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类型高血糖危象患者的人口学特点和临床特征, 为防治高血糖危象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重庆市6家三级综合医院急诊就诊的高血糖危象患者资料, 根据不同类型分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高血糖高渗状态(hyperglycemic hyperosmolar state, HHS)和DKA-HHS三组, 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各组人口学和临床特征。结果共收集到1 668例患者资料, 其中DKA组1 388例, HHS组113例, DKA-HHS组167例, 2型糖尿病占DKA的比例为90.1%。城镇居民医保、农民和退休人员在三组所占的比例较高, ≥60岁患者高血糖危象发生率在各年龄段中最高;6年间DKA和HHS的发生率变化较小, 而DKA-HHS组显著上升, DKA-HHS组发生休克、意识障碍、住院费用、死亡率均高于其余两组。结论不同类型高血糖危象人口学及临床特征有差异, 临床上对于≥60岁, DKA-HHS这一类高血糖危象患者应更加重视。重点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指导, 以减少糖尿... 相似文献
2.
3.
4.
5.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肾小球微小病变的病理诊断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30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空军医院收治的1例糖尿病合并肾小球微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患者肾脏病理可见结节性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等改变, 同时电镜下可见足突弥漫融合, 起病急, 颜面部及周身浮肿明显, 联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 尿量明显增多, 预后良好。结论糖尿病肾病合并肾小球微小病变诊治需结合病理诊断、临床表现及其对激素的治疗效果综合评估, 临床医师应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动脉内膜剥脱的游离皮瓣采用的改良血管缝合技术, 并总结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12月至2022年9月, 我们应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中, 共16例存在动脉内膜剥脱, 均行"管腔重塑"后血管吻合。创面横行长度6~15 cm、纵行长度7~25 cm。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无动脉危象发生, 2例出现短暂的静脉危象。15例皮瓣完全存活, 其中13例创面Ⅰ期愈合, 2例发生感染接受扩创治疗后愈合;1例出现皮瓣远端边缘坏死, 换药治疗后瘢痕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时间为3~18个月, 平均10个月, 均保肢成功并恢复了日常行走功能。随访期间, 皮瓣无溃疡、质地良好、外观满意。结论应用"管腔重塑"技术处理动脉内膜剥脱的游离皮瓣安全可靠, 解决了病变动脉吻合的难题,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小阴茎是基于对阴茎长度的精确测量而做出的客观诊断, 可由包括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结构或激素缺陷等多种因素引起, 故内分泌系统的检查对病因诊断极为重要。一旦确定诊断, 需内分泌科、遗传学家、儿科、小儿外科和泌尿外科等多学科团队诊疗共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本文对小阴茎的病因、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 旨在提高对小阴茎的认识和关注。 相似文献
8.
张以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2,(2)
肩肘损伤涉及创伤骨科和运动医学两大学科, 治疗技术和理念更新迭代非常快, 对于肩肘外科医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在熟练掌握传统术式的基础上, 将逐渐普及的关节镜技术、三维导航和骨科机器人等应用于肩肘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是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本期特邀蒋协远教授组织一期"肩肘关节损伤"重点刊, 旨在针对我国该领域目前最新的理念与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以期进一步深化骨科医生对各类肩肘损伤特点的正确认识、掌握最新的诊疗技术和辅助工具, 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造福患者。 相似文献
9.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23,(8)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肥胖症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危害民众公共健康的严重问题。减重代谢外科发展迅猛, 并在治疗肥胖症及代谢综合症等方面获得广泛肯定。本期重点选题为"减重代谢外科", 旨在探讨和分享临床实践经验和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23,(9)
随着基础医学、解剖学、外科手术技术及材料学研究的进步, 疝与腹壁外科发展迅速。为展示最新研究成果, 本期重点选题为"疝和腹壁外科", 旨在总结和分享相关临床经验和成果, 以期规范和推动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13.
