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鼠移植肾再次移植动物模型建立方法。方法将首次移植供体小鼠左侧供肾肾静脉(RV)同首次移植受体小鼠肾下下腔静脉(IVC)端侧连续吻合,首次移植供体小鼠左侧供肾肾动脉(RA)连带小段首次移植供体小鼠腹主动脉(AO)同首次移植受体小鼠AO端侧间断吻合,首次移植供体小鼠左侧供肾输尿管拖入并固定在首次移植受体小鼠膀胱顶后壁完成小鼠首次肾移植术。首次移植术后2~4周,将首次移植受体小鼠体内移植肾脏RV连带部分首次移植受体IVC同移植肾再次移植受体小鼠IVC端侧连续吻合,移植肾脏RA连带小段首次移植供体和受体小鼠AO同移植肾脏再次移植受体小鼠AO端侧间断吻合,将再次移植肾输尿管拖入并固定在再次移植受体小鼠膀胱顶后壁完成小鼠移植肾再次肾移植术。首次移植和移植肾再次移植术中均切除受体双侧自体肾脏。记录手术时间,随访移植肾再次移植受体存活,监测再次移植肾功能和病理。结果移植肾再次移植供体手术时间为(50±10)min,受体手术时间为(55±5)min。共完成8例小鼠移植肾再次移植术。2例同系,6例非同系。第1例尝试性非同系移植肾再次移植受体存活11 d。后续5例非同系移植肾再次移植受体中1例存活21 d,其余4例均存活到术后70 d获取标本。2例同系移植肾再次移植受体均存活到术后30 d获取标本。8例移植肾再次移植受体在获取标本时或非预期死亡前血清肌酐均<0.2 mg/dl。苏木精-伊红(HE)染色提示同系移植肾再次移植术后30 d移植肾未见病理性改变。结论本文描述了建立小鼠移植肾再次移植动物模型的方法,为开展移植免疫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外科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治疗及结果.方法 统计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施行的胰肾联合移植术6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外科并发症将受者分为并发症组及无并发症组,分析手术治疗的原因,评估再次手术对受者及移植物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术后1年内,受者死亡原因主要为肺部感染(3例)、心脑血管意外(2例)、消化道出血(1例).感染及心脑血管意外是导致受者术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5/6).56例胰腺手术成功,术后(14± 8)d完全停用胰岛素,外科并发症导致移植胰腺切除4例.15例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术后接受透析的时间为(33±12)d,其余受者肾功能均在术后2~7 d恢复正常,带移植物功能死亡是移植肾丢失的主要原因(3/6).外科并发症发生率为25% (15/60).外科并发症主要包括:出血、切口感染、移植胰腺血管栓塞及移植胰胰腺炎,外科并发症降低了术后1年受者及移植胰腺的存活率,而对肾脏的存活率无明显影响.结论 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外科并发症发生率高,明显降低了受者和移植胰存活率,是影响术后早期受者和移植胰存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单中心肝肾联合移植(SLKT)的治疗效果.方法 1999-2010年间共实施SLKT 21例,患者的原发疾病分别为多囊病11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5例,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合并肝硬化2例,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丧失合并肝硬化2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肾病1例.统计患者的资料,与同期同中心"中国肝移植注册网站"收录的肝炎后肝硬化行肝移植的133例(LT组)和"中国肾移植科学登记系统"收录的尸体肾移植609例(KT组)进行对比,分析各组受者术前状态和预后的差异.结果 SLKT组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为21.3±5.5,血肌酐为(516.0±329.9)mmol/L;LT组术前MELD评分为20.6±9.9,血肌酐为(111.4±138.1)mmol/L,与SLKT组相比较,血肌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KT组中,3例分别于术后2周、半年和5年因感染而死亡,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于术后5年自行停药,因排斥反应而死亡.SLKT组术后1年内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为零,KT组为6 %(P>0.05).术后SLKT组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发生率为9.5 %,KT组为17.3 %(P>0.05).SLKT组术后1、3和5年的受者存活率分别为87.7 %、67.8 %和67.8 %,LT组分别为84.2 %、73.5 %和69.4 %(P>0.05).结论 SLKT是终末期肝、肾疾病的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simultaneous liver and kidney transplantation (SLKT) for patients with end-stage liver and kidney diseases and liver cirrhosis patients with hepatorenal syndrome.Methods All SLKTs (n=21) performed at our center from January 1999 to December 2010 were reviewed and SLKT outcome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kidney transplantation (KT) (n=609) and liver transplantation (LT) (n=133) performed during the same period.Results There were 3 deaths due to infection 2 weeks, 6 months and 5 years respectively after operation. One patient died due to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2 weeks after operation. One patient was dead 5 years after operation because of rejection. MELD level between SLKT and LT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ut serum creatinine in SLK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LT group (516.0±329.9 vs 111.4±138.1 mmol/L, P<0.01). The 1-year acute kidney rejection rate and rate of delayed graft function (DGF) of the kidney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LKT group (0 vs 9.5 %) and KT group (6 % vs 17.3 %).