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CT/MRI融合图像在中老年盆腔肿瘤放疗靶区(GTV)勾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例盆腔肿瘤患者均在1周内分别进行CT、MRI异机非同步扫描。全部CT和MRI图像手工配准后传送至飞利浦公司的PINNACLE V8.0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并进行图像融合。由有经验的放疗科医师对CT靶区、MRI靶区及CT与MR融合图像肿瘤靶区(GTV)进行勾画及评价分析。结果 GTVFUSION相对GTVCT提高了6.29%、相对GTVMRI提高了11.84%,融合图像对GTV的勾画明显优于单独CT图像或MRI图像。结论 CT/MRI图像融合技术有利于盆腔肿瘤靶区的确定,提高了临床对盆腔肿瘤靶区(GTV)勾画的准确率,利于患者的诊治。  相似文献   

2.
MRI与CT在鼻咽癌诊断和治疗的应用价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MRI与CT在揭示鼻咽癌(NPC)颅底骨破坏、椎前肌受累及咽后淋巴转移中的鉴别诊断和在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首诊的180例NPC病人同期行MRI和CT检查,对比显示鼻咽周围结构受累和颅底骨破坏情况。结果MRI示颅底骨受累率、椎前肌受累率和咽后淋巴转移率分别为71.1%、33.3%和60.0%,而CT的相应值仅35.6%、7.8%和13.3%,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71,35.99,13.47,P〈0.01)。结论MRI诊断鼻咽癌颅底骨、椎前肌受累及咽后淋巴转移优于CT,既有利于鼻咽癌放疗中准确勾画靶区,又可避免“漏靶”;MRI对原发灶进行评估,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CT图像和CT/MRI融合图像来源的肺癌脑转移肿瘤靶区,评价CT/MRI融合靶区容积应用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时,对治疗剂量的影响。方法:将20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增强CT和MRI扫描的图像传送至图像处理工作站,在CT和CT/MRI融合图像上分别勾画GTV和周围重要的器官。每个病例分别在CT图像和CT/MRI融合图像都做1个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肿瘤的处方剂量为60 Gy,比较2个治疗计划中肿瘤靶区的95%容积(D95)受照平均剂量、周围正常组织的5%容积(D5)受照平均剂量。结果:CT/MRI融合图像上的肿瘤靶区平均比CT上的肿瘤靶区大21.32%。用CT上勾画的靶区有一部分肿瘤处于低剂量区,CT/MRI融合图像上的靶区D95剂量分布较好,但在周围重要器官的剂量分布较高。结论:CT/MRI融合图像有助于靶区的确定,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上的肿瘤靶区剂量分布足够,能提高靶区勾画的准确性,更利于精确放疗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PET/CT减轻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放射性肺炎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形放疗(3D—CRT)靶区勾画中的作用及其对NSCLC的3D—CRT所致放射性肺炎(RP)预测的影响。方法2002年10月~2004年6月,对拟行根治性放疗或手术治疗的34例NSCLC行PET/CT检查。分别以CT图像、PET/CT融合图像勾画肉眼靶区(GTV),原发灶GTV外放15mm作为计划靶区1(PTV1),转移淋巴结GTV外放7mm作为PTV2,分别制定3D—CRT计划。选择VPTV(PTV体积,VPTV=VPTV1+VPTV2)、受照量≥20Gy的肺体积占全肺体积的比例(V20)、平均全肺受照射剂量(MLD)、肿瘤控制概率(TCP)、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脊髓受照射剂量(Ds)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评价PET/CT对靶区勾画及RP预测的影响。结果PET/CT使13例(38.2%)患者的临床分期发生改变,其中分期升高者8例,下降者5例。10例(29.4%)的治疗计划因而发生改变。16例手术患者中,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与PET/CT分期一致者14例,假阴性、假阳性各1例,PET/CT分期的敏感性为93.3%,准确性为87.5%。PET/CT融合图像勾画靶区制定的放疗计划与CT图像勾画靶区制定的放疗计划之间VPTV(P=0.019)、V20(P=0.000)和MLD(P=0.000)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前者小于后者,而Ds、TCP、NTCP(左肺、右肺、皮肤、脊髓)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ET/CT对NSCLC的临床分期、靶区勾画及其治疗计划有重要影响;与CT比较,在伴有肺不张和阻塞性肺炎时,PET/CT勾画靶区可明显减小PTV,V20和MLD,从而可有效降低RP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更好地保护正常肺组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有关子宫肌瘤的中西医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探究。方法将我院2012年3月—2013年5月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52例分为观察组26例及对照组26例,其中对照组仅采取西医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肌瘤平均体积缩小的比例大小以及两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治疗前肌瘤的平均体积为(26.28±14.22)cm^3,治疗后肌瘤的平均体积为(7.33±2.83)cm^3;对照组的患者中治疗前肌瘤的平均体积为(25.28±14.65)cm^3,治疗后肌瘤的平均体积为(13.33±6.75)cm^3。