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母教育方式与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探讨父母教育方式与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②方法使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父母教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华北煤炭医学院大学一年级临床系5个班的学生共206人进行测查。③结果症状自评量表筛查出有心理问题者42人,占总数的20.39%。相关分析中,SCL-90总分及各项因子分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偏爱各项及母亲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各项呈正相关。父母亲温暖理解与SCL-90总分及各项因子分均呈负相关。④结论父母教育方式与医学生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许标  樊春雷  高文斌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2):2723-2726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和应对方式对问题青少年出现问题行为的影响。方法 于2014年3-10月,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湖南省某特殊矫正学校问题青少年120例作为问题组和湖南省某普通中学学生12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Achenbach青少年自评量表(YSR)、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分别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父母教养方式及应对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父母教养方式和应对方式对问题青少年YSR总分的影响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问题组和对照组有效回答人数分别为112、109例。问题青少年YSR总分高于普通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题青少年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得分均低于普通中学生;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及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得分均高于普通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题青少年指向情绪的应对分量表及其忍耐、逃避、发泄情绪、幻想否认4个因子得分均高于普通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亲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和指向情绪的应对能够正向预测YSR总分,母亲惩罚、严厉能够负向预测YSR总分,这4个预测变量能够解释总变异的50%。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和应对方式都是影响问题青少年出现问题行为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鄢呈玥  胡伟  管雷 《医学与社会》2007,20(7):44-46,59
为了探索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青春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笔者采用SCL-90、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湖北某中学244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得出如下结果:被试阳性症状检出率达38.1%,排在前3位的心理问题分别是强迫(20.50%)、人际关系(16.80%)、敌对(10.20%);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及母亲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数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父亲"惩罚和严厉"、"过度保护"与母亲"过分干涉与保护"这3个因子对心理健康水平有较强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闫瑞红  雷璇  张澜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2):2507-2509,2512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自我报告的健康行为量表(RHBC)对46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父亲过分干涉,父亲偏爱被试,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母亲偏爱被试与健康实践行为呈正相关(P<0.05).(2)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与认知-情感行为呈正相关;父母亲惩罚、严厉,父母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与认知-情感行为呈负相关(P<0.05).(3)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母亲惩罚、严厉对大学生健康行为存在显著的回归效应(P<0.05).(4)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间存在差异.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健康行为存在重要影响,在注重文化、素质教育的同时,父母亲应高度重视对子女的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心理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目的探讨初中生心理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关系。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PLOC)等调查工具,以现况研究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所初中学校的166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2检验、相关分析等。结果SCL-90筛选出有心理问题的人数为270例(16.20%)。对照研究表明,异常组EMBU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48.48±11.98)分,(51.78±13.18)分]低于对照组,而父亲惩罚严厉[(18.53±6.34)分]、父母过分干涉过度保护[(18.53±6.34)分,(36.37±8.16)分]及拒绝否认[(9.86±3.39)分、(13.59±4.73)分]等因子分则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表明,SCL-90的总分及各项因子分与EMBU、PLOC的多项因子分呈显著性意义的相关(P<0.05)。结论初中学生的心理异常与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初中生心理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关系.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PLOC)等调查工具,以现况研究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所初中学校的166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x2检验、相关分析等.结果SCL-90筛选出有心理问题的人数为270例(16.20%).对照研究表明,异常组EMBU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48.48±11.98)分,(51.78±13.18)分]低于对照组,而父亲惩罚严厉[(18.53±6.34)分]、父母过分干涉过度保护[(18.53±6.34)分,(36.37±8.16)分]及拒绝否认[(9.86±3.39)分、(13.59±4.73)分]等因子分则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表明,SCL-90的总分及各项因子分与EMBU、PLOC的多项因子分呈显著性意义的相关(P<0.05).结论初中学生的心理异常与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神经性厌食症(AN)患者的个人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方法 对30例神经性厌食症患者(AN组)和3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个人应对方式评价(TCSQ)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表(EMBU)调查。