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刺激及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凯格尔(Kegel)运动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广州市越秀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1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1)。对照组采用Kegel运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电刺激及生物反馈疗法。比较两组干预4周后盆底肌肌力、子宫脱垂分级情况,干预前、干预4周后盆底肌纤维肌电压及疲劳度、尿失禁情况。结果:干预4周后,观察组盆底肌肌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Ⅰ类、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均高于干预前,疲劳度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Ⅰ类、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均高于对照组,疲劳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子宫脱垂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9,P=0.030)。结论:电刺激及生物反馈疗法联合Kegel运动能够增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肌肌力,改善子宫脱垂分级程度,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训练对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自然分娩且产后发生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盆底肌肉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力改善情况、女性性功能指数(female sexual function index,FSFI)评分和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elvic floor impact questionnaire 7,PFIQ-7)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力持续收缩压、FSFI评分和PFIQ-7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力收缩持续时间均显著长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力持续收缩压、FSFI评分和PFIQ-7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力收缩持续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训练可改善自然分娩且产后发生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初产妇的盆底肌力和盆底功能,提高其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补中益气丸治疗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PF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2年12月阳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0例全子宫切除术后PFD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给予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补中益气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肌力、盆腔器官脱垂(POP)分度、压力性尿失禁(SUI)分级,性生活满意度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盆底肌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盆底肌肌力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阴道前壁膨出、阴道后壁膨出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阴道前壁膨出、阴道后壁膨出分度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UI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UI分级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评分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康复的疗效。方法:选择百色市人民医院2020年8月-2021年8月经阴道分娩的在产后42 d常规盆底功能筛查中诊断为盆底功能障碍的90例患者。按照患者身份证最后一位单双数情况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盆底肌锻炼。观察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移动度、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膀胱尿道后角与膀胱颈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膀胱尿道后角与膀胱颈移动度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凯格尔运动对产后盆腔脏器脱垂(POP)患者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6月曹县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64例产后PO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电脑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凯格尔运动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凯格尔运动治疗。比较两组盆底肌力、POP分度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POP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POP分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盆底肌力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Ⅰ类、Ⅱ类肌纤维肌电压高于治疗前,Ⅰ类、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QOL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凯格尔运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康复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分娩的产妇1243例为研究对象,由专业医师组织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按照分娩方式不同将入选产妇分为顺产组(824例)和剖宫产组(419例)。治疗前后使用盆底康复治疗仪分别测定所有产妇的盆底收缩压、静息压、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比较两组产妇康复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顺产组产妇盆底收缩压和静息压均明显低于剖宫产组(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盆底收缩压和静息压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而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顺产组产妇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和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与剖宫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与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可改善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的盆底功能,康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应用盆底肌训练与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260例盆底功能障碍初产妇患者,按照入院顺序编号,单号编码纳入观察组,双号编码纳入对照组,两组各有130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功能性凯格尔训练方式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盆底肌力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尿失禁情况,观察两组产后6个月盆底器官脱垂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盆底肌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SUI分度及产后6个月POP-Q分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应用盆底肌训练与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盆底肌力、尿失禁及盆底器官脱垂,有助于恢复盆底肌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盆底肌康复治疗对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9月盆底功能障碍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盆底肌康复运动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神经肌肉电刺激和生物反馈康复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盆底肌力分级、盆底肌电位值;性功能障碍、尿失禁、慢性盆腔痛等的改善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盆底肌力分级、盆底肌电位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盆底肌力分级、盆底肌电位值比对照组好,P0.05;观察组性功能障碍、尿失禁、慢性盆腔痛等的改善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盆底肌康复治疗对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盆底肌力分级、盆底肌电位,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对孕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及盆底肌康复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8月期间在梅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进行分娩的180例初产妇.根据临床分娩方式不同分成顺产组、顺产转剖宫产组、剖宫产组各60例.比较三组孕产妇分娩后盆底肌纤维肌力正常率,同时对比分娩后盆腔器官脱垂和尿失禁患者经盆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会阴侧切对初产妇盆底肌损伤的影响,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7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经阴道分娩的足月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共1 512例。756例会阴侧切产妇为实验组,756例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盆底肌损伤情况以及盆底器官脱垂情况。