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石河子市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gerase,ALT)复检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为减少不必要的血液浪费和提高血液制品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对2018-2022年石河子市40683名无偿献血者ALT复检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0683份样本ALT复检检测不合格率为1.37%。其中,50U/L70U/L占14.72%。男性献血者ALT检测不合格率(1.74%)远高于女性献血者(0.71%)。25-34岁ALT不合格率占同比最高(1.62%)结论无偿献血者中ALT不合格主要集中在男性,年龄段集中在25-34岁人群中,血站还应进一步加强献血宣传,体检征询和初筛工作,提高工作人员水平,降低ALT不合格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2.
自采自供型血站血液报废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采自供型血站的血液报废原因。方法 对 2 0 0 2~ 2 0 0 3年解放军成都某血站的血液报废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结果  2 0 0 2~ 2 0 0 3年期间该血站共完成献血 5 715人次 ,报废血液 4 2 8人次。血液偏型过期在该血站血液报废中占较大比例。其它如ALT单项值升高、HBsAg阳性 ,抗 HCV阳性及脂血、破袋造成的血液报废相对较少。结论 自采自供型血站可通过加强血液库存管理尽量减少血液浪费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研究不合格血液标本产生的原因和优化方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的血液样本,将血液样本的相关资料进行采集并且开展全面的分析,对于血液标本中产生的不合格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产生原因和优化方案.结果 两年之内共收集患者1000例,其中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包括50例,不合格率为5.0%.结论 关于临床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包括标本污染、标本凝固、样本数量较少、采血位置不正确以及送检不及时等,为了保证血液标本在临床检验工作中符合标准,需要找出不合格因素的产生原因,同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建立完善并且安全的体制和环境,保证每一个血液标本都可以做到物尽所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与方法 为了解军队无偿献血情况和广大官兵对无偿献血的认识,作者对军队参加无偿献血2411人进行综合调查分析。结果与结论 结果发现:(1)军队无偿献血者中初次献血多于二次或多次献血、初中文化多于高中或大专文化、18-23岁组多于24岁以上组(P<0.01),与部队的特殊结构有关;初检合格率达97.39%,复检合格率达99.75%(P>0.05),高于普通人群。(2)军队无偿献血者中,以“治病救人”等积极心态者居多(分别占64.1%、15.6%及11.2%),而持“随大流”等者较少(分别占7.4%及4.4%);认为“无任何影响”等正确认识者多(分别占54.3%及24.6%),而认为献血“有损健康”等不正确者少(分别占2.1%及19.0%),其献血反应率均有显著差异(P<0.01),说明军队无偿献血工作开展好于地方。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军队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对1846名军队无偿献血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定,比较其心理健康水平。结果 55.7%的献血者在献血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心理症状为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等。结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军队无偿献血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当务之急,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李芳  王家振  栾建凤  毛剑秋 《人民军医》2008,51(5):F0002-F0002
为进一步做好军事斗争卫勤准备,加强军队平战时血液保障能力建设,总后卫生部于2008年3月16~17日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组织举办了全军血液储备与质量管理培训班。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介绍了战备血液储备建设试点情况;来自全军的卫勤专家、采供血及临床用血专家,分别从战时血液保障、战时血液信息管理、献血政策与军队血液管理、血液质量评价及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授课。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招飞全面检测中检验标本采集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避免由于标本采集不当导致的检验结果不真实问题,以确保招飞检验质量.方法 对2003~2008年全面检测中检验标本采集时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对导致标本采集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克服的办法.结果 6年间检测学生4 839人,标本采集不合格152例,不合格率3.14%.结论 重视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规范采集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的前提,提高招飞体检质量,避免漏检误淘.  相似文献   

8.
临床用血退回报废血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金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8):1495-1496
对2007~2009年毕节地区临床用血单位因血液外观不合格而被退回的报废血情况作调差分析,以保证输血安全,减少血液浪费,正确管理使用血液,为今后血液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并提出相关对策。对每份报废血液进行鉴定,了解临床血液运输、储存、输血前处理等情况;对报废血的原因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军队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对1846名军队无偿献血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定,比较其心理健康水平。结果 55.7%的献血者在献血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心理症状为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等。结论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军队无偿献血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当务之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我院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库存血报废主要原因,找出血液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方法 按国家相关标准,对我院2001年12月~2007年7月库存血非检验性不合格的186袋报废情况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2001年12月~2007年7月我院确认的报废血共计186袋,主要原因为中重度乳糜血、破袋、絮状物、过期、献血员问题等.结论 在血液入库前,认真核对验收及取发血时共同检查血袋情况非常重要,减少血液浪费,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1.
无偿献血实施以来,互助献血在补充无偿献血血源紧张、缓解临床血液供给不足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由于互助献血在献血群体组成、献血初衷及献血知识的了解等许多方面与自愿无偿献血群体有一定的差异,导致互助献血前健康检查淘汰率远高于无偿献血,现对我中心2类预检献血者献血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对象:2010-07~2011-12互助预检献血者5 917人,其中男4 533人,女1 384人,自愿无偿预  相似文献   

