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17例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IPBA)下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观察了红细胞(RBC)丙酮酸激酶(PK)活性及其修饰因子如 RBC 内 ATP,ADP,Pi,Mg~(2+)及血浆葡萄糖/血清胰岛素(G/I)在围麻醉手术期的变化。结果表明,PK 在手术结束后10min 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1),术后24 h 仍无回升趋势。RBC-Pi 的变化与 PK 无相关性(r=-0.0407,P>0.05),ATP/ADP 比值的变化与 PK 呈正相关趋势(r=0.680,P<0.1),RBC-Mg~(2+)的变化与 PK 呈明显负相关(r=-0.8166,P<0.05),G/I 的变化与 PK 呈负相关趋势(r=-0.6965,P<0.1)。我们认为 IPBA 和上腹部手术创伤可直接或(和)间接引起细胞内 PK 活性下降和代谢环境的紊乱,导致细胞对葡萄糖、Pi 的利用和 ATP 的合成障碍。围手术期糖酵解反应的抑制可能是应激性糖代谢障碍的重要机理之一,在手术后期和术后表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脂联素对体外培养大鼠肝脏细胞葡萄糖激酶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活性影响,及其在胰岛素抵抗中的意义.方法:以BRL肝脏细胞株为细胞模型,分别用10μg/ml、30μg/ml、50μg/ml脂联素处理细胞,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偶联比色法、乳酸脱氢酶偶联比色法检测大鼠肝脏细胞葡萄糖激酶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在脂联素处理24h后活性明显降低,且随脂联素浓度升高作用越明显,P<0.05.葡萄糖激酶在脂联素处理24小时后,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5.结论:脂联素对葡萄糖激酶无明显的调节作用,而对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脂联素通过对肝细胞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活性的调节,降低肝脏葡萄糖异生,减少肝糖输出,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3.
对20例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n=10)和硬膜外麻醉组(n=10),动态观察了围麻醉手术期红细胞(RBC)膜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硬膜外麻醉组,RBC膜上三种ATP酶活性自麻醉至切皮后60~90min无明显变化,随后进行性下降。至术后24h,Na+-K+ATP酶、Mg2+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分别由麻醉前的3.47±0.86、8.76±2.23和27.14±8.73降至1.67±0.87、6.33±0.59和12.52±8.30nmolPi/(mgPro.min)(P均<0.01)。全麻组,RBC膜上三种ATP酶的变化与硬膜外麻醉组相似。提示在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下,上腹部手术创伤可引起RBC膜上三种ATP酶活性的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4.
人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的研究(摘要)研究生王理珉导师田兴亚周秀贞(昆明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昆明650031)关键词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乏,荧光斑点试验,活性测定,腺苷酸,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图分类号Q55为了探讨红细胞丙酮酸激酶(pyruvatekinase...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围术期红细胞内丙酮酸激酶(PK)活性的变化。方法:将30例上腹部手术病人分成硬膜外阻滞(EB)和静脉普鲁卡因复合麻醉(IPBA)两组。结果:两组病人血糖于手术60分时均开始明显升高,术后第一天值与基础值比较,EB组:(8.29±50),(4.80±0.18)mmol/L(P<0.01);IPBA组:(6.36±0.33),(4.55±0.18)mmol/L(P<0.01)。红细胞内2,3-DPG浓度无明显改变。但两组PK活性于术毕60分时明显下降。其术后第一天值与基础值分别相比较,EB组:(7.59±1.01),(11.62±1.06)IU/gHb(P<0.05);IPBA组:(7.75±0.94),(11.84±1.12)IU/gHb(P<0.05)。结论:在手术创伤后的高血糖反应下,红细胞内PK活性明显下降,2,3-DPG浓度无变化。这可能与红细胞内糖酵解通路受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往研究发现上腹部或胸部手术后第1天存在红细胞内糖酵解途径受抑制,磷酸戊糖途径、多元醇通路相应活跃现象,但不知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围麻醉手术期间这些代谢通路是否有改变.文中拟观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和手术后血糖及红细胞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asphate dehydrogenase,G-6PD)、磷酸果糖激酶(phosphofructoki-nase,PFK)及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AR)活性的变化. 方法 对32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围麻醉手术期红细G-6PD、PFK及AR活性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分别于麻醉前、锯胸骨、体外心肺转流建立、主动脉阻断5 min、转流结束、手术结束、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8个时点取动脉血,同步测定血糖及红细胞内G-6PD、PFK、AR活性. 结果 与麻醉前相比,血糖浓度自主动脉阻断5 min开始,至术后第1天均升高显著(P<0.05);术后第1天PFK活性显著下降(P<0.05),G-6PD、AR活性显著升高(P<0.05). 结论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和手术后存在明显的高血糖反应,术后第1天出现红细胞内糖酵解途径受抑制,磷酸戊糖途径、多元醇通路相应活跃现象.  相似文献   

7.
