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较大样本高原肺水肿的临床表型特点规律,为早期诊断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研究,对2009年4月—2011年6月连续入院确诊为高原肺水肿患者的基本特征、发病时间规律、累及部位及严重程度等进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结果:1共入选300例汉族高原肺水肿患者,其中男232例,女68例;平均年龄(38.57±13.85)岁;2发病时间从平原到达高海拔地区拉萨(海拔3 658m)后计算,12小时内发病的占43.67%,(12~24)小时内发病的占26.33%,(24~48)小时内发病的占17.00%,(48~72)小时内发病的占9.00%,(72~96)小时内发病的占2.67%,96小时后发病的仅占1.33%;3高原肺水肿患者经皮指式血氧饱和度平均水平为65.14%±12.75%,95%可信区间为62.14%~64.89%。Sa O265%以下者(含65%)占50.34%,Sa O275%以下者占78.67%,Sa O285%以下者占94.00%;4肺部累及部位情况,累及双肺者占83.00%,单纯右肺者占15.33%,单纯左肺者仅占1.67%。结论:高原肺水肿患者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多见,发病时间早,并以进入高原前三天为高峰,临床缺氧程度严重,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仍然为高原肺水肿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尚法现 《人民军医》1999,42(6):340-341
1987年1月~1998年7月,我们在海拔3550m的高原地区共收治高原肺水肿139例,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130例,女9例;年龄15~59岁,平均30.8岁。均为高原移居者,乘飞机入高原110例,占80%;乘车入高原22例,占16%;负重步行由3000m进入更高地区7例,占4%。首次入高原128例,占92.1%;入高原2次以上11例,占7.9%。其中,因剧烈活动、上感、饮酒等诱发高原肺水肿121例,占87%。发病时间:多为进入高原后1~7d,个别短至3h或长住高原。临床症状:呼吸困难,持续性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1.2 诊断标准 凡急速进入高原,或在高原期间因某…  相似文献   

3.
高原肺水肿3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高原肺水肿的临床特点,总结其诊治经验;方法:对我院1986年6月至2001年4月收住的资料较为完整的高原肺水肿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海拔4000m以上者发病178例,占44.72%;以上呼吸道感染为诱因发病者172例,占43.22%;X线表现单侧肺病变以右肺为多;窦性心动过速为心电图异常主要类型,占62.31%;合并高原脑水肿者死亡9例,占死亡的75%,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结论:高原肺水肿海拔愈高,发病率愈高;上呼吸道感染可诱发高原肺水肿;合并高原脑水肿者,病死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4.
朱光君  朱立强  张宏  南凯  杜晓静 《人民军医》2011,(11):1016-1018
目的:了解军队再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情况,为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计算机病案管理系统及Excel 2007和SPSS 13.0软件,对2000-2010年某医院全军精神病诊治中心收治的军队再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析。结果:经统计,283例患者共住院848次,平均再入院2.35次。31天内非计划再入院患者在院时间比例中位数为90.78%,四分位数间距为40.24%。结论:反复、长期住院的军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着住院次数增加,住院天数增多,出院间隔缩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原肺水肿的机械通气治疗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8例高原肺水肿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强心、利尿、抗感染、氧疗、解痉、激素冲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机械通气,比较观察患者氧合、住院时间、临床预后的差异。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氧合指数(310±25)mm Hg vs(185±32)mm Hg(P〈0.01)和减少住院时间(10±3.1)天vs(12±2.7)天(P=0.02),并且及时纠正低氧血症,减少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结论:机械通气对高原肺水肿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6.
高原肺水肿是发生在海拔3000m以上高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其发病率也在增加,发病率0.5%~9.9oA。高原肺水肿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但在发病过程中,肺动脉压增高是发生肺水肿的原因而非结果。本文探讨高原肺水肿发生及发展过程与肺动脉平均压(MPAP)的关系。作者选取了在海拔(4800-5000)m高原发生高原肺水肿的患者38例,这些患者均是从内地来高原的工作者或内地旅游者,  相似文献   

