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探讨脑干出血的临床与预后 ,我们对 1998年 1月至 2 0 0 3年 12月期间我院收住的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确诊的 4 5 8例脑出血中 36例脑干出血患者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诊断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1] ,并排除出血性疾患  相似文献   

2.
脑干出血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的发展,CT和MRI的普遍应用,脑干出血的发现率明显提高,本文对我院近十二年来收治的25例脑干出血进行了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发生时间、影响因素、防治及预后。方法对214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动态CT观察,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继续出血发生率约为14.49%,且多发生在病后24h内;继续出血与收缩压过高、出血部位、血肿形态有关,长期饮酒肝功能损害等因素亦增加其发生率;部位以丘脑及壳核多见。结论继续出血可导致病情加重,增加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1993年1月至1998年10月在华西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神经内、外科住院,经CT或MRI证实的38例脑干出血,并予分析讨论。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28例,女10例。年龄<40岁8例,40-60岁14例,>60岁16例,平均年龄52.5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9例,糖尿病史2例,心脏病史5例,卒中病史5例。临床表现:均为急性起病,活动中起病26例,安静状态下起病12例。起病时有头痛22例,呕吐20例,眩晕19例,意识障碍23例(深昏迷10例,浅昏迷8例,嗜睡5例)。入院时血压正常者24例,14例血压升高。双眼水平凝视麻痹6例,眼球震颤8例,双瞳针尖…  相似文献   

5.
自发性小脑出血为脑实质自发出血的常见部位之一 ,其发病率占脑出血的 2 %~ 4 % ,好发于小脑上动脉供血区 ,即半球部齿状核附近 ,蚓部者甚少。收集近年来经 CT扫描证实 ,并经内科保守治疗的 15例进行临床分析 ,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5例患者中男 14例 ,女 1例 ,年龄 33岁~89岁 ,其中 30岁~ 4 0岁 2例 ,4 1岁~ 5 0岁 1例 ,5 1岁~6 0岁 3例 ,6 1岁~ 70岁 4例 ,71岁~ 80岁 3例 ,>81岁2例。有高血压病史者 9例 ,否认高血压史且发病时血压也正常者 14例 ,小脑动脉畸形 1例 ,既往有脑梗死 2例。1.…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脑干出血后的临床表现、症状分型、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脑干出血的60例患者,对患者入院时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加以汇总分析。结果患者经抢救治疗后60例患其中死亡23例,好转9例,其中3例脑出血患者全部存活,治愈(肌力恢复正常,生活能自理或症状体征均消失)28例。死亡原因:脑疝14例,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9例。结论从本组病例看,脑干出血因累及不同结构故引起的症状不同,但头存在不同程度的头痛或头晕,由于脑干内有维持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脑干出血常导致生命体征波动,使得脑干出血预后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自发性脑干出血的救治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高原地区自发性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对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痊愈10例,好转16例,植物生存6例,自动出院6例,死亡26例。结论高原自发性脑干出血病死率高,出血量、出血部位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发病后患者意识障碍程度是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干出血的临床与预后。方法 :对 2 6例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治疗与预后分析。结果 :中脑出血 6例 ,桥脑出血 14例 ,中脑桥脑出血 3例 ,延髓出血 3例。其中昏迷 8例 ,嗜睡 4例 ,头昏头痛 15例 ,伴呕吐 13例 ,抽搐 6例 ,双瞳孔针尖样大 6例 ,周围性面瘫 5例 ,偏瘫 8例 ,交叉瘫 7例 ,四肢瘫 3例 ,出血量 0 .5 m L~ 5 m L 116例 ,5 m L以上的 10例。预后与病情轻重和出血量有关 ,痊愈 5例 (19.2 5 % ) ,好转 11例 (4 0 .3 % ) ,植物生存 2例 (7.68% ) ,死亡 8例 (3 0 .76% )  相似文献   

