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蜂类是膜翅目中除外蚁科的昆虫总称,膜翅目又分为细腰目和广腰目。蜜蜂和胡蜂均属于同一门、同一纲的膜翅目,但分属蜜蜂科和胡蜂科。胡蜂与黄蜂均属于胡蜂科,但胡蜂属广腰亚目,黄蜂属细腰亚目,是同一纲、目、科,不同亚目的蜂类。蜂毒是一种透明毒液,贮存毒囊中,由蛰针排出。其化学成分包括多肽类、酶类和非肽类物质。蜂毒对  相似文献   

2.
<正>蜂蛰伤指蜇人蜂的尾针刺破人体皮肤后,释放的毒素引起人体中毒,其本质为生物毒素中毒。蜂蛰伤是常见的昆虫叮咬伤之一,轻则导致疼痛、红肿等局部反应,重则可能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因对蜂蛰伤的认识不足导致救治不及时的病例偶有发生,甚至出现群体蜂蛰伤后成批患者伤亡[1]。因此,有必要普及蜂蛰伤防范知识和蜂蛰伤后的处理原则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心肌酶谱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山  赵孔波 《人民军医》2001,44(10):583-584
我们动态观察了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AOPP)患者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规律 ,旨在为AOPP临床治疗、预后判定和提高抢救成功率提供参考。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中毒组 :住院AOPP 90例 ,男 38例 ,女5 2例 ;年龄 17~ 68岁 ,平均 35 5岁 ;服毒量 10~2 0 0ml,平均 4 6ml;中毒至就诊时间 2 0min~ 16h ,平均 4 4h。中毒途径 :皮肤接触中毒 12例 ,口服中毒 76例 ,吸入中毒 2例。毒物种类 :氧化乐果 8例 ,对硫磷 10例 ,甲胺磷 4例 ,敌敌畏 60例 ,辛硫磷 8例。根据文献标准[1,2 ] 进行诊断及分级 :轻、中度中毒 4 0例 ,重度…  相似文献   

4.
重复高G应激后大鼠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 观察重复+Gz应激对大鼠血清心肌酶谱的影响,进一步验证+Gz对心肌的损伤效应。方法 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Gz组和+10Gz(每组n=8)。+10Gz组实验条件为:+10Gz峰值30s,5次/d(间隔+1Gz1min),3d/周,共3周;+1Gz组每天+1Gz暴露5min,对照组不受加速度作用。于末次+Gz实验后次日断头片锴大鼠,收集血清,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 +1Gz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心肌酶谱无明显差别,+10Gz组血清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均较对照组和+1Gz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重复+Gz应激使大鼠血清心肌酶谱明显升高,进一步证实了高G应激可致心肌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5.
脑出血患者QTd及心肌酶谱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杜登贵  刘绪宏 《武警医学》2002,13(4):195-197
 目的探讨脑出血时心电图QT离散度(QTd)及血清心肌酶谱变化,客观评价脑出血病情及继发心脏损害的危险性。方法对54例脑出血患者及46例健康者的心电图QTd及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等心肌酶谱进行检测,并作了对照分析。结果脑出血患者QTd明显增加,心肌酶谱各项检测指标显著异常,与对照组比较,P<0.01或P<0.05,并与脑出血量多少相关。QTd增加与心肌酶谱多项指标升高呈正相关。结论脑出血患者心电图QTd及心肌酶谱显著异常。对QTd及心肌酶谱检测有助于判断脑出血病情及心脏受累程度,有利于脑源性猝死的预防。  相似文献   

6.