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ne-, 3- and 5-year patient survival rate between SLKT group (87.7 %, 67.8 % and 67.8 %) and LT group (84.2 %, 73.5 % and 69.4 %).Conclusion SLKT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end-stage liver and kidney diseases.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上海浦东地区常住人群中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及与慢性肾脏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上海浦东地区一个社区中1 024例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尿酸、肌酐及慢性肾脏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检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尿酸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中以尿酸420μmol/L(男性)、360μmol/L(女性)定义为高尿酸血症。结果:在1 024例资料完整的居民中,年龄(56±14)岁,男女比例为404∶620,CKD患者为116例,高尿酸血症患者为182例(17.77%),其中非CKD患者为34例(18.58%),CKD患者为148例(81.42%),且CKD患者中女性高于男性;对高尿酸血症患者和非高尿酸血症患者CKD相关危险因素比较发现高尿酸血症患者年龄[(60±15)岁vs(55±13)岁,P0.01]、SBP[(135±13)mm Hg vs(128±15)mm Hg,P0.01]、DBP[(85.55±8.31)mm Hg vs(82.99±8.55)mm Hg,P0.01]、BMI(26.26±3.47)kg/m2vs(23.91±3.64)kg/m2,P0.01]、腰/臀围比[(0.88±0.05)vs(0.86±0.06),P0.01]、血BUN[(5.41±1.50)mmol/L vs(4.87±1.27)mmol/L,P0.01]、血清肌酐[(127.83±36.56)μmol/L vs(143.17±38.46)μmol/L,P0.01]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e GFR[(127.83±36.56)ml·min-1·1.73 m-2vs(143.17±38.46)ml·min-1·1.73 m-2,P0.01]低于非高尿酸血症组,且高血压病(P0.01)、心血管病(P=0.04)和高脂血症(P0.01)比例高于非高尿酸血症患者。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SBP、DBP、BMI、腰/臀围比、BUN、血肌酐、Hb和e GFR与尿酸水平具有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性别、SBP、BMI和血肌酐以及高脂血症与高尿酸血症发生独立相关。结论:在上海社区人群中,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7.77%,随着CKD的进展,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增加;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性别、SBP、BMI、腰/臀围比、血肌酐。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婴幼儿单供肾成人受者肾移植的临床近期效果。方法 2014~2016年间接受3岁以下婴幼儿单供肾移植的成人受者39例,依据供者年龄分为0~1岁婴儿供肾组(9例)和1~3岁幼儿供肾组(30例),统计术后1年内肾存活情况、肾功能状况、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未见原发性无功能(PNF)和外科并发症导致的移植肾失功病例,婴儿供肾组死亡2例,死因均为间质性肺部感染;幼儿供者组死亡2例,死因分别为肺部感染与不明原因猝死,死亡删失的移植肾存活率两组均为100%。两组受者术后1年的血肌酐水平分别为(74.14±18.52)μmol/L和(91.46±26.91)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GF发生率,婴儿供肾组44.4%(4/9),幼儿供肾组26.7%(8/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蛋白尿发生率分别为33.3%和3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单供肾移植给低体重成人受者,移植肾近期存活效果良好,可扩展器官来源。但是术后早期蛋白尿发生率较高,可能与供肾高滤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土茯苓(rhizoma smilacis glabrae)对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的肾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次黄嘌加氧嗪酸钾灌胃建立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正常、模型、别嘌呤醇和土茯苓组。检测各组血清尿酸、肌酐、尿素氮水平,肝脏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肾脏尿酸转运体(URAT1、GLUT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肾组织IL-1β和TNF-α水平。结果:土茯苓可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肌酐和尿素氮,同时可抑制XOD活性,显著下调肾脏URAT1、GLUT9的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IL-1β、TNF-α表达。