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颈椎Cage植骨融合术在颈椎间盘病变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颈椎Cage植骨融合术与植骨钛板内固定术在颈椎间盘病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56例,根据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颈椎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的观察组及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的对照组,每组28例,对比两组术中情况、手术前后JOA评分、椎体融合率、术后症状缓解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取髂骨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12个月的JOA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Cage植骨融合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症状缓解率高,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变与传统术式的疗效比较。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3月-2012年7月间51例手术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15例采用微创小切口通道后路腰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结合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MIS-TLIF组),36例采用常规切口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Open-TLIF组)。效果评价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采用Suk标准评价植骨融合率。结果 5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0-20个月,平均13.6个月)。手术时间相似(t=0.386,P=0.702);MIS-TLIF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较少,术后住院时间较短(P0.05);末次随访时,MIS-TLIF组VAS评分显著低于Open-TLIF组(t=-2.022,P=0.047)。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影像学检查显示,两组Cage和内固定物位置良好,植骨融合率均为100%。结论 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疾患近期疗效与Open-TLIF相当,并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椎间植骨融合术联合关节突螺钉瞄准器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40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骨折的老年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男性40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69.5±6.7)岁。观察组男性38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70.4±5.9)岁。对照组选择椎间植骨融合术联合常规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选择椎间植骨融合术联合关节突螺钉瞄准器治疗,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引流量,术后48h的疼痛程度,术前、术后及随访12个月的椎间隙高度及螺钉位置、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0.6)cm vs.(4.7±0.9)cm,(124.6±35.7)min vs.(132.4±42.5)min,(215.9±42.3)m L vs.(242.3±52.7)m L,(352.8±76.5)m L vs.(389.6±85.7)m L]。观察组术后48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显著低于对照组[(3.5±0.8)vs.(4.8±1.3),P=0.028]。术后两组椎间隙高度明显增加,随访12个月椎间隙高度较术后减小,观察组术后和随访高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11.2±2.4)mm vs.(10.5±2.2)mm,P=0.036;(10.9±2.6)mm vs.(9.2±2.5)mm,P=0.031]。观察组螺钉位置I型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90.0%vs.75.7%,P=0.02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7%vs.17.1%,P=0.034),随访12个月椎间融合及椎体稳定性显著高于对照组(92.9%vs.80.0%,P=0.026),JOA评分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7.8±7.9)%vs.(56.9±13.2)%,P=0.000]。结论椎间植骨融合术联合关节突螺钉瞄准器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骨折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的可行性、技术要点、手术适应证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皮穿刺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32例患者中男、女各16例,年龄31~77岁;病程平均(5.0±2.0)年,手术采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对椎间盘减压后,用括匙将上下软骨终板破坏,将1枚可膨胀的椎间融合器B-Twin斜向置入椎间隙内形成固定的支架,然后在周围植骨,以保证椎体间的稳定效果.治疗的适应证:(1)退变性椎间盘膨出伴有椎体不稳和Ⅰ度滑脱21例;(2)退变性椎间盘膨出伴有轻、中度椎间隙狭窄10例;(3)盘源性腰痛1例.疗效评定标准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在术前、术后3个月和1年3个时间对患者的症状和功能分别进行评分,计算术后改善率和疗效.对患者手术前后的JOA评分的变化进行方差分析,术后2次随访的改善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每个椎间隙手术时间50~90 min(平均60 min),出血量<20 ml.手术部位:L3~4间隙4例、L4~5间隙19例、L5~S1间隙6例、L3~4合并L4~5间隙3例,共置入B-Twin融合器35枚,其中3例在2个椎间隙内置入.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0.0±2.1)d,2例出现手术并发症,1例融合器松动,1例出现相邻椎间不稳.术后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3个月.32例患者JOA下腰痛评分,术前为(4.1±1.8)分、术后3个月为(11.9±3.9)分,术后1年随访22例,JOA评分(12.0±3.2)分,手术前后JOA下腰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7,P<0.01);改善率,术后3个月为(61.7±23.6)%,术后1年为(58.2±21.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18,P>0.05).