P〈0.05表示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100%)大于对照组(69.2%),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MRI动态增强与18F-FDG-PET/CT在鼻咽癌放疗后早期鉴别诊断复发以及纤维化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5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中,放疗后疑出现复发的患者37例,均分别行MRI动态增强与18F-FDG-PET/CT检查,对比两种检测方式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以及检测费用。结果:MRI检测敏感性93.8%,特异性95.5%,准确性94.9%;PET/CT检测敏感性87.5%,特异性91.3%,准确性90.2%;MRI检测敏感性更高(P〈0.05);在特异性和准确性上差别不显著,且在检测费用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动态增强与18F-FDG-PET/CT在鼻咽癌放疗后早期鉴别诊断复发以及纤维化中均有一定价值,但同时均有局限性;联合应用利于诊断价值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呼吸运动对肺癌三维适形放疗肿瘤靶区的几何中心和体积的影响,为肿瘤靶区的勾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7例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平静呼吸状态,行CT扫描,相同条件下行呼气末屏气扫描和吸气末屏气扫描。在治疗计划系统(TPS)中,分别勾画平静呼吸状态扫描图像和吸气末屏气状态扫描图像的肿瘤靶区,得到肿瘤靶区(GTV)及诊断图像的肿瘤靶区(GTVz),将呼气末屏气扫描和吸气末屏气扫描图像进行融合,得到融合图像,勾画得到融合图像的肿瘤靶区(GTVf),并进行比较。结果:肿瘤靶区几何中心在X、Y、Z方向移位的平均值,平静图像和诊断图像与融合图像相比分别为(0.34±0.21)、(0.21±0.27)、(0.84±0.42)cm和(0.36±0.24)、(0.28±0.31)、(0.91±0.43)cm。融合图像靶体积与平静图像靶体积、诊断图像靶体积相比,在肺的上、中、下部位分别增加37.29%、21.44%、44.82%和42.33%、25.39%、50.97%,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平静图像靶区体积与诊断图像靶体积相比,在肺的上、中、下部位分别增加4.09%、4.28%、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运动引起肺癌肿瘤靶区中心坐标在X、Y、Z方向上发生不同程度的移位,同时伴随肿瘤靶区体积的改变,勾画肿瘤靶区时中应充分考虑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与常规放疗的摆位误差。方法139例鼻咽癌患者分别接受常规外照射放疗(n=56)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n=83)。分别测量常规组和IMRT组的摆位误差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常规组O点误差(3.01±1,78mm)、X轴误差(3.85±2.03mm)、Y轴误差(3.69±2,08mm)和Z轴误差(3,12±2.12mm)明显大于IMRT组的误差(1,76±0.74mm,1.45±0.86mm,1.27±0.93mm和1.87±1.0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RT技术的摆位误差较常规放疗的小,而且在体位固定、靶区定位、射野控制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9,(7):893-894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IMRT)对鼻咽癌患者甲状腺功能及体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8月期间行IMRT的初治鼻咽癌患者108例,于放疗前及放疗后1年检测FT3、 FT4、 TSH,并行鼻咽及颈部MR,将MR图像与定位CT图像融合,勾画甲状腺体积,比较其FT3、 FT4、 TSH水平及甲状腺体积变化。结果放疗后1年, 26例(24.1%)患者发生亚临床或临床甲减。放疗前后患者的甲状腺体积分别为(18.6±3.37) cm3和(14.8±2.98) cm3(P=0.000)。放疗前,患者的FT3、 FT4、 TSH水平分别为(4.66±0.63) pmol/L、(15.47±2.74) pmol/L、(2.16±1.56)μIU/m L,与放疗后的(3.28±0.98) pmol/L、(12.56±2.32) pmol/L、(3.78±2.03)μIU/m 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尤其是N2、 N3的病例。结论 IMRT模式下,鼻咽癌放疗后1年甲状腺体积缩小, FT3、 FT4降低, TSH升高, IMRT计划应注意保护甲状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鼻咽癌采用常规放疗和适形调强放疗在照射靶区和正常组织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差异。方法 选择52例初次治疗的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调强组:CT(增强)扫描后融合MRI(增强)图像,勾画出原发肿瘤区(GTVnx)、PGTVnx(GTVnx+外放5mm)、CTV(PGTVnx+周围高危区域)、PCTV(CTV+外放3mm)等靶区和脑干、脊髓等重要的危及器官,自动多叶准直器(MLC)进行适形调强放疗。常规组:面颈联合野逐步缩野技术,GTV的处方剂量为DT 70Gy/35次,CTV的剂量要求为DT 60Gy/30次。勾画出个体化挡铅的轮廓后,低熔点铅制作人工铅挡进行常规放疗。两组分别在治疗计划系统上计算各靶区的剂量分布及生物等效剂量(EUD)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放疗方法在肿瘤PGTVnx、PCTV靶区平均剂量和生物等效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危及器官的保护方面,两种放疗方法的脑干和脊髓的平均剂量、最高剂量与EUD值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MLC适形调强放疗和人工铅挡常规放疗的肿瘤原发灶靶区和关键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总体上无明显差异。实际应用中MLC适形调强放疗代替人工铅挡常规放疗进行鼻咽癌放疗更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11.
