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分析2008-2013年医院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了解患者输血前传染性疾病感染情况,以期提高输血患者诊治水平。方法对医院2008-2013年需要输血治疗的2 93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于输血前进行感染性指标检测,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对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抗-HIV1/2阳性8例,阳性率为0.27%;抗-TP阳性35例,阳性率为1.19%;HBsAg阳性229例,阳性率为7.80%;抗-HCV阳性37例,阳性率为1.26%;抗-TP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IV1/2、抗-TP、抗-HCVHBsAg阳性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血者输血前各项感染性指标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008年的5.08%升至2012年的16.53%,抗-HIV1/2与抗-TP近两年阳性率明显提高。结论输血前进行抗-HIV1/2、抗-TP、HBsAg及抗-HCV感染性指标检测一方面可在输血前确认受血者是否存在上述感染,避免输血后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另一方面及时发现潜在感染源,对感染患者采取必要的隔离与防护措施,控制感染与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患者在输血前传染病指标进行检测,了解感染情况。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3612例患者进行输血前的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检测。结果:3612例患者中,HBsAg阳性例数为330例,阳性率为9.14%;抗-HCV阳性例数为39例,阳性率为1.08%;抗-TP阳性例数为41例,阳性率为1.14%。结论:对输血前患者进行4项传染病指标检测对于保证输血安全、预防医源性交叉感染及防止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了解患者输血前传染性疾病感染情况及感染控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我院收治的需要输血治疗的108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四项主要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结果 1080例患者HBsAg110例,阳性率10.19%,抗-HCV21例,阳性率1.11%,梅毒30例,阳性率1.76%,抗-HIV1例,阳性率0.09%。结论输血前进行感染性指标检测可及时发现潜在感染源,也可避免输血后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医院输血前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及梅毒4项传染病指标的感染情况,为进一步降低输血风险、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法对2010-2012年接受输血治疗的4152例住院患者进行HBsAg、抗-HCV、抗-TP、抗-HIV检测.结果 在4152例患者中,HBsAg阳性626例,阳性率为15.07%;抗-HCV阳性57例,阳性率为1.37%;抗-TP阳性152例,阳性率为3.66%;HIV阳性1例,阳性率为0.02%.结论 尽管输血前患者传染病指标阳性率不高,但进行这些指标的检测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受血者输血前4项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意义。方法:收集我院需要输血的患者静脉血标本2453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4项输血相关性传染病的检测。结果:2453例患者4项标志物中HBsAg阳性率7.8%、抗-HCV阳性率为1.4%、抗-HIV阳性率0.04%、TP-Ab阳性率1.5%,总阳性率为10.74%。结论: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4项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对于传染病感染的辅助诊断、区分责任及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患者输血或手术前进行传染病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的必要性.方法:对2006年3月~ 2008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296例患者,在输血前、手术前及产前作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 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的结果进行统计.结果:HBsAg阳性率为368%,抗-HCV阳性率为045%,抗-TP阳性率为017%,抗-HIV(1 2)阳性率为004%.结论:为了避免和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避免输血或手术治疗引起的医疗纠纷,对患者进行手术前、输血前的相关病毒标志物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患者输血前检查结果分析及检查必要性进行探讨。方法:采集时间段为2016年1月-2019年7月内于我院准备接受输血的患者3844例,对这些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ELISA法对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进行检测。结果:经过统计后,抗-HCV阳性有29例(0.75%)、抗-TP阳性有41例(1.07%)、HBsAg阳性有473例(12.30%)、抗-HIV1/2阳性有1例(0.03%)。结论:在患者输血前通过ELISA法对抗-HCV、抗-HIV1/2、抗-TP及HBsAg进行检测,可确定其传染病情况,使医患纠纷得以减少,有助于职业暴露危险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输血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输血患者共1 792例进行HBsAg、抗-HCV、抗-HIV、抗-TP四项指标检测。结果总阳性率为21.88%。其中HBsAg阳性者192例,阳性率为10.71%;抗-HCV阳性患者121例,阳性率为6.75%;抗-HIV阳性者47例,阳性率为2.62%;抗-TP阳性者32例,阳性率为1.79%。男性与女性感染性指标阳性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院不同科室输血患者阳性率以感染性疾病科最高97.72%,其次是内科,外科,妇产科。在重叠感染中,以抗-HBV+抗-HCV和抗-HIV+抗-HCV两重感染为多见。