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下老年人心肌酶谱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肌细胞发生缺血缺氧性损害时 ,心肌酶学有特异性改变[1] 。麻醉手术中心肌酶类升高 ,可用于判断心肌损害的情况[2 ] 。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是国内普遍应用的全麻方法之一。本文观察了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下老年人心肌酶谱的变化 ,为判断此麻醉下老年人心肌缺血缺氧性损害的情况提供有关资料。1 资料与方法选择 15例 5 0岁以上ASAⅠ~Ⅱ级择期行胸、腹手术的病人 ,男 9例 ,女 6例 ,无高血压、冠心病 ,无肝、肾功能明显障碍 ,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以硫喷妥钠 6mg·kg-1、琥珀胆碱 1.5mg·kg-1、芬太尼 3μg·kg-1诱导 ,1.7…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大鼠高原严重烧伤后心肌酶谱的变化和复方红景天制剂 (RACC)对其的影响 ;方法 :在 3 480m高海拔地区成功复制大鼠 3 0 %Ⅲ度烧伤模型 ,动态观察了烧伤后心肌酶谱 (包括LDH、α -HDH、AKP、同功酶MB型及GOT)的变化 ;结果 :伤后 3小时 ,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心肌酶均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1 ) ,然后心肌酶谱逐渐下降 ,并在术后 72小时接近正常。实验组的心肌酶谱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 ;结论 :RACC可对严重烧伤后心肌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 ,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肌酶谱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清心肌酶谱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日立 70 6 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溶栓前和溶栓后GOT ,LDH ,CK ,CK MB ,α HBDH的动态变化。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5种心肌酶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病人心肌酶活性随发病时间延长而升高 ,随溶栓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但各种酶变化幅度不一。结论 血清心肌酶谱的动态变化可作为早期诊断心肌坏死及溶栓疗效的重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支原体性心肌损害时心肌酶谱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对142例心肌损害患儿根据支原体抗体检测,分为支原体性心肌损害组59例,非支原体性心肌损害组83例,分别检测各组心肌酶谱数值,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后,再检测心肌酶谱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支原体性心肌损害与非支原体性心肌损害,其心肌酶谱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明显,P〈0.01,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支原体与非支原体性心肌受损对果糖治疗均有效,两种损害对治疗敏感性无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我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多为山区和丘陵,植被丰富,故每年被蜂蛰伤人数众多,我科每年收治大约80-100人次,其中2%-6%蜂蛰伤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严重者死亡。但我科从2008年开始使用激素冲击联合序贯血液净化治疗重度蜂蛰伤后,死亡率已大幅下降,住院时间缩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我科从2008年3月-2013年3月使用激素联合序贯血液净化治疗蜂蛰伤所致MODS的临床效果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原寒区战时肢体枪弹伤对肝酶谱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4只实验猪随机分为高原战时致伤组(GZ)、高原平时致伤组(GP)和平原平时致伤组(PP),分别于伤前、伤后不同时相点采静脉血,测定ALT、γ-GT、LDH和Cr、BUN含量.结果 (1)PP组在伤后早期ALT、γ-GT、LDH均有一个轻度升高,GP组在伤后ALT、γ-GT、LDH变化与PP组基本一致,但变化的程度较重 而GZ组伤前肝酶谱有轻度改变,伤后改变的程度较GP组显著,而且持续的时间较长.(2)PP组动物伤后早期肾功能有轻度改变,2 d基本恢复.GP组伤后肾功能改变与PP组基本一致,但改变的程度稍重.GZ组伤后肾功能改变显著重于GP组,而且出现的时间早、恢复时间晚.结论 高原高寒地区战时环境肢体枪弹伤后,肝酶谱和肾功能异常出现早、程度重、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及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3例AMI患者应用美国库尔特JT血球计数器测定血红蛋白(Hb)含量、白细胞(WBC)数、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淋巴细胞百分率(L%)、淋巴细胞绝对值(L)及血脂含量,结合冠状动脉造影(冠脉造影)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Hb含量、WBC数及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硬化、AMI的相关性。结果:AMI患者外周血中Hb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及心绞痛(AP)组显著增加(P<0.05)。四分位法研究AMI组Hb含量位于最高1/4位者较最低1/4位者显著增加(P<0.05)。AMI组Hb含量位于最高1/4位者较AP组显著增加(P<0.05)。Hb含量位于最高1/4位者发生AMI者较Hb含量位于最低1/4位者显著增加(P<0.05);AMI组WBC、N%、N、M%、M较正常对照组及心绞痛(AP)组显著增加(P<0.05),L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AMI组TG正常而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AMI组TC≥5.72 mmol/L者占16.46%,TC>5.2 mmol/L者占31.3%;TG≥1.7 mmol/L者占46.34%;LDL≥3.12 mmol/L者占11.25%;HDL<0.91 mmol/L者占6.25%;总的血脂异常率为80.3%。但AMI及AP两组间血脂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冠状动脉造影显示AMI组冠状动脉狭窄≥95%及冠状动脉闭塞病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P组,冠状动脉闭塞组Hb含量(150.92±13.11)g/L显著高于无冠状动脉闭塞组(139.98±13.11)g/L(P<0.05)。而冠状动脉闭塞组与冠状动脉非闭塞组之间血脂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白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均与AMI有关,其中血红蛋白还与冠脉狭窄冠脉闭塞有关。血红蛋白增高应作为AMI的危险因子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不同时段行血栓抽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并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高负荷血栓的STEMI患者12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行血栓抽吸术,将患者分为血栓抽吸+PCI组(63例,A组)、常规PCI组(64例,B组)。根据发病开始至导丝通过犯罪血管时间≤6 h、>6 h且≤12 h、>12 h且≤24 h,A组又分为A1组(23例)、A2组(27例)、A3组(13例),B组又分为B1组(25例)、B2组(25例)、B3组(14例)。比较各组患者术后心肌梗死溶栓(TIMI)后血流分级、术后1 h ST段回落、术后7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3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结果A组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达3级比例、术后1 h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完全回落比例和术后7d LVEF均优于B组(P<0.05)。A2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达3级比例优于B2组(P<0.05),A3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达3级比例、术后1h ST段完全回落比例和术后7d LVEF均优于B3组(P<0.05)。术后3个月A组与B组、A1组与B1组、A2组与B2组、A3组与B3组间MACE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PCI术中联合血栓抽吸,有利于减少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提高术后心肌灌注水平,改善左心室功能,尤其是在心肌缺血12~24 h内,可减少心肌缺血时间延长对心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15.
