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高血压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高血压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近年来,人们普遍认识到,成人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在儿童时期甚至在新生儿时期即已存在高血压发生的高危因素,有资料证实儿童的血压超过该年龄的第90百分位的要比在50百分位孩子多于3/4发展成为成人高血压。  相似文献   

2.
肥胖儿童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树森 《河北医药》1997,19(5):282-283
肥胖或超重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的增多,肥胖儿童逐渐增加,儿童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成人原发性高血压亦源于儿童时期。因此,探讨儿童肥胖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及其机制,对高血压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志雨 《河北医药》1994,16(3):164-165
儿童血压的影响因素050021河北省医学科学院王志雨许多学者提出,成人原发性高血压可能始于儿童[1,2],如能在儿童时期确定其为产生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个体,并开始做预防,对高血压的防治、对人类心血管病的控制均会取得更好的效果。1有关儿童血压分布的一些...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观察在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马来酸氨氯地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4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照给药方式的不同分成A组(n=70)和B组(n=70),对两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实施马来酸氨氯地平给药治疗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给药治疗。对两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接受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接受治疗前的血压水平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接受治疗后血压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B组相比,差异较大,统计学意义显现(P <0.05),且B组优于A组。结论相较于实施马来酸氨氯地平给药治疗,在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在控制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情况下,降低了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使其血压水平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发现血浆内皮素(ET)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和靶器官损害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实验性高血压动物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血浆ET水平明显升高,血压和ET呈明显正相关性。但报道多限于成人,罕有儿童高血压与ET关系的研究报道。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内皮素,旨在探讨血浆内皮素在儿童原发性高血压发病过程中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住院治疗高血压儿童病例,探讨住院儿童高血压的常见病因、鉴别诊断、治疗方案及疗效,以便更好地指导小儿高血压的诊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1年至2015年住院的68例高血压患儿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方案及疗效等进行分析。结果:68例高血压患儿中,男42 例,女26例,年龄2月~17岁,平均年龄(8.3±4.5)岁。原发性高血压12例,其中学龄期6人,青春期6人;继发性高血压56例,其中婴儿4人,幼儿4人,学龄前16人,学龄期20人,青春期12人。继发性高血压病因:肾脏疾病因素占42.86%(24/56),药物因素占26.79%(15/56),心血管因素占17.86%(10/56),神经性因素占5.36%(3/56),内分泌因素占5.36%(3/56)。原发性高血压患儿中,发病年龄8~17岁,肥胖率100%,有高血压家族史的患儿占58%。68例高血压患儿中,存在靶器官损害患儿11例,9例出现高血压脑病。出现高血压脑病患儿最低血压150/90 mm Hg,出现靶器官损害的患儿最低血压140/90 mm Hg,均远远高于2期高血压标准,原发性高血压首选非药物治疗如饮食改变、增加运动。继发性高血压患儿首先进行病因治疗,同时行药物治疗。本组68例中有2例有效控制血压:1例为尿毒症和1例为白血病移植后排异期患儿合并高血压,其余66例均获得有效治疗。结论:住院儿童高血压以继发性高血压多见,继发性因素依次为肾性因素、药物性因素、心血管因素、神经性因素和内分泌因素。原发性高血压儿童年龄偏大,集中分布在学龄期后,肥胖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出现靶器官损害和高血压脑病的血压值远高于各年龄段2期高血压标准。药物治疗推荐首选卡托普利或硝苯地平单用治疗,无效病例可采用两药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血压增高程度、年龄、性别及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观察组)和6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24 h尿微量清蛋白及肾功能生化测定,将测得的血压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的指标。结果观察组血压变异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差异对血压变异性影响不大;两组患者的24 h尿微量清蛋白差异也较为明显;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变异性随血压水平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其中年龄≤60岁的患者血压变异性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年龄>60岁的患者血压变异性将不再增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越高,其靶器官的损害程度越大,血压值也越高,在一定范围内,年龄越大血压变异性越大。且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性肾功能损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雅利  雷梦觉 《江西医药》1997,32(3):138-139
分析性别、年龄相配对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或存在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表明: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LVMI、IVST、LVID、WT均高于血压昼夜节律存在组,说明血压昼夜节律与LVH的发生、发展有关,治疗中仅要控制血压水平,而且要恢复正常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9.
<正>H型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特殊的高血压类型,患者在出现血压异常升高的基础上还会存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plasma homocysteine,Hcy)水平显著上升的情况~([1])。因此,临床对H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不但需要有效控制血压,还需要注意积极对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予以控制。依那普利叶酸片是一种新型的复方降压制剂,可以实现对患者血压和Hcy水平的有效治疗。本研究探讨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Hcy水平的影响。1资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目前中小学生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情况,探讨中小学生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患因素。方法对焦作市11571名在校中小学生进行身高、体质量及血压检测,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小学生高血压总检出率为7.3%(841/11571例),血压水平与年龄、体质指数(BMI)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体质指数(BMI)均是影响血压的重要因素。结论中小学生血压水平表现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高血压患病率与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呈正相关。重视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预防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是降低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控制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卡托普利治疗,实验组采用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血压水平、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两组血压水平、生活质量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的差异(P<0.01),实验组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7%)高于对照组(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够较好地控制血压,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缬沙坦单用或与苯那普利联合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及内洋地黄素水平的影响。