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s-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高氧暴露早产鼠视网膜的表达规律及地塞米松对HIF-1α和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标准SD大鼠的3日龄早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高氧组、干预组、空气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早产鼠视网膜HIF-1和VEGF表达水平。结果空气组HIF-1α、VEGF均呈低表达,未见或罕见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与空气组相比,高氧组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明显增多(P<0.001),HIF-1α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01),VEGF表达明显增加(P<0.01),P<0.01;与高氧组相比,干预组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明显减少(P<0.05);HIF-1α的表达均显著下降(P<0.001),VEGF表达明显降低(P<0.05);视网膜HIF-1α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视网膜HIF-1α的表达与突破视网膜内界膜内皮细胞核数、VEGF的表达与突破视网膜内界膜内皮细胞核数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5、0.65、0.46,P分别<0.01、0.01、0.05)。结论高氧暴露早产鼠视网膜内可观察到VEGF和HIF-1α的高表达,地塞米松使高氧暴露早产鼠视网膜H IF-1和VEGF的表达明显下降,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量明显减少,减少新生血管的形成,对高氧性视网膜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川芎嗪对缺氧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观察缺氧条件下内皮细胞培养上清液中ET和NO含量变化及川芎嗪对它们的影响。方法 采用新生儿脐静脉血管内此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方法,用放免法和化学法检测培养注中ET和NO的含量。结果 在缺氧环境中,血管内皮细胞培养上清液中ET和NO含量明显下降(P<0.001),加入不同浓度川花芎嗪后可使ET和NO含量明显升高,尤以NO明显。结论 川芎嗪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分泌ET和NO作用,对缺氧致细胞内皮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细胞缺氧性损伤及药物干预作用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张志琳  吴鸿飞 《江苏医药》1998,24(11):805-807
缺血缺氧均能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本研究采用新生儿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方法,并施加缺氧条件,观察细胞培养上清液和细胞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及中药川芎嗪对它的影响。结果显示:血管内皮细胞在缺氧环境中,上清液和细胞匀浆中MDA含量明显增加(P<0.001),加入不同浓度川芎嗪后均可阻止上述现象的发生。实验结果表明川芎嗪可明显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及细胞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对血管内皮细胞抗缺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胰腺癌细胞在缺氧条件下HIF-1α、VEGF蛋白的表达以及可溶性VEGF的表达水平。方法利用CoCl2造成化学性缺氧,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胰腺癌细胞株Patu8988、Sw1990在缺氧条件下,HIF-1α、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可溶性VEGF的水平。结果实验组中可溶VEGF的水平与与缺氧时间成正相关,随缺氧时间的延长,可溶VEGF水平明显升高;缺氧9h,HIF-1α、VEGF蛋白表达明显增强。结论在缺氧条件下,HIF-1α蛋白表达与VEGF蛋白表达及可溶性VEGF分泌的升高有密切关系;HIF-1α蛋白的表达可能是肿瘤细胞适应缺氧环境、促进肿瘤性血管形成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缺氧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VEC)中HIF-VEGF-Notch信号通路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常规方法培养HMVEC细胞,低氧培养箱制备HMVEC缺氧模型,正常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MVEC中HIF-1α及Notch-1的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缺氧组和对照组细胞中Notch1蛋白表达分别为2.07±0.16和0.91±0.04,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HIF-1α蛋白表达缺氧组为2.53±0.19,对照组为0.67±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上清液中VEGF表达量为50.04±5.92 ng/L,缺氧组上清液中VEGF表达量为238.04±19.29 ng/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氧可上调HMVEC细胞中HIF-VEGF-Notch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此可能与重要脏器缺血缺氧性损伤后诱导的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庄强 《海峡药学》2012,24(9):247-249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缺氧诱导的肝星状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的川芎嗪(10、30、50μM)与肝星状细胞孵育,同时建立肝星状细胞的缺氧模型正常组除外,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学的改变;ELISA法检测川芎嗪对细胞培养液中VEGF含量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观察川芎嗪对缺氧诱导因子lα(HIF-lα)、VEGF受体1(flt-1)和VEGF受体2(KDR/flk-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肝星状细胞呈现出星状及多种不规则形态;模型组VEGF含量较正常组相比显著增加(P<0.01);川芎嗪30、50μM可以显著降低VEGF的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缺氧可以促进HIF-lα、flt-1和KDR/flk-1蛋白的表达,且川芎嗪可以剂量依赖性的降低这些蛋白的表达.