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前病变的关系。对我院200例幽门螺菌检测、胃镜检查和胃黏膜病理活检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分析,检出HP阳性112例,HP阳性组织不典型增生发生率明显高于无HP感染组织,显示HP作为慢性胃炎,慢性胃溃疡的致病菌,与胃黏膜腺体的增生、肠化,癌变有密切关系。HP感染时是胃黏膜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肠化生)发生率分别为9.1%和14.9%,显著高于无HP感染的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发生率2.9%和7.7%(P<0.05)。提示感染HP可使胃黏膜萎缩及肠化生及非典型增生发生率增高,增加了患胃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黄晓东  楼正亮  季峰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3):2814-2815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对疣状胃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疣状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4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四联抗Hp治疗(包括雷贝拉唑,枸掾酸铋,呋喃唑酮,阿莫西林),疗程2周.对照组接受硫糖铝或铝碳酸镁治疗.两组在接受治疗后6个月进行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 治疗组中有17例(89.4%)患者Hp根除,其中9例(52.9%)胃黏膜疣状隆起消失,5例(29.4%)疣状隆起明显改变(数目减少或直径变小),有效率(82.3%).对照组患者Hp无改变,仅1例(5.8%)患者疣状隆起直径变小(P<0.01).结论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合并Hp感染的疣状胃炎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在长期服用NSAIDs的风湿患者中,Hp感染是否提高该类患者引起上消化道损害的危险性。方法对收治的102例患者分为两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组50例;非幽门螺杆菌感染组52例,连续服用非选择性NSAIDS药物12周后复查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组与非幽门螺杆菌感染组十二指肠溃疡分别为3例、1例,胃溃疡3例、2例,糜烂性胃炎分别为2例、1例。结论是否伴有Hp感染对于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风湿患者引起上消化道损害的危险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隆起糜烂性胃炎的发病率及病理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内镜诊断慢性隆起糜烂性胃炎1060例,并随机抽取同期30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慢性隆起糜烂性胃炎组伴有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隆起糜烂性胃炎易并发癌前病变,应对其进行临床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5.
芦红  建新  景艺 《中国医药指南》2008,6(4):170-171
目的探讨隆起糜烂性胃炎的临床及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71例隆起糜烂性胃炎进行胃镜分型、病理学检查及HP检测,并对根治HP治疗的62例进行1~24月的胃镜随访。结果71例隆起糜烂性胃炎HP感染率87.3%。经根治HP治疗,62例患者上消化道症状缓解率为100%,胃镜随访中有1例癌变。结论HP感染是隆起糜烂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隆起糜烂性胃炎与胃癌关系密切,应引起重视,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组织病理学角度分析慢性胃炎的病变特征。方法对确诊的126例慢性胃炎患者的组织形态学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胃炎的胃黏膜具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上皮损伤,腺体萎缩及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等组织学改变。结论重度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上皮损伤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的组织学基础;异型增生的发生率、异型性,随着萎缩及肠上皮化生的程度加重而增高和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将某院2015年1月~2017年11月期间实施胃镜检查的300例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检查病症的差异,将患者划为A组、B组、C组各100例。A组患者为消化性溃疡,B组患者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组患者为正常人群。经14碳呼气试验的方式,鉴别各组患者病症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结果:A组患者Hp感染率为75.00%,B组患者Hp感染率为56.00%,C组患者Hp感染率为15.00%。若以C组患者为参照,A组和B组患者Hp感染率显著高于C组,即各组患者Hp感染率比较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均和Hp感染呈现正向关联,即根治Hp感染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王璟 《首都医药》2000,7(5):56-56
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这种胃炎是在胃粘膜表层损伤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出现腺体破坏、萎缩、消失、粘膜变薄,上皮细胞同则失去了正常功能.与此同时,还可能会出现肠腺化生,假幽门腺化生,胃小凹的上皮可发生增生,发育异常,形成所谓非典型增生.萎缩性胃炎多发生于老年人.有人统计,年龄每增长10岁,其平均递增率为10%.  相似文献   

9.
虞晓红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3):3214-3215
目的:研究胃炎患者血清幽门螺杆菌分类抗体免疫印迹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14C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分类抗体。结果:152例临床各型胃炎患者中,140人14C-呼气试验阳性(92.11%)。14C-呼气试验阳性组Hp分类抗体中CagA、VacA双阳性或单项阳性者127人(90.71%);阳性预测值90.7%,阴性预测值9.3%。结论:14C-呼气试验与幽门螺杆菌分类抗体两种方法组合检测,对临床幽门螺杆菌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作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分类抗体,有简便、敏感、特异、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病理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胃黏膜活检标本626例,行病理检查,明确慢性胃炎程度,有无肠上皮化生病变,并行H-E和Giemsa染色,在高倍镜下观察,查见Hp并同时做14C-呼气试验,二者之一阳性者定为Hp阳性.结果 626例慢性胃炎患者中轻度、中度、重度胃炎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分别为26.9%、56.2%、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并发肠上皮化生患者Hp感染率为80.5%,其中轻度、中度、重度肠上皮化患者Hp感染率分别为62.9%、88.7%、85.71%,轻度与中、重度肠上皮化生比较H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慢性胃炎炎症程度与Hp感染密切相关,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程度与Hp感染也存在密切关系,Hp感染是慢性胃炎炎症发生、发展及肠上皮化生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