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源64层螺旋CT灌注扫描对孤立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3年10月通过病理证实的67例孤立肺结节患者行CT灌注扫描,其中恶性结节54例作为肺癌组,良性结节13例作为良性组。2组均采用Siemens双源螺旋CT(SOMATOM Definition)扫描仪,使用非离子对比剂碘佛醇(370 mg I/ml)60 ml,以双头泵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套管针注射,速率6 ml/s,数据采集持续时间为50 s。原始数据传入Siemens工作站,应用BODY PCT软件的肺部肿瘤模式进行处理。计算机自动生成灌注参数图,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结果:肺癌组的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值都明显高于良性组,BF、BV和PS在良性组与肺癌组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分别为P=0.013、P=0.017、P=0.009)。如果联合BF、BV及PS做诊断试验,以BF、BV和PS分别大于或等于55 ml/100 ml/min、45 ml/100 ml和32 ml/100 ml/min作为诊断标准,则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可达到98.3%和95.7%。结论:多层螺旋CT肺结节的灌注可以用于肺部良恶性孤立肺结节的诊断,且有较高特异度及敏感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CT容积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实验对象为孤立性肺结节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CT容积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及常规CT扫描,分析不同扫描及重建技术的检出率。结果:孤立性肺结节检出率比较,多层CT容积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与常规CT扫描及金标准比较均无意义(P>0.05);孤立性肺结节形态特征的检出率比较,多层CT容积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检出率明显更高(P<0.05);多层CT容积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更高(P<0.05);良恶性组别的血容量、增强峰值、表面通透性、灌注峰值时间等参数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多层CT容积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的诊断准确性较好,其在孤立性肺结节定性上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明确病情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双源CT双能虚拟平扫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入住我院的49例SPN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常规平扫与双能增强扫描。经软件处理后得到虚拟平扫图、碘分布图和单能量图。比较真实平扫与虚拟平扫图像的CT值、噪声、信噪比、SPN直径、钙化检出率、增强强化值、碘图CT值、准确度、能谱衰竭曲线图斜率、碘基值比率及辐射剂量。结果真实平扫与虚拟平扫的CT值、图像噪声、图像信噪比及SPN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强化值与碘图CT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真实平扫为标准,虚拟平扫图像钙化检出率为93.02%;以虚拟平扫为基线诊断SPN的特异性最高,为92.86%,以碘图CT值诊断SPN的敏感性及准确性最高,分别为77.14%及71.43%;良恶性能谱衰竭曲线图斜率分别为(0.72±0.34)、(1.02±0.59),碘基值比率分别为(0.27±0.11)、(0.22±0.08),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平扫与增强扫描的辐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双源CT双能虚拟平扫技术对良恶性SPN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靶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常规64排CT肺部扫描发现的30例SPN患者进行靶重建,分析其影像特点,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30例靶重建显示小结节征8例、空泡征9例、钙化4例、分叶征16例、毛刺征12例、棘突征13例、胸膜凹陷征12例、血管集束征7例及20例增强病例显示密度变化均高于常规扫描;靶重建后诊断符合率为90%,也高于常规扫描的66.7%。结论:靶重建技术有助于提高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6.
肺内孤立性结节是多种肺部疾病常见的CT征象,其早期定性诊断对临床治疗及预后十分重要,但肺内孤立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是影像学研究中的棘手问题.笔者通过应用高分辨率CT(HRCT)对肺内孤立性结节的内部结构、轮廓边缘等方面的研究以探讨HRCT对鉴别诊断肺内孤立性结节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佩如 《药物与人》2014,(8):279-279
目的:探讨高分辨螺旋CT扫描对肺孤立性结节微细诊断结果。方法:对50例肺癌孤立性癌结节进行螺旋CT扫描,选择同一层面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强化值及其强化形态对良、恶性结节的影像鉴别。结果:高分辨螺旋CT扫描能充分显示肺孤立性结节内的细微结构,肺窗位所见胸膜凹陷征为有意义的征象、增厚及结节内空泡征为特征性改变。32例恶性结节中点状钙化4例,10例结核瘤中9例钙化,空洞8例,密度不均匀坏死12例,17例炎块中14例钙化,2例错构瘤中既有钙化又含脂肪成份。结论:常规CT扫描结合高分辨CT扫描或增强扫描,能明确显示结节征象、内部结构等,有助于鉴别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  相似文献   

8.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自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32例CT靶扫描患者中肺内孤立性结节21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在29—68岁之间,平均56岁。结节直径最小5mm,最大2.9cm,平均2.1cm。2例有其它部位的恶性肿瘤,1例既往有肺结核病史。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MRI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孤立性肺结节,分析其M RI征象。结果 男25例,女13例,年龄27~78岁。肺癌24例,(鳞癌5例,腺癌16例,小细胞未分化癌1例,大细胞未分化癌1例,肺泡细胞癌1例)。病灶直径1.5~4 cm。良性病变共14例,其中肺结核4例,错构瘤5例,隐球菌感染1例,炎性假瘤2例,慢性非特异性炎症2例,病灶直径0.8~4 cm。结论 MRI是孤立性肺结节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的重要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内孤立性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1年12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5例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的CT检查资料。结果肺孤立性结节的CT特征表现分别为分叶、毛刺征、胸膜牵拉征、空泡及支气管充气征、血管集束征、钙化及空洞等;肺癌分叶、毛刺征、胸膜牵拉征、空泡及支气管充气征发生率高于其他疾病(P〈0.05),5例合并不规则厚壁空洞;结核球环形钙化、薄壁空洞发生率高(P〈0.05);妇陛假瘤病灶空泡及支气管充气征、邻近胸膜反应此例高(P〈0.05);肺错构瘤表现为爆玉米花样钙化。