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靶器官损害的相关因素。 [方法 ]  2 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靶器官损害组 (TOD组 )和无靶器官损害组 (NTOD组 )。对两组 2 4h动态血压监测 (ABPM )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 TOD组夜间血压下降率SBP和DBP分别为 4.0 %和 5 .6% ,明显低于NTOD组的 10 .9%和 11.2 % (P <0 .0 1) ,TOD组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者为 69.7% ,明显高于NTOD组的 3 9.2 % (P <0 .0 1) ,夜间SBP负荷值增高TOD组 68.3 %高于NTOD组 5 3 .6% (P <0 .0 5 )。 [结论 ]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和 2 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变异性与血液粘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4例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血液粘度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按血压昼夜节律分为血压节律消失组与血压节律正常组,观察两组血液粘度。结果两组间血液粘度有显著差异(P<0.05);收缩压变异性、平均动脉压变异性与血液粘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及血压变异性增高者血液粘度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2月来本院治疗高血压的老年患者114例,分为2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未出现血压晨峰现象,观察组患者出现血压晨峰现象。观察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晨峰变异的幅度,24 h、白昼、夜间的平均收缩压[(20.77±5.36)、(151.49±12.58)、(160.01±13.11)、(147.36±15.04)mm Hg(1 mm Hg=0.133 k Pa)]均明显较高于对照组[(4.04±4.66)、(140.11±11.45)、(142.36±11.66)、(135.72±12.14)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在尿微量白蛋白、左心室质量指数、心电图QT离散度指标方面[(59.84±3.82)g/L、(171.49±17.38)g/m2、(69.96±19.36)ms]均高于对照组[(40.76±3.18)g/L、(151.14±18.86)g/m2、(51.36±16.89)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出现血压晨峰现象对患者的靶器官损害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8例,根据患者24 h内收缩压总的变异系数将患者分为高变异系数组33例以及低变异系数组35例,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以及动态血压进行24 h的测量及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心律失常与血压变异性变化的相关性。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在昼夜QTc值以及其他时段的动态血压水平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变异系数组患者除夜间房性前期血压出现收缩外,其他时段昼夜QT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变异系数组患者与高变异系数组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在任何时段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在24 h及夜间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与心律失常具有密切关系,且不具有昼夜节律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我院的原发性高血压(EH)病患的血压变异性(BPV)与高血压危险程度、病患的年龄以及血压水平增高的程度三者之间存在的关系,通过血压变异性来大致了解EH患者的病情.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EH患者的血压进行全天候的测定,以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之间的差值来确定血压变异的程度,另外以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EH组的变异性明显大与对照组,在EH组内,不同危险程度的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也不同,低危组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明显小于中危组、高危组患者.随着血压水平的增加、一定程度内年龄的增加都会导致EH患者血压变异性程度越大.结论 EH组的血压变异性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血压变异性越大,对靶器官的损害就越严重,危险程度就越高,一定程度内年龄的增加也会导致血压变异性的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血压变异性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2012年3月到2014年3月患者30例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以及60例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即研究组(30例),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血压变异性患者,对照组(30例),正常老年人,并且对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临床中,研究组高血压伴糖尿病组患者24hSSD、dSSD、nSSD、24hSCV、dSCV、nSCV 均高对照组,行 Pearson 相关分析后与 MMSE 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35、-0.246、-0.341、-0.158、-0.222、-0.238;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患者认知功能减退,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患者,其血压变异性可影响老年患者认知功能,血压变异性与认知功能呈负相关,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刘志宏  郭霞 《现代养生》2015,(4):128-129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血压变异性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2012年3月到2014年3月患者30例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以及60例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即研究组(30例),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血压变异性患者,对照组(30例),正常老年人,并且对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临床中,研究组高血压伴糖尿病组患者24h SSD、d SSD、n SSD、24h SCV、d SCV、n SCV均高对照组,行Pearson相关分析后与MMSE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35、-0.246、-0.341、-0.158、-0.222、-0.238;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患者认知功能减退,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患者,其血压变异性可影响老年患者认知功能,血压变异性与认知功能呈负相关,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魏东 《现代保健》2014,(5):103-105
