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Zheng S  Zhang J  Di X  Xiao Z  Wang D  Li C  He Z  Han N  Guo S  Cheng S  Gao Y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3):161-163
目的 明确染色体 17p13区域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 (LOH)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 (TCC)中的发生频率和最小缺失区域 ,为膀胱TCC相关抑癌基因的定位克隆提供线索。方法 应用位于17p13区域的 13个微卫星标记 ,对 4 4例膀胱TCC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进行LOH分析 ,并探讨各微卫星标记LOH与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结果  4 4例患者中 ,35例 (79 5 % )的膀胱TCC组织中存在至少 1个微卫星标记的LOH。缺失频率最高的微卫星标记是位于 17p13 2的D17S5 13,达 4 1 4 % (12 /2 9) ;其次为位于 17p13 3的D17S130 8,为 4 0 5 % (17/ 4 2 ) ;最低为位于 17p13 1的D17S2 6 1,为 14 3% (4/2 8)。LOH主要集中于三个区域 :位于 17p13 3的D17S6 95~D17S130 8,位于 17p13 2的D17S15 33~D17S831,以及位于 17p13 1区域的TP5 3。所检测微卫星标记中仅TP5 3的LOH与膀胱TCC病理分级(χ2 =5 10 4 ,P <0 0 5 )和分期 (χ2 =5 382 ,P <0 0 5 )呈正相关。结论 在 17p13区域除TP5 3基因以外 ,还可能存在两个与膀胱TCC相关的抑癌基因 ,分别位于 17p13 3的D17S6 95~D17S130 8和17p13 2的D17S15 33~D17S831。TP5 3的LOH是膀胱TCC发展的晚期事件 ,而 17p13 3和 17p13 2区域的LOH则可能是膀胱TCC发生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国南方食管癌高发地区(潮汕地区)食管鳞癌5号染色体长臂(5q)部分微卫星标记的杂合性丢失(LOH)和微卫星不稳定(MSI),为食管鳞癌相关抑癌基因的定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银染技术,检测58例配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多个微卫星标记(D5S107;SHGS31088;D5S816;D5S625和D5S408)的杂合性丢失和微卫星不稳定。【结果】SHGS31088,D5S816和D5S625杂合性丢失率和微卫星不稳定都较低;而D5S107和D5S408的杂合性丢失率分别为48.5%和34.3%,微卫星不稳定率分别为9.1%和5.7%。【结论】中国南方食管鳞癌D5S107和D5S408的杂合性丢失率较高,提示在D5S107和D5S408附近可能存在食管癌相关基因。5q区域5个微卫星标记的微卫星不稳定发生率都较低,提示微卫星不稳定在中国南方食管癌发生过程中可能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食管鳞状细胞癌 5q23.1-q23.2杂合性丢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食管癌 5号染色体长臂上 5q23.1 q23.2区域的杂合性丢失,为食管癌候选抑癌基因定位缩小范围.[方法] 用 PCR银染技术,检测 50例配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 6个微卫星标记的杂合性丢失情况.[结果] 在检测的微卫星标记中,D5S471和 D5S592杂合性丢失率高达 47%和 41%.[结论] D5S471和 D5S592附近可能存在食管癌的候选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DNA错配修复基因系统(Mismatch repair gene system, MMR)功能缺陷及微卫星不稳定性(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 NH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42例B细胞NHL肿瘤组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MSH2、hMLH1 蛋白表达情况并采用PCR技术检测4个微卫星位点D17S945、D17S938、D17S947、D17S926的微卫星不稳定性。结果 42例B细胞NHL的肿瘤组织中,hMSH2、 hMLH1蛋白表达缺失率分别为33.33%(14/42)、38.10%(16/42),MSI阳性率为30.95%(13/42)。hMSH2、hMLH1 蛋白表达缺失及MSI与肿瘤是否发生于淋巴结无关。结论 DNA错配修复系统基因缺陷及微卫星不稳定性在B细胞NHL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 FHIT基因在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及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和组织分化程度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 FHIT基因的 2个微卫星多态标记对 4 2例宫颈癌进行杂合性丢失 (L OH)和微卫星不稳定性 (MI)分析。结果 在 D3S12 34和 D3S130 0座位上 ,L OH频率分别为 5 2 .5 % (2 1/ 4 0 )、70 .8% (17/ 2 4 ) ,MI频率分别为2 2 .5 % (9/ 4 0 )、2 0 .83% (5 / 2 4 )。FHIT基因改变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FHIT基因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对于宫颈癌的诊断和筛查可能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国南方食管癌高发地区(潮汕地区)食管鳞癌5号染色体长臂(5q)部分微卫星标记的杂合性丢失(LOH)和微卫星不稳定(MSI),为食管鳞癌相关抑癌基因的定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银染技术,检测58例配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多个微卫星标记(D5S107;SHGS31088;D5S816;D5S625和D5S408)的杂合性丢失和微卫星不稳定。【结果】SHGS31088,D5S816和D5S625杂合性丢失率和微卫星不稳定都较低:而D5S107和D5S408的杂合性丢失率分别为48.5%和34.3%,微卫星不稳定率分别为9.1%和5.7%。【结论】中国南方食管鳞癌D5S107和D5S408的杂合性丢失率较高,提示在D5S107和D5S408附近可能存在食管癌相关基因。5q区域5个微卫星标记的微卫星不稳定发生率都较低,提示微卫星不稳定在中国南方食管癌发生过程中可能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7.
