,寒热共剂,表里兼顾特点的定喘汤。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中风先兆证临床特征表现。[方法]在文献系统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专家调查问卷,预调查信度(Cronbachα系数):0.96和效度(累积方差贡献率)82.22%,分半信度(Guttman Split-half):0.90、分半相关系数:0.87。对资料进行主成分分析降维处理,经球形检验(KMO and Bartlett’s Test),提示可以进行因子分析。[结果]专家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00份,收回问卷588份,失访12份,失访率2%(小于15%),总体信度0.97和效度73.11%,分半信度0.92、分半相关系数0.91。中风先兆证的临床特征表现如下:病史为冠心病和糖尿病;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年老、环境污染、微循环异常;病因病机为年老体衰、体质不良、气血津液紊乱、脏腑功能失调、腑实壅塞、气候变化、房事不节;证候为气虚血瘀证、痰瘀证、肝风内动证、肝阳上亢证、肾精不足证;症状有倦怠乏力、语言不利、肢体麻木、头昏/头晕/目眩、感觉异常/感觉减退、黑蒙、头胀痛、口角流涎/流涎;舌象有舌淡、舌暗/舌黯/舌暗红/舌暗淡、舌绛红/舌红绛、苔薄白、苔白腻、无苔、苔白;脉象有脉弦滑、脉涩/脉细涩、脉细/脉细弱、脉虚/弱。[结论]以上研究进一步完善了前期文献系统评价的结果,对学会标准的修订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