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Bilateral Pri mary Breast Cancer,BPBC)的预后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6年3月~2006年10月收治的54例BPB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的方法计算,用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BPBC的5年累计生存率为57.9%,同时性原发性双侧乳腺癌(Synchronous BPBC,sBPBC)的生存率与异时性原发性双侧乳腺癌(Metachronous BPBC,mBPBC)的生存率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第一侧肿瘤分期、第二侧肿瘤分期、第二侧肿瘤激素受体情况对生存的作用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表明第二侧肿瘤分期、第二侧肿瘤激素受体情况是影响患者生存的重要预后因素。结论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预后与两侧肿瘤均有关,在治疗过程中要兼顾二者情况,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所占乳腺恶性肿瘤的比例并不高,但随着近年来乳腺癌诊治水平的提高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延长,BPBC发生率在逐年增加,所以很有必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本文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讨论BPBC的流行病学、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及影响预后因素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了2008年6月至2012年9月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9例确诊为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和100例单侧乳腺癌(unilateral breast cancer,U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比分析单/双侧乳腺癌的临床分期、腋淋巴结状态和病理类型差别。结果:比较单/双侧乳腺癌,非浸润性癌、Tis/T1临床分期在BPBC第二癌/UBC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PBC第二侧癌所占比例均较高。浸润性导管癌、特殊类型癌在BPBC/UBC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UBC中浸润性导管癌比例较高,BPBC中特殊类型癌比例较高。浸润性小叶癌发病、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在单/双侧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按第二原发癌手术日算起,经过中位25个月的随访,有3例骨转移,1例胸壁复发。结论:对于发病年龄较早、特殊类型癌的双侧乳腺癌患者,单侧发病后更应积极随访以早期检出对侧病变。双侧乳腺癌第二癌早期癌比例较高,为乳腺癌保乳手术提供了条件,但也要高度关注双侧乳腺癌可能潜在较高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PBC)两侧病灶的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特征差异,探究BPBC发病的危险因素,并对BPBC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为双侧乳腺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按照BPBC诊断及纳入排除标准,筛选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BPBC患者,对纳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信息、组织病理学、临床治疗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PBC患者初次发病年龄34~73岁,中位发病年龄48岁,平均发病年龄(50.42±10.91)岁。其中异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MBPBC)第一原发癌的发病年龄早于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SBPBC)首发癌的发病年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7)。第二原发癌初诊时的临床分期早于第一原发癌,以0~Ⅱ期居多(58.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癌灶均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要病理类型,两侧之间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及分子分型一致性较差(Kappa<0.4)。结论BPBC两侧肿瘤病灶在免疫组化表达、分子分型、临床分期方面具有差异,第一原发癌发病早是BPBC发病的重要预测因素,在第一原发癌灶发病后的5~10年容易罹患对侧乳腺癌。BPBC患者的治疗与单侧乳腺癌的治疗无明显差异,每一侧肿瘤均应按照独立的肿瘤病灶进行最大限度的根治性治疗。  相似文献   

5.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影响双侧乳癌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5年11月~2002年1月行乳腺癌根治性手术1845例中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双侧原发性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5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同时性双侧乳腺癌11例(21.2%),异时性双侧乳腺腺癌41例(78.8%),接受手术、放疗、化疗等单一或综合治疗。分析乳腺癌的多种预后因素与术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原发肿瘤的大小、浸润淋巴结的数目、正确治疗和两侧乳腺癌的间距时间等均影响预后。三、五、十年的生存率各为90%(19/21)、71.4%(15/21)和66.7%(14/21)。结论 正确治疗的双侧乳腺癌仍有较高的五年生存率,两侧乳腺癌之间的间隔时间是主要的预后因素,与生存率呈正相关。早期诊断和治疗第二原发癌仍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PBC)各分子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例BPB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各分子亚型BPBC的临床病理特征、临床预后情况及第一癌与第二癌间各分子亚型的一致性.结果 (1)检出第一癌Luminal A型65例,Luminal B型17例,HER-2过表达型13例,TNBC型21例;第二癌Luminal A型67例,Luminal B型15例,HER-2过表达型10例,TNBC型24例.BPBC第一癌与第二癌在分子亚型上具有良好的一致性.(2)肿瘤大小、肿瘤组织学分级各亚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3)各分子亚型的生存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 0.05);TNBC型5年无病生存率显著低于其他各分子亚型(P<0.01).结论 第一癌发病年龄早、肿瘤直径大、病理组织学高分级和TNBC分子亚型是BPBC发病及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乳腺组25例BPB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情况。结果  25例BPBC患者中,同时性BPBC(synchronous BPBC,SBPBC)13例,异时性BPBC(metachronous BPBC,MBPBC)12例。SBPBC患者首发癌的肿瘤体积大于第二原发癌(P<0.05)。在处理第二原发癌灶时,SBPBC组6例行改良根治术,1例行保乳术,6例采取其他手术治疗;而MBPBC组10例行改良根治术,2例行保乳手术;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分子分型方面,SBPBC组中Luminal A型更多见,MBPBC组中三阴性型更多见;比较两组患者首发癌或第二原发癌分子分型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侧癌在分子分型方面的一致性较差(K<0.40)。以发现首发癌为随访起始时间,SBPBC与MBPBC患者的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诊断第二原发癌为随访起点,两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PBC两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差异,SBPBC与MBPBC分子分型的分布不同,两组患者处理第二原发灶的手术方式不同,SBPBC患者的生存率较MBPBC差。  相似文献   

8.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疾病诊疗技术的进步,大大提高了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人的生存率;然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却时有发生,并且越来越引起重视.我院自1980年1月至1996年7月共收治女性乳腺癌病人554例,其中BPBC病人21例,占总例数的3.8%.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按Leis[1]报道的标准20例为异时性BPBC,1例为同时性BPBC.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双侧乳腺癌(BIlateral Breast cancer)包括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li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及转移性双侧乳腺癌,习惯上所称的双侧乳腺癌均指BPBC.现就作者近两年临床工作见到的2例BPBC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1,男,64岁,已婚.右乳晕下包块1年,左乳晕下包块半年入院,局部不疼、不胀、无乳头溢液.查体:病人一般情况好,右乳晕下可触及一约3 cm×3 cm大小肿物,左乳晕下约2 cm×2 cm大小的肿物,扁平状,质硬表面凹凸不平,无触痛及破溃,右侧肿物与皮肤粘连,双腋下触及数个扁平状、质软的淋巴结,可活动,入院第3天在局麻下行双乳腺切除,冰冻病理报告双侧均为恶性病变.当即改全麻行双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左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右乳)乳腺乳头状癌,双腋下淋巴结未见转移(0/12),ER(+).术后恢复过程顺利,术后2周开始给予CMF方案治疗,常规服用三苯氧胺片.  相似文献   

10.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的总体发病率并不高,但有逐年增高的趋势.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四科收治了10例BPBC,报道与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