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7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分布特征,为脑血管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45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DSA资料,按年龄大小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结果 452例经DSA检查确诊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其中,35.2%仅有颅内病变,31.8%仅有颅外病变,33.0%颅内、外病变并存;颅内病变的发生率为68.1%,稍高于颅外病变的64.8%。青年组单纯颅内病变的比例较高(75.0%);中年组(38.5%)低于青年组(P〈0.01);老年组(28.1%)低于中年组(P〈0.05);老年组以颅内外病变并存的比例较高(36.8%,P〈0.01)。后循环病变老年组高于中年组(P〈0.05),中年组高于青年组(P〈0.01)。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脑卒中史、脑血管病家族史,在颅内、颅外及颅内外病变并存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龄在颅外及颅内外动脉病变并存中的比例明显高于在颅内动脉病变中的比例(P〈0.01)。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发生率高于颅外段,随着年龄的增长,颅外动脉病变及颅内外动脉病变并存的比例逐渐增多,后循环病变增多。高龄是颅外动脉病变的显著性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动脉狭窄的分布及特征。方法采取连续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对120例成年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患者进行检查,其中40例青年组,40例中年组,40例老年组,对脑血管动脉狭窄的分布及特征进行观察。结果 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颅内动脉狭窄为85.0%,显著高于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青年组发生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占较大比重,其高发于大脑动脉;中年组和老年组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存的比例较高。颅外动脉病变发生率会随着年龄增加而不断增加(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患者,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颅外动脉狭窄,且脑动脉狭窄分布具有年龄特征性。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3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年龄分为三组:青年组(≤40岁)、中年组(41~64岁)、老年组(〉165岁),入选患者均行急诊或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术。人院后测定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其中合并糖尿病61例、高脂血症50例,高血压118例、吸烟146例。结果青年组吸烟史明显高于中、老年组(P〈0.01),高血压、糖尿病低于中、老年组(P〈0.01);中年组高脂血症明显高于青、老年组(P〈0.001);青年组单支病变与中、老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三支病变与青、中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胆固醇血症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多见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累及冠状动脉血管支数增加;高胆固醇血症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独立危险因素;吸烟为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及糖尿病为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禹辉 《中国医药指南》2012,(29):114-115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方法搜集整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300例经TCD明确诊断为颅内动脉狭窄患者(门诊患者、住院患者)病例资料,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病史,参照CT、MRI、DSA检查结果,总结、分析颅内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结果 300例中男性176例,女性124例;高血压患者201例,高血脂者84例,血糖升高者52例;狭窄血管共415条,116例诊断为脑梗死。结论脑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密切相关。临床实践中,应重视两者间相关性,并对其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5.
杜大勇  焦力群  李慎茂  朱凤水  凌峰 《天津医药》2012,40(12):1241-124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的特点。方法:应用双C型臂血管造影系统对24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2型糖尿病(糖尿病组)患者与37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不合并2型糖尿病(对照组)患者的全脑血管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照组血管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57,P<0.05);糖尿病组的中重度狭窄和闭塞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2组血管病变均以颅内动脉病变为主,最易受累血管为大脑中动脉,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4,P>0.05)。2组均以多支血管病变为主,糖尿病组多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2.05%vs53.56%),且以弥漫性血管病变(64.63%)和无侧支血管代偿(71.18%)为主,而对照组以非弥漫性血管病变和无侧支血管代偿为主。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全脑血管狭窄程度更重,以颅内动脉受累为主,常表现为多支血管病变、弥漫性血管病变并且侧支代偿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依据。方法脑卒中患者106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54例为SIP组,非进展性脑卒中患者52例为对照组,两组主要危险因素分析比较。