结论切实做好输血前血液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对于防范可能因输血引发的医疗纠纷,预防医院内感染,强化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长沙市区两家三级甲等医院受血者输血前四项传染性标志物的阳性率,为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提供数据基础.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对输血前2006-2008年两院112 106例患者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肝表面抗原(HBsAg)、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进行检测和分析. 结果 112 106例标本中,抗-HIV1/2阳性患者79例(0.07%),抗-HCV阳性患者1 120例(0.99%),HBsAg阳性患者13 461例(12.00%),抗-TP阳性患者2 860例(2.55%).各指标均存在交义阳性,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结论 患者输血前四项血清传染性指标均有一定比例的阳性率,受血者输血前血源性感染指标检测能更好控制医院感染,对保证安全输血及保护医患双方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骨外科手术前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HCV)及梅毒抗体(抗TP)4项传染病指标的感染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强化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查阅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受手术的1 319例出院患者病历进行汇总分析,统一采用ELISA法对抗-HIV、HBsAg、抗-HCV、抗-TP进行检测。结果在1 319例手术前患者检测中,总阳性68例,阳性率为5.16%;其中抗-HIV阳性1例,阳性率为0.08%;HBsAg阳性48例,阳性率为3.64%;抗-HCV阳性13例,阳性率为0.99%;抗-TP阳性6例,阳性率为0.45%。结论尽管手术前患者传染病指标阳性率不高,但强化传染病指标阳性病人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提高医护人员防护意识,从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因此手术前传染病筛查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输血前检测受血者传染病标志物,明确临床诊断,避免因输血造成的医疗纠纷。方法:输血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对受血者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CV)、梅毒螺旋体抗体(Anti-TP)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Anti-HIV)检测。结果:①传染病标志物总阳性率为13.59%;②HBsAg阳性率为11.97%,Anti-HCV阳性率为0.41%,Anti-TP阳性率为1.12%,Anti-HIV阳性率为0.10%;③男性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女性Anti-HCV阳性率和Anti-T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986例受血者中混合感染2例。结论:通过对传染病标志物检测,有利于患者的治疗,避免因输血造成的医疗纠纷,同时防止交叉感染。进一步加强了输血管理,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2.
梁秀清 《职业与健康》2010,26(11):1265-1266
目的了解内蒙古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2006—2008年度内窥镜检查、手术、输血前患者HBV、HCV、HIV、梅毒螺旋体4种病原体的感染情况,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5969例患者血清采用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及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结果 5969例患者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144例,抗-HCV阳性患者65例,抗-HIV阳性患者末检出,抗-TP阳性患者9例。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41%、1.09%、0、0.15%,其中孕妇HBsAg阳性7例,抗-HCV阳性2例。HCV感染率逐年上升,2008年与2006年相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254例内窥镜检查前患者传染性标志物的阳性检出率均较5715例手术、输血前患者的检出率高。HBVM模式中,HBsAg阳性组共检出6组,其中以HBsAg+、HBeAg+、抗-HBc+及HBsAg+、抗-HBe+、抗-HBc+两种模式为主,分别占13.19%、67.36%。结论为了使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更加完善,在做好患者手术、输血前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的同时,也应严格做好患者内窥镜检查前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并且HBV感染的检测应由单一的HBsAg检测增为HBVM的检测,为临床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更全面、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驻豫部队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抗-梅毒阳性率,为部队的疾病预防和血液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年4月-2012年4月驻豫部队28 031名献血者血液标本采用ELISA行HBsAg、抗-HCV、抗-HIV、抗-梅毒检测,采用全自动酶免分析仪和酶标仪判读结果,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并依赖氏法和速率法进行ALT检测,对上述5项检测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28 031名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抗-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1.27%、0.17%、0.24%、0.004%、0.10%,5项指标总阳性率为1.78%。HBsAg、抗-HCV、抗-HIV、抗-梅毒阳性者其A/CO值在1.0~2.0共6例,占4.23%;A/CO>2.0共136例,占95.77%。ALT阳性者41~79单位占74.23%,80~160单位占15.13%,>160单位占10.64%;复查后转阴率分别为97.83%、63.16%、20.00%,合计为83.33%。