T细胞淋巴瘤p53突变与其周围微卫星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T细胞淋巴瘤p53突变和其周围微卫星DNA的改变及两者的关系,以进一步研究T细胞淋巴瘤的分子遗传学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PCR、PCR-SSCP技术观察38例T细胞淋巴瘤的肿瘤组织及其肿瘤旁淋巴组织或同一病例的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织进行p53基因外显子5~8的点突变研究和p53周围4个微卫星位点D17S945、D17S938、D17S947、D17S926的微卫星(microsatellite,MS)改变: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和杂合性缺失(lossof heterozygosity,LOH)分析.结果 p53基因外显子5~8总突变率为39.47%(15/38).微卫星改变的阳性率为23.68%(9/38),LOH为7.89%(3/38).各位点MSI、LOH频率介于2.86%~18.42%和0~5.26%.微卫星改变阳性肿瘤的p53突变率为55.56%(5/9),阴性者为34.48%(10/29)(P>0.05).D17S926和D17S947位点LOH阳性组与阴性组的p53突变率分别为100%、36.11%(P>0.05).结论 T细胞淋巴瘤中存在微卫星改变和p53基因突变,两者发生无明显关系.但微卫星改变阳性的肿瘤,p53突变倾向于高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食管癌5号染色体长臂上5q23.1-q23.2区域的杂合性丢失,为食管癌候选抑癌基因定位缩小范围。【方法】用PCR银染技术,检测50例配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6个微卫星标记的杂合性丢失情况。【结果】在检测的微卫星标记中,D5S471和D5S592杂合性丢失率高达47%和41%。【结论】D5S471和D5S592附近可能存在食管癌的候选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微卫星标志物D3S12 5 5 ,C13 1169,IFNA ,D9S171改变及p16的异常甲基化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以及其在肺癌早期诊断和转移判断方面的价值。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结合微卫星银染分析方法检测肺癌组织微卫星标志物的改变。结果 :5 6例肺癌组织标本中 3p上微卫星改变 2 6例 (4 6% ) ,9p上有微卫星改变的2 3例 (4 1% ) ,17p上有微卫星改变 15例 (2 6 8% )。 3p、9p和 17p上微卫星改变的总检出率 69.6% (3 9/ 5 6)。 44 .6%(2 5 / 5 6)的肺癌组织标本检出p16基因异常甲基化。 5 6例肺癌标本中 ,43 (76.8% )例至少检出一个以上的微卫星改变或p16基因异常甲基化。 2 3例肺部良性疾病的组织标本中 3p、9p和 17p上均没有发现微卫星标志物的改变及p16基因异常甲基化。结论 :3p ,9p和 17p上微卫星改变和p16基因异常甲基化是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较早出现的遗传性改变之一 ,且与肺癌转移密切相关 ,有望应用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和转移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国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SCCHN)多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杂合性丢失 (L OH)和微卫星不稳定 (MI)的频率。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二核苷酸的重复序列多态性方法 ,选取 6对染色体 (3p,4q,7q,9p,17p和 18q)上 18个微卫星位点对 30例 SCCHN手术配对组织进行分析。结果  30例 SCCHN组织中有 12例 (4 0 % )组织至少有一个微卫星位点发生 L OH,多数位点 L OH的频率普遍比已报道的文献低。有 7个位点(D7S480、D7S5 2 2、D9S162、D9S168、D9S30 4、D9S171和 D17S5 2 0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然而这些位点的L OH与肿瘤病理学类型、肿瘤大小及转移性无显著相关性。此外 ,MI仅在 4例患者中出现 ,没有 1例患者符合 MI的判定标准 ,即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微卫星多态位点的异常。结论 主要发生在 D7S480、D7S5 2 2、D9S162、D9S168、D9S30 4、D9S171和 D17S5 2 0位点的 L OH可能存在与部分 SCCHN有关的潜在的肿瘤抑制基因 ,而微卫星不稳定性与 SCCHN发生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及不典型增生组织中hMLH1基因微卫星变异。方法:采用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技术,对40例食管鳞癌、40例正常及26例不典型增生组织中hMLH1基因所在区域的3个微卫星位点D3S1561、D3S1289及D3S1448进行检测,分析其微卫星不稳定(MSI)及杂合性缺失(LOH)状况。结果: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三个位点的MSI总阳性率为65.0%,高于在癌组织的30.0%(P<0.05);前者的LOH总阳性率为7.6%,与后者的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的MSI及LOH与不典型增生组织的MSI及LOH的r分别为0.623和1(P均<0.05)。结论:错配修复缺陷参与了食管鳞癌的发生过程,且是早期分子事件;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hMLH1基因的LOH并非一个常见和重要的事件。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roleofalelelossonchromosome9inthepathogenesisofbasalcelcarcinoma(BCC)byexaminingthelossofheterozygo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老年人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食管腺癌(EADC)和Barrett化生-不典型增生-腺癌序列DNA微卫星的改变.方法 应用稀释性PCR技术检测老年人ESCC、EADC和Barrett化生-不典型增生-腺癌序列中D2S123、D3S1616、D3S1300、BATRII、D5S346、D17S787和D18S61 7个位点DNA微卫星的改变.结果 在非稀释DNA中,23例老年人ESCC和18例老年人EADC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频率分别是47.8% (11/23例)和38.9%(7/18例),杂合性丢失(LOH)的频率分别是26.1%(6/23例)和16.7%(3/18例),两者的MSI或LOH频率比较没有显著差别(P>0.05).在稀释DNA中,8例老年人正常食管鳞状上皮和Barrett化生-异型增生-腺癌序列的MSI和LOH频繁出现,尤其在D3S1616、D2S123、D3S1300和D17S787位点上,与非稀释DNA的MSI和LOH频率相比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 老年人ESCC和EADC微卫星改变没有差别.