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椎动脉优势与后循环梗死及梗死侧的关系.方法 根据是否存在椎动脉优势将139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分为椎动脉优势(优势组)72例和非椎动脉优势(非优势组)67例,比较两组后循环梗死、后循环各区梗死发生情况及基底动脉形状.结果 优势组后循环梗死及小脑后下动脉(PICA)区、基底动脉(BA)区梗死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优势组[48.6%(35/72)比19.4%(13/67)、11.1%(8/72)比0、20.8%(15/72)比7.5% (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两组小脑上动脉区和大脑后动脉区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例PICA区梗死患者,7例梗死侧在椎动脉优势侧对侧.15例BA区梗死患者,7例梗死侧与椎动脉优势侧同侧,8例梗死侧在椎动脉优势侧对侧.优势组BA弯曲发生率显著高于非优势组[50.0%(36/72)比9.0%(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椎动脉优势的患者较易发生后循环梗死,尤其是PICA区和BA区,PICA区梗死部位一般在椎动脉优势侧对侧,且椎动脉优势患者易致BA弯曲.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等直径基底节区急性单灶脑梗死患者早期运动障碍加重的危险因素及与大脑中动脉主干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发病24 h内的局限于基底节区的急性单灶脑梗死患者150例,根据弥散加权成像(DWI)上梗死灶最大直径分为中等大小梗死组(梗死灶直径1.5~3.0 cm)和腔隙梗死组(梗死灶直径<1.5cm),每组75例.通过发病7d内动态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早期运动障碍加重的危险因素.结果 中等大小梗死组早期运动障碍加重的发生率为32.0%(24/75),高于腔隙梗死组的8.0% (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升高的收缩压是早期运动障碍加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6).中等大小梗死组中同侧大脑中动脉主干病变的发生率为41.3%(31/75),高于腔隙梗死组的9.3%(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直径1.5~3.0cm的基底节区急性单灶脑梗死患者较直径<1.5cm相同部位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更易发生早期运动障碍加重,且可能与入院时升高的收缩压有关.这种中等直径的梗死灶可能与同侧大脑中动脉主干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核磁共振(MRI)联合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某院自2009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30例TOBS患者的MRI和DSA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MRI显示的病变部位的分布范围和DSA显示的椎-基底动脉血管结构。结果:梗死部位主要有中脑、丘脑、枕叶、脑桥、颞叶内侧面、胼胝体压部、基底节、侧脑室旁等。其中23例出现3处及以上病灶(23/30,76.7%),7例出现2处病灶(7/30,23.3%);20例出现双侧病灶(20/30,66.7%),10例为单侧病灶(10/30,33.3%)。DSA检查显示椎-基底动脉血管异常,多表现为基底动脉(B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小脑后下动脉(SCA)的狭窄或未显影。结论:MRI联合DSA检查可以为临床提供较为完整的诊断信息,能够作为TOBS筛选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缺血性脑梗死所致精神障碍的经颅多普勒和磁共振血管成像的特点,为椎基底动脉缺血性脑梗死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提供量化指标。方法:对20例经磁共振血管成像确诊为椎基底动脉缺血性脑梗死同时伴有精神障碍的患者做经颅多普勒检测,测量椎基底动脉的脑血流量。同时对20例正常人做经颅多普勒和磁共振血管成像的检测,同患者组进行对照。结果:对照组双侧椎动脉脑血流量为110.4~275.8mL/min(均值193.5),较患者组47.5~260.2mL/min(均值147.8)高(P〈0.01)。患者组双侧椎动脉广泛迂曲。椎动脉重、中、轻度狭窄或发育不良患者的脑血流量均值分别为117.0、137.8、152.3(mL/min)。三者健侧脑血流量占双侧脑血流量的百分比分别是90.2%、81.5%、67.2%。结论:通过经颅多普勒和磁共振血管成像可以测量脑血流量及椎动脉的狭窄和迂曲程度,是有助于诊断的一种量化指标。对提高诊断和研究病理形态学改变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椎-基底动脉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用Siemens 16 CT机对随机选择30例行MSCTA检查,图像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容积再现(VR)等技术进行重建,观察椎-基底动脉的形态学变化和周围骨性结构的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30例中,椎-基底动脉表现正常3例,椎动脉表现异常27例54条:其中椎动脉走行迂曲12条;椎动脉变细12条;椎动脉局部狭窄28条;单侧椎动脉闭塞2条。另2例基底动脉延长扩张,其中1例伴有动脉瘤形成;7例基底动脉局部狭窄。结论MSCTA能清晰显示椎-基底动脉,横突孔及钩椎关节等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之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复习文献,结合我们的点滴体会,将其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处理介绍如下: 一、椎基底动脉之解剖生理:椎动脉一般发自锁骨下动脉,偶而发自主动脉弓或无名动脉,于颈总动脉之后方穿过上部六个颈椎横突孔,经枕骨大孔进入颅腔,沿延髓腹侧偏内上升,至桥脑下缘左右两条汇合成基底动脉,至轿上缘分为左右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在颅内主要分出小脑后下动脉,基底动脉主要分支有小脑前下动脉、内听动脉、桥脑分支、小脑上动脉等。椎基底动脉主要供应脑干、小脑、视丘后半部以及大脑枕叶和颢叶的一部分。椎基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分辨磁共振对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疑似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高分辨磁共振检查(HRMRI)诊断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符合率.结果 手术及病理证实80例疑似患者中43例为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高分辨磁共振诊断40例为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28例为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高分辨磁共振诊断符合率(93.02%)显著高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符合率(65.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分辨磁共振可提供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病变处的管腔信息和管壁信息,具有可重复性、无创性等优势,对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杜昭钦 《现代保健》2009,(14):124-125
