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跟腱断裂修复术后康复治疗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跟腱断裂修复术后康复治疗与自然恢复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80例采用手术治疗的跟腱断裂中的62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平均18年随访。结果:按尹庆水等疗效评定:康复治疗组的优良率为91%(33/36),自然恢复组的优良率为73%(19/26);康复组(36例)术后感染2例,再断裂1例,自然恢复组(26例)术后感染4例,再断裂5例。结论:跟腱断裂修复术后的康复治疗是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肌腱瓣成形术修复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闭合性跟腱断裂手术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经治疗及护理2,6例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8~12个月,平均9个月,按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优17例,良8例,差1例,优良率为96.15%。结论:加强闭合性跟腱断裂术后康复护理及功能锻炼,有利于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跟腱断裂修复术后的康复疗效。2010年7月~2011年3月对我科15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跟腱断裂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随访。采用Arner Lindholm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良率为91%。表明跟腱断裂修复术后的康复指导是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陈旧性跟腱断裂手术治疗及手术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临床资料,采用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本组29例得到随访,随访18~32个月,平均26个月,疗效优12例(41.4%),良11例(37.9%),差6例(20.7%),优良率79.3%;术后浅表感染和皮肤坏死4例(13.8%),深部感染3例(10.3%)。结论: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式根据断端缺损范围而定;切口延迟愈合、感染、清创后跟腱缺损是术后常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韧带增强重建系统(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LARS)治疗跟腱术后再断裂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12006年6月至2011年2月,对收治的跟腱术后二次断裂患者13例,采用LARS人工韧带加强修复,并辅以早期功能康复锻炼。术后按Arner—lindholm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13例平均随访28(12~48)个月。按Arner-lindholm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12例,良1例,优良率100%。随访期间未发生跟腱再断裂及深部感染等并发症。患者术后8~10周恢复日常生活,术后3~4个月回归伤前职业。【结论】应用LARS治疗跟腱术后二次断裂临床效果满意。LARS可提供永久性纤维支架,加强断裂跟腱的强度及韧性,患者可早期康复功能锻炼,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跟腱断裂术后病人分别采用休息位有限制动法与传统的踝关节重力垂足位石膏制动法治疗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效果,改进跟腱断裂术后康复体位,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肢早日康复.[方法]将56例跟腱断裂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踝关节采取休息位有限制动.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踝关节重力垂足位石膏制动.一年后采用Amer-Lindhoin疗效评定标准对两组病人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占92.5%,而对照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占为74.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跟腱断裂术后康复体位采用改良休息位结合早期功能锻炼,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传统体位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关节镜辅助下经皮Kleinert缝合法修复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3年12月应用关节镜辅助下经皮Kleinert缝合法修复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6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患者跟腱断裂均愈合,随访期间未见跟腱断裂再发。术后62例随访时间9-36月,根据Arner Lindholm的评分标准,优56例,良6例,优良率达100%。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经皮Kleinert缝合法修复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具有疗效满意、肢体功能恢复理想、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跟腱断裂术后病人分别采用休息位有限制动法与传统的踝关节重力垂足位石膏制动法治疗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效果,改进跟腱断裂术后康复体位,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肢早日康复。[方法]将56例跟腱断裂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踝关节采取休息位有限制动。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踝关节重力垂足位石膏制动。一年后采用Amer—Lindhoin疗效评定标准对两组病人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占92.5%,而对照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占为74.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跟腱断裂术后康复体位采用改良休息位结合早期功能锻炼,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传统体位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体跖肌腱移植联合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跟腱完全断裂患者35例,分为康复组18例和对照组14例,均行自体跖肌腱移植手术治疗,术后康复组配合功能训练、超短波、矫形器等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按骨科常规护理。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康复组达优率及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3.3%、94.4%与35.7%、71.4%,P〈0.01,0.05)。结论:自体跖肌腱移植术联合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明显促进跟腱断裂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背景:常规的跟腱断裂修复术后愈合慢、粘连、二次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率最高可达73%,严重影响了患者踝关节功能。目的:为减少跟腱断裂修复术后的并发症,分析疝修补材料在跟腱断裂修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跟腱断裂患者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26-58岁,平均42岁;4例为开放性损失(镰刀伤),7例为闭合性损伤(运动性损伤);左侧3例,右侧8例。在常规跟腱修复手术完成后,取疝修补材料修剪后,采用“包裹”法加强修复跟腱断裂吻合端。术后观察跟腱局部外观及功能恢复情况,采用Arner Lindholm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与结论:2例失访,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5个月,Arner Lindholm标准评价显示优7例(78%),良2例(22%);术后跟腱局部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无伤口感染、二次断裂等并发症发生。说明在常规跟腱断裂修复手术完成后,应用疝修补材料“包裹”法加强修复跟腱断裂吻合端临床疗效肯定,跟腱功能恢复良好,可防止再次断裂、局部粘连及感染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破裂脑动脉瘤的早期综合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85例破裂脑动脉瘤采用急诊或早期综合救治措施的效果.方法 所有患者均急诊行头颅CT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应用相关的措施和药物改善和纠正病人生命体征、高颅压、高血压、低氧血症等,尽早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均确诊为颅内动脉瘤,急诊或72h内行显微外科夹闭126例,介入栓塞59例.术中、术后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防治脑血管痉挛、脑水肿、胃肠道出血等并发症.结果 185例不同程度病情的患者预后良好131例,总预后良好率为71%.其中开颅显微手术夹闭126例,预后良好87例,良好率为69%,轻残15例,重残9例,植物状态6例,死亡9例(7.2%);介入栓塞59例,预后良好44例,良好率为74.5%,轻残7例,重残4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3例(5.1%).两组预后良好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致残率、死亡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尽早明确诊断,加强围手术期救治管理,急诊或早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行开颅手术夹闭或介入栓塞,消除动脉瘤再出血破裂危险,利用早期综合救治措施可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整体康复护理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朱兴波  陈雯 《中国康复》2002,17(2):119-120
