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醋柳黄酮对家兔血液流变性、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醋柳黄酮(TFH)对家兔血液流变性、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醋柳黄酮灌胃给药对家兔血黏度、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和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醋柳黄酮灌胃1.5~10 mg·kg-1可显著降低家兔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抑制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明显延长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结论:醋柳黄酮具有改善家兔血液流变性、抑制血栓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人参总皂苷(EPG)和丹参总酚酸(ESM)配伍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大鼠按分组分别ig给予EPG 200 mg.kg-1,ESM 200 mg.kg-1,EPG 200 mg.kg-1+ESM200 mg.kg-1和阿司匹林100 mg.kg-1(阳性对照),每天早晚各1次,共7次。第5次给药后,大鼠再sc给予肾上腺素加冰浴造成急性血瘀模型。锥板法测定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光电比浊法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光电电磁法测定凝血参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升高,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显著增加,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显著增加,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显著缩短(P<0.01)。与模型组相比,单独应用EPG和ESM均能显著降低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显著降低Fib含量,显著延长APTT,其中EPG还能明显延长PT和TT,ESM还能显著降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与单独应用EPG或ESM相比,EPG与ESM配伍组能进一步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在降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方面显著优于单用EPG(P<0.05),在延长TT方面显著优于单用ESM(P<0.05),在降低Fib含量方面显著优于单用EPG或ESM(P<0.05)。与阳性对照阿司匹林相比,单用EPG或ESM对血液流变性的改善作用不及阿司匹林,但EPG与ESM配伍对血液流变的改善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EPG和ESM单用能显著改善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的异常,且二者配伍后能进一步增强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当归多糖对家兔凝血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分组给药后,玻片法测定凝血时间(CT);应用TYXN-91型智能血液凝集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1min血小板聚集率[PAG(1)]、5min血小板聚集率[PAG(5)]和最大聚集率[PAG(M)].血小板聚集实验采用体外给药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和红花总黄酮(ECT)配伍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大鼠按分组分别ig给予PNS 50 mg.kg-1、ECT 200 mg.kg-1、PNS+ECT及阿司匹林100mg.kg-1。每日早晚ig给药各1次,共7次。第5次给药后,sc给予肾上腺素加冰浴造成急性血瘀模型。锥板法测定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微量毛细管法测定血细胞比容(Hct);光电比浊法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光电电磁法测定凝血参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升高,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显著增加,Hct显著升高,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显著增加,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显著缩短(P<0.01)。与模型组相比,单独应用PNS和ECT均能显著降低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明显降低Hct、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显著延长PT,其中PNS还能显著降低Fib含量,延长TT。与单独应用PNS或ECT相比,PNS+ECT配伍能进一步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在降低Hct上优于单用PNS(P<0.05),对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抑制作用则优于单用PNS或ECT(P<0.05)。与阳性对照阿司匹林相比,单用PNS或ECT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不及阿司匹林,但PNS降低Fib的作用较好;PNS+ECT配伍对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但在抑制红细胞聚集和血小板聚集,降低Fib含量,延长TT和PT等指标上无统计学差异,但有优于阿司匹林的趋势。结论 PNS和ECT单用能显著改善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异常,且二者配伍后能增强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9,(6):765-769
目的:观察二氢槲皮素(DHQ)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等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阳性对照,20 mg/kg)和DHQ低、中、高剂量组(15、30、60 mg/kg),每组10只。各给药组大鼠均灌胃相应药物,假手术组大鼠灌胃等体积0.4%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每天1次,连续14 d。末次给药后,除假手术组外的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传统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缺血24 h后,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并检测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低、中、高切)、全血还原黏度(低、中、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参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红细胞变性指数(DI)、红细胞刚性指数(IR)]、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细胞疏松,间隙明显,缺血区周围神经元损伤明显,且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EAI、IR、FIB水平均显著升高,DI、APTT、PT、TT均显著降低或缩短(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上述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尼莫地平组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EAI、IR,DHQ高剂量组大鼠全血黏度、红细胞积压,DHQ各剂量组大鼠血浆黏度、EAI,DHQ中、高剂量组大鼠IR均显著降低;尼莫地平组大鼠DI、APTT、PT、TT,DHQ各剂量组大鼠DI、APTT、TT,DHQ高剂量组大鼠PT均显著升高或延长(P<0.05或P<0.01)。而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Q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凝血功能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淫羊藿总黄酮对家兔血液流变性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测定淫羊藿总黄酮灌胃给药对家兔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淫羊藿总黄酮灌胃30~120mg·kg-1可显著降低家兔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抑制腺苷二磷酸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结论:淫羊藿总黄酮具有改善家兔血液流变性、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7.
