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邸叶青  韩振萍  马将 《河北医药》2011,33(22):3440-3441
股骨干骨折术后制动易引起患肢肿胀,深静脉血栓,关节粘连等并发症,后期还会造成膝关节功能受限,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临床上早期规范康复训练和后期膝关节肌力训练对膝关节功能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张启增  王冰  任鸿 《河北医药》2010,32(11):1393-1394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带锁髓钉内固定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膝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股骨干骨折带锁髓钉内固定术后患者30例,共41肢,手术第1-3天开始肌力及关节活动度训练,同时疼痛部位行810nm半导体激光局部照射,第8天开始使用膝关节训练器(continuous passive mothon,CPM)治疗,观察患者康复治疗后美国特种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结果术后21d平均HSS评分91分,平均膝关节屈曲度为120°。结论股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患者术后尽早开展康复治疗可减轻粘连,缓解局部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是提高术后疗效的有效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对患肢疼痛压疼的缓解、肿胀的消除、关节活动情况以及负重行走的影响,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方法将400例股骨骨折手术后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200例为术后使用CPM机器进行功能锻炼、下肢肌肉关节主动被动运动、骨质治疗仪和蜡疗等辅助康复护理,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骨痂形成;对照组200例采用骨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早期功能锻炼对患肢康复的影响效果。结果研究组在临床疼痛压疼症状改善、肿胀消退、关节活动、负重行走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方法有助于临床症状的缓解,减少痛苦,促进伤肢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髓内扩张自锁钉治疗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2000年3月髓内扩张自锁钉治疗闭合性股骨干骨折32例资料。所有手术均采用切开复位,置入髓内扩张自锁钉固定治疗。术后1周即开始临近关节功能活动和患肢10-15kg的部分负重。结果:经4-22月(平均13.2月)随访,32例骨折患3-6个月内临床骨愈合。1例术后4个月再次外伤,继续固定3月达临床骨愈合。所有患术后临近关节的功能恢复达正常的90%以上。结论:(1)髓内扩张自锁钉及配套器械设计合理,手术操作简便,避免术中X线辐射损害;(2)不须完全扩髓,对局部血运破坏小,有利于骨折愈合;(3)其抗骨折部位扭转及短缩能力可靠,避免应力集中,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及患肢负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 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31例,并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5.5个月.所有患者在术后12~24周均获得骨性愈合,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操作简单、切口小、损伤小、固定牢固、抗扭转力强,可以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和参与负重,是治疗股骨干骨折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股骨干骨折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预防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96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术后第2天开始逐渐进行康复锻炼,对照组术后第7天开始逐渐进行康复锻炼,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疗效评估及膝关节韧带损伤评估(HSS),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 〈 0.01、P 〈 0.05),但观察组HSS提高更显著(P 〈 0.05).结论 股骨干骨折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能够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预防发生膝关节功能障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术前康复指导与术后康复指导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将126例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术前康复指导组(63例)和术后康复指导组(63例),术前康复指导组于术前3天开始进行康复训练指导,术后第1天开始患肢康复训练;术后康复指导组于术后第一天开始进行康复指导并患肢康复训练.术后2周、1个月、3个月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上肢肌力恢复情况及关节活动度,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术后2周、1个月、3个月两组肌力恢复至5级情况:术前康复指导组分别为5例、21例、36例,术后康复指导组分别为2例、12例、24例;术后2周、1个月、3个月两组患肢关节活动度恢复至正常范围情况:术前康复指导组分别为10例、38例、61例;术后康复指导组分别为3例、18例、53例.术前康复指导组患肢肌力及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明显优于术后康复指导组(P< 0.01).结论 术前康复指导更有利于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能够促进患肢术后关节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转子部骨折的治疗方法和评价治疗效果。方法 185例转子部骨折患者经采用加压滑动鹅头钉(DHS)内固定治疗及术后肢体功能和全身状况的观察分析,随访6~18个月。结果术后24h能坐起,根据不同骨折稳定情况,决定功能锻炼时间及下肢负重行走时间,除1例过早负重致髋关节轻度内翻,其余均无遗留严重髋内翻畸形及患肢短缩畸形,均能恢复生活处理能力,优良率96%以上。结论采用加压滑动鹅头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的手术方法,符合髋部生物力学,固定牢固,能早期患肢关节功能锻炼,可降低老年患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折的疗效。方法:1999年3月-2000年4月用带锁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29例(31例次)。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不用外固定,拆线后即允许扶拐下地负重行走。无切口感染,延迟愈合及骨髓炎发生,术后早期作关节锻炼,于3周左右膝关节恢复至术前活动度。结论:带锁髓内针具有适应证广、并发症少、愈合快,感染率低等优点,是治疗股骨干骨折一种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曹会超  李鹏 《贵州医药》2023,(3):357-358