结果 SIP组伴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发热及头颈部颅内外大血管狭窄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冠心病、高脂血症、脑卒中史以及吸烟、饮酒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发热以及颅内外血管狭窄是进展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高尿酸血症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同时检测血尿酸、血糖、血脂水平。根据颈部血管彩超结果,分为狭窄组和无狭窄组(对照组),狭窄组再根据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狭窄组,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比较颅内动脉不同狭窄程度间的血尿酸水平。结果:除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已知危险因素外,高尿酸血症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16,P=0.031)。各组血尿酸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尿酸水平可提示狭窄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动脉狭窄分布情况及影响其发生的相关危险性因素。方法将2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 DSA 检查结果分组,其中未发现狭窄或轻度狭窄的患者为对照组(43例),其他分为单纯颅外狭窄组(41例)、单纯颅内狭窄组(93例)和颅内外合并狭窄组(47例)。分析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设计问卷收集包括姓名、年龄、长期吸烟、长期饮酒、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影响因素指标。结果所有研究者中患有动脉狭窄的患者共181例。单因素分布情况显示:性别、年龄、长期吸烟、长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高溶血磷脂酸水平是造成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χ2/t =8.744、5.562、10.736、11.032、9.812、10.002、9.083、2.576,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长期吸烟和饮酒都是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和高纤维蛋白原是单纯颅外狭窄的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长期吸烟和长期饮酒,及高同型半胱氨酸、高纤维蛋白原等因素都是颅内外合并狭窄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以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最为多发。脑动脉狭窄的发生具有年龄特征,随着年龄的增大,颅外、颅内外合并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高同型半胱氨酸、长期吸烟和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溶血磷脂酸是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首发急性左心衰竭的病因和诱因,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收治的232例首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年龄进一步亚组分析。结果患者主要基础疾病为冠心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但是老年组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心肌病比例显著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主要诱因为肺部感染、严重心肌缺血及劳累,中青年组劳累因素所占比例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肺部感染及严重心肌缺血所占比例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发急性左心衰竭病因以防治冠心病和高血压为主,中青年还应重视心肌病;肺部感染、严重心肌缺血及劳累是其主要诱因,应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特点及不同独立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入选120例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老年组88例(≥60岁,男/女,55/33)和青年组32例(〈45岁,男/女,31/1),比较组间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患者心血管疾病易患危险因素及有关生化检查,检测ABI、颈总动脉IMT,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所有数据用SPSS13.0处理。结果:老年组女性、高血压、糖尿病比例明显高于青年组,TG、Gensini总积分、冠脉病变程度、颈总动脉IMT水平明显高于青年组;而青年组男性、吸烟、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ABI、CRP水平高于老年组。多因素分析发现,踝臂指数、颈总动脉IMT是老年组冠脉病变程度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颈总动脉IMT是青年心肌梗死组冠脉病变程度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糖尿病、TG异常、ABI、颈总动脉IMT为老年心肌梗死突出危险因素;而踝臂指数、颈总动脉IMT为冠脉病变程度独立相关危险因素。男性、吸烟、早发冠心病家族史、CRP水平为青年心肌梗死突出危险因素;而颈总动脉IMT为冠脉病变程度独立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姜成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2):3043-3044
目的了解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情况。方法对冠脉造影资料较全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89例患者,复查冠脉造影,观察其再狭窄情况,分析再狭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冠脉病变特点、支架性质。结果多支病变占73.9%。89例复查冠脉造影,发现再狭窄率为23.5%;其中,裸支架组的再狭窄率35.2%明显高于药物洗脱支架组。狭窄与无狭窄患者的年龄和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并发糖尿病病例数量、支架长度以及支架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糖尿病、支架总长度、多个支架、支架性质为再狭窄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2.