结论 经皮穿刺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椎间盘突出症和椎体不稳具有损伤小、不破坏脊柱稳定结构的特点,但对椎间融合率以及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短节段通用脊柱系统(USS)骨折内固定术及伤椎内植骨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急性单节段胸腰椎不稳定骨折行后路短节段USS骨折内固定术及伤椎内植骨,对患者手术前后的椎体高度、Cobb’s角进行比较,观察术后1年内固定材料有无松动、断裂,椎体内及椎板间植骨融合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40例患者术后1周、1年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Cobb’s角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1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未见内固定材料松动、断裂,椎体内及椎板间植骨均骨性融合,有5例神经功能较术前好转。结论短节段USS骨折内固定术及伤椎内植骨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椎体内及椎板间植骨融合率高,能有效防止术后矫正角度丢失及内固定失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后正中入路、Wiltse手术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2010年3月收治37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其中23例行后正中入路TLIF手术(后正中入路组),14例行Wiltse入路TLIF手术(Wiltse入路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融合情况,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6~26个月,平均15.7个月,两组患者腰腿痛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X线片显示滑脱复位无丢失、植骨融合良好、内固定器械无松动或断裂.术后末次随访时Wiltse入路组融合率为86%,后正中入路组融合率为87%.Wiltse入路组和后正中入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17.8±25.6)min、(128.5±38.7)min(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03.5±16.4)ml、(284.4±27.6)ml(P<0.05).Wiltse入路组和后正中入路组治疗后JO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5).术后1周腰痛VA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腿痛VA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腰痛及腿痛VA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正中入路、Wiltse入路TLIF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均可达到满意的椎间融合率和临床效果,Wiltse入路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少,术后恢复相对较快.  相似文献   

7.
三种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为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组35例(A组)、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组32例(B组)、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组29例(C组),分别采用Suk标准及Nakai评分方法来分别判断临床疗效及骨性融合,并进行比较。结果 Nakai评分下A、B、C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2.9%、81.3%、79.3%(P〉0.05),Suk标准评判下融合率分别为71.5%、91.8%、89.0%,B、C组的椎间隙高度要优于A组(P〈0.05)。结论三组近中期随访疗效未见明显差异,但前路及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法在椎间隙高度维持及融合率优于后外侧植骨融合法,但腰椎滑脱症的病因和症状呈多样化,宜具体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1)探讨在单节段颈椎椎间盘突出手术中植骨重建椎间高度的重要性;(2)比较单纯颈椎间盘摘除术(ACD)、自体取髂骨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ABG)、钛合金Cage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TTC)3种术式之间的差异。方法 对154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前3组病人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TTC组在住院观察指标、颈部症候群(术后6、12个月)、脊髓型术后日常活动功能评分(Odom)标准(术后6、12个月)及影像学指标(术后6个月)方面明显优于ACD、ABG组(P<0.05)。结论 (1)TIC、ABG对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优于ACD;(2)TTC病人术后改善优于ACD、ABG,可代替后二者,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临床上腰椎前路术中相邻椎体局部取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缺点。方法 对20例患者进行了单节段或多节段的360^。腰椎融合术(前路椎间融合器融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横突问植骨)。相邻椎体取骨,空腔由柱状三磷酸钙(TCP)填塞,取出的椎体松质骨填人椎问融合器。术前、术后即刻及最终随访时分别拍摄x线片,测量椎间隙前后缘高度、椎间隙角度及椎体高度。最终随访时所有病例均拍摄过伸过屈位x线片。同时统计了术中和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以及视觉疼痛评分(VAS)和Oswestry伤残评分(ODI)情况。结果 20例患者中成功椎体取骨28个,无血管损伤,前路手术出血量平均250ml(50~350ml)。2例手术操作不当,但未影响临床疗效:1例植入柱状TCP时发生断裂,1例终板骨折。平均随访28个月(12~38个月),所有病例均获融合,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O.01)。结论 相邻椎体柱状取骨安全有效;柱状TCP填充空腔后仍可使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颈椎一期后前路手术中应用自体颈椎椎板行椎间植骨融合加前路钢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6月采用颈椎一期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前后方均受压迫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7例,其中A组采用后路所切除的颈椎椎板行椎间植骨加前路钢板固定,B组采用自体三面皮质髂骨植骨加前路钢板固定(n=22)。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植骨融合率、VAS评分、JOA评分及椎间隙高度变化。结果 A组手术时间(102.7±13.9min)及术中出血量(170.3±25.7ml)均明显低于B组(分别为128.9±12.3min、191.1±32.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术后3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17.4个月。术后6个月A、B两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94.4%(14/15)和100%(2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0)。两组术后VAS评分、JOA评分、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需行前后路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椎板作为颈椎前路椎体间植骨材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临床疗效。