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妊娠时期FT3/FT4比值与妊娠糖尿病(GDM)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行规律产检的孕妇400例,于孕早期和孕中期测定甲状腺功能,并于妊娠24周~28周行82 g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根据OGTT结果将孕妇分为正常对照组(n=226)和GDM组(n=174),分别比较在孕早期和孕中期2组FT3/FT4比值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孕早期和孕中期FT3/FT4比值与GDM发生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FT3/FT4比值对孕妇发生GDM的预测价值。结果GDM组孕早期(0.40±0.08 vs 0.28±0.06,P<0.05)和孕中期(0.56±0.10 vs 0.36±0.09,P<0.05) FT3/FT4比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孕早期FT3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瘦素对于预测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20例孕妇,根据其血糖是否达到相应标准分为GDM组、正常组、糖尿病合并妊娠组。观察不同组在孕期、产后的血清瘦素、APN、TNF-α、CRP水平。结果孕早期,GDM组和糖尿病合并妊娠组孕妇血清瘦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APN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及孕晚期,GDM组和糖尿病合并妊娠组血清瘦素、TNF-α、CRP均显著升高,APN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早期瘦素升高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28,P=0.002)。结论孕早期的瘦素升高可能作为诊断GDM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妊娠妇女备孕期体质量指数(BMI)及孕早期体重增加幅度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进行产检的孕妇38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于妊娠24~28周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诊断结果将所有孕妇分为GDM组(n=165)与非GDM组(n=221),收集相应的临床资料,比较并分析孕妇GDM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孕早期体重增加幅度对GDM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在386例孕妇中,诊断为GDM者占42.75%(165/386)、非GDM者占为57.25%(221/386)。两组孕妇的年龄、身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糖尿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分布及孕前BMI、孕早期体重增加、孕早期空腹血糖、孕早期空腹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非G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6,t=3.690~10.322,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分布及孕前BMI和孕早期体重增加均是GDM...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维生素D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的相关性及对GDM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沈阳市妇婴医院分娩的孕妇共366例,其中GDM组167例,非GDM组199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妊娠6~13~(+6)周检测的维生素D、妊娠24~28周时检测的维生素D及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结果,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ROC曲线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孕早期、中期维生素D充足者分别占1.64%、28.14%,孕早期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孕中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维生素D水平均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增加。相比于非GDM组,GDM组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较高,孕早期及孕中期的维生素D水平、维生素D增长量均较低,空腹血糖(FPG)、服糖后1 h血糖(1 h PBG)、服糖后2 h血糖(2 h PBG)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孕早期维生素D与FPG负相关(P0.01);孕期维生素D增长量与孕前BMI、FPG均呈负相关(P0.01)。孕早期维生素D预测发生GDM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22(P0.05),以维生素D为18.15 ng/ml作为界值预测GDM的灵敏度63.47%,特异度为56.78%,阳性预测值为55.21%,阴性预测值为64.94%。结论妊娠期妇女维生素D水平普遍不足或缺乏,随着孕周的增加,维生素D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孕期的维生素D增长量可能与孕前BMI有关;孕早期维生素D水平低是GDM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无GDM高危因素者,孕早期维生素D18.15ng/ml预测发生GDM的灵敏度是63.47%,特异度是56.78%。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孕早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进行监测,并分析其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确诊为GDM的孕妇156例的病历资料(GDM组),随机选取同期正常糖耐量(normal glucose tolerance,NGT)孕妇156例为对照(NGT组),比较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血常规和肝功能指标,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WBC、ALT和AST水平与GDM发生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WBC、ALT和AST单独及联合预测GDM的效果。