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PiCCO技术测得的容量参数较传统压力参数对脓毒症休克伴肺水肿患者血容量状态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评估的准确性。方法:通过PiCCO技术(即经肺热稀释方法和脉搏轮廓分析法)对16例因严重脓毒症休克伴发肺水肿而入住ICU的病人,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中心静脉压(CVP)、EVLW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等指标。结果:ITBVI、GEDVI与EVLWI有显著相关性,前者r=0.55,P〈0.001,后者r=-0.61,P〈0.0001,而CVP与EVLWI相关性差;△FB (24h出入量变化)、△CVP与EVLWI无关,/XITBVI、△GEDVI与EVLWI相关,前者r=-0.57,P〈0.01,后者r=0.63,P〈0.005。结论:容量参数(如GEDVI、ITBVI)比传统压力参数(如CVP等)评估脓毒症伴发肺水肿患者的EVLWI更为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仪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2月入院治疗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11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治疗过程中采用深静脉穿刺监测患者中心静脉压(CVP)水平,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ICCO监测,两组均连续治疗72 h。比较两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及不同预后的胸腔内血容量(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指数(PVPI)及心脏指数(CI)。结果:观察组活性药物使用、住院及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ITBV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2 h,观察组PVPI、EVLWI水平均低于治疗后24、48 h,且治疗后48 h均低于治疗后24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2 h,观察组CI水平均高于治疗后24、48 h,且治疗后48 h均高于治疗后24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预后良好43例,死亡12例;观察组不同预后下ITBV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者EVLWI水平低于死亡患者,PVPI及CI水平均高于死亡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采用PICCO监测效果理想,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ICCO监测技术对严重脓毒症患者输液管理与护理。方法通过PICCO(pulseindicatedconitinuouscardiacoutput)技术(PULSION公司,德国),即经肺热稀释方法和脉搏轮廓分析法,对28例因严重脓毒症入住ICU的患者,监测MAP、CI、SI、SV、EVLWI、ITBVI、GEDVI,记录液体复苏前后的上述指标。结果复苏前与复苏终点(感染发生后6~10小时内)相比,ITBVI、GEDVI与SI有显著相关性,P〈0.01;HR与SI似呈负相关,P〉0.05;CVP、MAP与SI相关性较差,P〉0.05;复苏后的胸腔内血容量变化(ΔITBVI)与每搏输出量指数变化(ΔSI)有显著相关性,P〈0.01;全心舒张末期总容量指数变化(ΔGEDVI)与ΔSI显著正相关,P〈0.05;而ΔCVP、ΔHR、ΔMAP与ΔSI相关性较差P〉0.05。结论 ITBVI、GEDVI及容量复苏后的变化可以准确、可靠地评估患者容量状况,指导严重脓毒症患者的液体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连续心排量(PICCO)技术分析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优势。 方法 将83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采用PICCO技术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心排量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I)、胸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观察2组常规生理指标[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中心静脉压(CVP)],并统计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患者常规生理指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受到组别与时间的影响(P<0.05),组别和时间无交互作用(P>0.05)。T0和T4时,HR、SBP、DBP及CVP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观察组HR、SBP、DBP及CV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T0时,CI、GEDVI、ITBVI及EVLWI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4时,观察组CI、GEDVI、ITBVI水平高于对照组,EVLWI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随访期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认知功能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维持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方面,优于全身麻醉,更加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以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ntrathoracic blood volume index,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在老年重大胸部外伤手术中液体复苏的应用研究。方法:急诊行重大胸部外伤手术的老年患者48例,随机分为以ITBVI/EVLWI为导向的研究组(Study group S组)和对照组(Routine group,R组),每组各24例患者。对照组监测CVP指导补液,研究组应用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ITBVI、EVLWI等指标,准确评估患者容量状况。比较术中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 O2)、乳酸等指标。观察术后休克改善情况及氧合指数,术后呼吸机通气时间,以及急性肺水肿发生率、死亡率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组织灌注改善,休克改善明显好转,氧合指数明显增加,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明显增加,血乳酸浓度明显降低,急性肺水肿、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CVP,以ITBVI、EVLWI指导液体复苏,能更精确评估和指导老年重大胸部外伤手术患者术中液体管理,减少急性肺水肿发生率,减少呼吸机辅助时间,缩短ICU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张磊  王晓源  陈汉明 《重庆医学》2018,(1):63-65,70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该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2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NPE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神经科治疗措施,通过中心静脉压(CVP)指导补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通过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根据心排血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等指导液体管理,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颅内压(ICP)、平均每日输液量、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定.