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减少反复静脉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提高输液效率,减少护士工作量,提高新生儿抢救成功率。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67例新生儿采用静脉留置针行头皮静脉输液。结果一次成功率91.76%,成功率与血管的选择、穿刺的手法有很大关系。结论静脉留置针应用于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较好地解决了补液用药问题,避免了反复穿刺对新生儿头皮的损伤,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保证了治疗抢救的顺利进行,有良好的社会效率和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 ,新生儿补液一直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较难解决的问题 ,要建立有效的补液通道 ,通常要反复穿刺才能成功 ,不仅给患儿增加痛苦 ,而且也延误治疗。自 2 0 0 1年开始 ,我们对 180例患儿实施了静脉留置针输液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2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静脉输液中应用头皮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吴香琴 《上海护理》2004,4(4):30-31
头皮静脉输液是新生儿接受治疗及摄入营养的重要途径。采用头皮静脉留置为患儿输液,不但避免了每天穿刺的痛苦,而且也为临床随时用药提供了方便。我院自2002年5月开始在新生儿患儿输液中使用,获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新生儿科于1997年6月引进了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彻底解除了头皮钢质针反复穿刺对新生儿头皮的损伤,也利于病危新生儿的抢救,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现将该技术的应用浅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应用静脉留置中输液96例,年龄最小的出生后8分钟,体重最轻的1500克,保留时间最短的2天,最长的7天,一次穿刺成功率95%,感染率为0,出生体重及日龄与留置针穿刺无冲突,针型选择美国BD公司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肠外营养外周静脉留置针应用及静脉反应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通过静脉途径输注足够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以纠正或预防营养不良,维持营养平衡的营养治疗方法。它分为中心静脉营养和周围静脉营养两种。周围静脉营养是在患者肠内营养摄人量不足的情况下的添加补充。临床上多采用全合一制剂静脉输入。1999~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输液留置针的选择。方法将236例需长期静脉输液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8例。观察组采用24GY型密闭静脉留置针连同肝素帽(留置针延长管上有小夹子)、透明敷贴,对照组采用24G笔式密闭静脉留置针、单独肝素帽、透明敷贴。两组置管后护理方法相同,比较两组留置针保留时间及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留置针保留时间长,静脉炎发生率低,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新生儿采用24GY型密闭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留置针保留时间长,静脉炎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朱平则 《护理研究》2004,18(8):1478-1479
[目的]探讨“Y”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方法。[方法]对75例新生儿应用“Y”型静脉留置针进行头皮静脉穿刺输液,针尖刺入皮下后针头直接刺入血管:采用一次进针的穿刺方法,中途不退针芯;输液完毕,先将头皮针向外拔2/3,然后再用生理盐水封管。[结果]本组75例全部一次穿刺成功,成功率100%;留置3d~5d的有73例,占97.3%。[结论]新生儿适宜应用“Y”型静脉留置针输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方法将我科自2007年6月至2009年3月住院早产儿及重症新生儿338例,随机分为腋静脉留置针组(132例)与外周静脉留置针组(206例),分别观察统计两组患儿的留置时间、针体滑出、静脉炎及渗出堵管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腋静脉留置针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腋静脉留置针具有操作方便、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静脉炎发生率低及经济实惠等优点,并减少了感染几率及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皮下脂肪溥,血管细小,而新生儿胃肠道术后,由于手术创伤失血失液、禁食的刺激,导致咀管充盘度降低,静脉穿刺难度加大,而术后需补充的液体旨多,术后2~3天内常需24小时输液,另需补充静脉高营养以维持机体术后的营养需求,而传统的头皮钢针输液,常因患儿躁动、输液时间长、输入的液体浓度高,而出现穿刺部位肿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改进新生儿四肢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方法:将76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在静脉留置操作中采用见回血后将针芯退出0.5 cm,再将导管并针芯送入静脉内的方法;观察组采用见回血后边退针芯边送导管再抽出针芯的改进方法。记录两组新生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静脉导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留置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方法可提高新生儿四肢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完全胃肠外营养静脉导管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静脉导管的护理是重要环节,作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献,总结完全胃肠外营养时导管的材质、种类;置管的部位、方法及护理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经套管针行外周静脉营养与静脉炎的关系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明确经套管针行外周静脉营养与发生静脉炎的关系,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观察并分析外周静脉营养患154例(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和干预组)及空白对照组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对照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及干预组。