The annual incidence of stone formation is increased in the industrialised world.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lithotripsy is a non-invasive effective treatment of upper urinary tract stones. This study is aimed to evaluate changes of renal blood flow in patients undergoing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 (ESWL) by arterial spin labeling (ASL) MR imaging, contrast enhanced dynamic MR imaging, and renal resistive index (RI). Thirteen patients with nephrolithiasis were examined using MR imaging and Doppler ultrasound 12 h before and 12 h after ESWL. ASL sequence was done for both kidneys and followed by contrast enhanced MR imaging. In addition RI Doppler ultrasound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RI (p < 0.001) was found in both treated and untreated kidneys. ASL MR imaging also showed significant changes in both kidneys (p < 0.001). Contrast enhanced dynamic MR imaging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kidneys. ESWL causes changes in RI and ASL MR imaging, which seem to reflect changes in renal blood flow.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血尿酸(SU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0例确诊为AMI并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单支或多支血管狭窄≥50%的患者为AMI组,90例同期拟诊为冠心病并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血管狭窄均<50%的患者为对照组。根据AMI组受累血管支数又将其分为3个亚组:单支血管病变组、双支血管病变组及多支血管病变组。所有患者均抽取空腹12 h静脉血,测量血脂、SUA及其他生化指标并计算AIP值,比较两组及亚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AMI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IP和SUA水平较高及HDL-C水平较低(P<0.05);(2)AMI组内比较发现,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AIP、SUA均呈升高趋势,且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356,r=0.300,P<0.05);多支血管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AIP明显升高(P<0.05),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MI各亚组与对照组相比SUA均明显升高(P<0.05),但各亚组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SUA水平升高是AMI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 AIP、SUA在AMI患者中具有较高水平,且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高压氧(HBO)治疗降低肝炎及肝硬变患者门脉压的作用。方法 对应用HBO治疗肝炎(38 例)及肝硬变(14 例)的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治疗前、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 HBO治疗1 次和10 次后,门静脉血流量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 HBO治疗可降低门脉压,并能避免其它一些方法中出现的减小门脉压力但同时造成肝血氧供给不足的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方法评价不同海拔高度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根据海拔高度不同,将716例分为A组(405例,1 500-2 900 m)及B组(311例,3000-3 800 m)。采用探头频率为7-12 MHz的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在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前后,分别检测其动脉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阻力指数(RI)、心率及血流介导血管舒张百分数(FMD)。结果:二组间肱动脉检测数据存在较大差异。与A组相比,B组在反应性充血后,血管内径变窄,血流量减少,FMD降低。两组间海拔高度与FMD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0.11,P〈0.01)。结论:不同海拔高度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尤其在高海拔低氧环境下,这可能与高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内移植白体外周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PBSC)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疗效.方法 我院2006-04至2007-08人选18例AMI患者,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45%,年龄<75岁,为干细胞移植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连用5 d,在第6天分离PBSC,经处理后将采集到的干细胞悬液部分经over-the-wire球囊中心腔注入到已行血运重建的罪犯血管远端.在PBSC动员、采集及经冠脉回输过程中观察有无不良反应.选用同期住院的符合入选标准,冠脉造影显示梗死部位及罪犯血管与移植组相匹配的接受标准常规治疗的患者18例,为对照组.3~6个月随访,包括临床、实验室指标、二维超声心动图、6 min步行距离(6 MWT).结果 移植组术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减小,(42.22±8.43)mm与(39.67±8.06)mm,P<0.0l;LVEF明显提高,(41.44±4.27)%与(46.22±4.39)%,P<0.01;6 MWT明显提高,(225.06±38.13)m与(288.12±34.54)m,P<0.01.对照组介入术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较,LVESd、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31、0.052);6 MWT有明显提高,(226.67±47.38)m与(264.56±28.67)m,P<0.01;不良反应:在PBSC动员、分离、采集及回输过程中总的不良反应共3例次.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PBSC治疗AMI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且安全.  相似文献   

20.
肝缺血预处理对NO、ET和LBF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脏缺血预处理(IPC)后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和肝血流量(LBF)的变化,观察缺血预处理(IPC)对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选用大鼠72只,分为缺血再灌注(I/R)组和IPC组。观察指标为NO、ET、LBF测定,时相为1小时、3小时、6小时和24小时。结果 NO测定在损伤与IPC两组间比较1小时、3小时有显著差异(P<0.05),经IPC后减少NO的释放。LBF测定在两组间比较,I/R组下降显著,IPC组除3小时外其它时相LBF显著增加,与I/R相比P<0.05,各时相点均有显著差异(P<0.05)。IPC组比I/R组ET释放减少,在 1小时、3小时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与损伤前比较除IPC组3小时以外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肝脏IPC可以减轻肝细胞的损伤,增加LBF,减少NO和ET的释放,调动机体的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