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梗死部位与缺血性进展性卒中的关系,为早期识别进展性卒中提供可能的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48 h内入院治疗的653例脑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缺血性进展性卒中诊断标准,将其分为进展性卒中组(进展组155例)和非进展性卒中组(对照组498例);按梗死部位分为侧脑室体旁梗死(A型)、分水岭梗死(B型)、单个脑叶或基底节或大面积脑梗死(C型)、脑干和/或小脑梗死(D型)4型,比较各型的发生率,对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进展组中A型进展性卒中发病率最高,其次为B型,与其他类型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其他类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高血压病史和颈部血管斑块形成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0.05);进展组入院时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0.05)。颈部血管斑块形成、入院时高血糖、梗死部位与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相关(P〈0.05)。结论:颈部血管斑块形成、入院时高血糖、梗死部位与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相关。侧脑室体旁梗死、分水岭梗死较易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Graves病(GD)患者131Ⅰ治疗前后甲状腺组织剪切波速度的变化.方法 对25例131Ⅰ治疗的GD患者,用声辐射脉冲成像技术(ARFI)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的甲状腺组织剪切波速度..结果 甲亢131Ⅰ治疗后痊愈组、好转组和甲低组甲状腺组织剪切波速度呈上升趋势,无效组甲状腺组织剪切波速度略下降,痊愈组和甲低组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前的剪切波速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组和无效组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前的剪切波速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患者经131I治疗后剪切波速度指标有变化,可作为临床评价疗效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北京市第二医院2016年3月-2018年10月收治的5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56例健康受检者为对照组,用彩超对两组受检者进行颈部血管检查,观察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中膜厚度增厚的发生情况。并测量两组受检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脑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结果观察组颈动脉狭窄、静脉窦粥样硬化斑块检出和颈动脉中膜增厚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脑血流量减少,血流速度减慢,阻力指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使用颈部血管超声进行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血管有无狭窄、血流动力学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irtual Tough Tissues Quantification,VTQ)在脂肪肝分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5例脂肪肝患者分为轻度(n=52)、中度(n=33)、重度(n=20)3个亚组,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对所有受检者进行常规超声扫描后,再应用VTQ技术进行检查,测量其剪切波速。结果脂肪肝各亚组间剪切波速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与轻度脂肪肝亚组剪切波速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度、重度脂肪肝亚组剪切波速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TQ技术在评价脂肪肝程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联系.方法 对120例脑梗死患者和120例非脑血管病进行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非脑血管病痛例中存在AS斑块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辛伐他汀口服,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口服.结果 脑梗死组中,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的厚度、AS斑块形成以及狭窄程度与非脑血管病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非脑血管病有斑块者,经过半年药物干预,斑块均有一定程度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脑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AS是导致脑梗死发生的一个高危因素,及早进行药物干预,可以降低脑梗死的临床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及颈部CT血管造影(CTA)对脑梗死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2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62例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颈部血管CDUS检查,观察组患者选择颈部CT血管造影作进一步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斑块检出率为88.71%,中重度血管狭窄率为40.32%,与对照组的17.74%、1.6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动脉颈内膜-中层厚度(IMT)、血管阻力指数(R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US与CTA检查的颈部中重度狭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US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病变具有较高检出价值,可作为首选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对76例住院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49例和非冠心病组27例.冠心病组同时根据血管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18例,双支病变组17例,三支病变组14例.全部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血管后壁内膜-中层厚度(IMT),并记录斑块发生率.结果 冠心病组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7.4%(2/27)比61.2%(3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斑块发生率逐渐升高,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斑块发生率高于单支病变组(12/17、10/14比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IMT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0.96±0.22) mm比(0.78 ±0.24)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IMT逐渐升高,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IMT高于单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IMT及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患者,且随着冠心病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颈动脉IMT与斑块数目也增高;颈动脉硬化超声标识可间接评估冠心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王雷 《健康研究》2013,(6):427-429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将7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比较两组血脂及血流参数。结果观察组颈动脉总斑块数、颈动脉狭窄例数、内膜增厚例数、易损斑块例数均高与对照组,而斑块类型及斑块稳定情况均差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血流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及舒张末期血流流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可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为缺血性脑卒中诊断和防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中的价值。方法对110例经CT、MRI检查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及110例相应年龄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斑块的发生部位及性质,血流充盈缺损及管腔狭窄及闭塞程度。结果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102例(92.72%),对照组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18例(1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中软斑、混合斑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脑梗死组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均多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部及颈总动脉主干,两组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尤其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软斑、混合斑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原因;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中的价值。