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初诊临床特征及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搜集2020年1月20日至28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经临床及核酸检测确诊的141例COVID-19患者,男77例,女64例,中位年龄49(9, 87)岁。分析141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胸部HRCT影像学表现。结果 141例COVID-19患者实验室检查发现白细胞计数降低38例(26.95%)、淋巴细胞比率降低71例(50.35%)。141例COVID-19患者中发热(>37.5 ℃) 139例(98.58%)、咳嗽106例(75.18%)、头痛11例(7.80%)、咳痰41例(29.08%)、胸闷93例(65.96%)、呼吸道以外症状主要有腹泻等4例(2.84%)。141例COVID-19患者HRCT均有异常,52例(36.88%)胸部HRCT图像表现为磨玻璃影(GGO)和斑片影,以胸膜下分布为主;23例(16.31%)GGO合并局灶实变影;27例(19.15%)小片状模糊影;20例(14.18%)大片状实变影;48例(34.04%)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和血管穿行征;5例(3.55%)有空气支气管征象;7例(4.96%)小结节影;5例(3.55%)纤维化、网格影或条索影;7例(4.96%)双侧胸腔积液,4例(2.84%)纵隔或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结论 COVID-19的临床特征及HRCT影像表现多样,在COVID-19特定的流行病学背景下,应及时开展胸部HRCT扫描,对疾病做出早期预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亚临床期高分辨率CT(HRCT)特征及短期演变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5日至31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及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确诊的17例亚临床期COVID-19患者的HRCT影像资料,男4例,女13例,年龄25.0~51.0(39.8±7.5)岁,均为与确诊COVID-19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所有患者首次CT检查后3~6 d再次行CT复查,其中6例患者复查前接受抗炎抗病毒及对症治疗,11例患者未进行任何治疗。分析亚临床期和短期随访的CT影像学征象,总结其短期随访CT图像演变规律。结果 17例COVID-19患者亚临床期及短期随访CT病变主要位于双肺下叶,亚临床期左肺下叶9例,右肺下叶10例;短期随访左肺下叶9例,右肺下叶11例;病变累及肺段由亚临床期的46个增加至90个肺段。亚临床期病变以多发为主(13例),短期复查多发病例减少(7例),局灶性(6例)及弥漫分布(4例)增多。病变主要分布于胸膜下(13例)和沿支气管血管束走行(10例),短期随访1例病变分布由胸膜下进展为胸膜下及沿支气管血管束走行。病变主要有3种形态:磨玻璃密度结节影、斑片状/片状/团片状磨玻璃影和铺路石征。亚临床期及短期复查均可见磨玻璃影,随访复查显示磨玻璃结节减少4例,铺路石征增加4例。6例患者治疗后短期复查,3例由多发磨玻璃结节变为单发磨玻璃结节,3例多发磨玻璃影部分范围变小。11例未治疗患者病变范围增大。结论 亚临床期COVID-19患者肺部CT具有一定特征,多为胸膜下或沿支气管血管束走行的小磨玻璃密度结节或磨玻璃影,短期随访病变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CT表现及短期影像学变化.方法 搜集64例COVID-19住院患者行高分辨率CT(HRCT)动态观察,所有患者均在发病5天内就诊,患者在发病时、入院后、出院前均行CT检查,每例患者最少检查3次,最多检查7次,第一次CT检查时间至最后一次检查时间间隔13 ~ 30天.结果 ...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孕妇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特点及胸部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1日-2月10日在我院经核酸检测确诊及具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征的44例孕妇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及胸部CT图像。结果:44例中25例(25/44,56.8%)有发热、咳嗽等典型症状。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数升高7例(15.9%),淋巴细胞数上升1例(2.3%)。胸部CT表现:3例肺内未见异常(3/44,6.8%),9例为单发病灶(9/41,22%),32例为多发病灶(32/41,78%);4例仅累及左肺(4/41,9.8%),11例仅累及右肺(11/41,26.8%),26例双肺受累(26/41,63.4%);磨玻璃密度影7例(7/41,17.1%),磨玻璃密度影伴实变27例(27/41,65.8%),完全实变7例(7/41,17.1%)。44例中15例于5天内复查CT,7例明显好转,5例病灶进展,3例无明显变化;8例于第9~14天再次复查CT,所有病例均有好转。