方法: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苯那普利组:每日口服苯那普利10 mg;缬沙坦组:每日口服缬沙坦80 mg;联合药物组:每日口服苯那普利10 mg和缬沙坦80 mg,持续12周。年龄和性别匹配的2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内洋地黄素和Ang 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血浆内洋地黄素和Ang Ⅱ水平均与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在药物干预的6周内,3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降低:6周后,苯那普利组和联合药物治疗组血压继续降低,但缬沙坦组血压不再继续降低。随着血压降低,苯那普利组和联合药物治疗组血浆Ang Ⅱ水平显著降低,而缬沙坦组血浆Ang Ⅱ水平显著升高。结论:缬沙坦单用或与苯那普利联合应用在6周内均能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但长时间单用缬沙坦则抗高血压作用减弱。在3组中,联合药物治疗组的抗高血压作用最佳,且能避免单用缬沙坦所致血浆Ang Ⅱ水平的升高。内洋地黄素可能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因此,长期单用AT_1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能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3.
李海群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5):154-155,158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为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高血压患者行为依从性量表(CHPS)对来本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应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和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吸烟因子得分处于低水平,意向、生活方式、责任、药物治疗和总分处于中等水平,只有态度因子得分处于高水平;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行为依从水平的因素有年龄≥60岁(OR=1.023,P<0.05)、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OR=0.084,P<0.05)、高血压知晓率低(OR=1.466,P< 0.01)、同时患有糖尿病等其他疾病(OR=3.076,P<0.01)、家庭关系不和睦(OR=2.416,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为依从水平较低,总体处于中低等水平,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针对影响因素加强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贵州省长顺县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现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现状的策略、降低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9月在本科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2人进行问卷调查收回287例,有效率为95%。纳入标准:年龄≥18岁已明确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病程1年以上;性别不限;贵州长顺常住人口;病情知情同意。结果贵州省长顺县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现状不理想。结论健康宣教,改善生活方式、规律服药、根据血压水平调整用药可改善高血压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15.
浅谈当前儿童高血压药物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发表的新版NHBPEP关于儿童青少年高血压诊断、评估和治疗的建议将儿童高血压分为前期、Ⅰ期和Ⅱ期.前期:血压介于第90~95(不含95)百分位值或血压超过120mmHg/80mmHg但未达上述标准;Ⅰ期:血压介于第95~99百分位值加5mmHg;Ⅱ期:血压大于第99百分位值加5mmHg.儿童高血压以继发性为主,而青少年高血压原发性占多数.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抗高血压药物联合使用是临床常见现象之一,其具有药物优势互补功效,与此同时,相比于单一药物治疗效果,联合使用效果更为显著,此外,该方法有助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以便患者合理控制血压,使其处于正常范围内。现阶段,我国较为常用的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离子结合剂是抗高血压单片复方制剂缬沙坦/氨氯地平,其主要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治疗中,特别是对于单一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者,联合应用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使血压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确保良好的血压控制效果,避免血压过度波动,影响治疗效果。高血压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影响,同时也降低了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因此,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进一步探讨、分析并研究了抗高血压单片复方制剂缬沙坦/氨氯地平的药理,希望可以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并且伴有左心室肥厚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并且伴有左心室肥厚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口服治疗,实验组在口服厄贝沙坦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和LVPW、LVWd、IVST、LVMI。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血压水平和LVMI均低于对照组,差别明显(P0.05)。结论:对患有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的病人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仅能够使血压降低,还能改善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至今尚不明确,近年来的许多研究提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免疫机能的障碍,伴随血清IgG水平与白细胞总数的增高。为了探讨患者血清IgG与白细胞数的关系,我们对住院的7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观察。一、对象 1989年7月~1991年4月住本所治疗的7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已排除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性心脏病及肿瘤。男51例,女27例;年龄31~78岁,平均为58.24±10.50岁,平均血压为21.73±5.375/12.67+2.0kPa。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细  相似文献   

19.
<正>高血压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绝大多数患者血压升高的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升高仅仅是其所患确定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原发性高血压即通常所说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我国高血压病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严重威胁人群的健康水平。患者除了可出现高血压本身有关的症状以外,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还可成为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影响  相似文献   

20.
陈莹 《北方药学》2023,(12):106-108
目的:观察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钾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社区门诊在(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时期)收治以原发性高血压为诊断的患者,依据其药物使用不同进行分组,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钾氢氯噻嗪治疗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心率与血清肾小管功能指标,判定治疗效果并统计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水平、心率与血清肾小管功能指标,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心率与血清肾小管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其中研究组下降程度更明显,在治疗前、后的组内与治疗后组间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总有效更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钾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降低患者血压水平,平稳心率指标,改善患者肾小管功能,治疗效果理想,安全性尚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