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切口取部分腓骨短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小切口取部分腓骨短肌腱解剖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疗效.方法 11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接受小切口取部分腓骨短肌腱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手术治疗,年龄16~42岁,平均27.6岁.术前病程4~32个月,平均10.3个月.术后定期行双侧踝关节对比稳定检查、应力位X线片及MRI检查,并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表进行功能评分.结果 11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7.5个月(12~37个月).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平均88.3分(72~96分),其中优6例(55%),良4例(36%),一般1例(9%).术后复查MRI证实重建韧带恢复良好.随访期间未发现踝关节不稳复发或其他并发症.结论 小切口取部分腓骨短肌腱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军训伤导致慢性外踝关节不稳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2002年7月—2006年11月,采用腓骨短肌腱重建修复踝关节外侧韧带的方法手术治疗14例慢性外踝不稳,术后踝关节应力位石膏外固定6周。结果经4~12个月的随访复查,优9例,良3例,中2例,总优良率85.7%。结论采用腓骨短肌腱重建外侧韧带治疗慢性外踝关节不稳疗效满意,可减少慢性外踝关节不稳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MRI在外踝不稳合并腓骨肌腱滑脱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沈阳市骨科医院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36例(36踝)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腓骨肌腱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关节镜手术中所见与MRI阅片结果。结果 36例(36踝)患者中,男性17例(17踝),女性19例(19踝);平均年龄(33±14)岁;左踝18例,右踝18例。与实际术中所见对比,距腓前韧带损伤、腓骨肌腱上支持带损伤、腓骨长肌位于撕裂的腓骨短肌中、腓骨肌腱沟形态的MRI正确检出率为97.2%、85.2%、50.0%、100.0%,腓骨肌腱上支持带完整、腓骨长短肌相对位置改变、腓骨肌腱病及腓骨肌腱腱鞘炎、第四腓骨肌、腓骨短肌低位肌腹的MRI误诊率为30.8%、25.0%、9.1%、25.0%、50.0%。结论 MRI在距腓前韧带和腓骨肌腱上支持带损伤、腓骨肌腱沟形态中的诊断正确率较高,在腓骨肌腱上支持带完整性、B型腓骨肌腱鞘内半脱位、腓骨肌腱病及腓骨肌腱腱鞘炎、第四腓骨肌、腓骨短肌低位肌腹的诊断中存在过度诊断的可能性,MRI在外踝不稳合并腓骨肌腱滑脱症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人体踝关节标本的定量解剖,明确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相关形态参数及其起止点足印区至各解剖标志的距离,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重建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共选取19例下肢尸体标本,对踝关节外侧副韧带进行精细解剖观察并对相关参数如长度、宽度、厚度及其起止点至各解剖标志的距离进行定量测量。结果:19例人体下肢标本中,前距腓韧带(ATFL)平均长度为23.1±2.98 mm,其中单束8例(42.1%),双束11例(57.9%)。前距腓韧带腓骨起点至腓骨前部结节平均距离(AA)为17.1±3.00 mm,至腓骨隐匿结节(AO)平均距离为5.1±1.69 mm,至腓骨尖(AT)平均距离为14.1±2.86mm,前距腓韧带距骨止点至距骨上下关节面的平均距离分别为11.4±2.25 mm及18.4±2.30 mm,至距骨前外软骨面的平均距离为4.8±1.42 mm。跟腓韧带(CFL)平均长度为31.4±3.55 mm,跟腓韧带腓骨起点至前距腓韧带腓骨起点的平均距离为6.4±2.55 mm,跟腓韧带与前距腓韧带间夹角为116.6±12.69°,跟腓韧带跟骨止点至跟骨外侧结节(CP)平均距离为15.4±2.86 mm,至跟骨后上缘(CC)平均距离为13.9±2.46 mm,至距下关节面(CS)平均距离为15.2±3.21 mm。以变异度衡量各解剖标志相对稳定性结果如下:ATFL腓骨止点AA(17.54%)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MRI检查对踝关节扭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踝关节扭伤患者的MRI图像,主要评估MRI对于踝关节韧带、肌腱及骨软骨的诊断价值。