结论:孕妇感染2019-nCoV后临床症状不典型或较轻微,实验室指标特异性不高,胸部CT表现特异性较高,以肺外带出现多发磨玻璃密度影为其特征性表现,CT检查能更早发现疑似病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在不同时期的高分辨率CT(HRCT)影像表现及动态变化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COVID-19患者的CT影像及临床资料,将80例患者按临床分型分为普通组(普通型患者35例)与重症组(重型及危重型患者45例),搜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发病后首次、病变达高峰期时、出院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初步探讨广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及首诊高分辨率CT(HRCT)影像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2日至30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确诊的91例COVID-19患者,其中男39例、女52例,中位年龄50(33, 62)岁,分析91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HRCT特点。结果 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70例,咳嗽57例,以干咳为主(39例)。首次HRCT有24例COVID-19患者呈阴性表现,67例HRCT有异常病灶,主要表现为肺内磨玻璃影65例、病灶内合并血管束增粗64例、病灶邻近胸膜增厚50例、间质间隔增厚47例、斑片影42例。所有患者均未见肿大淋巴结。病灶分布:双肺弥漫分布的2例,多发57例,单肺叶出现8例;病灶主要分布于胸膜下46例,肺下叶分布为著39例,上叶为著7例,在肺内无明显分布特征的有13例。结论 广州地区COVID-19早期影像主要表现为多发磨玻璃影,以胸膜下及下肺野多见,多有肺间质间隔的增厚,广州地区COVID- 19轻型及普通型患者比例较高,部分确诊患者首次HRCT呈阴性表现,对于HRCT呈阴性的患者,应及时复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高分辨率CT(HR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5日至2月5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22例经临床及核酸检测确诊为COVID-19患儿的胸部HRCT表现。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2个月~14岁,中位年龄4岁,5岁以下患儿14例。由2名放射科医师共同观察肺部病变分布、形态、密度等特征及有无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胸膜改变。结果 22例患儿中,3例(3/22)肺部CT正常,19例(19/22)肺部HRCT见病灶浸润,其中单侧肺病变7例,双侧肺病变12例。HRCT表现为:磨玻璃影6例,其中淡磨玻璃影4例、典型铺路石征磨玻璃影2例;4例呈肺实变改变,表现为局限性条索影、斑片状高密度影;6例表现为实变影与磨玻璃影共存,呈斑片状致密影夹杂周围磨玻璃影改变,其中1例呈右侧白肺表现;3例呈类支气管肺炎改变,表现为肺叶内散在点状或斑片状密度不均高密度影。下叶病灶较上叶为重,肺外后带较肺尖部、中央区多见。全部患儿均未见肺门淋巴结增大和胸腔积液,1例见叶间胸膜增厚。结论 儿童COVID-19的HRCT表现多样化,需结合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综合判断,但肺部CT表现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和防控干预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冠状病毒肺炎胸部CT表现特征.方法 对54例新型冠状病毒确诊患者进行胸部CT扫描,观察胸部CT影像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病灶呈磨玻璃样密度影38例(70.37%),网格状阴影16例(29.63%),实变10例(18.52%),纤维索条灶15例(27.78%),支气管壁增厚伴支扩11例(20.37...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胸部高分辨率CT(HRCT)的表现及动态改变.方法 18例临床确诊为NCP患者在入院时及入院后行HRCT检查,进行HRCT动态观察.结果 18例NCP患者初次检查时均有异常发现,发病后1周内,27.8%(5/18)发生于单肺,病变较局限,72.2%(13/18)发生于双肺;病灶83....  相似文献   

10.