结论:土茯苓可明显改善小鼠高尿酸血症和肾功能下降,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XOD活性,调节尿酸转运体的水平,及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血脂代谢情况及其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89例肾移植患者肾移植前、后的血脂水平,并与移植后1年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及移植后1年时发生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血清肌酐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肾移植前、后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显著升高(P<0.01),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无显著差异。血载脂蛋白A1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移植前、后上述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异。移植前高胆固醇血症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存在相关性,高胆固醇血症对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肌酐水平升高存在影响。结论:肾移植患者血脂代谢紊乱明显不同于正常人群,高脂血症对急性排斥反应及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具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尿酸血症(HUA)发病率逐年升高.慢性高尿酸血症作为肾脏疾病发生及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越来越被人们关注.HUA不仅可以通过尿酸结晶在肾脏的沉积,启动炎症反应,导致肾间质纤维化;无结晶形成的高尿酸血症还可直接及通过炎症、氧化应激机制损伤影响肾脏血管及系膜细胞功能.此外,最新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对肥胖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接受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83例肥胖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血清尿酸水平的高低分为尿酸正常(NUA)组(n=41)与合并高尿酸血症(HUA)组(n=42)。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人体测量学指标、部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尿酸与上述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体重、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体脂肪含量、内脏脂肪面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低于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血清尿酸均于术后1个月较术前升高后逐渐下降,NUA组于术后12个月降至(289.6±44.1)μmol/L,HUA组降至(321.7±45.0)μmol/L;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NUA组术后12个月血清尿酸的变化值与Δ体重、Δ体质量指数、Δ总胆固醇、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显著正相关(P0.05);HUA组患者术后12个月血清尿酸的变化值与Δ体重、Δ体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不仅减重效果确切,还能有效降低肥胖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尤其肥胖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疗效明显,这可能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降低肥胖患者体重、体脂肪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10.
<正>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疾病,高尿酸血症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痛风性关节炎和尿酸盐所致的肾损伤,高尿酸血症对于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种独立的损伤因素[1]。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我国高尿酸血症(HUA)发病渐呈年轻化趋势[2],患病人群直线上升,研究显示2009年上海地区高尿酸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胰肾一期联合移植中供体胰十二指肠及肾脏切取及修整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胰肾联合移植术中供体胰十二指肠及肾脏切取的方法与移植物的修整技巧。结果:无1例发生移植物损伤。联合移植术后9 d之内18例完全停用外源性胰岛素,空腹血糖正常,尿糖≤(+)。术后2~4 d,血肌酐和尿素氮降至正常。3例出现移植肾脏急性排斥反应,2例发生移植胰腺急性排斥反应,给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恢复正常。1例术后因移植物加速排斥反应,术后11 d切除移植胰、肾。结论:胰肾联合移植手术中,供体胰十二指肠及肾脏的切取及修整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心肾联合移植受者的治疗过程及随访结果, 总结心肾联合移植的治疗经验。方法 2016年10月至2021年5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11例心功能衰竭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接受心肾联合移植, 男性10例, 女性1例, 年龄(50.6±12.9)岁, 术前体重指数(26.72±3.29)kg/m2, 术前心功能均为Ⅳ级, 左室射血分数(29.40±4.48)%, 术前均为尿毒症规律透析状态, 透析时间0.5~7.0年, 平均2.5年, 术前肌酐753.5(434~1144)μmol/L,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5.59(3.93~17.23)ml/(min·1.73m2)。