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胞间黏附分子-1(ICAM-1)K469E基因多态性与河南汉族人群多发性硬化(MS)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一连接酶检测反应(LDR)基因分型技术对51例无亲缘关系的MS患者和55例无血缘关系的河南籍健康汉族人ICAM-1 K469E基因进行分型.结果 MS组和对照组的ICAM-1K469E基因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分布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河南省汉族人群中MS遗传易感性与ICAM-1 K469E基因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2.
细胞间黏附分子1基因K469E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国河北地区人群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因第六外显子K469E多态性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 CHD患者93例,同时选取心电图检查无异常或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101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CHD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分析CHD患者和对照组的ICAM-1基因型是否有差别.结果 两组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CHD组与对照组ICAM-1基因K469E编码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国河北地区人群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因K469E多态性与冠心病无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细胞间黏附分子-Ⅰ(ICAM-1)基因K469E多态性及白介素-6(IL-6)基因-174G/C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检测177例脑梗死患者及112例对照者ICAM-1基因K469E多态性及IL-6基因-174G/C多态性各等位基因频率。结果脑梗死患者ICAM-1基因的K469E多态性与对照组比较,KK纯合子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0.7%vs55.4%,P=0.015),KE杂合子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8.6%vs35.7%,P=0.032),E等位基因频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35.0%vs26.8%,P=0.038),KE和EE基因型与KK基因型的比值比为1.808(95%CI,1.121~2.917)。脑梗死患者组和对照组IL-6基因-174G/C多态性均为GG型纯合子,未检测出C等位基因。结论ICAM-1基因K469E多态性的E等位基因携带者可能患脑梗死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因K469E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1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6例,脑梗死76例)和105例对照者,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确定其基因型.结果:病例组ICAM-1 KK基因型频率为0.527,K等位基因频率为0.728,与对照组(分别为0.400和0.610)相比有显著差异(OR=1.71;95%CI 1.14~2.57,P=0.009).亚组分析表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亚组与对照组之间KK基因型频率无明显差异,而脑梗死亚组与对照组则有明显差异.结论:ICAM-1 469 KK基因型可能是中国人脑梗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ICAM-1基因K496E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 对437名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AS组和动脉正常组(正常组),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酶联吸附测定技术检测所有患者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因K496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及ICAM-1血浆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S组KK型频率明显高于正常组(χ2=12.437,P=0.000),基因型相对风险度分析发现,KK基因型的个体发生AS的危险性是KE或EE型的2.087倍(OR=2.087,95%CI=1.382~3.151);携带K等位基因发生AS的风险是E等位基因的1.962倍.经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后,ICAM-1血浆水平、K等位基因和吸烟均不同程度的影响AS的发病,而且K等位基因及吸烟对于AS发病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结论 ICAM-1基因K469E多态性与EH患者的AS有相关性,K等位基因可能是AS的遗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 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 -1,ICAM- 1)基因4 6 9K/E多态性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关系。方法 利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12 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117例非冠心病住院患者(对照组)的4 6 9K/E突变基因型。结果 基因型频率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冠心病组KK +KE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EE型,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1) ;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K等位基因、吸烟增加了冠心病发病的危险,K等位基因与吸烟对冠心病的发生具有协同作用。结论 ICAM 1基因4 6 9K/E多态性与老年冠心病的发病有关,K等位基因有可能是冠心病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基因多态性与患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PTCA患者200例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再狭窄组(70例)和未狭窄组(130例),采用PCR-RFLP技术确定ICAM基因(K469E)位点的基因型并比较两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再狭窄组等位基因E、K比例分别为21.4%、78.6%,未狭窄组分别为36.9%、63.1%,两组差异显著(P<0.05)。再狭窄组基因型EE、KK、EK比例分别为18.6%、42.9%、38.6%,而未狭窄组分别为11.5%、57.7%、30.8%,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ICAM基因多态性与患者PTCA后再狭窄有一定的相关性,再狭窄后基因及基因型频率降低。  相似文献   

8.
细胞间黏附分子-1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469K/E及241G/R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及其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选择197例湖北地区健康汉族人(对照组)及103例CHD患者(CHD组),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巢式PCR),对每个个体的基因型进行鉴定。同时,采用酶法、免疫比浊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研究对象血脂和ICAM-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2组间除性别、年龄及体质指数无明显差异外,其他各项指标如吸烟、总胆固醇、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ICAM-1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1R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0·039及0·030,因其频率太低,无法建立其与血脂及CHD间的联系;469K/E位点,CHD组稀有等位基因E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549,P<0·05),KK、KE、EE3种基因型在2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3,P<0·05),且2组中KK、KE、EE3种基因型的TG与ICAM-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CAM-1469E等位基因与CHD患者TG及ICAM-1水平升高有关,可能是该地区人群CHD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9.
黏附分子ICAM-1基因C469T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中国湖北地区汉族人群黏附分子ICAM-1基因外显子6,469编码处碱基C/T多态性与冠心病(CHD)的关系,以了解CHD发生、发展的遗传机制,通过黏附分子ICAM-1基因型筛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患人群和CHD患者中高危人群的可能性。方法:①共入选CHD患者145例,其中73例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72例为稳定型CHD(SCHD),同时入选心电图检查无异常或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144例为对照组。所有CHD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CHD患者和对照组的ICAM-1基因型。结果:CHD组与对照组及CHD组中ACS者与SCHD者ICAM-1基因C469T编码处T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HD组比对照组χ2=20·254,P<0·01;ACS比SCHD者χ2=3·981,P<0·05)。基因型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TT加CT基因型患CHD的风险是CC基因型的5·288倍(OR=5·288,95%,CI:2·977~9·395)。结论:ICAM-1基因C469T多态性与CHD密切相关,T等位基因可能是CHD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蒙古地区汉族人群硒蛋白(Sel)S基因rs34713741多态性与大肠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26例内蒙古地区汉族大肠癌(CRC)患者(CRC组)及135例健康人群(对照组)进行SelS基因分型。结果 SelS基因rs34713741基因型CC、CT、TT在CRC组和对照组间分布频率分别为49. 2%、40. 5%、10. 3%和59. 3%、34. 8%、5. 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等位基因C、T在CRC组和对照组分布频率分别为69. 4%、30. 6%和76. 7%、23. 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对CRC组分层分析发现,远端大肠组和对照组CC、CT、TT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远端大肠组CC基因型分布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携带T等位基因的CT/TT个体患CRC的风险是CC基因型个体的1. 719倍(OR=1. 719,95%CI:1. 144~2. 582)。结论 SelS基因rs34713741多态性与远端CRC的发病具有相关性,T等位基因可能是内蒙古汉族人群远端CRC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