目的:探讨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4月-2011年5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血压变异的患者作为血压变异组,并随机选取同时期的80例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血压无变异组,检测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及载脂蛋白。伴有血压变异的患者治疗6个月后,再次检测血脂的各项指标,并与6个月前对比分析。结果:入院检查时,原发性高血压伴血压异常的患者,其血脂要明显高于单纯性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0.05),但在接受一段时间的降压及降脂治疗之后,其血压变异程度要明显低于接受治疗前(P〈0.05)。结论:对于合并有血压变异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伴发有高血脂,将其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以明显减少血压变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压控制良好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同血压昼夜节律下心率变异性及心律失常的特点和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血压控制良好(24h平均收缩压<130mmHg,24h平均舒张压<80mmHg)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5例,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杓型组(n=50)、非杓型组(n=61)和反杓型组(n=64)。统计血压、心律失常情况及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比较3组患者相关指标。结果反杓型组、非杓型组患者夜间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均明显高于杓型组(P<0.05)。与杓型组相比,非杓型组和反杓型组的心率变异性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反杓型组降低较非杓型组更显著(P<0.05)。非杓型组、反杓型组心律失常总检出率显著高于杓型组(P<0.01),反杓型组短阵房速检出率高于杓型组(P<0.05),非杓型组、反杓型组患者频发室早检出率明显高于杓型组(P<0.01)。 结论血压控制良好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异常变化主要为夜间血压水平升高、心率变异性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高,更易出现房性心律失常。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可能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对认知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Hcy升高的高血压患者50例为研究组,冠心病合并Hcy正常的高血压患者5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动态血压检测,计算血压变异性。使用简易精神状态评分量表(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肌酐水平,计算肾小球滤过率。出院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24 h收缩压变异性和24 h舒张压变异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MMS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肾小球滤过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24 h收缩压变异性与冠心病合并Hcy升高的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均P<0.05),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P<...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及血压变异性的变化.方法 入选人群均为老年男性,共100例,其中对照组(A组)40例,2型糖尿病组(B组)60例.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收集其HRV时域指标、BP及BPV长时变异性指标,之后进行对比分析,了解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及血压变异性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HRV时域指标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BPV增大(dSBPSD、dSBPCV等,P〈0.05).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组HRV时域指标减少及BPV增大,提示其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这对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预后进行判断、指导和评估是具有重要价值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重和肥胖高血压病患者与血压变异性关系。方法 19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采用24h动态血压检测方法探讨血压负荷及血压变异的特征。结果 BMI增加血压负荷和血压变异性指数均增加,与正常组相比超重组和肥胖组夜间收缩压变异(nSBPSD)增加14.10%。夜间舒张压变异(nDBPSD)增加13.15%。夜间平均动脉压变异(nMAPSD)增加15.92%。肥胖组增加更明显,分别为20.06%,17.92%,21.63%;但这种血压变异性的差异仅表现在男性。结论 超重和肥胖的高血压病患者不仅加重血压负荷,而且使血压变异性增加;这种血压变异性增加只见于男性病人,且出现在夜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血栓烷B_2(TXB_2)、动态血压监测(ABPM)参数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将168例EH患者分为EH+T2DM组(68例)和EH组(100例),对照组为体检正常者110例,对ABPM参数、血AngⅡ、ET、TXB_2、β_2微球蛋白(β_2-MG)及尿β_2-MG、白蛋白(ALB)、肌酐(Cr)等进行比较。