2019年12月起,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在武汉市爆发流行,并迅速传播到全国和全世界。至今全国已累计报告确诊病例超过2万例,其主要原因是病毒传染力强、潜伏期长。2019-nCoV肺炎CT表现多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密度影(GGO)。以双肺胸膜下分布为主,可伴空气支气管征、小叶间隔增厚和胸膜增厚。极少数或少数伴胸腔积液或淋巴结肿大。基于病理分期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可分为早期、进展期与重症期3期。结合胸部影像学检查与临床和实验室结果有利于2019-nCoV肺炎患者的早期筛查和早期防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50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及胸部CT表现,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至4月于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对咽拭子标本检查结果为阳性的50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38.2±19.6)岁]的临床数据和CT资料;同时对患者行薄层胸部CT扫描多平面重建以观察患者的肺部改变,对各肺区受累情况进行评分。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 50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中,40例患者(80%)曾到过武汉或与确诊患者有过接触史,17例(34%)无明显症状,38例(76%)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乏力。实验室检查结果多数在正常范围内,部分患者出现淋巴细胞计数下降、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典型CT表现主要为磨玻璃影、铺路石征、实变,且肺组织病变以周围型为主,双侧多叶分布。肺前区CT评分明显低于后区(H=−4.096,P=0.003),中、上区CT评分低于下区(H=6.917,P=0.031)。 结论 普通型COVID-19患者的临床表现可能不明显,实验室检查结果可能无明显异常,而胸部CT的改变比较明显,因此临床诊治过程中应充分结合患者胸部CT的表现,密切关注胸部CT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胸部CT影像特点。方法:纳入2019年12月24日-2020年2月3日在本院确诊的93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患者核酸检测均为阳性。对其进行常规CT胸部扫描。记录每个患者的胸部CT图像中受累肺叶数目,磨玻璃斑片/结节,实性斑片/片状实变,实性结节,条片及条索灶等征象。共纳入93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其中男522例,女416例;年龄60~96岁,平均年龄(67.4±6.1)岁。结果:938例确诊患者中,平均受累肺叶数为(4.4±1.3)个。70例(7.5%)患者有1个受累肺叶,55例(5.9%)患者有2个受累肺叶,61例(6.5%)患者有3个受累肺叶,36例(3.8%)患者有4个受累肺叶,而716例(76.3%) 患者5个肺叶均受累。897名(95.6%)患者可见磨玻璃斑片/结节影,195名(20.8%)患者可见实性斑片/片状实变,78名(8.3%)患者可见实性结节,148名(15.8%)患者可见条片灶。此外,部分患者复查胸部CT,可见肺部病变进展成“白肺”改变,严重影响肺功能。结论:老年新冠状病毒性肺炎多累及双肺,病变表现形式多样,且部分患者影像演变迅速,短期进展,故对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表现和CT影像学特点,为临床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64例确诊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CT影像学早期、进展期、吸收期影像学特点。结果:COVID-19患者平均年龄54.55岁,临床症状以发热为主(84.37%),常伴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98.44%) ,淋巴细胞计数正常及下降(100%),超敏C反应蛋白增高(79.69%),血沉加快(75%)。COVID-19的 CT 表现多为双肺多叶磨玻璃影,磨玻璃影伴实变,实变及条索影,以双肺胸膜下分布为主。肺部病变CT早期显示磨玻璃影(61.53%),磨玻璃影伴实变(19.23%),斑片状实变(8. 97%),大片实变影(10.25%);进展期磨玻璃影(4.58%),磨玻璃影伴实变(38.17%),斑片状实变(12.21%),大片实变影(20.61%),纤维条索影(23. 66%);吸收期CT表现磨玻璃影(3.22%),磨玻璃影伴实变(23.03%),斑片状实变(9.68%),大片实变影(23.39%),纤维条索影(34. 68%)。结论:COVID-19的CT影像学表现早期双肺胸膜下多发淡薄的局限性磨玻璃影,进展期双肺多发、弥漫磨玻璃影伴实变,进一步发生实变,病变严重者出现“白肺”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纤维条索影,吸收期病变由多发、弥漫转变为局限,见较多纤维条索影,部分可完全吸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首次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3日至25日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确诊的106例COVID-19患者的首次胸部HRCT图像,对病灶分布、形态及周围受累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06例COVID-19患者首次肺部HRCT均发现病灶,单侧肺分布11例(10.4%),双侧肺分布95例(89.6%);肺外周分布65例(61.3%),肺外周及中心同时分布41例(38.7%);1个病灶8例(7.5%),2个病灶5例(4.7%),多发病灶93例(87.8%);结节状病灶12例(11.3%),磨玻璃状病灶94例(88.7%),条索状病灶7例(6.6%),2种及以上形态共存病灶15例(14.2%);累及一个肺叶10例(9.4%),累及2个及以上肺叶96例(90.6%);纵隔淋巴结增大24例(22.6%)(>60岁患者19例,占79.2%),胸腔积液3例(2.8%),心包积液1例(0.9%),胸膜受累/增厚2例(1.9%)。