血糖安对2型糖尿病大鼠丙酮酸激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血糖安对 2型糖尿病大鼠丙酮酸激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灌胃脂肪乳 1 0天后应用四氧嘧啶建立 2型糖尿病模型。动物分为正常组 ,高脂组 ,糖尿病组 ,苯乙双胍组 ,血糖安大、中、小剂量组。灌胃 7天后 ,测定各组血糖值 (血糖仪 )、肝脏和血清中丙酮酸激酶活性 (比色法 )。结果 ①血糖安降低 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值 ,大、中、小剂量从治疗前 (1 9.98± 3.89)mmol L、(2 0 .88± 4 .1 9)mmol L、(2 1 .1 2± 5 .1 4 )mmol L至治疗后 (8.0 3±2 .89)mmol L、(7.6 8± 3.2 7)mmol L、(1 0 .2 7± 3.4 2 )mmol L (P <0 .0 1 ) ;②血糖安升高 2型糖尿病大鼠的丙酮酸激酶活性 ,在肝脏中 ,中、大剂量由糖尿病时的 (4 2 6 .2 3± 2 6 .2 0 )U L增加到 (4 4 9.5 1± 9.2 6 )U L ,(4 5 4 .99± 1 1 .95 )U L(P <0 .0 5 ) ;在血清中由 (1 81 .2 1± 4 2 .73)U L增加到 (2 6 5 .6 1± 5 3.5 1 )U L ,(30 1 .71± 5 8.1 4 )U L(P <0 .0 5 )。而且大剂量在肝脏中 ,中、大剂量在血清中使酶活性完全恢复 (P >0 .0 5vs正常组 )。结论 血糖安降低 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值 ,增加丙酮酸激酶活性可能是其作用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高血糖对人红细胞醛糠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高浓度葡萄糖对人红细胞醛糖学原酶(aldosereductaseAR)活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DEAE-纤维素(DF-52)柱层析法,将正常人,糖尿病患者及体外高浓度葡萄糖孵育的红细胞醛糖还原酶部分纯化,测定其活性,并对其性质作进一步分析,结果 (1)高浓度葡萄糖孵育的红细胞醛糖还原酶Km值下降约为6~7倍;(2)糖尿病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活性明显高于正常人,酶活性升高程度与血糖值正相关;(3  相似文献   

9.
10.
糖酵解速率受到3个限速酶,即己糖激酶(HK),磷酸果糖激酶(PFK)和丙酮酸激酶(PK)的控制,其中PFK是最主要的因素。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分别动态观察了在硬膜外麻醉和普鲁卡因复合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患者围麻醉手术期红细胞PK活性和血糖的变化。结果显示:PK活性从手术开始60min时就开始下降,术后24h下降最为显著。PK是糖酵解通路中最后一个限速酶,此通路前的两个限速酶HK、PFK;特别是PFK活性是否下降,方能评价糖酵解通路是否全面受抑制。在此思路的指导下,分别观察了上腹部手术病人和胸科手术病人红细胞HK和PFK活性的变化。结果发现不论是硬膜外麻醉还是全凭静脉麻醉,术后第1天HK和PFK活性均明显下降。上述结果充分说明手术应激后糖酵解的3个限速酶活性均易受到抑制。红细胞内主要的糖代谢途径——糖酵解通路全面受抑制。  相似文献   

11.
用普通琼脂糖快速电泳法和2,4—二硝基苯肼法分别测定21例AMI患者血清CK-MM亚型和PK的活力,动态观察AMI发病后不同时间CK-MM亚型和PK的变化,对比CK和CK-MB,以评价各指标在AMI后不同时间的诊断价值。结果:AMI发病5h内首次血清CK-MM3%高于心绞痛组和对照组,MM3/MM1比值高于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1)。而同时限测定的CK、CK-MB和PK与心绞痛组和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梗塞后6h内MM3/MM1诊断阳性半天高19~24h内PK和CK-MB诊断阳性率最高;36~72hCK诊断阳性率最高。血清CK-MM亚型,尤其是MM3/MM1是AMI最早、最敏感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地氟醚吸入麻醉下开胸手术对人红细胞糖代谢和膜脂流动性的影响,探讨吸入麻醉对应激反应的调节和控制。方法:择期开胸手术患者20例,依据吸入地氟醚肺泡浓度随机分为1.0肺泡最低有效浓度(minimal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和1.5MAC组,观察2组患者围术期红细胞磷酸果糖激酶(PFK),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及膜脂流动性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红细胞PFK活性于术后第1天下降显著,同时G-6PD活性显著上升,两组红细胞膜荧光偏振度术中及术后无明显改变,即膜脂流动性无明显变化。结论:(1)大手术后红细胞PFK活性上升,G-6PD活性下降,这种改变是机体对手术作出的应激反应,可能与红细胞加强抗氧化能力有关。(2)红细胞膜流动性无明显改变,可能与其糖代谢通路的重新平衡有关。(3)吸入麻醉下适当加深麻醉能减轻手术创伤引起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3.