比较两组人员应对方式的差异,两组父母教养方式的区别,以及个人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结果 AN患者积极应对因子较对照组低(P<0.001),消极应对因子较对照组高(P<0.001)。AN组父亲在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方面的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AN组母亲在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方面的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因素(除外AN患者母亲的拒绝否认因素)与AN患者的消极应对呈正相关(P<0.05),而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与AN患者的消极应对呈负相关(父亲r=-0.467,母亲r=-0.383;P<0.01)。结论 AN患者父亲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行为,以及母亲的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是患者低积极应对、高消极应对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uppforstran EMBU)对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00例正常人进行测试.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父亲教养方式表现为低情感温暖、高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母亲教养方式表现为低情感温暖、高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城乡患者比较仅表现农村病人得到了母亲更多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有家族史的母亲表现了过多的惩罚严厉;男女患者之间的比较显示父亲对男性子女表现出了更多的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而成年、未成年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之间的比较显示成年发病患者的父亲表现出了更多的过分干涉,母亲过分干涉保护和偏爱被试.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养育方式存在多方面问题,可能对精神分裂症发病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成人依恋对大学生自恋的影响.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河北省2所本科院校的344名大学生,以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和自恋人格问卷调查分析父母教养方式、成人依恋对大学生自恋的影响.结果 (1)显性自恋总分与父亲教养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正相关( r=0.163,0.130,0.184,0.109,0.206),但与成人依恋不相关;隐性自恋总分与父亲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分保护、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依恋的回避和焦虑维度正相关( r=0.135,0.169,0.210,0.123,0.220,0.194,0.215,0.183,0.269);(2)父母教养方式直接影响显性自恋;而父母教养方式除了与成人依恋共同影响隐性自恋,还以成人依恋为中介影响隐性自恋.结论 相互矛盾的父母教养方式导致显性自恋;父母的消极的教养方式导致隐性自恋,而成人依恋在其中起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测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ondos- nauppforstran EMBU)对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00例正常人进行测试。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父亲教养方式表现为低情感温暖、高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母亲教养方式表现为低情感温暖、高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城乡患者比较仅表现农村病人得到了母亲更多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有家族史的母亲表现了过多的惩罚严厉;男女患者之间的比较显示父亲对男性子女表现出了更多的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而成年、未成年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之间的比较显示成年发病患者的父亲表现出了更多的过分干涉,母亲过分干涉保护和偏爱被试。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养育方式存在着多方面问题,可能对精神分裂症发病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焦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62例青少年焦虑症患者和印例健康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父亲在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母亲在拒绝否认、惩罚严厉方面较正常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父亲表现为显著较低情感温暖和理解(P<0.05).结论:不正确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焦虑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学生自我意识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系统分层抽样问卷调查设计。对安宁市某小学二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系统分层抽样,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548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之后对收集的数据进行μ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中,行为与合群因子存在性别差异;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中,父亲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因子存在性别差异。在相关分析中,自我意识总分及各因子与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呈正相关;行为因子与父母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呈负相关,与母亲偏爱被试呈正相关;焦虑因子与母亲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和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呈负相关;合群因子与父母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呈负相关;幸福与满足因子与父母偏爱被试呈正相关,与父母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和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呈负相关;自我意识总分与父母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和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呈负相关。结论:小学生自我意识与父母养育方式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焦虑症62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焦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62例青少年焦虑症患者和60例健康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父亲在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母亲在拒绝否认、惩罚严厉方面较正常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父亲表现为显著较低情感温暖和理解(P〈0.05)。结论:不正确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焦虑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青少年父母养育方式、应对方式、归因风格及其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64例门诊及住院抑郁障碍青少年患者,采用自编社会人口学资料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儿童归因风格问卷(CASQ)、应对方式问卷对其进行相应测查,并同时对125例正常对照青少年进行测查。