荭草苷的抗血栓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付晓春  李少鹏  汪小根  严振 《中国药房》2006,17(17):1292-1294
目的:研究荭草苷的抗血栓作用。方法:观察预防给予荭草苷后对小鼠体外凝血时间、小鼠全血凝块溶解作用、家兔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家兔血浆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家兔血浆凝血酶时间(TT)、二磷酸腺苷二钠(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家兔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的影响。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荭草苷(1、2、4mg/kg)组能显著延长小鼠体外凝血时间,对小鼠全血凝块溶解作用无明显影响;荭草苷(0·625、1·25、2·5mg/kg)组能明显延长家兔PT、KPTT及TT,并能显著抑制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对家兔ELT无明显影响。结论:荭草苷具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舒脑欣滴丸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舒脑欣滴丸13、26、52 mg/kg组,阳性药脑心通胶囊(15 mg/kg)、阿司匹林肠溶片(15 mg/kg)和藻酸双脂钠片(90 mg/kg)组,连续ig给药7 d,1次/d,末次给药后1 h,采用sc 0.1%肾上腺素加在冰水中游泳的方法,制备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观察舒脑欣滴丸对不同血小板聚集诱导剂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和胶原(CG)引起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影响;通过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功能评价舒脑欣滴丸对血瘀模型大鼠的作用。结果舒脑欣滴丸对3种不同血小板聚集诱导剂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可显著降低全血黏度,延长血瘀模型大鼠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论舒脑欣滴丸13、26、52 mg/kg具有明显活血化瘀作用,能降低血液黏度,抑制多种诱导剂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具有一定抗凝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黄芪提取物(EAM)与红花总黄酮(ECT)配伍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急性血瘀模型、阳性对照阿司匹林100 mg·kg-1,EAM400 mg·kg-1,ECT 200 mg·kg-1,EAM 400 mg·kg-1+ECT 200 mg·kg-1组。每天早晚各给药1次,共7次。第5次给药后,大鼠sc给予肾上腺素加冰浴制备急性血瘀模型。锥板法测定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微量毛细管法测定血细胞比容(Hct);光电比浊法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光电电磁法测定凝血参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升高,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显著增加,Hct显著升高,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显著增加,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显著缩短(P<0.01)。与模型组相比,单独应用EAM和ECT均能显著降低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明显降低Hct、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其中EAM还能显著降低Fib含量,延长APTT和TT;ECT还能显著延长PT。与单独应用EAM或ECT相比,EAM与ECT配伍能进一步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在延长TT上优于单用ECT(P<0.05),对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抑制作用优于单用EAM或ECT(P<0.05)。与阿司匹林相比,单用EAM或ECT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不及阿司匹林,但EAM降低Fib的作用较好,ECT延长PT的作用较好;EAM与ECT配伍对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结论 EAM和ECT单用能显著改善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数,且二者配伍后能增强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红景天苷对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对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①采用体外血栓法,观察红景天苷对大鼠体外血栓长度和干、湿重的影响;②建立血瘀模型,观察红景天苷对血瘀大鼠血液黏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和凝血时间的影响。结果①红景天苷5.0mg/kg和10.0mg/kg缩短体外血栓长度(P<0.05),降低体外血栓湿重和干重(P<0.05)。②红景天苷5.0mg/kg和10.0mg/kg可明显降低红细胞比容、血液黏度(P<0.05,P<0.01),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延长凝血时间(P<0.05,P<0.01)。结论红景天苷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其机制与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噻氯匹定和阿司匹林降低血液粘度和抗血小板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比较噻氯匹定和阿司匹林对冠心病病人血液粘度、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凝系统的作用。方法:噻氯匹定(0 .25 g , po,bid) 治疗44 例病人。阿司匹林(50 mg , po,bid) 治疗45 例病人。均连续用药4 wk 。结果:2 组均有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延长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和凝血酶原时间等作用。组间比较:P> 0 .05 。结论:2 药均有降低血液粘度、血小板聚集率和抑制凝血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侧柏炭黄酮类成分群对干酵母致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的止血作用。方法: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CMC-Na,以云南白药为阳性药,阳性组、剔除前组、剔除后组、成分群低剂量组和成分群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相应的治疗药物,连续给药8 d,于第7天复制出血热复合出血模型,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的量(FI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血栓素(TXB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GB)的量、全血黏度、环氧合酶2(COX-2)等评价指标为导向,考察侧柏炭乙酸乙酯部位成分群的止血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PTT,TT显著延长(P<0.01,P<0.05),PT显著缩短(P<0.05),FIB的量明显增加(P<0.01);PLT,PDW,MPV显著增加(P<0.01,P<0.05),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P<0.05),6-keto-PGF显著降低(P<0.01),TXB2显著升高(P<0.01);各切变率下全血黏度明显增加(P<0.01),RBC,PLT和HGB明显升高(P<0.01),C0X-2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黄酮类成分群可明显缩短APTT,TT(P<0.01,P<0.05),明显降低FIB的量(P<0.05);明显降低PDW和PLT(P<0.01,P<0.05),显著提高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0.05),6-keto-PGF显著升高(P<0.01,P<0.05),TXB2显著降低(P<0.01);明显降低模型大鼠RBC、HCT、HGB及全血低切黏度(P<0.01,P<0.05),C0X-2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改善肺组织病理性出血现象。剔除后组对模型大鼠各环节的作用较弱。结论:侧柏炭黄酮类成分群主要通过改善内源性凝血功能及促进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全血低切黏度等发挥其凉血止血作用,是侧柏炭止血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13.