>60岁患者多表现为多病灶,多形态,肺外周及中心同时分布,累及多个肺叶,纵隔淋巴结增大。结论 COVID-19患者首次胸部HRCT检查能发现肺部病灶,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胸部HRCT扫描检查在NCP的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胸部影像学征象及治疗前后动态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COVID-19患者的胸部MSCT表现,观察病变的影像学特点及治疗前后动态变化。结果胸部MSCT表现及动态变化特点1)18例患者中胸部影像表现阴性2例;2)双肺分布12例(67%),累及多个肺叶9例(50%),呈外周及中心同时分布8例(44%),病灶多处13例(72%);3)病灶形态多样磨玻璃影15例(83%),实变影5例(28%),网格影5例(28%),两者以上5例(28%);4)病灶内部形态支气管血管束增粗3例(17%),血管穿行6例(33%),空气支气管征5例(28%);5)治疗前后对比观察确诊患者治疗后3天内复查实变影变淡8例(44%),磨玻璃影局部密度变实9例(50%),单发磨玻璃结节影边界变清晰、密度增高1例(6%),多发磨玻璃结节影范围增大、呈簇状改变1例(6%),网格影密度增高、范围略减小5例(28%),另有新发斑片影2例(11%);6天内复查,实变影进一步吸收、可见反晕征8例(44%),实变区域增多10例(56%),单发实性结节形成1例(6%),磨玻璃影密度进一步减低、其内血管影明显9例(50%),网格影范围减小、呈条状改变,边界清晰5例(28%),部分新发斑片影融合2例(11%),胸腔积液较前减少1例(6%);10天以上复查,肺内斑片影完全吸收18例(100%),实变影范围减小,呈纤维化改变16例(89%),实变结节密度变淡,周围见晕征1例(6%)。结论COVID-19胸部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影像学检查与诊断仍是其临床诊断、疗效评价、预后分析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不同临床分型的CT和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确诊的103例COVID-19患者的胸部CT平扫图像和临床资料,根据COVID-19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将所有患者分为普通型(58例)、重型(36例)和危重型(9例),并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CT表现。CT特征参数包括病灶分布、位置、大小、形态、边缘、数目、密度、肺炎病灶占整肺百分比和肺外表现。不同临床分型的CT特征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年龄、从发病到CT检查时间及肺炎病灶占整肺体积百分比之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正态分布)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非正态分布)。结果 临床表现方面,危重型COVID-19患者更常见于老年男性,中位年龄65岁。58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有49例(84%)以发热为首发症状,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患者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重型(25/36, 69%)及危重型(6/9, 67%)COVID-19患者的咳嗽发生率高于普通型(20/58, 34%)。所有危重型患者存在呼吸困难。CT表现中,普通型COVID-19表现为双肺(41/58, 71%)、多发(40/58, 69%)、磨玻璃(31/58, 52%)或混合型(25/58, 43%)、斑片(56/58, 97%)灶;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均表现为双肺病灶,重型COVID-19以多发(34/36, 96%)、斑片(33/36, 92%)、混合密度灶(26/36, 72%)为主;9例危重型COVID-19病灶均为大于3 cm的多发混合密度病灶。肺炎病灶占整肺体积的百分比:普通型(12.5%±6.1%)明显低于重型(25.9%±10.7%)及危重型(47.2%±19.2%) COVID-19,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2),重型COVID-19也显著低于危重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 COVID-19不同临床分型的CT和临床表现存在差异,胸部CT表现具有特征性,不仅能早期诊断,还能对其临床病程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总结核酸检测阴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2019)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早期病变的认识。