结果 观察组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PaO2/FiO2)、ICP等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对照组CVP上升更明显(P<0.05),观察组CI、EVLWI、PVPI、GEDVI、ITBVI等好转稳定;观察组的平均每日输液量、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要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预后良好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可以更好地进行液体管理、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上机及住院时间,但并未明显改善预后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以心指数(C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为目标导向的液体管理策略对老年重大手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急诊行重大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ASA评分3~4级。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监测CVP(中央静脉压)指导补液。研究组进行中心静脉置管+股动脉置管+PiCCO模块连接,应用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CVP、CI、ITBVI、EVLWI,准确评估患者容量状况,以CI 3.0~5.0 L/min/m2, ITBVI 800~1000 mL/m2,EV-LWI 3.0~7.0 mL/kg为参考值,进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术中根据CI、ITBVI、EVLWI动态变化调整补液,监测患者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尿量、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ScvO2)、乳酸、肾功能等指标。观察患者术后休克改善情况及呼吸机撤除时间,以及急性肺水肿发生率、急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死亡率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组织灌注改善,休克改善明显好转,尿量明显增加(P<0.05),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明显增加(P<0.05),血乳酸浓度明显降低(P<0.05),急性肺水肿、急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死亡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以CI、ITBVI、EVLWI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能有效优化老年重大手术患者的心脏前负荷,提高心输出量,保证微循环灌注,维持机体氧供需平衡,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检测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源性体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68例,分为研究组36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源性休克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行深静脉穿刺监测患者中心静脉压(CVP)变化.研究组在常规监测基础上行深静脉置管+股动脉置管+ PICCO监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研究组治疗期间PICCO指标变化.结果 研究组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间、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心输出量(CI)显著升高,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PVPI显著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胸腔内血容量(ITBV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存活组CI显著高于死亡组,EVLWI和PVPI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两组ITBV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可以反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对于指导患者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 PICCO)监测指导下液体管理对肺水肿危重患者心排量指数( CI)、血管外肺水含量指数( EVLW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 GEDVI)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肺水肿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镇静、强心、扩血管等常规治疗。对照组行颈内静脉导管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进行液体管理,观察组行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根据结果进行液体管理。观察两组管理前后CI、EVLWI、GEDVI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管理后CI指标均较管理前升高( P <0.01),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 P <0.01);观察组管理后EVLWI指标较管理前下降( P <0.01),GEDVI指标较管理前升高( P <0.01)。结论通过PICCO监测能有效指导肺水肿危重患者早期液体管理,有助于肺水肿危重患者救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和中心静脉压(CVP)监测下脓毒性休克并发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效果,阐明PICCO和CVP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137例脓毒性休克并发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CVP组(68例)和PICCO组(69例)。CVP组进行CVP监测指导治疗,PICCO组进行PICCO监测指导治疗。分别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24和48 h后乳酸及B型脑钠肽(BNP)水平、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CVP,记录PICCO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分别记录2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28 d死亡率。结果:与CVP组比较,PICCO组患者治疗6、24和48 h后乳酸和BNP水平及HR均明显降低(P<0.05),乳酸清除率、ScvO2、MAP和CVP均明显升高(P<0.05);PICCO组MAP水平明显高于同时间点CVP组(P<0.05),ScvO2在治疗48 h后明显高于同时间点CVP组(P<0.05),而2组患者CVP水平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MODS发生率和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ICCO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短于CVP组(P<0.05)。结论:PICCO监测指导治疗脓毒性休克并发心功能不全优于CVP的监测,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PiCCO)技术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ARDS并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患者40例,均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根据血流动力学监测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经股动脉放置PiCCO动脉导管,参考PiCCO指标的动态变化指导液体管理、血管活性药应用及呼吸机参数的调节。对照组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参考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心率(HR)及尿量等情况指导补液。