结果两组平均年龄和孕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WBC(9.73±1.60)×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7.45±1.92)×10~9/L、ALT(25.93±6.57)U/L、AST(25.30±7.55)U/L均明显高于NGT组[(7.57±1.62)×10~9/L、(6.71±1.69)×10~9/L、(18.32±5.66)U/L、(16.29±5.51)U/L](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WBC、AST和ALT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WBC、AST和ALT联合预测GDM发生风险的效能较高(AUC=0.903,P0.05),利用约登指数得出最佳截点为WBC≥9.31×10~9/L,ALT≥23 IU/L和AST≥21.34 IU/L。结论 GDM患者孕早期WBC、ALT和AST水平明显升高,孕早期应用WBC、ALT和AST联合监测可为预测GDM发生风险提供新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四肢骨骼肌量(ASM)与踝肱指数(ABI)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3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的2型糖尿病患者278例(男/女:158/120例), 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生化指标、ABI, 应用体质成分分析仪测定肌肉量, 获取ASM, 并计算四肢骨骼肌指数(ASMI)、四肢骨骼肌体重比(SMI)及四肢骨骼肌体重指数比(ASM/BMI)。利用相关性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不同方法校正后的上述指标与AB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在所有患者中, ABI与ASM(r=0.14, P=0.020)、ASMI(r=0.13, P=0.030)、ASM/BMI(r=0.13, P=0.030)呈正相关, 而与SMI(r=0.12, P=0.053)无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 ASMI(β=0.053, 95%CI:0.006~0.101, P=0.027)、ASM/BMI(β=0.347, 95%CI:0.040~0.654, P=0.027)均与AB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有糖尿病家族史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产后发生2型糖尿病(T2DM)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天长市人民医院确诊为GDM且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275例, 根据产后发生T2DM的情况将患者分为产后正常组和产后发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产后发生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 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 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与校准曲线评价模型预测能力, 用X-tile软件获取列线图模型的积分截断值, 绘制生存曲线并进行内部核验。结果 275例GDM患者中, 共有68例产后发生T2DM, 发病率为24.73%。两组年龄、孕前BMI值、孕期增重、孕期空腹血糖和孕期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30岁、孕前体重指数(BMI)偏高、孕期增重≥6 kg、孕期空腹血糖>5.8 mmol/L与孕期糖化血红蛋白>5.2%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GDM患者产后发生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产后发生T2DM的C-...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与孕妇体成分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月在徐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进行产检的407例24~28周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结果将孕妇分为GDM组(200例)和非GDM组(207例),对两组孕妇进行问卷调查、体成分检测等;采用SPSS 21. 0统计软件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GDM组孕前体质量、孕前体质指数(BMI)、孕期身体水分含量、蛋白质、矿物质、体脂肪、体质量、骨骼肌、体脂百分比以及孕期体质量增长均明显高于非GDM组(P0. 05)。孕中期体质量过大是GDM的危险因素(P0. 05),年龄≤35岁、孕前BMI≤24 kg/m2、适宜的蛋白质体成分、服用铁剂和服用复合维生素是GDM的保护因素(P0. 05)。结论 GDM与体成分相关,应加强孕妇孕期体质量管理,以保护孕妇降低妊娠风险和预防GDM。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影响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发生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并通过预测模型研究其预测方案。方法通过随机抽样纳入2016年2月-2019年3月住院治疗的GDM患者,纳入GDM发生自发性早产的患者100例,GDM无自发性早产的患者100例,先对比两组临床基线资料,然后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计算影响结果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预测模型ROC分析预测价值。结果两组临床基线资料中,妊娠年龄、月经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紊乱史、自然流产史、糖尿病家族史、孕前体质指数(BMI)、妊娠期感染史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中,月经周期紊乱史、妊娠期感染史两个因素对自发性早产均无影响。妊娠年龄、月经初潮年龄、自然流产史、糖尿病家族史、孕前BMI为影响GDM患者发生自发性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ROC预测模型结果显示,孕前BMI的AUC最高,自然流产史AUC最低为0.645,灵敏度最高为孕前BMI(85%);灵敏度最低为糖尿病家族史(57%);特异度最高为糖尿病家族史(76%),特异度最低为妊娠年龄(46%)。多因素联合做ROC分析可知,AUC=0.873,灵敏度=87%,特异度=73%,95%CI=0.819~0.916。结论妊娠年龄、月经初潮年龄、自然流产史、糖尿病家族史、孕前BMI为影响GDM发生自发性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联合对于预测GDM的发展有着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C-反应蛋白体重指数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妊娠24—28周孕妇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体重指数(BMI)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为寻找早期预测GDM的生物学指标提供前期研究。方法妊娠24—28周GDM孕妇35例(GDM组)及同期糖耐量正常(NGT)孕妇30例(NGT组)均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孕妇外周血CRP表达水平。