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分娩发动的原因十分复杂,其中功能性孕激素撤退学说倍受关注。妊娠期间,高浓度孕激素维持子宫的静止状态,很多哺乳动物分娩时孕激素水平是下降的,但人类分娩发动时血中孕激素水平并不下降。目前认为,可能是孕激素受体表达异常导致孕激素功能下降。重点阐述孕激素核受体及膜受体的结构、亚型及表达,并对核受体及膜受体在分娩发动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其调节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孕激素撤退与分娩发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对分娩发动机制尚不清楚,因对分娩机制缺乏了解而无法主动选择合适时机计划分娩以降低母儿死亡率.目前,关于分娩发动机制有几种假说,其中功能性孕激素撤退学说因孕激素在妊娠中的重要作用而倍受关注,即人类分娩发动时局部组织孕激素的功能下调,而不是孕激素水平下降.孕激素受体-A/孕激素受体-B值升高是功能性孕激素撤退的基础,孕激素受体-B可上调孕激素激活基因的表达,而孕激素受体-A则下调孕激素的反应活性,即孕激素受体-A/孕激素受体-B值升高削弱孕激素对雌激素的调节性抑制作用,使得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增加,进而上调雌激素的功能及促收缩基因的表达,从而使子宫失去静止状态而诱发分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雌、孕激素受体在自然临产经阴道分娩以及选择性剖宫产产妇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对分娩发动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2例自然临产经阴道分娩产妇(实验组)胎盘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以18例选择性剖宫产为对照组,并结合临床资料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妇胎盘组织中孕激素受体阳性率分别为(73.79±13.09)%和(74.02±14.40)%,两组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4,P>0.05):②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妇胎盘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11±14.90)%和(82.65±14.30)%,两组经比较雌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4,P>0.05).结论 人类妊娠末期至分娩发动前,雌、孕激素受体在产妇妊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无显著下降.功能性孕激素撤退可能就是分娩发动的启动因素.  相似文献   

4.
雌、孕激素受体分布变化对分娩发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雌、孕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发挥特定的生物学效应在分娩发动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它们有可能是参与分娩发动起始环节的一部分.目前研究已经证实,孕激素能够抑制雌激素的作用,通过维持子宫的静息状态来维持妊娠.正常足月妊娠末至分娩发动前,孕激素的表达水平并未显著降低;而孕激素受体亚型A/B的比值增加,抑制了活性型孕激素受体亚型B的转录活性,同时也诱导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增加.从而介导功能性孕激素撤退和雌激素功能的激活,子宫的静息状态被打破,开始协调收缩,分娩发动.因此,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变化在分娩发动的环节中可能比雌、孕激素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孕激素与孕激素核受体结合,通过结合靶基因上的激素应答元件,调节靶基因表达,孕激素的这种作用被称为基因作用。但许多实验已证明,孕激素可不依赖孕激素核受体的转录活性产生快速调节作用,这些作用被称为孕激素的非基因作用。对于孕激素的非基因作用可以通过孕激素核受体与孕激素膜受体实现。对于孕激素非基因作用的研究对动物和人的许多生理变化有新的理解,并为激素依赖性恶性肿瘤的发生和药物治疗研究开辟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孕激素非基因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孕激素与孕激素核受体结合,通过结合靶基因上的激素应答元件,调节靶基因表达,孕激素的这种作用被称为基因作用。但许多实验已证明,孕激素可不依赖孕激素核受体的转录活性产生快速调节作用,这些作用被称为孕激素的非基因作用。对于孕激素的非基因作用可以通过孕激素核受体与孕激素膜受体实现。对于孕激素非基因作用的研究对动物和人的许多生理变化有新的理解,并为激素依赖性恶性肿瘤的发生和药物治疗研究开辟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子宫肌瘤中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在月经周期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中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在月经周期中的改变,探讨子宫肌瘤的生长与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为临床上药物治疗子宫肌瘤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子宫肌瘤患者的肌瘤组织和正常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通过积分的方式计算两者比值.结果:子宫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肌组织,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肌瘤组PR/ER在子宫内膜增殖期与分泌期均低于肌组织,分泌期肌瘤组与正常组PR/ER分别高于增殖期(P<0.05).结论:子宫肌瘤的生长,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在月经周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孕激素及孕激素受体同样起着一定的作用,且以月经后半期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中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在月经周期中的改变,探讨子宫肌瘤的生长与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为临床上药物治疗子宫肌瘤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子宫肌瘤患者的肌瘤组织和正常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通过积分的方式计算两者比值。结果:子宫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肌组织,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肌瘤组PR/ER在子宫内膜增殖期与分泌期均低于肌组织,分泌期肌瘤组与正常组PR/ER分别高于增殖期(P<0.05)。结论:子宫肌瘤的生长,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在月经周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孕激素及孕激素受体同样起着一定的作用,且以月经后半期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对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远期损害的影响。方法:选择36例既往有服用米非司酮紧急避孕史患者(A组),24例既往有服用米非司酮流产史患者(B组),30例既往有早期妊娠行人工流产病史的患者(C组),3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月经量减少。患者就诊后记录其月经量改变情况,检测其血清性激素水平以及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达强度。对3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ER在A组中的表达分别比在B、C两组中的表达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B、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在3组中的表达情况与ER相同。在A、B、C 3组内分别做比较,ER、PR的表达强度在同一组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测大剂量服用米非司酮引起月经减少,可能与ER、PR表达下降、子宫内膜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在宫内节育器下移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探讨宫内节育器下移后异常子宫出血的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实验方法检测30例宫内节育器位置下移患者(20例有异常阴道出血,10例无异常阴道出血)和20例宫内节育器位置正常妇女子宫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宫内节育器下移伴异常出血组子宫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显著高于宫内节育器下移无出血组及宫内节育器正常组(t分别为2.24、3.42,均P<0.05);而孕激素受体在各组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t分别为1.70、1.59,均P>0.05).结论 雌激素受体在宫内节育器下移伴异常出血子宫内膜中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宫内节育器下移后子宫异常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