方法对110例经CT、MRI检查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及110例相应年龄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斑块的发生部位及性质,血流充盈缺损及管腔狭窄及闭塞程度。结果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102例(92.72%),对照组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18例(1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中软斑、混合斑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脑梗死组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均多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部及颈总动脉主干,两组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尤其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软斑、混合斑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原因;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共收治的70例MHD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7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Vmax)及斑块等进行检测,计算阻力指数(RI),并结合患者的粥样斑块、有无糖尿病等具体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透析病程≥5年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病程〈5年组(P〈0.05);粥样斑块阳性组的年龄较阴性组高,其IMT明显增厚,RI显著升高,Vmax、Vmin降低(P〈0.05);糖尿病组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年龄、病程、糖尿病等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ABCD3-Ⅰ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进行系统评估,探讨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对TIA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0例首发TIA患者于发病后48 h内行危险因素评估以及影像学检查[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弥散加权成像(DWI)],按ABCD3-Ⅰ评分法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单抗组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双抗组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观察7d内各组脑卒中的发生率,比较双联抗血小板聚集与单抗血小板聚集的疗效.结果 TIA后7d内,低危单抗组、低危双抗组无一例发生脑卒中;中危单抗组发生9例(42.9%,9/21),中危双抗组发生2例(2/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单抗组发生9例(9/18),高危双抗组发生3例(15.0%,3/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抗组有3例发生恶心、反酸等消化道不良反应,双抗组发生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出血倾向,患者肝肾功能均正常.结论 ABCD3-Ⅰ评分中、高危患者,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可能较单药预防脑卒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与心肌梗死的临床关系,为其临床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连续收集30例来我院心内科既往患有2型糖尿病及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从门诊随机抽取3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并对IMT进行测量,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IMT(1.62±1.21)mm,斑块例数28例,占93.3%,对照组IMT(0.63±0.41)mm,斑块例数14例,占46.7%,两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斑块性质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软斑14例,占50.0%,混合斑10例,占35.7%,硬斑4例,占14.3%;对照组软斑1例,占7.1%,混合斑1例,占7.1%,硬斑12例,占85.7%,两组间差异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可以更好的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IMT及斑块形成,同时可以对斑块的性质进行确定,为临床预测心肌梗死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因此对早期预防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06—2008年入院的231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血糖水平分为高血糖组(入院血糖水平≥6.12mmol/L)和血糖正常组(入院血糖水平6.12mmol/L),采用定期随访观察的方法,对两组患者发病90d后的生存状态、神经功能评分(NIHSS、mRS)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高血糖组急性脑梗死发病90d时的病死率(53.73%)高于血糖正常组(46.2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病90d后仍存活者中,高血糖组功能康复不良(mRS≥2)的比例(28.19%)高于血糖正常组(19.1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正常组mRS≥2者的入院血糖水平([5.05±0.58)mmol/L]高于mRS2者([4.92±0.60)mmol/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糖增加脑梗死患者发病90天时的病死率,同时对其功能恢复也有不利影响。监测血糖水平对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比较尿激酶动脉溶栓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t-PA静脉溶栓组和尿激酶动脉溶栓组,每组5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率、病死率、并发症等。结果rt-PA静脉溶栓组溶栓后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尿激酶动脉溶栓组[88.0%(44/50)比66.0%(33/50)],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尿激酶动脉溶栓组[6.0%(3/50)比28.0%(1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后1,3,10,30d的NIHSS评分较溶栓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NIHSS评分、溶栓后30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疗效明显优于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不仅血管再通率高,且溶栓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有效,可作为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白色念珠菌(CA)、解脲脲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晚期先兆流产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66例晚期先兆流产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80例正常中孕孕妇作为对照组,80例健康非孕已婚女性作为正常组。取白带做常规检查,其中CA用直接镜检,用培养法检测UU,取宫颈分泌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CT的DNA。结果:观察组白带常规白细胞、清洁度及乳酸杆菌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正常组(P〈0.01),而正常组和对照组间的乳酸杆菌异常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CA异常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但观察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宫颈分泌中UU、CT、CT+UU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正常组(P〈0.01),而对照组与正常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生殖道UU和/或CT感染与晚期先兆流产发生密切相关,可能是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mia ,Hcy)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同期体检健康者各78例,进行Hcy检测。结果脑梗死组青年患者、中老年患者的Hcy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脑梗死组中老年患者Hcy与青年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对照组中老年人的Hcy与青年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脑梗死组男性患者Hcy与女性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男性Hcy与女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Hcy中重度增高组男性与轻度增高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cy轻度增高组与中重度增高组男性、颈动脉不均质回声斑块及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与Hcy呈正相关。对于脑卒中高危患者伴有高Hcy血症,应加强监测Hcy,防止急性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