樊嘉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22,(S1)
中国肝癌发生率高、预后差, 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健康中国2030"战略提出"到2030年我国总体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提高15%", 因此, 肝癌免疫临床治疗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聂兰英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3,(6)
自体骨移植一直被认为是骨移植的"金标准"。然而, 供区的医源性二次损伤、来源有限等问题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同种异体骨移植存在免疫原性和交叉感染的潜在危险, 来源也受到较大限制。异种骨(即动物骨)来源广, 避免了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的缺点, 且具有与人骨相似的物理结构, 目前已在口腔科领域取得良好效果。由于免疫原性、供体体积及结构差异等原因, 异种骨移植在骨科领域的临床应用尚存在较大争议。本期特邀请罗卓荆教授撰写"骨损伤的异种组织修复现状与展望"一文, 详细阐述了异种骨移植的临床意义与历史沿革、异种骨移植的骨科临床研究及效果分析、异种骨移植临床转化的障碍与前景展望等, 为实现异种骨移植的大规模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以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3,(2)
骨科快速康复的难点之一即术后负重的时机、力量等问题, 但是骨科下肢术后如何进行合理负重?目前国际上尚未达成共识, 国内外学者还没有形成真正可操作的科学、细化的指南及操作规范。本期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和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学组专家组成员联合制定的"中国下肢骨折术后负重专家共识(2023)"总结了术后负重临床存在的普遍问题, 形成了8条下肢骨折术后合理负重基本原则及专家建议, 目前该共识对创伤骨科术后下肢合理负重临床实践有一定指导作用, 可以规范临床研究及相关技术发展, 为骨折下肢创伤患者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6.
聂兰英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3,(3)
2022年,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指南》, 强调了防治患者术前贫血、降低手术出血的危险因素、减少手术相关的出血和失血等。由于创伤骨科患者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等5家组织及《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部着眼于创伤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的血液管理, 在上述指南基础上邀请全国多位创伤骨科知名专家进行讨论研究, 最终形成"中国创伤骨科围手术期血液管理临床指南(2023)"。该指南根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系统进行分级推荐, 主要从术前血液管理、术中血液管理及术后血液管理三部分给出具体的推荐或建议, 为创伤骨科医生规范、合理地进行围手术期血液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张宁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3,(7)
跟骨骨折多涉及跟距后关节面, 将明显移位的关节面解剖复位并良好固定是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关键, 载距突作为内侧不易移位的锚定结构, 为置入螺钉提供了解剖条件, 临床上对载距突的形态和范围并没有详细的界定, 但可以确定的是载距突并不是孤立骨性突起, 跟骨骨折线汇总热图分析可见骨折分布带与骨小梁组分布相关, 跟骨内侧面骨折块往往是包含载距突在内更大的范围。为了解跟骨载距突骨小梁延续范围及其相应骨皮质解剖特征, 肖发娇等撰写的"载距突骨块的CT解剖特征及临床意义"一文, 引入载距突骨块的概念, 界定载距突骨块为跟骨中央三角内侧第一条连续骨小梁以内部分, 并在跟骨轴向坐标系测量载距突骨块的解剖学范围, 汇总载距突骨块在跟骨外侧壁投影, 并根据投影范围, 选择特定的入钉点, 测量入钉点至跟骨内侧面距离, 希望能够为载距突螺钉固定范围提供理论依据, 为置钉位置和螺钉长度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聂兰英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3,(9)
早发性脊柱侧凸的矫形治疗是世界性难题。近年来, 生长棒技术的应用及发展为脊柱侧凸的矫形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本期特邀请仉建国教授撰写"传统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展望"一文, 全面、详细地阐述了传统生长棒的背景、发展历史及适应证、传统生长棒治疗过程中畸形的控制与脊柱的生长、传统生长棒的"毕业"策略及"毕业"后疗效、顶椎控制技术在传统生长棒技术中的使用、生长棒技术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 并针对传统生长棒技术的缺点(多次手术创伤、反复多次全身麻醉、并发症风险高等), 展望了新型撑开型生长友好型技术:磁控生长棒和Spring系统, 为脊柱骨科医生尽早突破早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瓶颈提供了一定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张以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3,(8)
近年来, 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 手术治疗也越来越多。然而, 传统颈椎后路术式存在较多局限性, 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居高不下。本期赵斌教授研究团队通过系统阐述颈椎后路手术的发展史, 总结分析各种术式的优势和不足, 介绍了其结合临床实践和颈椎解剖结构研发设计的一款新型钛板, 同时描述了首次提出的穹顶式可控椎管扩大成形颈椎后路手术技术的操作步骤和优势。希望广大学者能触类旁通, 积极传承与创新临床术式, 提高手术疗效, 更好地造福患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