杏花雨注射液对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凝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观察杏花雨注射液对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凝固的影响,以探讨其抗缺血的机制。方法采用血淤模型测定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PT、FIB、APTT及血小板聚集率和解聚时间。结果杏花雨注射液14、21mg·kg-1可使血浆粘度、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沉方程K值明显下降(P<0.05或P<0.01)。17.5、35和70mg·kg-1可使PT时间明显延长和FIB降低(P<0.01或P<0.05),70mg·kg-1可使APTT缩短(P<0.05)。17.5、35和70mg·kg-1血小板最大聚集率降低和血小板开始解聚的时间缩短(P<0.01),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杏花雨注射液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液凝固有明显的影响,可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对缺血性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4.
消栓通络方有效成分组对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o Y  Yu X  Shi LL  Chen BN  Wang SH  Du GH 《药学学报》2012,47(5):604-608
在"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理论指导下,观察消栓通络方有效成分组(the effective components group of Xiaoshuantongluo formula,XECG)对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的影响。采用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加冰水浴制备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评价XECG对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率、血小板聚集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PT、APTT、TT和FIB等凝血指标以及体内6-keto-PGF1α、TXB2和D-dimer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XECG显著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但对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率无明显影响;能延长PT和TT,对APTT和FIB含量无影响;可显著降低急性血瘀大鼠血浆中D-dimer水平,轻微降低TXB2的含量,但对6-keto-PGF1α的含量无影响。结果提示,XECG的作用在抗血小板聚集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和专一。  相似文献   

15.
三七总皂苷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100mg·kg-1阳性对照组、PNS50和100mg·kg-1组,每日早晚ig给药各1次,共7次。第5次给药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大鼠sc给予肾上腺素加冰浴造成急性血瘀模型。在切变率200~1s-1范围内采用锥板法测定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微量毛细管法测定红细胞压积;光电比浊法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凝聚和光电电磁法测定凝血参数。结果模型组大鼠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升高,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凝聚率增加,红细胞压积升高,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均显著缩短。而与模型组相比,大鼠ig给予PNS50和100mg·kg-1均能显著降低全血粘度200s-1:(4.5±0.4)vs(4.1±0.4),(4.0±0.3)mPa.s;100s-1:(5.0±0.4)vs(4.4±0.5),(4.4±0.4)mPa.s;50s-1:(5.6±0.5)vs(4.9±0.6),(4.9±0.4)mPa.s;1s-1:(27.1±3.0)vs(22.2±4.6),(22.0±3.5)mPa·s及血浆粘度50s-1:(1.51±0.14)vs(1.33±0.10),(1.32±0.08)mPa.s,明显降低红细胞压积0.49±0.02vs0.45±0.03,0.44±0.03、红细胞聚集指数(5.5±0.4)vs(5.0±0.5),(5.0±0.6)和血小板凝聚率(32±3)% vs(26±3)%,(24±4)%;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4.8±0.3)vs(4.2±0.4),(4.1±0.3)g·L-1,以及延长凝血酶时间(25.2±2.7)vs(30.5±4.7),(31.2±3.9)s和凝血酶原时间(14.5±1.1)vs(15.7±1.1),(15.8±1.0)s。结论PNS能显著改善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对电刺激所致家兔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使用电刺激伴狭窄法制备家兔下腔静脉血栓模型,造模1 h后,连续5天iv给予5、10、20 mg/kg的注射用血塞通(冻干)、sc给予100 U/kg的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最后一次给药1 h后测定家兔出血时间和出血量,颈动脉取血分离血浆,试剂盒法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a)水平,ELISA试剂盒法检测血浆内凝血因子FIIa、FXa、FXIa、抗凝血酶III(ATIII)、凝血因子TAT、活化蛋白C(APC)、组织性纤维溶酶激活剂(t-PA)、纤溶酶原(PLG)、尿激酶原(PROUK)、胰蛋白酶(Trypsin)、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和血栓素B2(TXB2)水平;取血栓,测定血栓湿质量、干质量以及基质量。在血小板聚集实验中,制备家兔贫、富血小板血浆,分别以胶原(CG)、二磷酸腺苷二钠盐(ADP)和花生四烯酸钠(AA)为诱导剂,比浊法测定不同浓度血塞通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 家兔iv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后,与模型组比较,血栓湿质量、干质量及基质量均显著降低,并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出血时间和出血量未出现明显增加,APTT、PT和TT也未出现明显变化;血浆内t-PA和6-keto-PGF1a水平显著增加,TXB2水平显著降低,其他指标没有明显变化。在血小板聚集实验中,血塞通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由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结论 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具有良好的抑制下腔静脉血栓作用,且无明显出血副作用,作用机制与增强纤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