方法:从3次核酸检测最终确诊为COVID-2019的 217例患者中,选取之前核酸检测阴性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胸部CT表现。结果:56例核酸检测阴性患者中,首次胸部CT有2例(3.57%)未见异常,54例(96.43%)可见异常。54例胸部CT有异常患者的病变分布特点:累及单肺叶12例(22.22%),其中病变位于左下叶6例;累及多肺叶42例(77.78%),其中37例累及3~5个肺叶。病灶形态:表现为类圆形15例(27.78%),楔形9例(16.67%),不规则形30例(55.56%)。病变密度:表现为磨玻璃影(GGO)36例(66.67%),GGO+实变13例(24.07%),以实变为主5例(9.26%)。间质性改变:小叶核心间隔增厚(铺路石征)28例(51.85%),小叶间隔增厚16例(29.63%),细支气管充气征25例(46.30%)。CT分期情况:早期26例(48.15%),进展期23例(42.59%),重症期4例(7.41%),转归期1例(1.85%)。结论:96.43%的核酸检测阴性COVID-2019患者首次胸部CT可见阳性表现,CT分期主要为早期(48.15%)和进展期(42.59%),重症少见(7.41%),对胸部CT出现阳性表现即使核酸检测阴性者需高度重视,及时复查。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征象演变规律,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搜集91例核酸检测阳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普通型69例,重症型17例,危重型5例。年龄17~90岁,平均年龄50岁,男40例,女51例。回顾分析其CT征象发展与转归。结果:普通型患者经过3~26d(平均14d)进入消散期,其演变过程表现为早期→消散期(3例),早期→进展期→消散期(56例),早期→进展期→重症期→消散期(10例);重型患者经过8~27d(平均15d)进入消散期,其演变过程表现为早期→进展期→消散期(6例),早期→进展期→重症期→消散期(11例);危重型患者经过14~22d(平均18d)发展进入消散期,其演变过程均表现为早期→进展期→重症期→消散期(5例)。演变过程出现磨玻璃密度影(48例),实性/亚实性结节(13例),斑片实变影(75例),铺路石征(34例),纤维条索影(46例),胸膜下线(12例),支气管气象征(14例),支气管扩张(9例),血管增粗征(15例),淋巴结肿大(2例),胸膜增厚(17例)、胸腔积液(6例)12种CT征象。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演变过程表现为3种:①早期→消散期;②早期→进展期→消散期;③早期→进展期→重症期→消散期。CT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和变化模式。方法:对72例确诊为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女各36例,年龄16~87岁,平均(53±17)岁。动态观察肺部CT图像上病变类型、分布、累及范围等影像学表现,根据每例患者的肺叶受累平均百分比进行CT半定量评分,总结治疗过程中影像变化的模式和特点。结果:72例中38例(53%)有明确接触史,其中12例(17%)为家庭聚集发病。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51例,占71%)和咳嗽(31例,占43%)。最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异常是嗜酸细胞计数减少(48例,占67%)和淋巴细胞计数减少(47例,占65%)。最常见的基础病为高血压(17例,占24%)和糖尿病(16例,占22%),有2例(3%)为产妇。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肝功能异常18例(25%)。46例(64%)例康复出院,25例(35%)仍在住院继续治疗,其中2例(3%)危重患者转入ICU病房,1例(1%)因呼吸衰竭死亡。肺部CT扫描显示双肺下叶最易受累。以CT扫描时间点观察病变高峰期在发病后1~37天,平均(9.92±5.01)天。肺部病变范围CT评分的变化模式可分为5型:进展-高峰-吸收型、进展-高峰-缓慢吸收型、逐渐吸收型、平台型和持续进展型。病变在肺内进展方向有三种模式:沿胸膜下平铺蔓延模式、“摊饼”式和弥漫性。病变密度变化模式主要有2种:磨玻璃影-实变-吸收和逐渐吸收变淡模式。结论:COVID-19患者的肺部CT动态变化有一定的特征,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河南地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NCP)早期、进展期及转归期不同影像表现,旨在为NCP的诊断及病情监测提供重要的筛查及影像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7例2019-nCoV核酸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胸部CT影像学资料,采用x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男性8例,女性9例,年龄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