陈岚  瞿浩  李玫 《贵州医药》2012,36(7):602-605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分布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150例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于我院住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MRI和MRA检测、及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并通过问卷形式了解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等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 (1)动脉狭窄栓出率为74.00%.其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41.44%,单纯颅外动脉狭窄11.71%,颅外合并颅内动脉狭窄46.85%.轻度狭窄占26.13%,中度狭窄43.24%,重度狭窄30.63%.(2)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LDL2C等为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HDL2C为保护因子.(3)根据MRI和MR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中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轻度狭窄组,随着狭窄程度逐渐变严重,CRP及IL-6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发生率较高,可通过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等预防急性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动脉狭窄好发部位,分析其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355例广州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利用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评分分组。同时按照脑血管造影(DSA)结果分组。记录年龄、家族史、吸烟、饮酒等影响因素。结果患者脑血管造影显示:无血管狭窄70例,不同程度血管狭窄285例。青年以颅内动脉狭窄为主,中年以颅内血管狭窄及合并颅内外血管狭窄为主,老年以颅外血管狭窄为主。颅内外动脉狭窄常见部位为:大脑中动脉163条,椎动脉156条。高血压、周围血管病变为脑血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不同年龄组动脉狭窄部位分布有差异,ESRS评分能有效预测脑动脉狭窄风险。  相似文献   

14.
女性冠心病临床特征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的临床特征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以男性为对照,回顾性分析246例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女性冠心病发病年龄较男性晚(P〈0.05);绝经为女性冠心病的特殊危险因素,绝经后雌二醇水平降低,脂质代谢紊乱加重;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及糖尿病是女性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者显著高于男性(P〈0.05);女性吸烟者显著低于男性(P〈0.05)。女性不典型心绞痛及非特异性ST-T改变多于男性;女性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显著高于男性,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显著低于男性(P〈0.05)。女性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多见,左前降支最易受累,女性多支病变多于男性(P〈0.05)。女性选择性介入治疗明显少于男性(P〈0.05)。结论女性冠心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应加强对女性冠心病防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年男性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冠心病发生及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冠脉造影证实的32例冠脉粥样硬化者(冠脉狭窄〈50%)、86例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50%),并选30例冠脉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进行血清脂联素的测定,同时检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血浆胰岛素水平(FINS)、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等相关指标,计算HOMA-IR指数。结果冠心病组及冠脉粥样硬化组血清脂联素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尸〈0.01),冠心病组脂联素浓度明显低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冠心病组中急性冠脉综合征脂联素浓度明显低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1)。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单支病变组血清脂联素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三支病变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单支病变组及双支病变组(P〈0.05),而双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体重指数、低密度脂蛋白(LDL-C)呈负相关(r分别为-0.291、-0.221,P〈0.05),与HORA-IR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476,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ORA-IR指数是影响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的最重要因素(r^2=-0.46,P〈0.01)。结论脂联素参与中年男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的水平降低,且其浓度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和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梁雄飞  林燕 《安徽医药》2018,22(4):621-623
目的 观察分析颈动脉超声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性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 从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该院收治的CAD合并ICVD患者中,随机选取180例纳入此研究领域中,均经血管造影确诊,采用颈动脉超声(即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对颈动脉、颅内动脉进行检查,并分为动脉狭窄组、动脉非狭窄组,分析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多发斑块、不均质斑块、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颈动脉狭窄比例较非狭窄组患者更高,多发斑块、不均质斑块、IMT增厚、颈动脉狭窄与CAD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性病变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针对CAD合并ICVD患者实施颈动脉超声检查,可更加准确地筛选心脑血管高危人群,为疾病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有创大动脉脉压(P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15 6例入选病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的严重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的血管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所有病例均在术中测量主动脉血压。结果 高血压组较非高血压组冠心病患病率明显增高(73 .6 %vs 5 8. 5 % ,P =0 .0 32 )。高血压组患者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的患病率(35. 2 %vs12 .3% )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P =0 .0 0 1)。冠状动脉狭窄组,主动脉测压其收缩压(SBP)、PP均显著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 ,且SBP与PP随着狭窄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大动脉PP、年龄、高血压病史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最为密切。结论 大动脉PP是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危险因素与脑动脉病变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110例有造影指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对脑动脉狭窄程度和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年龄>60岁、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均为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糖尿病、高血压与脑动脉狭窄的关系更为密切;各危险因素中,糖尿病脑动脉中度狭窄的发生率较高血压高(P<0.05),糖尿病脑动脉重度狭窄的发生率较冠心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60岁、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症是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糖尿病、高血压与脑动脉狭窄的关系更为密切;糖尿病可能是脑动脉严重狭窄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