肺脏是放射敏感器官,行胸部局部放射治疗时需要严格控制正常肺组织的受量。本文通过分析肺内大体肿瘤体积不同的两组肺癌患者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计划中肺组织的4种轮廓勾画方式的相关数据,探讨正常肺组织的勾画方法,以期能够更加准确地预测放射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12.
范涛 《现代保健》2014,(22):37-39
目的:探讨影响肺癌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与肿瘤分期及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200例行胸部CT增强扫描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与肿瘤T分期(T1/T2/T3/T4)、病理类型(小细胞癌/鳞癌/腺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关系。结果:200例肺癌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的范围为1.652~4.193,平均(2.529±0.592)。T1期31例、T2期60例、T3期39例、T4期70例,平均CT强化程度分别为(2.145±0.334)、(2.288±0.445)、(2.625±0.589)、(2.767±0.659)。T1和T2、T3和T4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和T4明显高于T1和T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癌42例、鳞癌58例、腺癌100例,平均CT强化程度分别为(2.208±0.484)、(2.567±0.485)、(2.680±0.641);鳞癌和腺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癌明显低于鳞癌和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E水平范围是8.02~109.73 ng/mL,平均(28.423±20.473)ng/mL,经线性相关分析CT强化程度与NSE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随着肿瘤T分期的增高肺癌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非小细胞肺癌的CT强化程度高于小细胞肺癌;肺癌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与NSE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同期加量照射治疗放射抗拒鼻咽癌(NPC)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5~2007年常规放疗至40Gy/20次经CT和/或MR评估鼻咽原发肿瘤病灶,疗效为无变化(MS)的78例放射抗拒的NPC患者,按照T分期配对分为同期加量照射(SBIRT)组和常规剂量照射(CRT)组,分别采用后程2.3Gy/次和2Gy/次常规分割,照射鼻咽原发肿瘤至总剂量67.6~79.1Gy/32~37次/6.2~7.4周和70~78Gy/35~39次/7~7.8周,T3、T4和/或N2期患者在放疗同期接受顺铂+氟尿嘧啶方案化疗2~3个疗程。结果放疗结束时与放疗结束后3个月SBIRT组和CRT组鼻咽原发肿瘤的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分别为61.5%、25.6%和41.0%、33.3%(P〈0.05)。SBIRT组和CRT组的1、2、3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4.9%、872%、74.4%和92.3%、82.1%、66.7%(P=0.0672);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4%、82.1%、692%和94.9%、84.6%、71.8%(P=0.0965)。急性放射反应主要为咽黏膜炎及口腔干燥,SBIRT组的3/4度粘膜反应发生率略高为30.8%(12/39),晚期的放射损伤主要为咽黏膜萎缩、张口受限、放射性中耳炎和放射性脑病,无严重致死性毒性反应发生,但两组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抗拒NPC患者采用同期加量照射的个体化放射治疗与常规剂量照射的根治性放射治疗相比较整体疗效相当,有提高局部控制率的趋势.而急性和晚期放射损伤发生率基本相似,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恶性肿瘤放疗后所导致的放射线肠炎( RE)磁共振成像( MRI)特征。方法选取武警医院放射科进行MRI检查,并经内镜活检或手术证实的RE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MRI特征。结果 RE主要发生在放疗后4~8月;发生部位在小肠46.0%,直肠22.0%,结肠32.0%;MRI主要特征表现为肠壁明显增厚,T2W、DWI上肠壁表现为环状分层信号,呈靶征样分层改变;CT检测发现163处病变,MRI发现171处,MRI和CT检出病变肠段的符合率为91.8%(χ2=0.375,P>0.05)。