结论 经留置套管针进行外周静脉营养可以增加静脉炎的发生率,但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可以明显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PN)支持在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围手术期的治疗作用。方法:PN组23例患儿,平均禁食8.2天,平均每天给予是脂肪乳剂2.4g/kg,氨基酸2.2g/kg,葡萄糖12g/kg,平均摄入热量75Kcal/kg,热氮比250:1。平均天数6.6天,对照组11例,平均良7.4天,平均热量摄入34kcal/kg。结果:PN组全部治愈,体重增加12例,不变8例,下降3例,对照组治愈10例,死亡1例,体重全部下降,结论:肠外营养支持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围手术期的应用可改善患儿的营养不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内联合肠外营养及全肠内营养治疗早产儿的临床疗效。【A-法】选择2009年1月1日~12月31日在本院治疗的56例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应用奶内联合肠外喂养;另选择同期因家庭经济困难的36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应用全肠内营养。分别比较两组出院体重、住院天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出院体重明显增加,各种并发症如低血糖、低蛋白血症、喂养不耐受等发生率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治疗可使早产儿获得更多营养支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肠外营养支持对肠瘘患者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肠外营养在肠瘘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因腹部手术后发生肠瘘患者74例,其中高位肠瘘31例,低位肠瘘43例,均于发现肠瘘48-72 h开始给予肠外营养支持1-210 d,平均38 d.结果:74例患者瘘口自然闭合57例(77.0%),手术闭合13例(17.6%),死亡4例(5.4%).结论:肠外营养对于促进肠瘘自然闭合,以及为肠瘘赢得手术闭合时机,都具有不可取代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胃肠外营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疗法对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的生长发育、临床疗效及合并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 2 2例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患儿 (观察组 )进行胃肠外营养支持 ,与 2 0例对照组比较其生长发育指标 (头围、体重、身长 )、血红蛋白、合并症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头围、体重、血红蛋白增长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P <0 .0 5 ) ;合并症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P <0 .0 5 )。【结论】胃肠外营养对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支持作用 ,能使患儿在禁食期间得到良好的营养支持 ,尽早康复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刘萍 《华西医学》2014,(10):1936-1938
目的探讨全肠外营养在新生儿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70例给予全肠外营养的新生儿病例资料及护理措施,将其行全肠外营养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所有患儿营养状态较行全肠外营养前有明显改善,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得到了有效护理。结论全肠外营养支持对危重症新生儿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护理是决定其效果发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恶性肿瘤患者125例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营养支持在癌性营养不良治疗中的合理性及有效性,以及对改善癌症患者营养不良、免疫状况及生活质量的作用,并制定相关护理常规.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的125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来评价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 125例患者中86例行肠外营养支持,94例行肠内营养支持,其中肠内与肠外联合营养支持55例.营养支持时间为10~214 d,平均(28.7±12.6)d,治疗有效率达到78.4%(98/125).营养支持后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BMI、KPS评分显著增加,血清CRP浓度有显著下降(P<0.05).肠外营养并发症发生率为7.0%(6/86),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为10.6%(10/94),所有并发症经处理后均治愈.结论 营养支持在癌性营养不良的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肠外营养患者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mral catheter, PICC)的效果。方法分析48例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及常见护理问题的处理。结果患者导管留置3d至3个月,在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后,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或出现严重置管并发症。结论P1CC置管简便易行,并发症轻微,可长期留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