结果两组产妇Ⅰ、Ⅱ类纤维肌力、疲劳度和盆底动态压力值异常的发生率均较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比两组阴道前壁膨出、阴道后壁膨出、子宫脱垂情况,对照组阴道前壁膨出和子宫脱垂的发出率高于实验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阴道后膨出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会阴侧切对盆底肌的保护作用有限,应严格控制侧切率,有指征的使用侧切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健康教育与物理康复治疗对产妇盆底肌功能恢复的效果及盆底肌肌力、疲劳度、盆底动态压力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本院顺产的产妇14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70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70例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物理康复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功能恢复的效果及盆底肌肌力、疲劳度、盆底动态压力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前肌肉张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干预后肌肉张力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类肌纤维疲劳度、II类肌纤维疲劳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盆底动态压力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生活质量分别为(89.25±5.25)分、(60.48±3.85)分,观察组生活质量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顺产产妇生产后在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和物理康复治疗可改善产妇盆底肌功能,并且对于降低疲劳度,提高盆底动态压力及产后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盆底肌电刺激加盆底功能锻炼结合穴位点压治疗更年期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三明市沙县区总医院就诊的88例更年期轻中度SUI患者。根据红蓝球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盆底肌电刺激加盆底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穴位点压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盆底肌力、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肌电压、漏尿量、病情。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和漏尿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电刺激加盆底功能锻炼结合穴位点压治疗更年期轻中度SUI患者可有效提高盆底肌力,改善漏尿情况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干预意义。方法收集94例2016年2月—2017年3月盆底功能障碍产妇,根据随机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产后指导和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效果;治疗前后盆底肌张力评分、尿液残留情况;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出现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盆底肌张力评分、尿液残留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盆底肌张力评分、尿液残留情况比对照组好,P0.05;观察组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出现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盆底肌张力,减少尿液残留,降低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改善盆底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给予早期盆底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产妇盆底肌力分级(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疲劳度(Ⅰ类和Ⅱ类)、盆底动态压力、盆底肌张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力分级(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疲劳度(Ⅰ类和Ⅱ类)、盆底动态压力、盆底肌张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盆底功能,缓解肌纤维疲劳,改善肌张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初产妇生产指标和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5月在湖北理工学院附属黄石爱康医院分娩的8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自然待产分娩,试验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比较两组生产指标、镇痛效果、盆底功能差异。结果:试验组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中转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产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42 d,试验组的盆底肌力强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能有效改善初产妇分娩方式,不会对初产妇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会阴撕裂率、会阴侧切率造成影响,同时积极改善初产妇的盆底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自我效能理论为基础的运动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2021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160例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研究组给予以自我效能理论为基础的运动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血糖水平、盆底功能和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症状得分及PFD对日常生活影响得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25%,低于对照组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M患者应用以自我效能理论为基础的运动干预可提高自我效能,改善血糖,避免不良妊娠结局,有利于产后盆底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持续被动运动器(CPM)锻炼联合5E康复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干预中的实施效果及对其关节功能、肌力水平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2—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CPM锻炼进行干预,观察组给予CPM锻炼联合5E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健康行为、关节功能、肌力水平及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前,两组健康行为量表(HP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4 d后,两组HPL评分高于干预前,观察组HP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Fugl-Meyer量表(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干预前,观察组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两组肌力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肌力分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阴道哑铃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17年2月90例产妇以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单一阴道哑铃训练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阴道哑铃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盆底功能恢复效果;盆底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干预前后产妇尿残留量、盆底肌力、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盆底功能恢复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盆底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尿残留量、盆底肌力、生活质量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尿残留量、盆底肌力、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阴道哑铃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盆底肌力和功能,改善生活质量,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高龄初产妇中顺产和剖宫产对产妇盆底功能带来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医院分娩的120例高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顺产组和剖宫组,各60例,比较两组产妇的盆底功能。结果剖宫组患者发生子宫脱垂、阴道后壁脱垂、阴道前壁脱垂患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顺产组,SUI发生率低于顺产组;两组患者的盆底深层肌力、盆底浅层肌力受损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能降低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盆底功能,降低尿失禁发生率、盆底深层肌力、盆底浅层肌力受损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在产后盆底康复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分娩的160例初产妇,将她们随机分成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其中,剖宫产组50例,阴道分娩组110例。在产后42~50 d再返回医院进行盆底肌功能的测试,并且对两组患者进行盆底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研究两组患者在产后盆底康复中的情况。结果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两组患者尿失禁较为频繁,尿垫试验重量,骨盆肌的收缩持续时间,骨盆肌Ⅱ类和Ⅰ类纤维收缩压力等盆底功能障碍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和妊娠会影响患者的盆底功能,在产后给予患者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盆底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