目的 探究早期运动康复锻炼联合物理治疗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物理治疗,观察组患者再予以早期运动康复锻炼指导,两组患者均治疗干预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下床行走时间、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下肢负重时间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骨折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测评下肢运动功能(FMA)、膝关节功能评分(HSS)、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下肢负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HSS、FMA、Harris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患者高(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早期运动康复锻炼联合物理治疗可有效缩短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时间,促进下肢相关运动功能恢复效果,且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是适合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康复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工作在股骨干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中的重要性。方法对159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股骨干骨折患者由医师制定康复方案,护士具体指导行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护理工作在股骨干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股骨干复杂骨折的一种治疗方法及其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2000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股骨干复杂骨折(AO/ASIF分类)21例,联合应用带锁髓内钉和形状记忆合金骨卡环内固定治疗。术后不需外固定,第2日开始股四头肌等长练习活动,术后1周给予持续被动运动(CPM)患肢,术后4周部分负重。结果本组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X线片检查全部解剖复位;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1个月;骨折全部Ⅰ期愈合。按杨明富等功能评定分级标准,总优良率90.48%(19/21)。结论复杂股骨干骨折的治疗是复杂的,联合应用带锁髓内钉和形状记忆合金骨卡环对骨折进行有效内固定,有利于术后肢体早期活动,早日负重练习,促进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并股骨干中下段骨缺损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AO髁钢板将股骨髁间骨折的碎骨块尽量解剖复位并固定牢靠。根据股骨干骨缺损的长度截取自体同侧或对侧腓骨干移植插入股骨干中,再把碎骨块植入腓骨干周围,股骨干用皮质骨螺钉固定。结果早期功能锻炼;术后5周即可下床扶拐杖练习行走,8周后可部分负重行走。本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17-81岁,平均年龄35.28岁。本组病例中有30例随访8个月-18个月,平均10个月,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6.6%。结论应用髁钢板固定加腓骨移植技术治疗股骨髁间骨折并有股骨干中下段骨缺损较多的患者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它可使患者早期活动尽快恢复膝关节的正常功能。手术所用器械简单,操作方法简便,便于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有效地早期进行关节功能训练,是股骨干骨折和膝部损伤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措施。!997年7月我科开始利用下肢关节活动器、(CPM)对股骨干骨折和膝部损伤术后的病人进行早期功能康复训练.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发现早期使用CPM在改善关节活动方面有明显的疗效,现将护理康复工作报道如下。l临床资料1.l病例分组78例病人,其中男46例,女32例,年龄17-58岁.随机分成二组进行康复训练。CPM组共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19一对岁。手术部位:股骨干骨折12例,股骨镀上骨折3例,滚骨骨折16例,膝关节交叉韧带及半月扳损伤4例,股骨平…  相似文献   

15.
黎裕萍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8):1407-1407
对下肢术后患者,治疗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恢复患者肢体的功能。下肢关节治疗仪(CPM)是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被动功能锻炼,促进肢体的功能恢复的一个良好器械,在骨科患者的康复中普遍应用。而单纯采用CPM强力屈曲膝关节容易造成膝关节肿胀、疼痛,使患者产生害怕锻炼心理,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我科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早期采用中药液浸泡或中药包热敷患肢30min,[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徐权妹  王丽  王文  吉跃平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3):3645-3646
膝关节周围骨折如胫骨上段骨折,胫骨平台骨折,股骨踝上骨折等皆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骨折,大多需手术治疗,但因术后长期的制动或因疼痛等原因未予膝关节行长久有效的功能锻炼,往往导致患肢膝关节出现粘连,挛缩、僵硬等并发症,导致患肢的功能障碍。我科自2003年4月~2008年4月对96例膝关节周围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早期行膝关节连续被动运动(CPM)锻炼,膝关节功能恢复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早期护理干预对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康复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探讨膝部骨折术后康复措施介入时机,使膝部关节功能最大限度得到改善,预防关节僵硬,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方法通过对122例膝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心理康复,及早介入综合康复护理措施,主、被动的有效锻炼及辅助治疗方法,并对康复护理方法进行改进。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结果实验组膝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膝部骨折术后患者早期介入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改善,防止膝关节粘连和关节僵硬,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8.
郁贤舜  徐斌  徐洪港  王瑞 《安徽医药》2013,17(4):582-58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破裂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该科自2010年10月—2012年7月术中证实为盘状半月板破裂的患者共50例,其中部分切除成形术32例,次全切除术15例,全切术3例,采用刨削及低温射频消融切除的方法进行关节镜手术治疗,术前术后均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判患肢膝关节的功能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7个月(3~10个月),复查患肢膝关节出现外侧关节间隙压痛阳性1例,负重行走疼痛3例,关节不稳2例,无伸直及屈曲受限,无弹响及交索。患肢膝关节Lysholm评分:50例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术前为(65.76±3.15)分,术后3个月为(89.64±4.03)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创伤小、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能够最大程度上保留半月板。  相似文献   

19.
<正>胫骨平台骨折是骨科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多为坠落或高能暴力损伤引起,骨折会累及负重关节面,常伴有膝关节韧带及半月板损伤,影响患者的膝关节功能~([1])。手术内固定是目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最常用的方法,能恢复膝关节的正常力线,但术后仍需进行早期的康复锻炼巩固手术疗效。研究已证实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能否进行有效的系统性康复锻炼是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2])。本研究分析了系统性康复锻炼干预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我院骨科行手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合理选择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案。方法对23例胫骨平台骨折LCP+开窗植骨复位,分析治疗效果。结果23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膝关节是下肢主要负重关节,大多数胫骨平台骨折改变了膝关节的解剖形态及膝关节的轴向对线,所以要求手术治疗恢复其精确的解剖关系,良好的复位,内固定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恢复膝关节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