结论 2001年4月-2012年4月驻豫部队无偿献血者的ALT、HBsAg、抗-HCV、抗-HIV、抗-梅毒5项血液检测指标阳性率较低。这些指标是必检项目,应仔细分析、复查或确认,才能为供血安全和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患者输血前接受感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2年12月~2006年12月对12 863例患者输血前血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 -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试验(TRUST)检测分析.结果 HBsAg阳性率12.59%,抗-HCV阳性率1.90%,抗-HIV阳性率0.02%,TRUST阳性率0.80%.结论 对患者输血前进行感染性指标检测对于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预防和减少因输血后感染引起的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患者、医院及供血单位均有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儿科患者输血和手术前进行相关传染病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某院儿科4700例输血和手术前患儿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艾滋病抗体(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TRUST)检测,并检测阳性患儿母亲的相应传染病指标。结果4700例患儿上述指标检出阳性96例(2.04%),其中HBsAg、抗HCV、抗HIV、TRUST阳性率分别为1.32%、0.45%、0.09%、0.19%;上述阳性患儿母亲的血液中相应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率分别为48.39%、71.43%、75.00%、100.00%。结论儿科患者输血和手术前相关传染病指标的检测,对于患儿传染病的早期诊治、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医务人员职业感染以及防止医疗纠纷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亦提醒有关部门和广大育龄期妇女警惕并预防母婴传播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患者术前、输血前接受传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3年7月-2006年12月本院18 725名肿瘤患者术前、输血前血液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试验(TRUST)检测分析。结果:HBsAg阳性率11.5%,抗-HCV阳性率1.8%,抗-HIV阳性率0.01%,TRUST阳性率1.18%。结论:对患者术前、输血前进行传染性指标检测对于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预防和减少因输血后感染引起的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患者、医院及供血单位均有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5 326例胃镜检查前患者血清中四项传染病检测结果分析,探讨四项传染病检测的重要性,以便加强医疗安全,预防交叉感染,减少微创诊疗引起的医患纠纷。方法用金标法对5 326例胃镜检查前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进行初筛检测分析,阳性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进一步复查。结果 5 326例受检者四项传染病检测中HBsAg阳性630例,占11.83%,抗-HCV阳性89例,占1.67%,抗-TP阳性61例,占1.15%,12例抗-HIV初筛阳性者经市疾病控制中心确认有9例为阳性,占0.17%。HBsAg与抗-HCV同时阳性5例,抗-HCV与抗-TP同时阳性2例,抗-HCV与抗-HIV同时阳性1例。结论对患者胃镜检查前进行传染病检测不但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而且可以有效预防和避免因黏膜破损引起的医疗纠纷,同时在检查过程中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减少医院感染,降低职业暴露的危险,对保护医患双方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00~2005年日照市非预检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非预检献血者相关疾病感染状况,以便提高血液质量,控制不合格献血.[方法]对日照市2000~2005年无偿献血的非预检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合计检测57 581份,不合格率为6.79%,其中ALT异常率为3.57%,HBsAg阳性率为2.72%,抗-HCV阳性率为0.29%,抗-HIV阳性率为0.002%,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49%.总不合格率,18~28岁为4.49%,29~38岁为5.22%,39~55岁为8.12%(P<0.01).[结论]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抗体阳性率较高,其他指标的不合格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做好即将全面开展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指导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法]对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2004年HIV抗体自愿检测人员血清抗HIV及相关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检测258人,抗HIV阳性者1例,阳性率为0.39%;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阳性率分别为5.04%、1.55%、1.55%。[结论]在自愿检测人群中检出1例HIV抗体阳性者;HBsAg、抗HCV阳性率不高,抗TP阳性率略高。  相似文献   

20.
汪群英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7):3384-3385
[目的]了解患者腔镜前血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1/2)的感染情况,为避免传染性疾病通过腔镜而交叉传播。[方法]对8 892例腔镜检查者进行HBsAg、抗-HCV、抗-HIV1/2胶体金快速检测并对阳性结果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复查验证。[结果]8 892例腔镜前HBsAg、抗-HCV、HIV的阳性率分别为5.15%、2.8%、0.11%;抗-HIV 1/2试验阳性者10例。[结论]对于快速检测血液传染性标志物的可疑结果用ELISA方法验证后是可靠的,对腔镜前患者的血液进行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