结果GDM组与NGT组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P〉0.05);GDM组孕中期BMI较NGT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P〈0.05);孕前BMI与血清CRP成正相关(r=0.63,P〈0.01);GDM组孕前肥胖比例较NGT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7,P〈0.01)。结论CRP对GDM的独立影响不能被证实,而GDM患者血清CRP水平与孕前BMI有正相关关系,GDM组孕前肥胖比例高,孕前肥胖是GDM的独立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TG/HDL-C和TC/HDL-C对妊娠糖尿病(GDM)的预测价值。方法根据妊娠24周~28周的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将研究人群分为GDM组(116例)和糖耐量正常(NGT)组(124例),对所有研究者进行体格检查、血脂、血糖等指标的测定,计算TG/HDL-C和TC/HDL-C。结果与NGT组相比,GDM组LDL-C、TG、TC、TC/HDL-C、TG/HDL-C、FBG、FINS、1 h PG、2 h PG和HOMA-IR均明显升高,HDL-C和HOMA-β显著降低(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示,TG、TC/HDL-C、TG/HDL-C、FBG和FINS与HOMA-β密切相关;TC/HDL-C、TG/HDL-C、FBG和FINS与HOMA-IR密切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 TG、TC/HDL-C和TG/HDL-C均是GDM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TG/HDL-C的曲线下面积最大,即0.827,当截断值取2.27时,对GDM诊断的灵敏度为78.80%、特异度为69.60%。结论血脂指标比值与HOMA-β和HOMA-IR密切相关,是GDM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孕早期血清铁蛋白水平(SF)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及对GDM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门诊行产检并且住院分娩的58例GDM孕妇(GDM组)和同期58例正常对照孕妇(NGT组)的一般资料、孕早期(11~13周)和孕中期(24~28周)SF水平、空腹血糖水平(FPG)、空腹胰岛素(FINS)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孕妇孕早、中期SF水平和HOMA-IR.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孕早、中期SF水平与HOMA-IR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评估SF在孕早期SF在GDM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孕早、中期GDM组孕妇SF水平和HOMA-IR高于NGT组(t值为5.472~10.635,均P<0.05);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孕早期SF水平与HOMA-IR呈正相关(r=0.672,P<0.05);孕中期SF水平与HOMA-IR呈正相关(r=0.783,P<0.05);孕早期SF水平对GDM的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5.最佳阈值为22.96μg/L,其敏感度为89.26%、特异度为85.97%.Youden指数为0.891,阳性预测值为96.51%,阴性预测值为60.32%.结论 孕早期SF水平变化与GDM的发病相关,孕早期SF水平可能作为早期诊断和预防GDM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妊娠早中期(8~20周)血清中脂肪因子Nesfatin-1和Vaspin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10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产检的200例妊娠8~20周孕妇,其中,收集到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结果的194例作为研究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ELLSA)法测定血清Nesfatin-1和Vaspin水平,根据孕妇OGTT结果,将其分为GDM组42例与糖耐量正常(NGT)组152例;再将孕妇受检孕周<14周者分为小孕周组68例,受检孕周≥14周者分为大孕周组126例,比较GDM组与NGT组及小孕周组与大孕周组的Nesfatin-1和Vaspin水平,并分析其对GDM的预测价值。结果 GDM组孕妇的孕次、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均明显高于N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14、2.081,P<0.05)。GDM组孕妇的血清Nesfatin-1和Vaspin水平均明显高于N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01、2.002,P<0.05);GDM组孕妇的OGTT结果中,空腹血糖、1h血糖、2h血糖...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新诊断标准下孕早期代谢综合征和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评价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536例孕早期妇女,收集基线信息,以完成孕中期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511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孕早期代谢综合征和GDM的关系,评价其对GDM的预测价值。结果 109例(21.3%)诊断为GDM。调整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早期空腹血糖(FPG)≥5.1 mmol/L、三酰甘油(TG)≥3.49 mmol/L及达到妊娠期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孕妇发生GDM的风险均升高。孕早期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预测GDM的灵敏度、特异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新诊断标准下孕早期代谢综合征、FPG≥5.1 mmol/L、TG≥3.49 mmol/L均是GDM的独立预测因素,但不适用于筛查GDM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血糖控制正常的非肥胖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妊娠中晚期体重增长对血清瘦素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4月本院就诊的孕前体质指数(BMI)正常且孕期血糖控制良好的GDM患者,选择同期糖耐量正常(NGT)孕妇,再按照妊娠中晚期体重增长速度分为A组(体重增长过快)和B组(体重增长正常),比较各组间血清瘦素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孕24~28周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时,GDM组血清瘦素水平高于NGT组;28~32周时,GDM(A)组血清瘦素水平高于另外3组;分娩前,GDM(A)及NGT(A)组血清瘦素水平高于GDM(B)和NGT(B)组,且GDM(A)组高于NGT(A)组(均P0.05),GDM(B)与NGT(B)组无差异(P0.05)。