结论 川芎嗪可以有效抑制肝脏血管生成,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HIF-lα的蛋白表达,降低VEGF的转录活性,从而减少VEGF与其受体的结合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扁平苔藓皮损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扁平苔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HIF-1α、VEGF在扁平苔藓及正常皮肤的表达。结果 扁平苔藓皮损中HIF-1α与VEGF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扁平苔藓皮损中HIF-1α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HIF-1α与VEGF在扁平苔藓中呈高表达,可能参与扁平苔藓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季沅  张志德  李建平 《江苏医药》2004,30(2):122-123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细胞增殖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4 2例胃癌组织VEGF的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VEGF表达和MVD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 ,PCNA表达与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VEGF阳性组MVD显著高于VEGF阴性组 (P <0 0 1) ,VEGF阳性组PCNA表达显著高于VEGF阴性组 (P <0 0 5 )。结论 VEGF与胃癌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对胃癌的增殖、浸润和转移起促进作用 ,检测VEGF表达可作为胃癌的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癌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PET-CT)中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摄取水平与相应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 对14例胃癌患者术前进行PET-CT检查,测定肿瘤最大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并对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检查,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HIF-1α、COX-2和VEGF的表达,分析PET-CT的SUVmax与HIF-1α、COX-2和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SUVmax与HIF-1α、COX-2和VEGF表达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499、0.686、0.279,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胃癌组织HIF-1α、COX-2和VEGF表达量越大,PET-CT显像中18F-FDG摄取越多,浓聚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PET-CT)中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摄取水平与相应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对14例胃癌患者术前进行PET-CT检查,测定肿瘤最大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并对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检查,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HIF-1α、COX-2和VEGF的表达,分析PET-CT的SUVmax与HIF-1α、COX-2和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SUVmax与HIF-1α、COX-2和VEGF表达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499、0.686、0.279,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HIF-1α、COX-2和VEGF表达量越大,PET-CT显像中18F-FDG摄取越多,浓聚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皮下移植自体子宫内膜组织的方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观察桂枝茯苓丸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模型组、米非司酮组、桂枝茯苓丸A、B组,其中模型组、米非司酮组及桂枝茯苓丸A、B组均制作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术后桂枝茯苓丸A、B组用桂枝茯苓丸灌胃治疗21 d,米非司酮组灌阳性药米非司酮,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灌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大鼠子宫内膜组织VEGF及mRNA、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HIF-1 mRNA表达,测定血清雌二醇(E2)及白介素-8(IL-8)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雌激素受体(ERα)。结果桂枝茯苓丸A、B组VEGF及mRNA、HIF-1α及HIF-1 mRNA在子宫内膜组织上表达下调,E2、IL-8水平及PCNA、ERα表达量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茯苓丸可抑制模型大鼠异位内膜的生长与血管生成,减轻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内皮炎症反应,对实验性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兔急性缺氧耐受性的作用。