方法对41例腰椎滑脱患者行Cage椎间植骨融合结合钉棒内固定系统手术治疗,使用JOA下腰痛手术评价系统评定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影像学评价椎间隙高度、椎体滑脱距离、滑脱角度的改变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对41例患者随访6~30(16±2)个月,未发生感染及神经根损伤,X线片检查未见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松动、断裂或移位,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植骨融合率为100%。末次随访时按照JOA评定标准:优33例,良5例,优良率为92.7%。患者术后1、6个月JOA评分、椎间隙高度、滑脱距离及滑脱角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操作简便,固定牢靠,椎间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颌间牵引钉对比牙弓夹板行颌间牵引术联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方法:将2007年-2011年收治的82例颌骨骨折患者随即分为颌间牵引钉纽和牙弓夹板组,牙弓夹板组采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牙弓夹板牵引治疗,颌间牵引钉组采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牵引治疗。治疗后比较术后疗效;并在5个时间点测定DI、GI、CPITN指数。结果:经治疗后颌间牵引钉组总有效率为85.37%,牙夹板组总有效率为和78.02%,颌间牵引钉组总体疗效优于牙弓夹板组(Х^2=10.015,P〈0.05);2组的DI、GI指数经治疗后均上升,但牙弓夹板组上升显著(P〈0.01);术后两组CPITN指数。颌间牵引钉纽基本无变化,牙弓夹板纽显著升高(P〈0.01)。结论:领间牵引钉领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领骨骨折治愈率高、治疗过程安全且对牙周组织不良刺激小。适合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李建春 《西南国防医药》2014,(11):1192-1194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在脊椎骨折手术麻醉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脊椎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麻醉,观察组给予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两组给药前后生命体征相关指标、麻醉苏醒时间及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给药后观察组的心率和呼吸频率明显优于给药前和对照组(P〈0.05),而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麻醉术后10 min OA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麻醉优良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3.3%)(P〈0.05)。结论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用于脊椎骨折手术麻醉,具有麻醉效果满意、苏醒快速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与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3年1月确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的110例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式分为射频消融术组(观察组)和宫腔镜电切术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天数、治疗效果等。结果手术时间:观察组6~15(7.5±2.2)min,对照组16~45(25.4±4.3)min;术中出血:观察组0~5(1.0±0.5)ml,对照组10~50(30.0±6.5)ml;住院天数:观察组0~2(0.3±0.1)d,对照组3~6(4.2±1.1)d。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效果:观察组55例中,治愈46例,有效9例;对照组55例中,治愈25例,有效15例,好转10例,无效5例,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与宫腔镜电切术比较,射频消融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治愈率高、无需住院等优点,并且操作简单,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15.
临床护理路径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菊芳  薛红  蒋红琳 《西南军医》2009,11(4):634-63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全程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平均住院天数、患者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可以明显缩短病人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有效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激素治疗无效的过敏性紫癜肾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来氟米特加泼尼松口服,对照组用强的松加雷公藤治疗,总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及血浆白蛋白,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激素无效的过敏性紫癜肾炎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无肌松药全麻下行鼻内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将12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常规肌松药组(Ⅰ组)及无肌松药插管维持组(Ⅱ组)各60例。Ⅰ组予维库溴铵0.08~0.1 mg/kg诱导,在患者有体动时,或每40 min静脉注射0.05 mg/kg维持肌松;Ⅱ组在复合气道充分表面麻醉后行气管插管,术中无肌松药维持。记录两组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2 min(T1)、气管插管后2 min(T2)、手术开始后2 min(T3)、手术开始后20 min(T4)、拔管后5 min(T5)各时点的血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比较两组术中体动次数、麻醉苏醒及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并发症,以及术中追加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的用药量。结果两组T1时点MAP、HR较T0均有下降(P〈0.05),T2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T3时点MAP较T0上升,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术后命令反应时间[(9.0±2.4)min vs(2.1±1.2)min]、拔管时间[(15.1±3.6)min vs(3.5±1.6)min]、离室时间[(25.5±8.2)min vs(5.6±2.7)min]比较,Ⅰ组长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肌松药气管插管全麻下实施鼻内镜手术麻醉效果可靠,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