结果 52例韧带损伤患者中,距腓前韧带损伤发生率最高35例(67.31%),距腓后韧带损伤发生率最低8例(15.38%),跟腓韧带损伤16例(30.77%);MRI对肌腱损伤诊断明确;MRI对骨损伤后引起的骨髓水肿非常敏感(100%)。结论 MRI对于踝关节扭伤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距跟外侧韧带替代法治疗跟腓韧带缺失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疗效。方法:32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平均年龄26.4±8.7岁,接受踝关节外侧韧带修复手术。术中证实所有患者的跟腓韧带均缺失,采用距跟外侧韧带距骨止点移位替代法修复跟腓韧带。研究平均随访22.3±4.0个月,术前和术后进行AOFAS评分、Mazur评分、Tegner评分、客观检查(前抽屉试验和内翻应力试验)、满意度评分,调查再伤情况。结果:所有患者AOFAS评分、Mazur评分和Tegner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客观检查(抽屉试验和侧搬应力试验)术后均为阴性,满意度评分平均7.4分,无主观不稳和再伤发生,无距下关节(跗骨窦区)疼痛或/和不稳发生。结论:距跟外侧韧带替代法治疗跟腓韧带缺失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观察对距下关节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半腱肌移植修复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及踝关节不稳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2例,其中男1例,女1例;男25岁,女17岁.左侧1例,右侧1例.患者入院前均有2年以上反复踝部旋后位扭伤的病史.踝部损伤为Ⅲ度(美国足踝外科学院分度);前抽屉试验及距骨倾斜试验阳性.应力X线片显示距骨倾斜平均21°,且在侧位片显示距骨前脱位.2例均采用同侧自体半腱肌肌腱移植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结果 2例平均随访8个月.患足局部无肿痛,行走正常,踝关节主动活动与被动活动良好,患足前抽屉试验及距骨倾斜试验阴性,应力X线片检查显示距骨无前脱位,距骨倾斜角<5°.根据Mazur疗效评分标准,优1例,良1例.患者对踝关节功能主观满意.结论 (1)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是导致慢性踝关节不稳,甚至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常见原因;(2)Brostr(o)m法仍不失为修复新鲜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有效方法,但对陈旧性损伤无效.(3)采用自体半腱肌肌腱修复重建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方法简单,有效,对于治疗踝关节不稳、防止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锚钉修复三角韧带损伤结合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旋前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9年8月~2011年10月,对26例旋前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并植入锚钉修复三角韧带深层和浅层,恢复内、外侧结构的稳定性。术后观察骨折愈合及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6例随访6~30个月,平均16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2周。1例未固定下胫腓联合的患者,负重后逐渐出现踝穴增宽、距骨外移导致创伤性关节炎而疼痛。采用Mazur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评定疗效:优15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8.5%。无感染、骨折不愈合、锚钉松动等发生。结论应重建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中三角韧带的连续性及下胫腓联合的稳定性,锚钉具有创伤小、对踝关节生理影响小等特点,是修复三角韧带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报告了15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病例。结果表明,跟腓韧带、距腓前韧带松弛引起踝关节反复扭伤、疼痛,提示外踝关节不稳定,距骨斜角超过5°则提示外踝韧带断裂。介绍了一种修补外踝韧带的手术方法,术后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0.
