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肠内营养是利用鼻肠管经胃肠途径来提供机体代谢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的支持方式。直接向肠道提供营养物质,研究证明早期肠内营养对消化道不仅是满足机体对营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可维持肠道的完整性,这对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我科2008年1月-2009年12月对45例胃癌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采用鼻肠管术后早期输入能全力,并进行针对性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翁少文  王葆春 《海南医学》2012,23(19):152-153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采取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洗胃、肠内外营养、按摩及药物等治疗方法,同时加强了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 1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再次手术病例及死亡病例。结论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瘫患者通过加强心理护理,做好促进胃动力恢复护理,做好肠内外营养的护理及饮食指导,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胃瘫症状,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农晓露 《医学文选》2003,22(2):244-245
手术创伤后的疼痛对绝大部分手术病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均产生极大影响和恐惧。良好的术后镇痛可以抑制机体应激反应 ,有利于术后病人呼吸、循环的稳定 ,减少术后并发症 ,加快病人免疫功能恢复 [1]。我科采用一次性硅胶管注入器 (简称艾克孚镇痛泵 )和止痛液用于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疼痛的治疗。经临床观察 ,连续镇痛效果好 ,大大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胃大部分切除术患者 2 0例 ,其中年龄 38~ 62岁 ,男性 1 8例 ,女性 2例。手术方式为毕 式胃大部分切除术。2.2 实施方法及药物配方 根据腹部手术部位 ,选择适当…  相似文献   

4.
对11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有术前长期胃流出道梗阻以及年龄大于60岁者,较易发生术后胃瘫;根据临床表现,结合使用口服胃肠造影、胃镜等方法可以明确诊断,采用保守治疗能有效地恢复胃动力,避免了再次手术。认为对于胃大部切除术后存在发生胃瘫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前要使胃肠充分休息;对于确诊的胃瘫患者,给予全胃肠外营养,或者放置鼻空肠营养管,给予胃肠内营养,结合胃动力药,行保守治疗是有效的,应当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旱期应用肠内营养临床价值。方法:选用胃大部分切除病例,随机分为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组(EN)及普通治疗组(PN),观察各组在手术前后营养指标变化。结果: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病例在营养状态,肝功能及氮平衡方面变化明显优越于普通治疗组。结论: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可满足胃大部切除术后的营养需求,缩短住院天数,明显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促进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肠蠕动早期恢复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36例胃大部分切除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例患者均分为两组。观察组18例患者均采取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18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18例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肠蠕动早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与关注。  相似文献   

7.
探讨运用肠内营养对预防和治疗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胃瘫综合征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 1847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发生胃瘫综合征的56例患者治疗过程的分析,比较联合肠内营养与全肠外 营养对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率及胃瘫发生后的恢复时间。结果 联合肠内营养组胃瘫的发生率16%,全肠 外营养组胃瘫的发生率为45%,两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肠内营养组胃瘫的平均恢复时间为 96±33d;全肠外营养组胃瘫的平均恢复时间为242±45d,两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联 合肠内营养可能较全静脉营养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综述胃管液囊空肠导管肠内营养在术后胃瘫治疗中的护理进展。方法总结术后胃瘫的定义、术后胃瘫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术后胃瘫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要性,对术后胃瘫的营养护理进展进行综述。结果和结论术后胃瘫综合征是腹部手术尤其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的并发症之一。在术后胃瘫治疗中应用胃管液囊空肠导管进行肠内营养,有助于腹部手术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郭春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2,(30):4065-4066
目的总结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的护理。方法针对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常见并发症做好预防措施和密切观察。结果本组病例除1例死亡外,均得到较好的恢复。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给予有效护理措施,及时预防并发现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选择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4 h即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7天营养指标变化、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日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肠功能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日两组患者无差异(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的疗效优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足三里穴位注射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3例和对照组103例.治疗组于术后6h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腹胀发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三里穴位注射可有效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尽早排气.  相似文献   

