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813例抗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全市抗菌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发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指导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6月全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813例抗菌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723例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抗菌药品813例,占总数的47.19%,涉及7类、47个品种。其中头孢菌素类306例,占抗菌药品的37、64%;喹诺酮类221例,占27.18%;青霉素类116例,占14.27%。结论 加强抗菌 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保障人民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2002~2004年抗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通过对四川省2002~2004年上报的抗菌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系统分析,为临床药物治疗中药品不良反应(ADR)的防治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和对药物的安全性做出合理评价.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四川省2002~2004年上报的抗菌药品ADR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女性患者ADR发生率仅略高于男性,其中以31~50岁患者所占比例最高(占35.30%).发生ADR的药物以喹诺酮类最多(占34.78%).给药途径以注射最高(占76.64%).ADR评价中"可能"的最多(占50.66%).ADR的转归中治愈343例,好转415例,有后遗症和死亡的均为2例.所有ADR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9.24%.结论 抗菌药品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需进一步进行ADR监测,探讨抗菌药物发生ADR的易感因素,以达到更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抗菌药品,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2006年深圳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徐玉红  吴斌  李玉珍  曾繁涛  李成 《中国药房》2007,18(26):2052-2054
目的:为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下载2006年深圳市各单位上报的且经省中心评价的ADR报告表,对有关数据进行进行频数分析;以用药时间、ADR发生时间、转归时间来评价ADR过程记录的完整性;采用对比方式进行关联性评价。结果:3 303份ADR报告涉及的药品有19类,共465种。抗微生物药、中成药品种数及其所致ADR例数位居前列;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其次为消化系统;静脉滴注导致的ADR例次最多;绝大多数ADR转归良好;新的、严重的ADR上报较少。结论:应加强上报人员的培训工作,增强ADR呈报意识和责任感,以提高ADR报告质量;应对医师的处方行为进行适当干预,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2004年抗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黑龙江省抗菌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对抗菌药品的安全性进行再评价.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4年黑龙江省呈报的ADR报告,选择抗菌药品ADR报告,对抗菌药品不良反应类别、临床症状、转归、合理用药等进行分析.按我国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估方法,对ADR因果关系进行初评.结果 570例ADR报告中274例为抗菌药品,占48.07%.因果关系评估:肯定32例,很可能91例,可能151例.转归:治愈218例,好转56例,没有死亡病例.结论 加强抗菌药品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呈报的236例ADR报告。结果:236例ADR报告中男性患者例数高于女性;年龄以20~29岁、30~39岁居多;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药品剂型以注射剂和粉针剂为主;抗微生物药品引起的ADR最多;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结论:应重视医院ADR工作,加强ADR监测,减少ADR,确保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林万龙  陈瑶 《海峡药学》2007,19(9):104-106
对我院2006年收集的89例ADR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89例ADR中,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占62.9%,子宫平滑肌兴奋药占19.1%,中药制剂占2.2%,其他占15.8%。ADR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还有少数累及神经系统等。  相似文献   

7.
苏中利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9):1517-1518
目的评估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在我市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带来的危害,为临床用药提供警示。方法对我市中心收集到的1418例药品不良反应(ADR)病例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O结果涉及ADR的药物共有466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居首位,其次为中药制剂、心血管系统用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全身性损害,其次是皮肤反应。结论加强临床用药的监测,避免不合理使用造成人体伤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涉及抗菌药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1年11月–2020年6月共77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涉及抗菌药的ADR病例,对ADR病例数、ADR主要表现及发生原因等进行汇总分析。结果:通报中ADR病例涉及的抗菌药物有12个品种及三类药品,ADR主要表现为全身性损伤(过敏性休克)、皮肤及其附件受损或过敏、呼吸系统损伤等。结论:二次通报品种比如克林霉素在减少给药次数并增加每次使用剂量时更易导致急性肾功能损害,且多发人群为6岁以下儿童;头孢拉定静脉给药时更容易导致血尿,且以速发型为主;加替沙星可导致各种类型的血糖异常,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我院2006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青  李和生  陈斌  周鑫鑫 《安徽医药》2008,12(2):182-183
目的分类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状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Excel和手工筛选,对189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189例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涉及药品123种,其中以抗感染药物居首,其次为化学药品,中成药;用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占56.8%,主要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和胃肠系统反应。结论静脉给药途径的ADR发生率较高,临床需要给予足够重视;合理使用抗菌类药物,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王晓娟  陈艳  齐金秋 《安徽医药》2007,11(6):570-572
目的 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推进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的开展.方法 对本院2006年13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有关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生是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主体,抗感染药、注射剂、涉及皮肤及附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结论 医院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应重视ADR检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严晗  史强 《中国药业》2012,21(17):57-58
目的探讨儿童抗感染药物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2006年至2009年收集的777例抗感染药物ADR报告,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岁以下儿童发生不良反应较多,致ADR药物以β-内酰胺类较多,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结论应注意儿童ADR相关因素,重视合理用药,以防止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2009年我院87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我院2009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情况,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9年上报的87例疑似药品不良反应,分别从患者的一般情况,药物种类、用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87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涉及51种药品,由抗菌药物引起的疑似药品不良反应最多,共54例(占62.07%);由中药制剂引起的疑似药品不良反应其次,有6例(占6.90%);由静脉滴注用药途径引起疑似药品不良反应最多见,有61例(占70.11%);发生ADR的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1:0.64),65岁以上患者发生ADR多于其他年龄段;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见,占57.47%。结论我院抗菌药物静脉注射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多,应予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我院2009年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9年收集的106例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在我院上报不良反应中居首位,其中导致不良反应的主要抗菌药物为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药物。结论:应重视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促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98例注射用炎琥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吴斌 《安徽医药》2007,11(5):473-474
目的 分析注射用炎琥宁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其发生规律.方法 对本市2005~2006年上报的98例炎琥宁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炎琥宁注射剂可致消化、呼吸、皮肤等系统不良反应,尤以皮肤过敏为主.结论 临床应加强炎琥宁的应用监测,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作英  周国民 《中国药业》2009,18(14):53-54
目的促进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工作的开展。方法对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2007年收集到的227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涉及的药物94种,其中抗感染药物最多(108例);以头孢菌素类较高(29例);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201例);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消化系统和皮肤及其属器官。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卢仁宣  林素梅 《中国药业》2010,19(19):48-49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1月30日收集的218例ADR按年报告数量、来源、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8例ADR涉及药品66种;引发ADR药物主要为中药注射剂,其次是抗感染药物;累及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ADR经治疗后症状消失或缓解,没有死亡病例。结论需加强和完善ADR监测工作,应特别重视中药注射剂质量及其合理使用,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我院14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阗 《中国药物警戒》2006,3(3):147-149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收集并上报的14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 在140例药品不良反应中,涉及91种药品。抗菌药物、注射剂及静脉给药途径是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三大主要因素。皮肤及附件损害占61.43%,消化(13.57%)及神经系统反应(11.43%)次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者主要是医师(80.00%)和药师(17.14%)。结论 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8.
谭子方  雷婕 《中国药物警戒》2006,3(3):145-146,156
目的 了解200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 应用Excel电子表格和因果关系评价方法对宁夏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4年收集的463份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 463份报告表中,肯定25例、很可能272例、可能162例、可能无关4例;抗微生物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最多。结论 积极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保障公众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葛敏  钱晓萍 《中国药业》2010,19(23):46-47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收集的115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5例ADR报告涉及11大类药品,其中抗感染药引起的ADR所占比例最大;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结论为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应重视ADR的监测、报告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