GDM(A)组胎膜早破及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另外3组,NGT(A)组巨大儿的发生率高于GDM(B)及NGT(B)组(均P0.05);GDM(A)组与NGT(A)、GDM(B)与NGT(B)组巨大儿发生率无差异(P0.05);GDM(B)、NGT(A)和NGT(B)组间胎膜早破发生率无差异,孕妇早产、胎儿宫内窘迫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4组间无差异(P0.05)。GDM孕妇妊娠中晚期体重增长速度与巨大儿、28~32周及分娩前血清瘦素水平有关(P0.05),与胎膜早破无关(P0.05)。结论:孕前BMI正常且血糖控制良好的GDM孕妇,妊娠中晚期体重增加过多仍然会明显升高血清瘦素水平,增加巨大儿及胎膜早破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在正常非孕妇女、正常孕妇和妊娠糖尿病(GDM)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采用比色测定法检测30例健康非孕女性对照组,30例糖耐量正常孕妇(NGT)组,30例糖耐量受损孕妇(G IGT)组,18例GDM患者组的ACE活性。结果健康非孕女性对照组血清ACE(SACE)活性(39.74±18.76)U/L,明显高于NGT组SACE活性(25.48±12.84)U/L、G IGT组SACE活性(27.67±13.23)U/L以及GDM组SACE活性(28.92±15.19)U/L(P<0.01);GDM患者SACE活性与NGT组、G IGT组间SACE活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间ACE的活性水平明显降低;妊娠女性的糖耐量受损程度与ACE活性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新诊断标准下张家港地区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率及高危因素。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2014年4月-11月在张家港地区建卡并按规定进行围产保健的2 795例孕妇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选出符合GDM诊断标准的孕妇作为观察组,非GDM孕妇为对照组。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结果 1新诊断标准下张家港地区GDM发病率为19.57%。2单因素情况比较结果显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病史、孕前体重指数(BMI)、妊娠年龄、糖尿病家族史、孕次≥3次、流产≥3次、巨大儿史、剖宫产史、既往GDM病史、早孕建卡时空腹血糖及建卡时舒张压≥80 mm Hg是新诊断标准下GDM的独立危险因素。3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妊娠年龄、糖尿病家族史、孕次≥3次、既往GDM病史、早孕建卡时空腹血糖及建卡时舒张压≥80 mm Hg是新诊断标准下GD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诊断标准下张家港地区GDM发生率较高。孕时年龄、孕前体重指数、孕期血压、糖尿病家族史、曾患GDM病史、孕早期空腹血糖及孕次是GDM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8.
刘静敏  邹心忠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1):3424-342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糖耐量受损(IGT)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入选397例孕妇中糖耐量正常(NGT)组120例、IGT组136例、GDM组141例,对3组孕妇妊娠结局─新生儿体重、巨大儿、低体重儿、早产儿、孕周、孕次、剖宫产及50 g葡萄糖耐量筛查试验(50 g GCT)进行比较和分析,观察由于糖代谢异常而对所研究项目产生的变化,阐明GDM及IGT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GDM组巨大儿发病率和新生儿体重明显高于NGT组,孕周明显比NGT和IGT组缩短,50 g GCT显著高于IGT、NGT组,剖宫产率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显著高于IGT组。GDM和GDM 50 g GCT均为巨大儿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糖代谢异常可导致孕妇巨大儿、孕周、50 g GCT、剖宫产、HbA1c产生明显变化。该研究支持GDM和GDM 50 g GCT为巨大儿发病的危险因素,且GDM 50 g GCT对巨大儿的发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孕期体脂率(PBF)和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1-10月就诊于江苏省妇幼保健院的GDM患者81例为观察组,以年龄和孕早期体重为匹配条件,按照1:2匹配同期就诊的健康妊娠女性16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早期体成分分析结果、孕中期血脂水平,分析GDM的影响因素,评估孕期PBF和TG水平对GDM的预测价值。结果:GDM组PBF(34.9±5.2)%和TG水平(2.4±0.8)mmol/L高于对照组的(30.0±4.8)%、(1.9±0.6)mmol/L(P<0.05),PBF>33.6%和TG>2.3 mmol/L占比均高于对照组(48.1%比21.6%,49.4%比20.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BF>33.6%和TG>2.30 mmol/L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PBF≤33.6%且TG≤2.30 mmol/L者相比,PBF>33.6%且TG>2.30 mmol/L者GDM发生风险是其8.005倍(95%CI 3.0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四肢骨骼肌量(ASM)与踝肱指数(ABI)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18年7月—2019年3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的2型糖尿病患者278例(男/女:158/120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生化指标、ABI,应用体质成分分析仪测定肌肉量,获取ASM,并计算四肢骨骼肌指数(ASMI)、四肢骨骼肌体重比(SMI)及四肢骨骼肌体重指数比(ASM/BMI)。利用相关性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不同方法校正后的上述指标与AB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在所有患者中,ABI与ASM(r=0.14,P=0.020)、ASMI(r=0.13,P=0.030)、ASM/BMI(r=0.13,P=0.030)呈正相关,而与SMI(r=0.12,P=0.053)无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ASMI(β=0.053,95%CI:0.006~0.101,P=0.027)、ASM/BMI(β=0.347,95%CI:0.040~0.654,P=0.027)均与AB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ASM与ABI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