结果与正常青少年相比,抑郁障碍青少年父母亲温暖理解[父亲(42.31±8.22)分;母亲(43.63±10.39)分]、惩罚严厉[父亲(20.13±6.26)分;母亲(15.75±6.17)分]和拒绝否认[父亲(12.81±4.50)分;母亲(18.56±5.68)分]因子得分均差异有显著性,应对方式中自责(0.59±0.29)、求助(0.51±0.19)、幻想(0.70±0.18)及退避(0.60±0.19)因子差异有显著性,归因风格(25.69±5.65)亦差异有显著性。与应对方式和归因风格相关的养育方式有父亲过干涉、母亲温暖理解和母亲拒绝否认。结论抑郁障碍青少年存在消极应对和悲观归因,不良养育方式可能与其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青少年父母养育方式、应对方式、归因风格及其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64例门诊及住院抑郁障碍青少年患者,采用自编社会人口学资料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儿童归因风格问卷(CASQ)、应对方式问卷对其进行相应测查,并同时对125例正常对照青少年进行测查.结果与正常青少年相比,抑郁障碍青少年父母亲温暖理解[父亲(42.31±8.22)分;母亲(43.63±10.39)分]、惩罚严厉[父亲(20.13±6.26)分;母亲(15.75±6.17)分]和拒绝否认[父亲(12.81±4.50)分;母亲(18.56±5.68)分]因子得分均差异有显著性,应对方式中自责(0.59±0.29)、求助(0.51±0.19)、幻想(0.70±0.18)及退避(0.60±0.19)因子差异有显著性,归因风格(25.69±5.65)亦差异有显著性.与应对方式和归因风格相关的养育方式有父亲过干涉、母亲温暖理解和母亲拒绝否认.结论抑郁障碍青少年存在消极应对和悲观归因,不良养育方式可能与其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中小学生自我意识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发展状况和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小学四年级至高一319名9~16岁学生进行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的施测和数据分析.结果 自我意识总分及其除合群以外的分量表,在各年级间差异有显著性(F=2.170~4.288,P<0.05),以及除父亲过分干涉,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和母亲惩罚、严厉四个因子以外的父母养育方式大部分因子,在各年级间均有差异(F=2.449~7.596,P<0.05).自我意识的最高值[自我意识总分(61.05±9.00)分,行为(13.85±1.94)分,智力与学校情况(11.48±3.10)分,躯体外貌与属性(8.33±2.50)分,焦虑(10.13±2.39)分,幸福与满足(8.38±1.23)分]以及父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母亲拒绝、否认的最低值[分别为(15.08±2.80)分,(7.33±2.23)分和(10.43±3.26)分]均在小学六年级(P<0.05).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自我意识总分及其分量表呈正相关(r=0.188~0.389);父母惩罚、严厉,母亲拒绝、否认分别与自我意识总分及其分量表呈负相关(r=-0.112~-0.540);除躯体外貌与属性一个分量表,父亲拒绝、否认与自我意识总分和其余各分量表呈负相关(r=-0.160~-0.420);以上均为显著相关(P<0.05).结论 中小学生自我意识与父母养育方式相互影响,且均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呈曲线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医学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情绪智力水平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开展情绪智力相关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山东省某医学高职院校764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情绪智力量表》调查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依据量表评分将学生分为高分组(n=194)和低分组(n=524)。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调查评价研究对象父母的教养态度和行为。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性分析法分析学生情绪智力水平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结果 高职护生总体情绪智力水平均为中等之上。差异性检验表明:高分组和低分组在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偏爱被试、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惩罚与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与否认、母亲拒绝与否认和母亲惩罚与严厉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情绪智力各维度与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偏爱被试和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呈显著正相关(r=0.12~0.47,P<0.05);情绪智力各维度与父亲惩罚与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与否认、母亲拒绝与否认和母亲惩罚与严厉呈显著负相关(r=-0.28~-0.11,P<0.05)。回归性分析表明: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景颇族、汉族小学生同伴冲突应对方式和父母教养特点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小学生同伴冲突应对方式问卷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301名3~6年级景颇族和汉族小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景颇族小学生的攻击[(2.45±0.78)分]、幻想[(2.71±0.70)分]分值均显著高于汉族,而退避分值[(2.49±0.61)分]明显低于汉族[(2.64±0.62)分];景颇族父母比汉族父母更多采用干涉、拒绝否认、偏爱等教养方式;父/母亲的温暖理解对子女问题解决、求助和退避等应对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而母/父亲的偏爱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子女的攻击性应对.结论 小学生同伴冲突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密切关联,需要改进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自尊水平发展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某省小学学生1 620名,通过《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儿童自尊量表(CSES)》分析不同性别、年级及是否独生子女特征儿童的自尊水平(外表、体育运动、能力、成就感、纪律、功德与助人6个维度)和父母教养方式[父亲量表为6个维度(F1~F6分别为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严厉与惩罚、偏爱被试、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母亲量表为5个维度(M1~M5分别为温暖与理解、严厉与惩罚、偏爱分干涉过分保护、拒绝否认)]各因子得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自尊水平各维度的相关性。结果 男孩自尊水平在能力、成就感、公德与助人、体育运动各维度得分高于女孩,女孩的自尊水平在纪律和外表维度得分高于男孩,非独生子儿童自尊水平在体育运动、能力、纪律、公德与助人等维度上高于独生子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教养方式在父亲和母亲的严厉惩罚和偏爱被试两个因子上、男生高于女生,父亲严厉惩罚因子上、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得分在儿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父母文化水平及其教养方式对强迫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Y-BOCS量表中文版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44例强迫症患者及其父母进行调查,以初中文化为界,将患者父母分为低文化组(初中及初中以下)和高文化组(高中以上)并进行比较.结果在父母教养方式上,父亲低文化组比高文化组表现过分保护较多;母亲低文化组比高文化组表现情感温暖得分较低;父亲的惩罚严厉多于母亲,母亲的拒绝否认多于父亲.结论父母文化水平低和不良家庭教养方式可能对患者患病具有负性影响;强迫症患者双亲教养方式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