老年人正常食管鳞状上皮和Barrett化生-异型增生-腺癌组织DNA的MSI和LOH普遍存在,它们可能是EADC发生发展的早期分子事件,D3S1616、D2S123、D3S1300和D17S787位点的微卫星改变可能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测定食管鳞状细胞癌(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程序性死亡4基因(Pdcd4)的表达,探讨Pdcd4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6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Pdcd4 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石蜡包埋的178例食管鳞癌组织中Pdcd4的表达水平,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结果:Pdcd4 mR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Pdcd4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明显高于食管鳞癌组织中的47.2%(P<0.01)。Pdcd4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在高分化食管鳞癌的阳性率为71.4%,中分化食管鳞癌的阳性率为43.4%,低分化食管鳞癌的阳性率为30.2%,高分化鳞癌中Pdcd4阳性率高于中分化及低分化癌(P<0.01);中、低分化食管鳞癌中Pdcd4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Pdcd4阳性率在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和N分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dcd4异常表达与食管鳞癌的组织病理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组织中cystatin B基因、D10-86 cDNA片段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食管癌组织中cystatin B基因、D10-86 cDNA片段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了41对食管癌组织及配对食管癌旁正常黏膜cystatin B基因、D10-86 cDNA片段的表达。结果:cystatin B基因、D10-86 cDNA片段各在82.9%(34/41)、41.5%(17/41)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低于配对的食管癌旁正常黏膜,cystatin B基因的表达下调情况显著高于D10-86 cDNA片段(P<0.05),但2者的表达无相关性(JD>0.05)。结论:cystatin B基因、D10-86 cDNA片段在食管癌中表达下调,可能源于不同的机制。2者可能分别是由不同的机制而导致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在原发性食管鳞癌组织中染色体9pter~p21区域内的杂合性缺失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微卫星序列PCR银染方法,检测9pter~p21区域内3个位点的DNA微卫星多态标记,并对43例散发性原发食管鳞癌标本及其癌旁正常组织杂合性缺失分析。结果 9pter~p21区域内3个DNA微卫星多态标记的杂合性缺失率均大于50%,有显著意义。结论 在染色体9pter~p21区域内存在与食管鳞癌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7(TLR7)和NF-κB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20例食管鳞癌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TLR7和NF-κB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0例食管鳞癌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TLR7和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1)食管鳞癌组织中TLR7和NF-κB mRNA的表达量为(0.72±0.59)、(0.69±0.32),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0.45±0.36)、(0.47±0.16),其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食管鳞癌组织中TLR7和NF-κ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7.6%(68/90)、75.4%(67/9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18.9%(17/90)、33.3%(30/90),其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LR7蛋白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肿瘤浸润深度密切相关,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蛋白(p65)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食管癌组织中TLR7和NF-κB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259,P=0.014)。结论 TLR7可能通过上调NF-κB mRNA和蛋白的表达,促进食管鳞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53基因家族新成员截短型p63(△Np63)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50例食管鳞癌及5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Np63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食管鳞癌患者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Np63 mR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4.0%)及表达水平(1.036±0.157)均显著高于正常食管组织(40.0%,0.954±0.110),并且其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存在△Np63的过表达,并且这种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的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基因FEZ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50例食管鳞癌及正常食管组织中FEZ1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FEZ1蛋白在低分化食管癌细胞株EC-1和高分化细胞株EC9706中的表达,分析其与食管鳞癌患者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FEZ1 mR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2.0%,显著低于正常食管组织(86.0%)(P=0.000);随肿瘤分化程度的升高,FEZ1 mRNA的阳性表达率也逐渐增加(P=0.007),并且其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FEZ1蛋白在食管癌低分化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低于食管癌高分化细胞株,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结论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存在FEZ1基因的失表达,其缺失与食管鳞癌的分化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