比较两组治疗前(T0)、治疗后24 h(T1)、治疗后48 h(T2)的HR、CVP、MAP、氧合指数(PaO2/FiO2),比较观察组撤机前、SBT后30min以及拔管后30min时的PiCCO参数:中心静脉压(CVP)、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进行GEDVI、ITBVI与CVP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比较两组呼吸机治疗时间、ICU住院时间、28天内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T1、T2 的PaO2/FiO2 为245.4±18.7 mmHg、295.3±20.6 mmHg,分别高于对照组189.3±19.7 mmHg、236.5±20.2 mmHg,HR、CVP、MAP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观察组撤机拔管后容量指标及血管外肺水较撤机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DVI、ITBVI与CVP的相关性分析发现,GEDVI与CVP及ITBVI与CVP相关系数分别为0.131、0.224,相关性较弱(P>0.05)。观察组呼吸机治疗时间、ICU 住院时间为7.78±2.31天、9.12±2.32天,对照组分别为15.12±3.68天、21.53±4.81天,观察组28天内病死率10%低于对照组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应用PiCCO可更精准地监测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强化液体管理,为ARDS撤离呼吸机创造条件,可使患者早日脱机,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术后中心静脉压控制对肝移植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对照方法,纳入2012年2月-2013年10月肝移植术后住ICU患者36例,监测中心静脉压(CVP),脉搏指示性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氧合指数,脱离呼吸机时间以及观察期间液体累计出入量,超声评估肺水。入ICU的患者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经24 h容量调整后分为两组:目标中心静脉压为0~6 mm Hg的18例患者为常规组,目标中心静脉压为6~12 mm Hg的18例患者为控制组。结果与控制组比较,常规组脱离呼吸机时间缩短(11.6±0.6 h vs 16.7±0.7 h,P<0.05),胸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以及超声评估肺水肿分数降低(P<0.05);氧合指数常规组较控制组升高[(298.4±31.7)mm Hg vs(236.1±32.4)mm Hg,P<0.05]。结论在肝移植术后第一个24 h内,将中心静脉压(CVP)控制在0~6 mm Hg有利于改善肺脏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致心源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76例急性心肌梗死致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根据溶栓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分为溶栓组41例和非溶栓组35例。入院12h内行脉波指示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获取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每搏指数(SV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等参数,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同时检测血浆B型利钠肽(BNP)和超敏 C反应蛋白(hs- CRP)。结果溶栓组41例患者中溶栓成功35例,不成功6例。在研究观察的7d内,溶栓组死亡2例,均在24h内死亡;非溶栓组死亡10例,其中24h内死亡6例,7d内死亡4例。溶栓组CI、SVI、MAP明显高于非溶栓组(P<0.01);EVLWI、ITBVI、GEDVI、CVP明显低于非溶栓组(P<0.01)。溶栓组血浆BNP、hs- CR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明显低于非溶栓组(均P<0.01),左室射血分数较非溶栓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溶栓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PiCCO技术为心源性休克血流动力学支持提供了有效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的相关性,根据血浆NT-proBNP水平初步判断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以指导液体治疗。方法选取NYHA分级≥Ⅲ级或Killip分级≥Ⅱ级急性心力衰竭患者36例,在行PICCO监测后1、24、48 h测定患者的ITBVI、NT-proBNP水平和中心静脉压(CVP),计算ITBVI和NT-proBNP、CVP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 NT-proBNP水平随着ITBVI升高而升高,呈正相关(r=0.701,P<0.05);NT-proBNP水平越高,每搏量指数(SVI)越低,呈负相关(r=-0.405,P<0.05);CVP与NT-proBNP、ITBVI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182,P>0.05;r=0.054,P>0.05)。结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浓度越高,心脏泵血功能越差,心脏容量超负荷的风险越大;CVP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容量负荷评估准确性差,不适合单独作为评估心力衰竭患者容量负荷状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PICCO)主导下多指标监测在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严重烧伤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院的56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常规监测方法指导液体管理;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入院的56例患者为观察组,接受PICCO主导下的多指标监测方法指导液体管理。记录两组患者入院后24、72 h及7 d时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入住ICU天数及入院72 h、30 d死亡率等;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心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水平。结果治疗24、72 h及7 d后,观察组患者APACHEⅡ、HR、MAP、CVP水平高于对照组,输液量少于对照组,胸腔积液及肾功能不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入住ICU天数及呼吸机使用天数少于对照组,入院72 h、30 d内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应用PICCO后,观察组患者CI、SVRI、GEDVI、EVLWI等各指标水平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主导下的多指标监测能直接、准确地提供严重烧伤患者血流动力学的重要信息,对严重烧伤患者输液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的相关性,根据血浆NT-proBNP水平初步判断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以指导液体治疗.方法 选取NYHA分级≥Ⅲ级或Killip分级≥Ⅱ级急性心力衰竭患者36例,在行PICCO监测后1、24、48 h测定患者的ITBVI、NT-proBNP水平和中心静脉压(CVP),计算ITBVI和NT-proBNP、CVP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 NT-proBNP水平随着ITBVI升高而升高,呈正相关(r=0.701,P<0.05);NT-proBNP水平越高,每搏量指数(SVI)越低,呈负相关(r=-0.405,P<0.05);CVP与NT-proBNP、ITBVI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182,P>0.05;r=0.054,P>0.05).