踝关节内翻扭伤,最容易导致前距腓韧带断裂。本组采用7例截肢和新鲜尸体的踝关节前距腓韧带标本,进行了拉伸断裂的实验研究。对20例踝关节内翻扭伤经检查诊断为外侧副韧带断裂的病例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探查发现其中15例有前距腓韧带单独或合并跟腓韧带断裂。实验研究和手术验证均表明:前距腓韧带断裂的部位,多在韧带的附丽点处。本文复习了有关的文献并简要探讨了此现象产生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超声图像特征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7~13MHz线阵探头探查136例临床怀疑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患者,观察胫舟、胫距前、胫跟、距腓前、跟腓、胫距后、距腓后韧带,共计952条韧带,其中,51例的超声结果与手术比较。结果 46例侧副韧带完全及部分撕裂伤的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符合。侧副韧带挫伤以肿胀为主,部分撕裂伤超声表现为韧带局部连续性中断(跟腓韧带)和不规则低-无回声区内见丝状结构相连,完全撕裂伤超声表现为韧带连续性中断,断端挛缩(跟腓韧带)和不规则低-无回声区贯穿整条韧带,无明显断端挛缩征。结论 高频超声对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断无创、较准确、廉价,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总结微型带线骨锚钉在治疗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和使用经验。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0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患者38例。所有病例均采用强生Fastin RC带线锚钉手术解剖重建外踝韧带。本组男性25例,女性13例;年龄19~32岁,平均(24.1±6.4)岁。结果 38例均获得随访13~25个月,平均(16.8±6.7)个月,术后所有踝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均未出现复发性踝关节不稳。关节功能根据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足踝评分进行评估。术前与术后AOFAS后足评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运用微型带线骨锚钉解剖重建外踝韧带,有效恢复了踝关节外侧的稳定性,是治疗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合理想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X线和MRI征象提高对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X线和MRI表现。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其中15例亦行X线检查。结果前外侧撞击综合征5例,MRI示距腓前韧带及关节囊增厚,周围见等长T_1、压脂高信号影,伴关节腔积液;前方撞击综合征9例,X线示距骨前方、胫骨前下方骨赘形成,MRI示关节囊内压脂高信号软组织影与骨赘相连,关节腔内积液;前内侧撞击综合征共7例,MRI示三角韧带增粗,周围伴压脂高信号软组织影;后内侧撞击综合征共6例,MRI示胫距韧带后部增厚,胫后肌腱、趾长屈肌腱周围软组织增厚;后方撞击综合征共15例,X线示距骨后突、胫骨后下方骨赘形成,MRI示后胫腓下韧带、距腓后韧带周围片状压脂高信号影,其中三角籽骨综合征5例,X线示距骨后方多角状副骨形成,MRI示后胫腓下韧带及距腓后韧带受压,周围伴片状压脂高信号影。结论踝关节撞击综合征具有特征性X线和MRI表现,认识这些征象有助于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修复关节腓骨近端骨巨细胞肿瘤切除术后重建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11例因腓骨近端骨巨细胞肿瘤行腓骨近端切除患者应用带线锚钉对膝关节外侧副韧带固定修复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等情况,结合国内同类临床研究,总结带线锚钉对膝关节外侧副韧带固定修复的手术方法适应征和治疗经验。结果:11例均获随访,时间4~19月,平均8.5月,随访患者膝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本方法创伤小,操作简单快捷,手术时间短,可还原膝关节外侧副韧带解剖对合关系;可将离断游离状态的膝关节外侧副韧带远端通过带线锚钉与胫骨外侧面重建固定,且固定可靠、抗牵拉强度高;使外固定时间缩短,能够立即稳定膝关节,减少膝关节进一步损伤,无需二次手术。是治疗腓骨近端骨巨细胞肿瘤切除术后重建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在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撞击综合征中的评价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影像证实的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撞击综合征15例患者的MRI表现,主要观察踝关节前外侧沟内软组织、距腓前韧带、距腓前韧带前方脂肪、距腓前韧带旁积液等。结果:①踝关节前外侧沟内软组织影均不同程度增厚2~5mm(占100%);②距腓前韧带断裂9例(占60%),部分断裂2例(占13%),不能明确4例(占27%);③踝关节前外侧皮下脂肪影明显变薄10例(占67%),有不连续表现5例(占33%);④距腓前韧带旁明显积液11例(占73%),液体少4例(占27%);⑤滑膜增厚1例(占7%),无滑膜增厚14例(占93%);⑥胫骨远端骨髓水肿1例,距骨骨髓水肿3例,多个骨骨髓水肿1例。