14.
白血病红细胞G6PD,PK和P5‘—N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白血病患者进行了红细胞G6PD、PK和P5’-N活性测定。治疗前急白患者红细胞G6PD、PK和P5’-N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缓解期急白患者红细胞G6PD、PK和P5’-N高于治疗前患者。慢粒患者红细胞G6PD和P5’-N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PK低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抵抗素(Resistin)对肝细胞糖代谢关键酶葡萄糖激酶(GK)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PEPCK)活性的影响及剂量效应.方法:正常大鼠的肝细胞,以不加Resistin与加不同剂量的Resistin培养24h,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偶联比色法、乳酸脱氢酶偶联比色法检测不同剂量Resistin对GK和PKPCK的影响.结果:Resistin浓度为10nM/L、50nM/L时,GK活性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EPCK活性明显升高(P<0.05);当Resistin浓度上升为100nmol/L后,GK活性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而PEPCK活性升高更明显(P<0.01).结论:抵抗素浓度升高使大鼠肝细胞GK活性下降,PEPCK活性升高,从而抑制糖酵解促进糖异生,升高血糖.上述两种酶的活性与抵抗素浓度呈现不同的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6.
用酶联法检测了20例正常人、16例食管增生患者、12例食管炎、20例食管癌、7例食管癌术后患者、9例食管癌化疗患者和9例其它肿瘤患者红细胞(RBC)己糖激酶(HK)活力。结果发现,食管增生患者RBCHK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别(P>0.05);食管炎组和食管癌组RBCHK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食管癌患者术后3dRBCHK活性与术前无区别(P>0.05);食管癌患者药物化疗一个疗程后RBCHK活性显著低于化疗前(P<0.001)及正常对照组(P<0.001)。提示:①RBCHK可做为食管炎和食管癌鉴别诊断的一个辅助指标;②RBCHK对于指导食管癌患者药物化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麻醉方法对围手术期血精浓度和胰岛素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随机分为3组:静脉复合全麻组(Ⅰ组),静脉吸入复合全麻组(Ⅱ组)、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Ⅲ组)。测定麻醉前(t0)、手术开始后60分钟(t1)、术后1天(t2)、术后3天(t4)血中血糖(GLU)浓度和胰岛素(INS)值。结果:3组患者术中GLU、INS比麻醉前升高(P<0.01)。Ⅰ、Ⅱ组患者GLU、INS术后72小时处高值位置,INSⅡ组术后3天是,麻醉前的3.62倍。Ⅲ组患者GLUS、INS各个时相与麻醉前相比变化幅度小,术后3天基本恢复,达麻醉前水平或更低。Ⅲ组GLU浓度和INS值变化明显小于Ⅰ组(P<0.01)。结论:静脉全麻复 硬膜外阻滞麻醉方法用于上腹部手术,对血中GLU值变化影响最小,控制术中应激反应效果显著,机体恢复较快,明显优于静复合全麻和静脉吸入复合全麻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价态及剂量砷染毒对大鼠血清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PK)的影响,为阐明砷毒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Wistar大鼠70只,采用喂饲法染毒,暴露于不同价态无机砷.动物随机分成7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即正常对照组(C);亚砷酸钠低 (AL)、中 (AM)、高 (AH) 剂量组;砷酸钠低 (BL)、中 (BM)、高 (BH) 剂量组.大鼠饲养至第3个月末,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大鼠在不同价态及剂量砷染毒后血清PK活性变化.结果 血清PK活性在亚砷酸钠和砷酸钠高剂量组中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亚砷酸钠和砷酸钠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亚砷酸钠和砷酸钠与对照组比较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不同价态高剂量无机砷染毒,可导致PK活性降低,并且机制不完全相同.PK活性的改变可能是影响砷代谢及其毒作用的重要环节,低剂量染砷未见PK活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对白血病患者进行了红细胞G6PD、PK和P5’-N活性测定。治疗前急白患者红细胞G6PD、PK和P5’-N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缓解期急白患者红细胞G6PD、PK和P5’-N均高于治疗前患者(P<0.001)。慢粒患者红细胞G6PD和P5’-N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PK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解煤尘对人血清红细胞谷胱甘肽(GSH)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方法:用生物化学方法对48名煤工尘肺(CWP)患者及40名健康对照者红细胞谷胱甘肽和碱性磷酸酶活性(ALP)进行了测定。结果:煤工尘肺患者血清红细胞GSH、AL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随着煤工尘肺病程发展和工龄不同,上述指标改变程度亦不相同(P<0.05)。结论:接触煤尘可使红细胞内氧化代谢产物蓄积,从而使其活性,功能活跃,有助于机体对煤尘所致氧化损伤的代偿和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