结论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浓度越高,心脏泵血功能越差,心脏容量超负荷的风险越大;CVP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容量负荷评估准确性差,不适合单独作为评估心力衰竭患者容量负荷状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早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EGDT)的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PICCO)技术在严重多发伤病人容量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严重多发伤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在中心静脉压(CVP)监测下行容量管理,观察组在PICCO监测下行容量管理。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后危重程度评分、各项生理指标变化和预后情况,并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液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24、48 h的APACHEⅡ评分和治疗后24、48 h的I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6、24、48 h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清乳酸水平、尿量和PaO2/FiO2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置监护室时间、72 h液体复苏总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6 h液体复苏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内比较显示,治疗后6、24、48 h,病人心排血指数、胸腔内血容量指数、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和外周血管阻力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P<0.01),血管外肺水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基于早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的PICCO监测应用于严重多发伤病人容量管理,能改善病人病情危重程度和各项生理指标及血液动力学状态,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控制对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NPE)伴应激性高血糖(stress hyperglycemia,SHG)患者的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主要指标的影响,评价血糖控制对NPE伴SHG患者肺水变化及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方法],对51例NPE伴SHG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6例),以持续胰岛素静脉微泵输注治疗方案控制血糖于4.4∽8.3 mmol·L-1;对照组(25例),控制血糖于10.0∽11.1mmol·L-1,两组其他常规治疗相同。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开始3d的CI、ITBVI、GEDVI、EVLWI、PVPI、CVP等PiCCO监测指标,血糖与ITBVI、GEDVI、EVLWI、CVP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患者结局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两组的血糖、EVLWI及APACHEⅡ评分变化。[结果]研究组CI与氧合指数(PaO2/FiO2)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TBVI、EVLWI、PVP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1);血糖与EVLWI呈显著正相关(r=0.68,P〈0.001),与PVPI、ITBVI呈显著正相关(r=0.64,P〈0.001,r=0.52、P〈0.05),而与GEDVI、CVP无显著相关性(r=0.17,P〉0.05,r=0.20,P〉0.05);血糖与PaO2/FiO2呈显著负相关(r=-0.57、P〈0.05)。死亡组血糖、EVLWI水平、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良好的血糖控制能改善NPE伴SHG患者的PiCCO监测主要指标,减轻肺水,血糖控制水平与PaO2/FiO2负相关,可结合PiCCO监测主要指标更好地评估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在严重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管理中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06例严重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为两组。EVLWI+ITBVI组54例,以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iCCO)技术测定EVLWI和ITBVI指导液体管理;对照组52例,常规以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EGDT)的达标时间和达标率,治疗1 d和3 d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血清乳酸、血肌酐,72 h内液体管理数据,机械通气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EVLWI+ITBVI组6 h的EGDT达标率比对照组高(75.9%比55.7%,P<0.05),而EGDT达标时间和24 h的EGDT达标率无显著差异(P>0.05)。EVLWI+ITBVI组3 d时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血乳酸较1 d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EVLWI+ITBVI组3 d时血肌酐无明显增加,而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EVLWI+ITBVI组0~6 h液体入量和液体平衡量比对照组多,其余时段入量、出量、平衡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LWI+ITBVI组机械通气率、机械通气的时间、住ICU时间和28 d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与传统CVP指导的液体管理相比,ITBVI和EVLWI可以更精确评估和指导严重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管理,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PICCO技术在多发伤患者指导液体复苏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VI)在多发伤患者容量状态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6例因多发伤入住ICU的患者,通过PICCO(pulse-indicated conitinuous cardiacoutput)技术(PULSION公司,德国)即经肺热稀释方法和脉搏轮廓分析法监测MAP、CI、SI、SV、EVLWI、ITBVI、GEDVI,记录液体复苏前后的上述指标。同时,监测复苏前、复苏24h后动脉血气分析,记录每次的乳酸及碱剩余值。结果复苏前与复苏终点相比,ITBVI、GEDVI与SI有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783、0.774(P〈0.01);HR与SI似呈负相关,r=-0.309(P〉O.05);CVP、MAP与SI相关系数r分别为0.104、-0.025(P〉0.05),相关性较差;复苏后的胸腔内血容量变化(AITBVI)与每搏输出量指数变化(ASI)有显著相关性,r=0.654(P〈O.01);全心舒张末期总容量指数变化(AGEDVI)与ASI,显著正相关,r=0.558(P〈0.05);而ACVP、AHR、AMAP与ASI相关系数r分别为-0.042、-0.382、-0.382(P〉O.05).相关性较差。存活组与死亡组相比,液体复苏前乳酸及碱剩余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24h后,死亡组乳酸及碱剩余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存活组液体复苏24h后乳酸及碱剩余水平明显低于复苏前(P〈O.01),死亡组液体复苏前后乳酸及碱剩余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TBVI、GEDVI及其容量复苏后的变化能准确、可靠地评估患者容量状态,对多发伤患者的液体管理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