结论cT能够较好显示肺孤立性结节特点,是区分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螺旋CT扫描技术分析不同性质的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学特点,并探讨该方法在肺部结节定性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对32例肺部结节的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其中,9例进行了增强扫描,分别记录肺部结节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32例病例中,影像诊断良性病变24例(经临床确诊18例),影像诊断恶性病变8例(经临床确诊6例)。18例良性SPN中,15例呈边缘光滑;6例恶性SPN中,5例边缘呈分叶,4例有毛刺,2例见到支气管气像和空泡征。所有病例中,6例出现钙化。增强9例病人中,影像诊断恶性6例,良性3例。结论螺旋CT对肺部孤立性结节的良恶性的鉴别虽然有一定的困难,但若结合增强扫描、流行病学资料综合分析,仍有很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在颅脑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颅脑病变患者分别采用320排动态容积CT(88例)和64排螺旋CT扫描(46例),比较两组间的剂量长度乘积和有效剂量值,并进行对比。结果320排CT扫描的平均有效剂量值为(3.28±0.36) mSv,64排CT扫描的平均有效剂量值为(10.15±0.59) mSv。结论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具有图像质量高、有效剂量低等特点,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并分析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平扫及增强的影像学征象,从而提高对肺孤立性结节的诊断水平,从而降低误诊率。方法:统计45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恶性肺孤立性结节的影像学表现,病理其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探讨影像学特异性表现与病变良恶性之间的关联。结果:当病变显示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血管束聚集征时更倾向于对恶性病变的诊断。结论:薄层CT及增强可更清晰的显示孤立性肺结节的特征性表现,对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双源CT的技术原理及其临床应用。通过对双源CT特殊结构及工作原理的分析和讨论.并结合临床的实际应用验证,证明了双源CT时间分辨率高,心血管的成像不受心率的限制;X线吸收剂量低,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图像空间分辨率及信噪比更高,可提供更可靠的临床依据;具有独特的双能量技术,可进行功能代谢等方面的检查和研究等。指出双源CT比常规CT具有更多优势的功能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肺真菌病是临床上较严重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现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从影像学角度而言,肺真菌病整体较为复杂,有特征性的病变较少见,容易被误诊,从而造成诊断和治疗的延误。在医疗技术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影像诊断学也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CT的分辨率逐年提高,使得影像学在肺真菌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128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中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在本院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脑肿瘤患者中选择较为合适的6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128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操作,比较发生脑肿瘤一侧与对侧正常组织的血流量以及表面通透性等参数值,并对图像视觉评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脑灌注图像的视觉评分明显高于单纯轴位灌注图像的视觉评分,脑肿瘤侧的血流量及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参数值明显高于对侧的正常组织,且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肿瘤患者进行128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可以更为准确对脑血流灌注情况进行评估,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对脑肿瘤位置与状态的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第二代双源CT的Flash序列在肋骨外伤检查中的应用。方法对28例肋骨外伤患者分别使用常规螺旋序列扫描和二代双源Flash序列扫描,比较两种扫描方法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常规螺旋序列扫描图像的优良率明显低于Flash序列扫描图像。Flash序列扫描的管电流、CT容积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剂量、扫描时间均低于常规螺旋扫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lash序列扫描具有辐射剂量低、扫描时间短、图像质量高等特点,优于常规螺旋序列扫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肺孤立性结节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宇  周飞  张铁钢 《中国医师杂志》2004,6(8):1049-1050,1054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肺孤立性结节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 117肺孤立性结节 ,平扫后 ,以 2ml/秒速率注入造影剂后 1、2、3、4、5分钟薄层扫描。分析强化值、时间 -密度曲线及强化形态。将CT表现与富血管度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恶性结节的强化 3 9 6± 15 8Hu明显高于良性结节 19 18± 17 2 3Hu(P <0 0 1)。以强化值 15Hu为阈值 ,敏感性 10 0 % ( 5 7/ 5 7) ,特异性 63 3 % ( 3 8/ 60 ) ,准确性 82 9% ( 97/ 117)。周围型肺癌的主要强化形态是完全性强化及周围性强化。结核瘤的主要强化形态是无强化及包膜样强化 (分别为 19例、16例 ) ,占 92 %。结节的强化值与肿瘤中央血管数目呈正相关 ,与微血管密度呈等级正相关。结论 强化值≤ 15Hu ,提示良性结节 ;恶性结节较良性结节更富血管 ,其强化也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炎性假瘤及部分错构瘤是产生假阳性的主要原因 ,动态曲线的分析有助于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源CT在“胡桃夹”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临床怀疑“胡桃夹”综合征的25例患者资料(其中女性8例,男性17例,年龄为6-49岁),这些患者均采用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双源64层CT进行检查,包括肾动脉CTA、肠系膜CTA、肾静脉CTV、肝胆脾胰肾增强CT.对其左肾静脉的受压程度进行显示。结果:螺旋CT平扫:左肾外形较右肾大;CTA及增强扫描:25例均能清晰、直观显示左肾静脉的形态及立体走形,各数据可得到精确测量,所有病例均符合“胡桃夹”综合征CT征象;MPR、MIP、VRT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变小(〈40°),左肾静脉压力增高。结论:双源CT三维重建技术能清楚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形成的夹角、左肾静脉及毗邻的解剖结构.对临床怀疑“胡桃夹”综合征的患者可作为首选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