7.
小儿急性高原肺水肿56例临床X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回顾法对经临床治疗且治疗前后摄取X线片诊断明确的56例小儿急性高原肺水肿进行分析。56例中有4例为进藏5个月-6年中发生迟发民生高原肺水肿;50例为乘飞机进藏6-72h发生急性高原肺水肿;2例因病情危重延误治疗抢救地效死亡。56例均为汉族,年龄5个月-12岁。小儿急性高原肺水肿约占高原肺水肿的6.88%.  相似文献   

8.
急性高原肺水肿117例救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院地处 2 80 1m的青藏高原 ,急性高原病为该地区常见病。自 1 988年 7月— 1 998年 7月 ,我科收治急性高原肺水肿患者 1 1 7例 ,现将救治体会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1 一般情况 本组男 94例 ,女 2 3例 ;年龄 1 5岁~ 48岁 ,平均 2 8岁。均为乘车进入高原的移居者。首次入高原 95例 ,占 81 .2 %,入高原2次以上 2 2例 ,占 1 8.8%。发病时间及海拔高度 :进入格尔木地区 3小时~ 48小时内发病 1 8例 ,~ 1 0天 6例 ;进入海拔 3 0 0 0m~ 40 0 0m在2小时~ 48小时内发病 2 9例 ,~ 5天 9例 ;进入海拔 50 0 0m在 1小时~ 48小时内发病 3…  相似文献   

9.
18例高原肺水肿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原肺水肿是由于人体进入海拔 30 0 0m以上高原地区后机体急剧缺氧所引起的一种特发病 ,是高原病的危重型之一 ,若救治不及时死亡率极高。关于高原肺水肿死亡病例分析报道较少 ,现将我院 1 95 6年— 1 999年收治的 1 8例高原肺水肿死亡病例报道如下 ,试图弄清楚高原肺水肿患者死亡的原因 ,以便为高原肺水肿救治提供临床依据。临 床 资 料1 一般情况 男性 1 5例 ,女性 3例 ;年龄 4.5岁~ 5 6岁 ,平均年龄 2 9.6岁。发病海拔35 0 0m~ 40 0 0m6例 ,40 0 0m以上的 1 2例。汉族 1 7例 ,回族 1例。住院死亡时间 ,最短者入院 2小时 ,最…  相似文献   

10.
高原特发病周围性水肿是指平原人进入高原后发生在体表、肉眼可以观察到、能触摸到的水钠潴留现象.虽然不能单独构成一种高原特发疾病,但它是机体不适应高原的一种显著标志.1 一般资料本文调查发生在喀喇昆仑山和西藏阿里地区的2819例急、慢性高原病患者,发生周围性水肿者755例,占26.8%,男性692例,女性63例.年龄17~53岁,其中19~26岁占85.7%,可能与进入高原人群中该年龄组较多有关.251例(33.2%)发生在3700~4900m地区,504例(66.8%)发生在5000~5450m地区.皆有住院病历资料.  相似文献   