结果(1)EH+T2DM组、EH组ABPM参数、血AngⅡ、ET、TXB2、β_2-MG及尿β_2-MG、Alb、ALB/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H+T2DM组与EH组比较,夜间平均收缩压(nMSBP)、24h平均收缩压(24hMSBP)、24h收缩压负荷值(24hSBPL)、夜间收缩压负荷值(nSBPL)、夜间脉压(nP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2)相关分析:血β_2-MG及尿β_2-MG、ALB、ALB/Cr与AngⅡ、ET、TXB_2、ABPM参数均呈正相关,其中尿β_2-MG、ALB与24hMSBP、白昼平均收缩压(dMSBP)、nMSBP、24hSBPL、白昼收缩压负荷值(dSBPL)、nSBPL相关性较好。结论EH合并T2DM患者有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小板活性增强、收缩压增高,也有早期肾功能损害,它们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治疗时既要控制血压、血糖,又要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控血小板活性。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患者治疗后血压昼夜节律及影响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高血压病患者经治疗血压达标后血压昼夜节律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采用进入法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人208例患者,呈勺型曲线者79例(占38%),非勺型曲线者129例(占6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在70岁以上及60~69之间者24 h动态血压曲线呈非勺型的比例分别是60岁以下者的3.3倍(P=0.009)和2.3倍(P=0.031);有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患者,其动态血压曲线形态呈非勺型的比例为无相应家族史患者的3.7倍(P=0.029);超重(BMI<28)与肥胖(BMI≥28)者24 h动态血压曲线呈非勺型的比例分别是正常体重(BMI<24)者的3.0倍(P=0.003)和4.8倍(P=0.009);与单独应用长效钙离子拮抗剂(CCBs)治疗相比,单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s)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s)治疗者动态血压曲线呈非勺型的机会较少(OR=0.139,P=0.010),采用包含ACEIs或ARBs(但不包括利尿剂)的联合用药方案的患者有较少非勺型曲线的趋势,但二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OR=0.453,P=0.118);采用包括利尿剂(但无ACEIs或ARBs)的联合用药方案以及同时包含利尿剂与ACEIs或ARBs的联合用药方案的患者均有较少非勺型曲线的机会(OR值分别为0.378和0.273,P值分别为0.030和0.011).结论高血压患者经治疗血压达标后,有近三分之二的患者呈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年龄、早发心血管疾病的家族史、超重或肥胖、降压药物治疗方案等4个因素与24 h血压曲线形态有关.与单用长效CCBs比较,利尿剂、ACEIs或ARBs可能有利于保持正常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坎地沙坦酯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对靶器官保护作用的研究.方法 2011年2月至2013年7月122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蛋白尿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坎地沙坦酯片8 mg/d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 mg/d.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血压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肾功能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9%(53/61),对照组为72.1%(44/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VST、LVEDD、LVPWT、LVMI、颈动脉IMT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VST、LVEDD、LVPWT、LVMI、颈动脉IMT明显低于对照组[(8.5±1.3)mm比(9.2±1.2) mm、(39.6±4.8) mm比(44.3±3.9) mm、(8.4±1.4) mm比(9.1±1.3)mm、(89.4±9.3) g/m2比(97.3±8.9) g/m2、(8.3±0.3) mm比(8.7±0.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尿素氮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24 h尿白蛋白总量、尿微量白蛋白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SCr、Ccr、24 h尿白蛋白总量、尿微量白蛋白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94.6±25.5)μmol/L比(118.5±38.4) μmol/L、(102±24) ml/min比(96±18) ml/min、(1.05±0.51) mg/24 h比(1.27±0.22)mg/24 h、(155±36) mg/L比(185±41)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坎地沙坦酯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降压效果优于单药治疗,联合用药在逆转左室肥厚、改善颈动脉IMT、保护肾功能、降低尿蛋白方面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其昼夜节律的变化特征。方法选择3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A组),32例2型糖尿病患者(B组),另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C组),分别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其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比较三组间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变化和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昼夜时域指标变化。结果 B组心率变异性的各项指标(全部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50-ms的百分比和低频,高频)均较C组显著下降(P=0.0411,0.0169,0.0355,0.0440,0.0249);A组心率变异性的备项指标均显著低于C组(P=0.0001,0.0004,0.0001,0.0002,0.0002),也低于B组(P=0.0117,0.0337,0.0032,0.0416,0.0335),且昼夜时域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01,0.0625,0.0637)。