目的:观察整体康复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体征计分的影响。方法:1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护理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配合整体康复护理。2组均进行改良的Fairbank Jc“腰痛病情计分表”分别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功能级别。结果:2组患者经过12-20d(平均14d)的治疗,护理组92例中显效68例占73.91%,有效24例占26.09%,无效0例;对照组54例中显交14例占25.93%,有效32例占59.26%,无效8例占14.81%,2例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有效率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配合整体康复护理能更有效的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整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下运用韧带增强重建系统(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6月起运用法国LARS人工韧带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14例。等距点建立胫骨和股骨骨道,置入韧带后游离纤维位于关节腔内,挤压螺钉固定。结果经平均18个月随访,术后Lysholm评分平均92分,优9例,良5例,优良率为100%。术后无感染、无韧带断裂,无膝关节疼痛。结论运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可达到解剖重建,可有效恢复膝关节稳定性;关节镜下手术拥有创伤小、康复快、疗效好等微创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锁骨钩铜板治疗锁骨肩峰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其中18例为锁骨钩铜板治疗组,采用锁骨钩铜板进行内固定,对肩锁关节脱位者同时修补韧带,其余14例为常规手术组,应用其它常规手术方法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3年。结果锁骨钩铜板治疗组治疗结果评定:优10例,良8例。优良率为100.00%。常规手术组治疗结果评定:优5例,良6例,优良率为78,57%。两组治疗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钩铜板符合锁骨的“S”形结构,肩峰下关节外安置不干扰肩锁关节的正常生理结构。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术后活动早,并发症少,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较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训练与心理护理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28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训练中的作用。方法 :6 0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心理组和对照组各 30例 ;2组均接受吞咽功能训练 ,心理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结果 :经过 3个月的治疗 ,心理组吞咽功能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在开展康复功能训练的同时结合心理治疗 ,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防治严重对冲性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疗效。方法对26例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严重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和术中综合处理措施治疗,与以往行常规大骨瓣减压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2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对比研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疗效。结果标准组术后脑疝恢复和中线恢复者比例显著高于常规组(P〈0.01),切口疝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标准组26例中恢复良好14例(53.8%),死亡4例(15.4%);常规组20例中恢复良好5例(25.0%),死亡9例(45.0%)。两组恢复良好率和病死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组预后明显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手术组。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能有效防治严重对冲性颅脑损伤术中出现的急性脑膨出,并能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背景:伤后手术时间、手术方法选择对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与功能恢复程度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目的:探讨相关因素对腓总神经损伤后修复与功能重建的影响.设计:病例分析.单位:中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外科.对象:选择1991-01/2001-01在中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外科病房住院治疗的单纯腓总神经损伤患者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12~61岁,平均26.5岁;完全断裂9例,不完全断裂3例,卡压1例,挫伤4例,不可逆损伤1例;伤后0.5 h~6个月入院.方法:患者入院后均行腓总神经探查术.行神经吻合12例,神经松解2例,肌腱移位1例,3例保守治疗.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活血药物及神经营养药物,并指导患者被动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主要观察指标:术后6个月时对腓总神经功能恢复进行评定(优:同侧胫前肌肌力4以上;良:同侧胫前肌肌力3级;可:同侧胫前肌肌力2级;差:同侧胫前肌肌力1级或0级).结果:1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其中优10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89%(16/18).结论:对腓总神经损伤患者,确诊后应尽早行一期修复断裂神经,有利于肢体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异体韧带重建膝关节韧带断裂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 12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异体韧带重建交叉韧带进行围手术期处理,其中单纯前交叉韧带断裂9例,单纯后交叉韧带断裂1例,前后交叉韧带均断裂2例。结果 12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患者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2年,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患者术后膝关节不稳症状均消失,关节前后方向稳定性恢复,术后膝关节Lachman试验及后抽屉试验均为阴性,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术前平均53分,术后8周平均89分,优10例,良2例,无切口感染和免疫排斥反应。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可以提高患膝关节的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患者的伤残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对31例三踝骨折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 3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8月,平均10月,骨折愈合时间13~20周,平均17周。根据Baird-Jackson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19例,良10例,差2例。结论三踝骨折手术治疗能够获得解剖复位,稳定固定,功能恢复良好是临床治疗三踝骨折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