12.
张一峰  王爱东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2):1076-1077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PG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以机械性梗阻行开腹手术,1例术后小肠瘘,经胃空肠造瘘肠内肠外营养治愈,其余17例均行保守治疗,15天~42天内胃肠功能恢复。结论 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可靠的方法,耐心的非手术综合疗法是治疗PGS的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13.
吴利明   《中国医学工程》2012,(8):122-123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下与开腹胃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围手术期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9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完成的腹腔镜辅助胃癌胃大部分切术病例与开腹胃癌胃大部分切除术病例各18例,对两组病例围手术期疗效进行了临床比较分析。结果腹腔镜辅助胃癌胃大部分切除术组(腹腔镜组)较开腹胃癌胃大部分切除术组(开腹组)的术中失血量少、肠蠕动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短、切口长度短、止痛剂使用次数少、下床早、术后住院天数短、术后并发症少。结论腹腔镜可以完成胃癌根治手术,手术安全、有效,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4.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有别于手术原因导致的消化道机械性梗阻,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胃运动功能低下,不能将消化液在物排入肠道。手术医师往往对诊断难以定论,治疗多采用对症处理和支持疗法。胃大部分切除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的原因多认为是:残胃弛张无力、吻合口水肿、吻合口附近炎症导致局限性胃肠功能失调、迷走神经损伤等。粘连体质是患者发生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的高危因素。1!往床表现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多发生于Billorth11式胃大部分切除术后6~12do术后患者多曾有满意的流计或半流汁进食过程,因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癌患者血清胃泌素(GAS)、血浆胃动素(MTL)和胃动力的变化情况。方法以39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39例限期胃癌根治术患者(胃癌组)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对照组及胃癌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7天空腹血清GAS和血浆MTL水平;采用胃电图(EGG)观察了胃癌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7天的胃动力变化情况。结果胃癌组患者术前血清GAS和血浆MT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00),胃癌Ⅲ期患者的血浆MTL水平明显高于Ⅱ期患者(P<0.05)。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第1天胃癌患者的血清GAS和血浆MTL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均=0.000),并于术后1周恢复到术前水平。EGG检测结果显示,胃癌患者术后胃动力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术前(χ2=18.692,P<0.01)。结论胃癌患者的血清GAS和血浆MTL水平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存在一过性降低。胃大部分切除术可能影响胃癌患者的胃动力。  相似文献   

16.
胃大部切除术后由于切断了迷走神经、切除了大部分胃体,重建消化道引起的内环境的改变,以及术前患者存在腹膜炎、低蛋白血症、糖尿病等合并症,致使术后常发生肠麻痹和残胃排空减慢,甚至形成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增加了肠粘连、肠梗阻以及吻合口瘘等合并症的发生。作者白1998年1月~2002年12月共行胃大部分切除术73例,其中30例采用术后中药灌注,对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邢小玲 《当代医学》2012,18(23):122-123
目的观察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患者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0年11月来就诊的97例进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患者48例,术后16~20h内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49例,术后通过静脉输液进行肠外营养支持。观察患者术后恢复饮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48例,饮食恢复平均时间为(79.54±4.3)h,肠鸣音平均恢复时间为(63.27±5.33)h。对照组患者49例,饮食恢复平均时间为(96.14±5.2)h,肠鸣音平均恢复时间为(85.31±4.18)h。两组患者饮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住院天数分别为(14.56±1.37)d、(15.72±1.58)d,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推进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肠蠕动早期恢复的成效。方法把在我院接受医治的30名胃大部分切除术,分为A组和B组,A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B组病人在A组前提下运用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后,对比两组病人护理和肠蠕动恢复有明显区别。结论针对完成胃大部切除术的病人进行高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推进病人早期肠蠕动恢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护理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56例行腹腔镜下胃大部分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及传统肠内营养,观察组行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下床时间,并就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展开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为术后(8.3±2.3)d显著低于对照组(10.4±2.7)d,且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71%显著低于对照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行腹腔镜下胃大部分切除术的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可帮助患者快速改善身体条件,缩短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且能够提高患者抵抗力,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胃大部切除术后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胃大部切除术患者104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2.2±0.6)d,住院时间为(12.4±1.2)d,并发症发生率为5.77%。观察组肠道功能平均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及早行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