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供临床借鉴。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21例胫骨平台骨折并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患者,根据有无切口感染,分为两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骨折特点、手术相关变量及生化指标等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时间为1~3年,平均随访时间为16个月。共16例(13.2%)发生切口感染,其中表浅感染12例(9.9%),深部感染4例(3.3%)。最为常见的感染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部分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开放性骨折、手术时间延长以及ASA分级≥3级为胫骨平台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存在较高的切口感染发生率,高危危险因素包括高BMI、开放性骨折、手术时间延长以及ASA分级≥3级。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的各项指标,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专业术语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骨质疏松症是以低骨量及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伴有骨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此定义同时强调了骨量、骨丢失和骨结构的重要性。不仅包括已发生骨折者,同时尚包括了具有潜在骨折危险的临床前期骨质疏松症和已发生骨折的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症之所以危险在于它造成的骨折。治疗骨质疏松症,就是防止骨折的发生或是减少骨折的次数和骨折带来的危害。但是,迄今为止骨质疏松性骨折造成的经济负担仍处于低估状态,尤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人群发生椎体骨折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86例在我院就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单纯PMOP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PMOP椎体骨折患者43例作为试验组。两组均进行临床一般资料收集,并完善骨密度、血清实验室指标等相关检查,对PMOP椎体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作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试验组L1~4、全髋及股骨颈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HOMA-IR指数及糖尿病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血清骨钙素(bone gla-protein,BGP)[(14.5±5.07) ng/ml vs.(18.1±5.48) ng/ml]、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1N-peptide,PINP)[(58.4±19.52) ng/ml vs.(41.7±20.16) ng/ml]、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type 1 collagen carboxy terminal peptide,β-CTX)[(0.5±0.26) ng/ml vs.(0.3±0.23) ng/ml]、血清25-(OH) D [(15.9±7.24) ng/ml vs.(21.4±8.06) ng/ml]、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 ALP)[(20.1±6.85) ng/ml vs.(14.0±5.44) ng/ml]、血清雌二醇(serum estradiol,E2)[(33.6±5.21) pg/ml vs.(42.4±11.58) pg/ml]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INP、β-CTX、b ALP与PMOP椎体骨折呈正相关性,BGP、25-(OH) D与PMOP椎体骨折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PINP、β-CTX、b ALP、BGP、25-(OH) D是PMOP椎体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对预测及防治PMOP椎体骨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一、流行病学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髋部骨折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且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因此,有必要对可能导致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髋部骨折高发、频发一直是不争的事实,其发生除严重创伤外,与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直接相关。据统计髋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0%以上,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发生髋部骨折的人群将由1990年的130万上升到2025年的260万,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血小板活动指标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P)、溶酶体颗粒糖蛋白(CD63)、脂代谢异常与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的相关性,并探讨术后ANFH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5年2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30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55例、女147例。年龄51~89岁,平均(65.82±8.15)岁,骨折至手术时间42h~10天,平均(5.20±1.00)天。致伤原因:交通事故52例、意外摔倒211例、其它39例;Garden分型:Ⅰ型41例、Ⅱ型204例、Ⅲ型45例、Ⅳ型12例;复位方式:切开复位202例、闭合复位100例;固定方式:空心螺钉加压内固定203例、钢板内固定99例。统计ANFH的发生率,并分析术后CD62P、CD63、脂代谢异常与ANFH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ANFH发生率为12.58%;ANFH发生者术后CD62P、CD63水平均低于未发生者(P=0.000、0.000),而TC、LDLC水平均高于未发生者(P=0.000、0.000);年龄80岁、骨折移位、GardenⅢ/Ⅳ型、骨折至手术时间7天、术前牵引、术后CD62P、CD63偏低、术后TC、LDLC偏高、内固定物未取出均为ANF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股骨颈骨折术后有ANFH发生风险,且ANFH发生者术后CD62P、CD63水平偏低,TC、LDLC水平偏高,患者年龄80岁、骨折移位等均可增加ANFH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椎体成形术后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的纵向回顾性研究,探讨发生再骨折的高危因素。方法自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我科共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OVCF患者220例,分别采集患者的性别,年龄,骨密度,认知能力评分,骨水泥量,骨水泥渗漏,椎体后凸畸形,椎体再骨折等资料。应用单因素分析模型观察每种因素与椎体再骨折发生的相关性,筛查可疑的相关因素,接着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与椎体再骨折发生相关的高危因素。结果 220例椎体成形术的患者,共334个椎体,30例(30个椎体)发生再骨折,约占9.0%。再骨折组年龄为(81.2±5.5)岁,非再骨折组年龄为(78±7.2)岁。认知功能评分MMSE(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再骨折组为(23.2±9.03)分,非再骨折组为(27.48±5.27)分。椎体后凸畸形再骨折组为40%,非再骨折组为16.32%。骨水泥渗漏再骨折组为16.67%,非再骨折组为7.3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认知功能评分,椎体术后后凸畸形,骨水泥渗漏等因素与椎体再骨折相关。结论年龄,认知功能评分,椎体术后后凸畸形,骨水泥渗漏等因素是OVCF椎体成形术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应对危险人群加强再骨折风险的宣教及防护。  相似文献   

8.
八年前,体操运动员桑兰在美国比赛时不幸摔断了颈椎,让人牵肠挂肚。最近,体育界又出了两件运动员受伤的事件,引起了国人的关注。一是浙江体操运动员王燕在高低杠比赛时头部着地,颈椎骨折;另一个是国家男排运动员汤淼在俄罗斯比赛训练时摔倒在地,颈椎骨折。他们都面临着截瘫的危险。那么,脊髓损伤还有康复的可能吗?  相似文献   

9.
恶性肿瘤是上海市居民的第一位死因。怎样有效地控制恶性肿瘤已成为全社会关心的问题。近年各地都采取建立肿瘤防治网来控制恶性肿瘤的组织措施。但是,肿瘤防治网的功能是什么?用什么科学和实用的指标来评价肿瘤防治网的建设?最近,我们根据上海市近年来肿瘤防治网建设的实践,对全市12个市区肿瘤防治网建设作了一次调查,并试用定量的办法进行评价的探索,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1月至2014年6月,我院创伤骨科经治的资料完整的336例(男235例;女101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前下肢DVT发生情况,336例患者的平均年龄(47.5±13.6)岁。分析可能影响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发生下肢DVT的因素包括以下五类:基本影响因素,合并基础疾病,胫骨平台骨折相关因素,凝血系列实验室指标,合并损伤。连续变量、分类变量类因素同DVT的相关性,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方式确定。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多重Logistic回归对可能影响DVT形成的单一因素进一步分析,以确定影响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前DVT形成的高危因素。结果 58例(17.3%)通过下肢深静脉彩超或静脉造影确诊下肢DVT形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受伤原因、合并多发骨折、合并骨盆髋臼脊柱骨折、Schatzker分型、D-Dimer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水平几项因素,可能影响急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前下肢DVT的形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致伤原因中高处坠落伤、高水平D-Dimer和APTT时间延长是影响其术前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前下肢DVT发生率并不低;高处坠落伤、D-D二聚体水平升高、APTT延长是其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工作中对具有高危因素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当警惕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