11.
山莨菪碱治疗高原肺水肿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山莨菪碱对高原肺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6 4例高原肺水肿的住院患者 ,进行常规治疗或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注射山莨菪碱 ,观察患者肺部罗音消失时间、胸片阴影消失时间、临床治愈时间。结果  6 4例患者中 ,山莨菪碱组的肺部罗音消失时间、胸片阴影消失时间及临床治愈时间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 (P <0 .0 1)。结论 山莨菪碱对高原肺水肿有明显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结核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分析其原因,为预防与控制结核病患者医院感染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结合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10年结核病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904例患者中有201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6.92%,发生感染208例次,例次感染率为7.1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最高为72.35%,泌尿道感染(8.79%)次之;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真菌为主占46.91%,G-菌次之占37.04%;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感染与结核患者住院时间长、基础疾病、抗生素及抗结核药物的使用、各种侵袭性操作及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关。结论结核病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必须加强医院感染预防工作,减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高海拔地区小儿高原肺水肿的高原现场治疗及其临床特点分析.方法:通过对我院1956年6月-2005年6月期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142例小儿高原肺水肿病例资料的一般情况、发病诱因、病情危重度及治疗转归等进行系统登记,根据以上情况对高海拔地区小儿高原肺水肿的高原现场治疗及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142例高海拔地区小儿高原肺水肿病例的分析,病危发生率84例(约59.15%).病重发生率7例(4.93%),其主要发病诱因为过度活动44例(30.99%)、受凉43例(30.28%)、过度活动+受凉9例(6.33%)、感冒1例(0.7%),临床症状体征均较典型.结论:小儿具有好动的特点,多数诱因明显,且多数还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病情,因此,在高原现场救治过程中,应针对小儿的患病特点进行积极的治疗,对提高小儿高原肺水肿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原脑水肿(HACA)是急性高原病中的危重症,需要及时正确的救治,否则死亡率很高。重症高原脑水肿在发病后或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常会并发脑部以外其他脏器的功能障碍,其中以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最为常见。本文旨在探讨总结高原脑水肿并发ARF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以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作者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在海拔3658m,从1999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高原脑水肿并发AR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收治高原脑水肿并发ARF患者58例,其中社区获得性ARF18例,占31.0%;医院获得性ARF40例,占69.0%。肾前性ARF25例,占43.1%,其中以高…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卒中836例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明急性脑卒中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方法 对 1996年 1月— 2 0 0 3年 1月神经内科住院的 83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36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 15 2例 ,感染发生率 18 2 % ,其中 6 0岁以上患者占89 5 %。 93 4 %患者发生在入院 1周后 ,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高于缺血性卒中 (P <0 .0 5 )。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泌尿道为主。结论 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发病年龄、住院天数、原发病及侵袭性操作有关  相似文献   

16.
重返高原再患高原肺水肿5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返高原及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是诱发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具有个体差异及易感性。本文就我院1990年9月-2003年9月收住的58例共发病146次HAPE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以探讨多次发生HAPE患者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军队患者多次就诊的特征,了解其需求与医院服务间的差距,提高军队医院门诊医疗质量。方法:对某军队医院2010年门诊就诊次数超过10次的军队患者就诊、费用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次就诊患者占同期军队就诊患者总数的7.1%,就诊次数占同期就诊总次数的35.3%,门诊费用占同期门诊总费用的23.9%。结论:军队多次就诊患者基本医疗保障尚未得到满足,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高原肺水肿与自由基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原肺水肿与自由基损伤的关系.方法:在海拔3700m对14例高原肺水肿患者治疗前和临床治愈后检测了血中抗氧化酶、抗氧化物和脂质过氧化物等,并以高原健康青年作对照.结果:高原肺水肿组治疗前RBC-SOD和血清VitC较健康青年组明显降低,LPO明显增高(P均<0.01).临床治愈后RBC-SOD、MDA和LPO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0.01).健康青年较治疗后的高原肺水肿患者RBC-SOD、VitC和总抗氧化能力有非常显著性增高(P<0.01).结论:高原低氧环境对人体造成的自由基损伤在高原肺水肿发病机理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鞠钟鸣  万琪  杨玉兰  杜娟 《西南军医》2012,14(4):595-597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创伤患者流行病学变化情况。方法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11 718例创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的变化。结果创伤患者11 718例,占总住院人数的17.0%;2009~2011年每年住院总人数及创伤住院患者呈上升趋势;创伤患者中2/3以上的创伤患者发生在20~50岁年龄段;创伤住院患者主要集中在5~12月份;创伤部位主要集中在四肢、颅脑、颌面颈部等;创伤住院患者中死亡患者35例,占创伤住院患者数0.3%,其中颅脑部位伤死亡24例,占颅脑部位伤的1.0%(24/2384),占总死亡病例数的68.6%(24/35)。结论为减少西藏高原地区创伤发生率、提高创伤救治成功率,应当强调:预防是创伤防治的关键;不断完善的创伤急救模式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创伤专业化治疗应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脑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方法对2003年1月—2005年12月脑外科876例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率为10.16%(89/876),其中外伤患者占21.96%,恶性肿瘤患者15.08%;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其次是手术切口;感染细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结论脑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原发疾病以外伤者易感染,感染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最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