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同插管深度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插管深度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慢性结肠炎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插管30 cm,对照组插管15~20cm,分别进行药物保留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试验组药物在肠内的保留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治疗慢性结肠炎采用30cm深度肛管插管药物保留灌肠的疗效优于传统插管深度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进行探讨改进。[方法]对120例慢性结肠炎病人按住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用注射器接尿管(代肛管)方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P〈0.01),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P〈0.01),总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可减少药物外溢,延长药物在肠内保留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两种灌肠方法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及对慢性结肠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9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保留灌肠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良保留灌肠方法。[结果]两组病人灌肠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灌肠天数、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灌肠方法能够有效地延长灌肠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从而提高疗效和缩短灌肠天数。  相似文献   

4.
点滴式保留灌肠法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点滴式保留灌肠法在临床应用的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需保留灌肠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方法,实验组采用点滴式保留灌肠法。观察2组患者灌肠液保留时间、灌肠液是否外溢、f临床疗效及灌肠过程中患者的满意度和护士接受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灌肠液保留时间长(P〈0.01)、灌肠液外溢明显减少(P〈0.01)、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接受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点滴保留灌肠法可以提高灌肠效果,减轻患者灌肠中的不适,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物在肠内保留时间,提高治疗护理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中药滴注保留灌肠法与中药传统保留灌肠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滴注保留灌肠及传统保留灌肠;观察并比较2组药液肠内保留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滴注保留灌肠法,药液肠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滴注保留灌肠方法优于传统保留灌肠方法。  相似文献   

6.
不同保留灌肠法在溃疡性结肠炎应用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灌肠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20例,配制相同药物浓度的灌肠液,A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法,B组采用点滴式保留灌肠法,C组采用改良式保留灌肠法。结果对三组患者行保留灌肠后药液在肠腔内的保留时间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药液在肠腔内保留时间及临床疗效,B组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改良式保留灌肠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可作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优选的保留灌肠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保留灌肠法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法。观察组采用改良灌肠方法。并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药物在肠内保留时间、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保留灌肠法的疗效优于传统保留灌肠法,且用物简单经济,易于操作和掌握,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剂量保留灌肠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保留灌肠,观察组采用改良法保留灌肠,两组患者每晚均治疗1次,10d为1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药液保留时间及治疗两个疗程后疗效及患者对灌肠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药液在肠腔内保留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灌肠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灌肠法行小剂量药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长,疗效好,舒适、简便,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生菌联合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活动期轻中度UC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口服SASP的基础上,治疗组(44例)每晚应用益生菌联合SASP保留灌肠,同时口服益生菌。对照组(42例)用SASP保留灌肠治疗。治疗2个月后评价两组疗效及主要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45%(42/44),对照组为83.33%(35/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便血和腹痛均改善,疾病活动指数(DAI)降低(P〈0.01);且治疗组腹痛、便血改善率、黏液脓血便消失时间及DAI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益生菌联合SASP保留灌肠治疗活动期UC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只用SASP,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西医内科基础治疗辅以复方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毗啶(SASP)1.0g,4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灌肠液保留灌肠,14d为1疗程,连用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疾病活动指数(DAI)、肠镜表现、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DAI、肠镜表现明显改善,复发率低,对照组改善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SP口服联合复方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简便实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一次性改良灌肠袋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取一次性改良医用高分子(PCC)灌肠袋,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插管深度及灌肠后的体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 应用改良后的灌肠袋灌肠可明显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利于药液与溃疡面的广泛接触,提高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给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方便,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一次性改良灌肠袋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取一次性改良医用高分子(PCC)灌肠袋,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插管深度及灌肠后的体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 应用改良后的灌肠袋灌肠可明显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利于药液与溃疡面的广泛接触,提高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给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方便,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一次性改良灌肠袋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取一次性改良医用高分子(PCC)灌肠袋,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插管深度及灌肠后的体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 应用改良后的灌肠袋灌肠可明显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利于药液与溃疡面的广泛接触,提高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给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方便,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一次性改良灌肠袋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取一次性改良医用高分子(PCC)灌肠袋,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插管深度及灌肠后的体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 应用改良后的灌肠袋灌肠可明显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利于药液与溃疡面的广泛接触,提高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给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方便,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一次性改良灌肠袋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取一次性改良医用高分子(PCC)灌肠袋,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插管深度及灌肠后的体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 应用改良后的灌肠袋灌肠可明显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利于药液与溃疡面的广泛接触,提高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给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方便,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一次性改良灌肠袋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取一次性改良医用高分子(PCC)灌肠袋,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插管深度及灌肠后的体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 应用改良后的灌肠袋灌肠可明显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利于药液与溃疡面的广泛接触,提高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给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方便,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一次性改良灌肠袋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取一次性改良医用高分子(PCC)灌肠袋,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插管深度及灌肠后的体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 应用改良后的灌肠袋灌肠可明显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利于药液与溃疡面的广泛接触,提高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给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方便,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一次性改良灌肠袋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取一次性改良医用高分子(PCC)灌肠袋,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插管深度及灌肠后的体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 应用改良后的灌肠袋灌肠可明显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利于药液与溃疡面的广泛接触,提高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给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方便,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一次性改良灌肠袋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取一次性改良医用高分子(PCC)灌肠袋,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插管深度及灌肠后的体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 应用改良后的灌肠袋灌肠可明显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利于药液与溃疡面的广泛接触,提高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给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方便,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一次性改良灌肠袋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取一次性改良医用高分子(PCC)灌肠袋,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插管深度及灌肠后的体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 应用改良后的灌肠袋灌肠可明显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利于药液与溃疡面的广泛接触,提高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给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方便,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