结论:MRI是评价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最佳方法,能够清晰显示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病损情况及其他合并病变,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充分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职业足球运动员足踝关节无症状慢性损伤的MR影像特点。方法募集2017年3月—5月间18名天津当地足球俱乐部的现役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均可正常参加训练和比赛,且至本次检查6个月内均无足踝关节不适症状。采用3.0 T MRI进行踝关节扫描,观察每位运动员踝关节的骨质、韧带、肌腱情况。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比较触球足和立足足踝关节不同结构损伤情况的发生率。结果骨质损伤主要表现为骨髓水肿、囊变、关节游离体形成及不规则骨突形成。其中骨髓水肿共12例17个踝关节(触球足10个,立足7个);3例3个踝关节(触球足1个,立足2个)可见关节游离体形成;7例7个踝关节(触球足5个,立足2个)出现距后三角骨。2例2个踝关节(触球足、立足各1个)可见距骨后突。触球足组和立足组间骨质损伤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内侧三角韧带损伤5例共5个踝关节(触球足2个,立足3个);距腓前韧带损伤17例共25个踝关节(触球足8个,立足17个);跟腓韧带损伤9例12个踝关节(触球足5个,立足7个);下胫腓前韧带损伤1例1个踝关节(触球足);未见距腓后韧带、下胫腓后韧带损伤病例。立足组距腓前韧带损伤发生率高于触球足组(P=0.003)。其余韧带损伤发生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肌腱损伤主要表现为腱鞘积液,踇长屈肌腱腱鞘积液17例26个踝关节(触球足12个,立足14个);趾长屈肌腱腱鞘积液8例10个踝关节(触球足5个,立足5个);胫骨后肌腱腱鞘积液9例12个踝关节(触球足5个,立足7个);腓骨长短肌腱腱鞘积液4例4个踝关节(触球足2个,立足2个);趾长伸肌腱腱鞘积液2例2个踝关节(触球足1个,立足1个)。未发现胫骨前肌腱、踇长伸肌腱腱鞘积液及跟腱周围积液。触球足组和立足组间腱鞘积液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职业足球运动员艰苦的训练和比赛容易造成踝关节反复创伤,主要特点为骨髓水肿、囊变,韧带损伤及腱鞘积液。由于双足在足球运动中功能不同,触球足和立足损伤特点亦不同。  相似文献   

17.
在解剖学上,胫骨骨间崤伸向远侧时,约在踝关节上方5~6厘米就分为两条崤,形成一个浅凹三角区。此区面向外侧与远侧腓骨干相邻。胫骨前结节位于此凹陷区下缘的一侧,而胫骨后结节则位于另侧。于此沟处骨间韧带连接着胫骨和腓骨的相应部位而形成韧带联合。前下胫腓韧带附着于胫骨前结节及外踝的前面,后下胫腓韧带附着于胫骨后结节及外踝的后面。前距腓韧带、后距腓韧带及跟腓韧带于腓骨的附着处位于腓侧副韧带的远侧。大多数踝部损伤系因强烈外旋、外展或外旋加外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踝关节不同体位下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和跟腓韧带(calcaneofibular ligament,CFL)的形态学变化,并测量其基本参数、止点面积及韧带间的角度,为临床外踝韧带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47例国人踝关节标本,解剖外踝结构直...  相似文献   

19.
踝关节扭伤一般根据病史、临床检查及正、侧位X线摄片进行诊断.目前踝关节的夹持摄片对进一步确诊仍属重要.但关节造影则是外侧韧带损伤更有说服力的诊断方法. 踝关节扭伤占全部外伤急诊检查的8%,属最常见的外伤类型,根据我们的检查,其中约半数是韧带破裂.外侧韧带损伤占90%. 踝关节内侧的三角韧带,特别坚强.外侧有:①前腓距韧带,为最弱的韧带,但在关节蹠曲位时是唯一固定者.②腓跟韧带,很坚实,紧绷跗横关节,附着于腓肌的腱鞘外面.③后腓距韧带,为外侧三条韧带中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改良Brostr?m术联合和不联合腓骨肌腱清理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CLAI)伴腓骨肌腱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31例CLAI伴腓骨肌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17例, 女14例;年龄16~57岁[(32.8±9.6)岁]。所有患者前抽屉试验和距骨倾斜试验为阳性。经体检及MRI明确诊断并排除跟腓韧带断裂。其中关节镜下改良Brostr?m术联合腓骨肌腱清理11例(改良Brostr?m术+肌腱清理组), 关节镜下单纯改良Brostr?m术20例(改良Brostr?m术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2, 6, 12周腓骨肌腱走行区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和术后6, 12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足与踝预后量表(FAOS);末次随访时前抽屉试验;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足踝功能测试(FAAM)评分。观察术后切口愈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4~19个月[(11.3±3.5)个月]。改良Brostr?m术+肌腱清理组手术时间为(66.0±4.2)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