方法 24只新西兰大耳白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组和通心络组,先在11.4%氧环境下低氧实验,60min后进行密闭缺氧,观察兔密闭缺氧耐受时间,ELISA法检测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主动脉组织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缺氧前比较,缺氧组与通心络组血清HIF-1α含量明显增加(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缺氧组和通心络组主动脉组织HIF-1α和VEGF表达明显增强(P<0.01或P<0.05)。与缺氧组比较,通心络组家兔密闭缺氧耐受时间明显增加(P<0.05),血清HIF-1α含量明显增加(P<0.01),主动脉组织HIF-1α表达增强,VEGF表达明显增强(P<0.05)。结论 HIF-1α和VEGF的表达增高可能是缺氧适应的一种机制,通心络能提高兔的缺氧耐受性,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血清及组织的HIF-1α和VEGF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和人肺腺癌A549的培养,检测含新藤黄酸(GNA)条件培养基对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成管和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和平板克隆实验法研究GNA对HUVEC存活率和克隆形成率的影响;应用薄层胶原建立血管内皮细胞的二维培养模型,观察GN A对于血管内皮细胞成管现象的影响;采用细胞划痕愈合和小室迁移实验考察GNA对HUVEC的迁移能力影响;Westernblot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检测结果显示,HUVEC细胞存活率和克隆形成率随GNA剂量增加而降低.GNA可抑制HUVEC细胞的迁移.还可抑制HUVEC管腔样结构形成.此外,GNA可下调HUVEC中VEGF和HIF-1α蛋白的表达.结论GNA可在体外抑制血管生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分泌的HIF-1α和VEGF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两者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和预后间的关系。方法: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法(ISHH)检测42例宫颈癌组织中HIF-1αmRNA水平,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C水平。结果:0-I期患者HIF-1αmRNA的表达低于Ⅱ-Ⅳ期患者(x2=12.017,P〈0.05),HIF-1αmRNA的表达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表达增强,而与年龄无关(x2=0.001,P〉0.05),与预后相关%=2.378,P〈0.05)。VEGF—C表达与患者年龄(x2=1.117)、临床分期(x2=1.840)、预后ZC=1.187)均无关(均P〉0.05)。VEGF—C、HIF-1αmRNA表达阳性组微血管密度均高于阴性组(Zc分别为4.74和4.40,P〈0.01),HIF-1αtmRNA表达与VEGF—C表达呈正相关(rs=0.321,P〈0.05)。结论:VEGF—C、HIF-1αmRNA在宫颈癌进展过程中可能通过调节肿瘤相关的血管生成起协同作用。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宫颈肿瘤癌RNA,信使缺氧诱导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和人肺腺癌A549的培养,检测含新藤黄酸(gambogenic acid,GNA)条件培养基对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成管和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 thiazolyltetrazolium,MTT)法和平板克隆实验法研究新藤黄酸对HUVEC存活率和克隆形成率的影响;应用薄层胶原建立血管内皮细胞的二维培养模型,观察新藤黄酸对于血管内皮细胞成管现象的影响;采用细胞划痕愈合和小室迁移实验考察新藤黄酸对 HUVEC的迁移能力影响;Western-blotting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检测结果显示,HUVEC细胞存活率和克隆形成率随GNA剂量增加而降低。新藤黄酸可抑制HUVEC细胞的迁移。还可抑制HUVEC管腔样结构形成。此外,新藤黄酸可下调HUVEC中VEGF和HIF-1α蛋白的表达。结论 新藤黄酸可在体外抑制血管生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分泌的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丹皮酚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目的研究丹皮酚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高脂饮食法复制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模型;HE染色并光镜观察主动脉病理学改变;MTT法分析体外培养的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主动脉组织中脂质含量;酶法测定SOD、MDA含量;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IL-1β、TNF-α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主动脉组织中PCNA的蛋白表达。结果丹皮酚(75、150 mg.kg-1)治疗给药(ig,6 wk)能减轻模型动物主动脉内膜增厚及泡沫细胞数量;使主动脉组织中脂质、脂质过氧化反应以及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等方面得到显著改善;并能显著抑制主动脉组织中PCNA蛋白的表达强度;丹皮酚(100~300 mg.L-1)可明显抑制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反应。结论丹皮酚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可能是其降脂、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以及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等协同作用结果,并可能通过抑制PCNA的表达而调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周期。  相似文献   

17.