结论妇科盆腔恶性肿瘤放疗后的放射性肠炎具有一定的MRI特征,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及干手措施对洗手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4月某院ICU医务人员210人次,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采用干手纸巾法、B组采用干手器法、C组采用个人小毛巾法干手,分别对其洗手前、洗手后和干手后进行手卫生现场采样检测。结果A、B、C 3组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后洗手前手部菌落数分别为(29.10±15.08) CFU/cm2、(31.42±14.76)CFU/cm2和(30.36±15.52) CFU/cm2,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48,P>0.05);按六步洗手法洗手后湿手采样,医务人员手部菌落数分别为(3.26±0.61) CFU/cm2、(2.98±0.59) CFU/cm2和(3.87±0.67) CFU/cm2,与洗手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采用不同的干手方式干手后,3组医务人员手部菌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92,P<0.05);A组菌落数[(1.29±0.58) CFU/cm2]低于B、C组,B组[(9.51±0.73) CFU/cm2]低于C 组[(22.76±4.11) CFU/cm2];A组合格率(90.00%)高于B、C组,B组合格率(68.57%)高于C 组(47.14%)。医务人员手分离病原菌居前5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与2013年度该院ICU分离居前5位的多重耐药菌高度一致。结论ICU医务人员进行各种诊疗护理操作后,手部污染严重;若干手方法不当,会导致手二次污染;其手分离的病原菌与患者分离的多重耐药菌高度一致。及时、正确地洗手和干手是保证手卫生质量的关键环节,对降低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106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糖尿病病程与其骨密度(BMD)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中,80岁组的腰椎[(0.756±0.099)g/cm^2]、股骨颈[(0.658±0.111)g/cm^2]及Wards三角[(0.525±0.064)g/cm^2]BMD值较60岁组[(0.883±0.112)g/cm^2、(0.781±0.130)g/cm^2、(0.6274±0.118)g/cm^2]明显下降(P〈0.05)。低体重组(BMI≤20kg/m^2)的腰椎[(0.738±O.114)g/cm^2)]、股骨颈[(0.664±O.112)g/cm^2)]BMD值较正常体重组[(0.816±0.138)g/cm^2、(0.727±0.134)g/cm^2]明显下降(P〈0.05)。糖尿病病程〉10年组的腰椎[(0.743±O.122)g/cm^2]、股骨颈[(0.719±0.147)g/cm^2]BMD值较病程〈5年组[(0.886±0.132)g/cm^2、(0.792±0.122)g/cm^2]明显下降(P〈0.05)。骨密度与年龄、糖尿病病程呈负相关(P〈0.05),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病与高龄、低体重指数、糖尿病病程长的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鼻咽癌在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和常规调强放疗(IMRT)两种不同治疗系统中治疗计划的剂量学分布,并对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进行分析。材料与方法选择18例鼻咽癌病例,将其定位数据信息及靶区器官轮廓分别传输至TomotherapyTPS工作站及Varian EclipseTPS工作站并设计调强放疗计划,18例患者的处方剂量相同,其中鼻咽部原发灶GTVnx为73.92Gy/33F;可见的转移淋巴结GTVnd为69.96Gy/33F;高危临床靶区CTV1为60.06Gy/33F;预防照射区CTV2为50.96Gy/28F,通过对靶区的适形度指数(CN)、均匀性指数(H1)和危及器官(OARs)的最大剂量及平均剂量等各项指标比较2组治疗计划,对两组数据进行配对f检验。结果螺旋断层放疗组中PGTVnx、PTV1、PTV2的CN值分别为0.910±0.010、0.855±0.020、0.871±0.021,常规调强组中PGTVnx、PTV1、PTV2的CN值分别为0.867±0.025、0.822±0.020、0.811±0.012,螺旋断层放疗组中PGTVnx、PTV1、PTV2的HJ值分别为1.049±0.009、I_135±0.030、1.034±0.011,常规调强组中PGTVnx、PTV1、PTV2的HI值分别为1.060±0.011、1.222±0:023、1.094±0.015,各组P值均〈0.005。螺旋断层放疗组相比常规调强放疗组各靶区的的均匀性指数和适形度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危及器官的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也有所下降,腮腺平均剂量较常规调强放疗组低4Gv左右,V30、V35也显著低于常规调强放疗,P值〈0.005。结论对于鼻咽癌,螺旋断层放疗技术相对于常规凋强技术改善了剂量学分布,使得靶区在获得更好的剂量分布同时显著降低了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