目的分析探讨经颅多普勒、颈部椎动脉超声对椎动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分两组,189例经颅多普勒诊断异常患者为一组,颈部椎动脉超声异常152例为另一组。同时进行颈部椎动脉超声及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341例患者中椎动脉、椎基底动脉经颅多普勒异常297例,阳性率87%,颈部椎动脉超声异常289例,阳性率85%。结论经颅多普勒及颈部椎动脉超声两种方法简单便捷,两者相结合相互补充,更有助于全面客观诊断椎动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进一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老年人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头晕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43例老年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头晕患者进行MRI以及TCD检查,并对相应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以及讨论。结果根据MRI结果显示,相关脑区27例未见异常,梗死16例,占37.2%;T1加权低信号,T2加权高信号,大多数是小腔隙性脑梗塞。小脑半球梗塞11例,脑干梗塞9例。TCD结果显示,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TCD在高流速下发生了变化。其中,32例(74.42%)检测出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降低,28例(65.12%)检测出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降低,7例(16.28%)检测出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高流速降低,有12例(27.90%)检测出基底动脉高流速。结论老年人椎体基底缺血性头晕的MRI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并且可以获取所有横截面的3D图像,从而导致骨骼伪影,可以清楚地显示后颅窝区域的病变。这样可以及时诊断过去常常被忽略或误诊的小脑以及脑干梗塞。可以将其用作诊断测试,以确定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是否有脑梗塞,但MRI没有显示出器质性血管,通常会使诊断变得困难。TCD检测简单、方便,是有效的检测老年人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头晕的方法,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椎动脉型颈椎病单侧椎动脉狭窄健侧代偿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单侧狭窄患者健侧代偿的椎动脉MRA(磁共振血管成像)直径。方法从2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筛选出13例单侧椎动脉狭窄直径<1.6 mm的患者,对其狭窄侧和健侧椎动脉MRA直径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当一侧椎动脉狭窄健侧椎动脉可出现代偿,椎动脉MRA表现为椎动脉直径增宽。结论一般情况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若一侧椎动脉狭窄健侧椎动脉可出现代偿,缓解椎—基底动脉血供的不足,不引起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的发作。当一侧椎动脉狭窄颈部运动等多种因素存在时,不能代偿狭窄侧椎—基底动脉系的缺血,引起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的发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经股动脉途径和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360例患者随机分为经股动脉介入(TFI)组和经桡动脉介入(TRI)组,观察分析术后两组患者的血管病变特征、可行性因素(介入治疗成功率、穿刺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血管病变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FI组和TRI组介入成功率分别为97.78%和96.67%,两组的介入治疗成功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两组的平均穿刺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经股动脉途径和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成功率相当;但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60岁以上老年人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85例老年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或64排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颈动脉血流动力学与冠脉病变支数的关系及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分级与冠脉狭窄指数、冠脉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与无冠脉病变组比较,多支冠脉病变组双侧颈总动脉内径增宽(P〈0.05);双颈内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增快(P〈0.05);双椎动脉阻力指数明显增高(P〈0.01)。与无冠脉病变组比较,3个冠脉病变组双颈总动脉阻力均增高(P〈0.05)。与颈动脉0级组比较,颈动脉2级和3级斑块组冠脉狭窄指数均增高(P〈0.01)。3级颈动脉斑块组100%有冠脉狭窄,颈动脉2级、3级斑块组患者冠状动脉2支以上病变患者明显增加(P〈0.01)。结论颈动脉管腔内径增大,血管最大血流速度增快和动脉阻力指数增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增高.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增高,冠脉病变支数增多,血管狭窄程度更严重。  相似文献   

13.