手术方案均为同期心肾联合移植, 供心和供肾器官均来自同一供者。心脏冷缺血时间为2.75(2.5, 4.0)h, 肾脏冷缺血时间为9(8.5, 15.0)h, 心脏移植手术结束至肾移植手术开始时间为2(1.0, 3.5)h。长期免疫抑制方案为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和甲泼尼龙联合应用。结果 9例术后恢复正常心功能及肾功能, 术后半年左室射血分数(57.55±2.51)%, 术后半年肌酐107.7(85~132)μmol/L, 术后半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变化的特点,以期揭示IgA肾病伴有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2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收治的270例经肾活检确诊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依据血尿酸水平,将270例IgA肾病患者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尿酸正常组,测定记录所有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收缩期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酸、血肌酐、血白蛋白、血脂等临床指标,所有患者均进行肾脏病理检查并行Lee分级,统计分析2组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并对肾功能正常患者(135例)的病理指标进一步行亚组分析。结果IgA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25.19%,高尿酸血症组患者年龄、血白蛋白、血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与尿酸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男性比例、收缩期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水平均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高尿酸血症组患者肾脏病理Lee分级严重的比例及发生肾小管间质病变、肾内动脉病变的比例均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正常肾功能患者中,高尿酸血症组出现动脉壁肥厚等肾内动脉病变及肾小管间质慢性病变的比例亦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结论 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与尿酸正常组患者比较,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损伤多较重,尤其对肾小管间质病变及肾内血管病变影响更明显,临床预后不佳,应予重视并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夫妻供肾移植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3例活体供肾移植供者分夫妻供肾组(n=12)和亲属供肾组(n=51)2组.总结夫妻活体供肾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基础条件相近、免疫抑制剂方案相同、基因相关亲属供肾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观察指标选择平均住院时间、急性肾小管坏死发生率、1年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和移植后7、30 d和1年血肌酐(SCr)水平.结果 夫妻供肾组和亲属供肾组受者年龄分别为(39±3)和(37±3)岁,P=0.05;透析时间分别为(4.7±3.2)和(4.4±2.9)个月,P=0.78;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0.9±8.3)和(23.0±7.8)d,P=0.41.2组1年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4/12),3.9%(2/51),P=0.01.急性肾小管坏死发生率分别为16.7%(2/12),3.9%(2/51)(P=0.31).夫妻供肾组术后7、30 d SCr值分别为(206.47±47.22)和(163.75±25.91)μmol/L,亲属供肾组分别为(142.79±89.42)和(119.99±15.03)μmol/L,P=0.02,P=0.00.术后1年夫妻供肾组获随访9例,亲属供肾组40例;SCr分别为(133.40±6.11)和(121.00±34.12)μmol/L,P=0.25.结论 术前对夫妻供、受者进行全面综合评估是夫妻供肾移植成功的保证.夫妻供肾移植的近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略高于亲属活体供肾移植,但术后1年夫妻供肾移植受者的移植肾功能与亲属活体供移植受者比较并无区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HUA)在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IMN)中的患病率及其临床与病理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经肾活检诊断为IMN的282例患者分为尿酸正常组(208例)及高尿酸组(74例),对其临床及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HUA在IMN患者以及不同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ease, CKD)分期中的患病率,分析HUA在IMN中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IMN患者中HUA的患病率为26.2%,其中在CKD1、2、3期的患病率分别为20.7%、40.1%、60%。血清肌酐值、eGFR、三酰甘油、高血压病史、病理有小动脉病变的患者比例在高尿酸组及尿酸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N患者HUA的患病率为26.2%,CKD分期越高,患病率越高。血肌酐及三酰甘油升高,eGFR下降,有高血压病史及小动脉病变为IMN患者患有HUA的相关危险因素。血肌酐升高及有高血压病史为IMN患者患有HUA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小儿双供肾移植临床应用数据和经验,探讨改善其移植术后疗效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9年1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38例小儿双供肾移植资料,小儿供者年龄(63.6±5.7)d,体重(4.1±0.2)kg,受者年龄(28.1±1.4)岁,体重(48.7±4.9)kg。