12.
王桂萍 《兵团医学》2013,35(1):29-31
为了解本市自愿无偿献血者感染性标志物的感染状况,以便从低危人群中建立固定的自愿无偿献血队伍,保证血液采集的充足与安全,为科学采集血液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本站2007年至2011年石河子地区参加无偿献血52362人次,年龄为18-55周岁,献血前经血型、血比重检测,HbsAg快速筛查合格;按我国颁布的《献血者健康要求》,一次献血量为200-400ml,,采血后留血样本进行初复检,分别进  相似文献   

13.
黄菲  甘新宇 《西南军医》2008,10(5):45-45
目的分析汶川地震期间造成本血站血液报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对地震灾害期间血液报废原因进行统计耐比。结果过期血液报废率为0.57%,脂血报废率为0.53%,实验室检测阳性血液报废率为0.17%,破损血液报废率为0.10%,血液量不足报废率为0.14%,溶血报废率为0.02%,实验血液报废率为0.39%。结论重大突发自然灾害救援期间不合格血液报废主要集中在过期报废、脂血报废、实验室检测阳性报废和用于科研实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不同献血人群中庚型肝炎病毒(HGV)的感染情况,及其对血液安全性的影响,为血液筛查策略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694例无偿献血者血浆标本,逆转录聚合酶链法(RT-PCR)检测血浆中HGV RNA,χ2检验比较不同献血人群HGV感染情况.结果 694例献血者共检出HGV RNA阳性15例(2.16%),93例部队献血者均未检出HGV RNA,164例街头献血者中HGV RNA阳性3例(1.83%),437例血站血小板献血者中HGV RNA阳性12例(2.75%).结论 部队献血者、街头献血者和血站血小板献血者3组献血人群的HGV感染率无差异,儿童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受血者等高危受血者有必要进行HGV筛查.  相似文献   

15.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血液管理的有关规定和全军献血领导小组第10次会议精神,根据《二○一三年军队献血工作要点》,2013年5月22-24日,总后卫生部委托全军血液监督检定中心,在济南军区总医院举办了全军血液管理骨干培训班。培训班采取专家授课、经验交流、分析研讨、参观见学等形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无偿献血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具体影响效果。方法对5000名无偿献血者进行分组研究,分组依据为献血地点的不同,对照组2500名献血于流动献血车,观察组2500名献血于固定献血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献血总反应、单次献血量以及再次献血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献血总反应,单次献血300 mL、400 mL,再次献血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对于无偿献血者队伍的稳定与扩大具有积极影响,适合普及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消化内科病区粪便培养标本的不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3月住院需留取粪便培养的患者108例,设为品管圈管理前组,2013年4~6月住院需留取粪便培养的患者187例,设为品管圈管理后组。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消化内科病区粪便培养标本的不合格率作为活动主题,对病区粪便培养标本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粪便培养标本合格率低的因素,制定相应的措施并组织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消化内科病区粪便培养标本准确留取掌握率和粪便培养标本的不合格率。结果实施品管圈后,消化内科病区粪便培养标本准确留取掌握率由85.1%提高到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6,P=0.03);标本的不合格率从24.0%降低到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5,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了消化内科病区粪便培养标本的不合格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并且培养了科室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团体凝聚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中存在抗青霉素抗体的输血患者的安全输血。方法 患者血清标本与4名献血标本经血型检测(ABORh),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RBC抗体筛选试验、热放散试验、交叉配血试验等方法鉴定。结果 患者血液与4名献血标本交叉配血主侧相合,次侧不相合;放散后红细胞与4名献血标本资侧相合;抗人球蛋白实验阴阳性对照结果准确;自身对照阳性。结论 证实患者红细胞上具有在抗人球蛋白的实验条件下反应的IgG抗青霉素抗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创面分泌物培养前涂片镜检对判断培养结果的意义。方法对150份创面分泌物标本作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同时进行细菌培养。根据涂片结果将标本分为Ⅰ、Ⅱ和Ⅲ三类,并将涂片结果与培养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涂片合格标本(含Ⅰ和Ⅱ类)90例,涂片不合格标本(Ⅲ类)60例,标本合格率为60%;Ⅰ、Ⅱ和Ⅲ类标本培养细菌检出率分别为97.4%、40.4%和38.3%,合格标本的细菌总检出率(64.4%)显著高于不合格标本的检出率(P<0.05);Ⅰ、Ⅱ类标本涂片结果与培养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97.4%、65.4%,合格标本的总符合率为78.9%。结论创面分泌物涂片检查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中存在抗青霉素抗体的输血患的安全输血。方法 患血清标本与4名献血标本经血型检测(ABORh),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RBC抗体筛选试验、热放散试验、交叉配血试验等方法鉴定。结果 患血液与4名献血标本交叉配血主侧相合,次侧不相合;放散后红细胞与4名献血标本资侧相合;抗人球蛋白实验阴阳性对照结果准确;自身对照阳性。结论 证实患红细胞上具有在抗人球蛋白的实验条件下反应的IgG抗青霉素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