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时会显著加重其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使心率变异性进一步降低,心率变异的昼夜节律消失,因此,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有助于早期发现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给予氨氯地平5 mg/d(4周),4周后血压仍不能控制的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39例,A组患者服用氨氯地平剂量加倍(10 mg/d);B组在服用氨氯地平的基础上加服培哚普利4 mg/d.A、B两组患者均在加服药前与加服药8周后采用无创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检测24 h动态血压,以测量值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作为血压变异性的指标.结果 A组加服药8周后,24 h收缩压变异度(24 h SSD)、白天收缩压变异度(dSSD)、夜间收缩压变异度(nSSD)、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CV)、24 h舒张压变异度(24h DSD)、白天舒张压变异度(dDSD)、夜间舒张压变异度(nDSD)均较加服药前降低[(13.22±1.10) mmHg(1 mmHg=0.133 kPa)比(15.97±1.65) mmHg、(12.04±2.21) mmHg比(15.15±2.89) mmHg、(10.22±3.29) mmHg比(12.23±3.21) mmHg、0.093±0.021比0.104±0.017、(11.33±2.09) mmHg比(13.27±1.43) mmHg、(10.64±1.81) mmHg比(12.57±1.43) mmHg、(9.56±1.32) mmHg比(11.23±2.26)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CV)、白天收缩压变异系数(dSCV)、24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CV)、白天舒张压变异系数(dDCV)、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DCV)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加服药8周后,与加服药前比较,24 h SSD、24 h SCV、dSSD、dSCV、24 h DSD、24 h DCV、dDSD、dDCV、nDSD均显著下降[(10.23±4.72) mmHg比(15.27±3.23) mmHg、0.083±0.032比0.106±0.019、(10.85±3.29)mmHg比(15.09±3.21)mmHg、0.080±0.028比0.096±0.025、(10.13±2.43)mmHg比(13.37 ±3.13) mmHg、0.111±0.035比0.136±0.032、(9.58±2.49) mmHg比(12.29±3.27) mmHg、0.112±0.036比0.123±0.041、(9.46±2.78) mmHg比(11.19±4.26)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nSSD、nSCV及nDCV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服药8周后,B组24 h SSD、24 h SCV、24 h DSD、24h DCV、dSSD、dDSD、dSCV及dDCV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SSD、nDSD、nSCV及nD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氯地平单药加倍剂量和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均能有效降低24 h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异性,且联合治疗的效果更好,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发病与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方法 根据颅脑MRI的结果,将160例患者分为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组96例和单纯性高血压组64例,监测24h动态血压,比较两组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24hSBPV)、24h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BPV)、白昼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dSBPV)、夜间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nSBPV)、白昼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dDBPV)、夜间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nDBPV)、晨峰收缩压及舒张压的标准差(SD)和变异系数(CV).结果 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组24 h SBPV、dSBPV、nSBPV、24 h DBPV、dDBPV、nDBPV均高于单纯性高血压组(0.15±0.03比0.11±0.02、0.14±0.02比0.10±0.03、0.14±0.03比0.10±0.08、0.13±0.08比0.11±0.04、0.14±0.02比0.11±0.07、0.14±0.05比0.09±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组晨峰收缩压-SD、晨峰舒张压-SD、晨峰收缩压-CV、晨峰舒张压-CV均高于单纯性高血压组[(15.37±4.55) mmHg(1 mmHg=0.133 kPa)比(13.53±2.26) mmHg、(13.64±4.95) mmHg比(9.80±3.46) mmHg、0.141±0.048比0.113±0.037、0.145±0.056比0.105±0.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BPV水平,尤其是晨峰BPV水平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BPV增大是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凯时)对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均接受12导联常规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治疗组42例给予凯时治疗,10μg/d,连续14d;对照组42例,不用凯时,其余治疗与治疗组相同,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min 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每5min正常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NN—index)、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50瞄的百分比(PNN50)增加,QT离散度(QT—d)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SDNN、SDANN、SDNN—index增加,QT—d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及QT—d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DNN—index、rMSSD、PNN。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凯时治疗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是有效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