李琼 《中国基层医药》2014,(21):3246-3248
目的:探讨紫杉醇对子宫癌患者血清及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等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子宫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紫杉醇联合化疗方案对其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IF-1α和VEGF的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患者的宫颈组织进行染色,观察HIF-1α和VEGF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ing法检测宫颈组织中HIF-1α和VEGF表达水平的变化,并比较发生淋巴转移和未发生淋巴转移患者的HIF-1α和VEGF表达的改变。结果未发生淋巴转移子宫癌患者血清中HIF-1α和VEGF的含量分别为(16.71±34.75)ng/L、(255.77±87.99)ng/L,治疗后分别为(98.33±32.17)ng/L、(153.67±65.45)ng/L,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416、5.001, P=0.003、0.007);发生淋巴转移的子宫癌患者血清中HIF-1α和VEGF的含量升高,与未发生转移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055、16.196,P=0.038、0.000);治疗后HIF-1α和VEGF含量下降;宫颈癌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宫颈组织HIF-1α和VEGF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899, P=0.004;t=9.649,P=0.001);发生淋巴转移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HIF-1α的表达水平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3,P=0.004),但VEGF的表达未见明显变化。结论紫杉醇抗子宫癌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IF-1α与VEGF蛋白的表达有关,进而抑制肿瘤组织血管生成和癌细胞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姜黄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淋巴瘤细胞系Raji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合成分泌以及对基质胶中ECV304(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起源的细胞系)细胞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ELISA法检测Raji细胞培养上清VEGF含量;基质胶中ECV304细胞血管形成实验检测姜黄素和TNF-α对血管形成的影响;RT-PCR检测VEGFmRNA及NotchlmRNA的表达。结果:①Raji细胞培养上清VEGF的含量上TNF-α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姜黄素组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②RT-PCR半定量检测结果可以看出,Raji细胞内VEGFmRNA主要为VEGF165和VEGF121,与对照组相比,其含量在TNF-α组明显增加,而在姜黄素组则明显降低;③血管形成实验结果表明Raji细胞培养上清、VEGF(10μg&#183;L^-1)和TNF-α(10 μg&#183;L^-1)处理的Raji细胞培养上清可促进基质胶中ECV304细胞的血管形成,而姜黄素(50μmol&#183;L^-1)处理的Raji细胞培养上清和以RPM11640培养基作为对照加入基质胶中作用ECV304细胞未见血管形成;①ECV细胞内可见NotchlmRNA表达,但在VEGF(10μg&#183;L^-1)组与对照组其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①TNF-α促进Raji细胞VEGF的表达而姜黄素抑制其表达;②TNF-α处理的Raji细胞培养上清在基质胶中促进血管形成,而姜黄素则抑制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9.
脉络宁注射液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脉络宁注射液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常规进行人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培养,将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组和脉络宁20 mg.L-1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chest33258荧光染料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mRNA表达水平。结果:脉络宁注射液可显著提高缺氧损伤细胞的存活率(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氧组细胞内VEGF和Ang-2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与缺氧组比较,脉络宁组VEGF和Ang-2的表达进一步增强,各组间比较均有差异(P<0.05)。结论:脉络宁注射液可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缺氧损伤,上调缺氧血管内皮细胞中VEGF和Ang-2的表达,对血管内皮细胞缺氧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脂肪组织中是否存在缺氧预适应现象,构建CoCl2致缺氧的缺氧模型。方法不同浓度的CoCl2大鼠腹股沟区皮下层浸润注射,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检测该区脂肪HIF-1α蛋白和HIF-1α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用不同浓度的CoCl2行化学缺氧后在不同时间点观察有不同程度的HIF-1α蛋白和HIF-1αmRNA表达,其中,在浓度为20~40mg/kg,时间为3h时脂肪组织中HIF-1α表达达高峰。结论脂肪组织存在缺氧预适应现象;CoCl2的浓度选择20~40mg/kg,时间选择3h时缺氧预适应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