9.
张云茜  李成华 《云南医药》2000,21(6):489-490
我院自1997年10月份以来收治经CT确诊的脑干出血患者40例,经治疗后存活19例,死亡21例,总死亡率为525%。现就其临床表现及预后因素结合文献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40例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30~88岁,平均62岁。有高血压病史35例,脑梗塞病史8例。发病时血压升高36例。2.临床症状和体征 入院时有意识障碍者31例,其中昏迷18例。眩晕、头痛18例,呕吐24例。中枢性高热16例。双瞳孔针尖样缩小10例,不等大8例,眼球固定6例,单眼外展不能及双眼一侧凝视各4例,霍纳氏征2例。构音障碍20例。偏瘫13例,四肢瘫15例,交叉瘫7例。感觉障碍13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干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对资料完整的60例原始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高发年龄50~60岁,高危因素以高血压最常见。首发症状以眩晕、头痛为主。多为偏瘫,四肢瘫次之。各种眼征表现复杂,以双侧瞳孔缩小最多。结论出血量>5ml,破入脑室,神志昏迷者预后差。脑干出血死亡率高,轻型脑干出血预后较好,部分病人可完全治愈。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脑干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干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改变。方法:对40例经CT或(和)MRI证实的脑干出血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改变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脑干出血中绝大多数是桥脑出血(97.5%),桥脑出血的主要病因是高血压、动脉硬化(87.5%)。被盖基底型最多(60%),被盖基底型,血肿横径≥21mm,累及中线及双侧预后差,占死亡人数的85.7%;血肿横径<20mm,偏侧被盖或基底型症状轻,预后好,影像学检查能早期诊断,尤其是MRI。结论:小量出血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MRI对其早期诊断优于CT。桥脑出血的类型、血肿大小及是否累及中线或双侧出血决定患的临床表现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发性多灶性脑出血(SMCH)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52例SMCH患者的CT影像、发病特点、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SMCH占同期脑出血病人的2.74%;主要病因为高血压病(44.2%),血液系统疾病(15.4%),其他病因包括可疑淀粉样脑血管病、脑血管畸形、使用抗凝溶栓药物、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脑肿瘤、动脉瘤、烟雾病及病因不明等;出血好发部位主要为脑叶(66.67%),其次为基底节(21.67%);死亡率达30.77%。结论 SMCH虽发病率低,但病死率高,尽早查明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合并脑梗塞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5例SAH后合并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梗塞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4~12天,平均8.3天;年龄52~81岁,平均65.6岁;临床Hunt-HessⅡ~Ⅲ级12例,Ⅳ~Ⅴ级3例;部分患者梗塞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结论 SAH后Hunt-HessⅡ~Ⅲ级;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老年人,7~10天左右易发生脑梗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治疗脑室出血两种不同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1年2月本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脑室出血患者4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26~65岁,平均53.8岁,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患者选择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尿激酶灌注联合脑脊液置换术,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方法治疗。比较两组间治疗的有效率和死亡率,对比两组间患者脑室通畅时间、脑脊液转清时间及意识转清时间。结果:治疗组1例(5%)患者死亡,对照组5例(25%)患者死亡,两组间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0%,对照组有效率为45%,两组间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脑室通畅时间、脑脊液转清时间及意识转清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尿激酶灌注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是治疗脑室出血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112例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分娩方式,探讨产后出血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对我院2005-2007年112例产后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产后出血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占71.43%,胎盘因素占15.18%,软产道损伤占11.61%。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2.91%,高于剖宫产1.5%。结论 减少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预防,产后及时合理应用缩宫素。  相似文献   

16.
刘约楠 《中国医药科学》2013,(23):188-189,191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表现、血清、脑脊液及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以便早期治疗,尽量减少并发症的损害。方法对2010年3月~2013年1月期间于我院住院治疗确诊神经梅毒的1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神经梅毒均予以正规驱梅治疗,随访6个月,其中治愈8例,好转10例。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样复杂、容易误诊、漏诊,足剂量、足疗程的青霉素治疗是预后的关键。建议对于疑似颅内感染、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疾病、不明原因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常规筛查梅毒血清学抗体。  相似文献   

17.
自发性气胸分为特发性气胸(PSP)和继发性气胸(SSP)[1],是内科常见急诊,有较高的致残率。PSP如治疗恰当,可降低致残率,且无死亡率。而 SSP因存在着肺部基础疾病,尽管予以恰当治疗,其致残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因此,如何针对不同的类型进行分类救治,对降低本病的致残率有重要意义。我科自1993年1月~1998年6月共收治自发性气胸病人106人,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PSP组,共60例,男:女=6.5:1,年龄18-65岁.平均27.9岁,平均住院日15.2天,其中发生于左侧43例,右侧17…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室系统出血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脑室系统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其中A组36采用经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尿激酶( UK)脑室内纤溶治疗+腰椎穿刺引流,B组30例采用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尿激酶脑室内纤溶治疗。改良Rankin评分评估患者病情预后,术后多次行头颅CT检查血肿影像学变化。结果脑室出血清除时间A组为(5.3±1.5)d,B组为(8.2±2.5)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20,P=0.000)。 A组有效率为83.3%(30/36),B组有效率为66.7%(20/30),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2.475,P=0.116)。结论脑室系统出血患者同时给予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尿激酶脑室内纤溶治疗+腰椎穿刺引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