收集供、受者基本情况与术前检查结果,采集受者术前和术后7、30 d及3、6、12个月的血肌酐水平,记录肾移植术后血栓、尿漏、移植肾功能延迟性恢复、蛋白尿、移植肾周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与治疗预后。结果术后1年移植物存活率为76.3%(29/38),移植受者存活率100%(38/38),移植物长期存活的29例受者中,手术2周后均无须透析辅助治疗,术后1年血肌酐水平均降至正常。血栓是最主要的术后并发症。肾动、静脉血栓形成导致肾功能丧失发生率18.4%(7/38),余并发症还包括尿漏20.7%(6/29)、移植肾周血肿6.9%(2/29)、原发性移植肾无功能2.6%(1/38)等。结论小儿供肾作为扩大供肾来源的有效方式,临床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比较逆行置管联合200 μm激光光纤行输尿管镜碎石术(URL)与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18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石位于骶髂关节上缘至第四腰椎(L4)椎体横突水平之间, 结石长径1.0~2.0 cm。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 其中采用F6.0/7.5输尿管镜内置3F输尿管导管逆行置管联合200 μm激光光纤行URL治疗的患者81例(URL组), 采用F18通道行PCNL治疗的患者99例(PCNL组)。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视野满意度、结石清除率、梗阻解除后肾盂压、围手术期脓毒血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前及术后的血红蛋白、血肌酐水平和输尿管支架取除后3个月随访的术侧肾脏积水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2.14±15.67)min vs.(38.59±9.34)min, P=0.018]、住院时间[(8.65±2.21) d vs.(4.14±1.04)d, P=0.003]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移植肾排斥反应的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与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病理学特点。方法移植肾病人20例,根据移植肾术后排异情况分为正常组和排异组,每组各10例,记录不同肾组织的ICAM-1与ESM-1和肾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正常组术后移植肾功能持续改善直至恢复正常水平,排异组在出现排斥后出现移植肾功能下降,两组术后1天、3天、7天与1个月的肌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肾组织的ICAM-1与ESM-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0%和90.0%,排异组分别为10.0%和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植肾排斥反应比较常见,ICAM-1与ESM-1病理学表达阳性率与排斥反应程度相关,与肾功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足细胞在尿酸致大鼠肾脏损伤模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C)、模型组(HUA)、非布司他组(FX),每组8只。8周后分别测定大鼠体重、血尿酸(uric acid, UA)、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肌酐(creatinine, Cr)、24 h尿白蛋白定量;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与蛋白质印迹法比较各组大鼠肾组织nephrin、desmin表达情况。结果实验8周后,HUA组大鼠血UA、Cr、BUN、24 h尿白蛋白定量水平及desmin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1),nephrin表达量明显减少(P0.01)。与HUA组相比,FX组大鼠血UA、Cr、BUN、24 h尿白蛋白定量水平及desmin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nephrin表达量增加(P0.01)。HE染色显示:在HUA组,可见大量尿酸结晶沉积在肾小管;与HUA组相比,FX组只有少量尿酸盐沉积。透射电镜显示:HUA组足突广泛融合,FX组仅有少量足突融合。结论高尿酸血症可引起肾脏足细胞损伤,肾功能下降;血尿酸水平与肾组织desmin表达呈正相关(P0.01),与nephrin表达呈负相关(P0.01)。非布司他治疗后,可以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足细胞损伤程度减轻,肾功能改善。足细胞损伤可能是尿酸性肾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SCr下降率(CRRz)与早期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的相关性,建立早期预测移植.肾功能恢复的标准. 方法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患者80例.分3组:①移植肾功能立即恢复(IGF)组53例,术后5 d SCr<265.2 gmol/L;②移植肾功能缓慢恢复(SGF)组14例,术后5 d SCr>265.2gmol/L,但1周内不需要透析治疗;③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组13例,术后1周内需要透析治疗.比较分析3组患者CRR:值和CRRz的99%可信区间(99%CI).结果 IGF组、SGF组和DGF组患者CRR2值分别为(46.8±14.6)%、(25.6±13.5)%和(0.7±17.7)%,99%C1分别为41%~52%、15%~36%和-14%~16%.3组间CRR2值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3组CRR2的99%CI设定IGF、SGF、DGF的早期预测标准分别为CRR2≥40%、15%<CRR2<40%和CRR2≤15%.结论 CRR2与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有较好的相关性,可用于早期预测移植术后患者发生明功能延迟恢复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