内乳动脉和桡动脉的临床解剖与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动脉血管材料———内乳动脉 (IMA)、桡动脉 (RA)的临床解剖和组织学特征。方法 采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CABG患者术中IMA、RA长度及近远端外径各 30例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CABG术中收集到的IMA、RA远端片段各 30根。并测量IMA、RA内、中膜各层厚度。采用动脉内膜与中膜厚度之比判断动脉硬化程度并将其分为 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结果 测量IMA平均长度 18.2 5cm(16 .10~ 2 0 .4 0cm) ,外径近端和远端分别为 3.10mm(2 .99~ 3.2 1mm)和 2 .0 3mm(1.90~ 2 .16mm) ;RA平均长度 2 2 .0 6cm(19.5 6~2 2 .5 6cm) ,外径近端和远端分别为 3.2 1mm(3.0 9~ 3.33mm)和 2 .6 0mm(2 .5 0~ 2 .70mm)。IMA与RA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IMA和RA内、中、外膜三层结构清晰 ,两者的显微结构很为相似。IMA与RA动脉硬化程度之比P >0 .0 5。结论 IMA和RA有足够的长度能满足CABG ,IMA和RA直径与冠状动脉相匹配。IMA和RA均为搏动性的肌性动脉血管 ,解剖与组织学比较相差无显著性。均为较理想的动脉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早期结果及分析。方法对270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应用体外循环(ONCABG)63例,非体外循环(OPCABG)20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3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96例,室壁瘤15例;多支病变188例,二支病变61,左主干病变21例:合并糖尿病86例,高血压91例,瓣膜病32例,均于术中同期手术处理。结果手术平均每例搭桥3.16支,术后需用IABP支持治疗8例,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早期死亡1例;患者术后心绞痛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CABG手术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术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高龄、多支病变、陈旧心梗并发症及心功能较差的患者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管内载瘤动脉近端闭塞在累及小脑后下动脉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采用血管内载瘤动脉近端闭塞治疗的累及小脑后下动脉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治愈4例,随访6~12个月,无复发及神经功能障碍,1例造影见动脉瘤显影,但是无再出血或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在治疗累及小脑后下动脉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急性破裂出血时,血管内载瘤动脉近端闭塞可闭塞夹层动脉瘤,同时又保持小脑后下动脉通畅,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分析重度子痫前期母儿血液动力学变化特点,结合其母儿预后,探讨母儿血流动力学监测在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诊治及预后估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73例重度子痫前期和81例正常同期孕妇的胎儿脐动脉的收缩末期最大血流速度和舒张末期最大血流速度之比(S/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子宫动脉的S/D、PI、RI,并结合其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脐动脉S/D、PI、RI值均高于对照组,子宫动脉的S/D、PI、RI值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重度子痢前期出现母胎血流动学变化时,围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高于正常妊娠组.结论 子痫前期患者存在子宫动脉及脐动脉阻抗增高、血供不足,这些病理生理变化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手术治疗的方法、效果及时机,以及栓塞的部位及原因.方法:总结分析近 6年来收治 的病程为 11h~ 10天的 14例 17条急性肢体动脉栓塞,采用 Fogarty导管取栓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2条肢体治 愈, 1条好转, 4条截肢.结论: Fogarty导管取栓是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有效治疗方法,明确诊断后,尽早手术治疗可 减少肢体坏死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比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2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34例,对照组采用经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治疗组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不过治疗组的置动脉鞘时间与止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治疗组再发心绞痛、新发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等总体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经股动脉,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治疗能有效减少患者的创伤,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和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治效果和优缺点。方法:在告知并尊重患者意愿的情况下分别对120例和145例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桡动脉组)和经股动脉途径(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分别观察手术操作成功率和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的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相似,但经桡动脉组的外周血管并发症相对少,术后躯体不适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伴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CAS)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1339例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住院期间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CAS发生率为11.8%(158/1339).CAS组年龄、既往患脑卒中的比率高于非C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2).CAS的发生率随冠脉病变程度加重而增加(x2=37.482,P<0.01).冠脉左主干病变的患者其CAS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病变(x2=38.93,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只有年龄、脑卒中史、冠脉左主干病变和多支病变是C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伴发CAS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年龄增加和脑卒中病史是CA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