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米诺环素对糖尿病大鼠神经痛模型脊髓内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激活状态的影响.方法 54只Wistar雄性大鼠,体重180~220 g,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N组,n=6)、糖尿病(D组,n=24)、米诺环素治疗组(M组,n=24).D组和M组用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神经痛模型.M组自STZ注入前1 d起每天注入米诺环素,N组和D组注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于STZ注射后3、7、21、35 d时测定各组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D组和M组在MWT测定结束后随机处死6只大鼠,N组在实验结束时处死全部大鼠.取大鼠腰段脊髓,用RT-PCR 测定抗原癌基因蛋白(c-Fos)、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Ⅲ型补体受体(CR3)的表达.结果 与N组相比,D组在STZ注射后7、21、35 d时MWT降低;c-Fos在STZ注射后3 d表达即增加,直至35 d时;GFAP在STZ注射后7 d表达增加,21 d时达到高峰,35 d仍处于较高水平;CR3在STZ注射后7 d表达增加并达高峰,随后回落.与D组相比,M组在STZ注射后21 d和35 d时MWT回升;c-Fos、GFAP和CR3在STZ注射7 d后表达均减弱.结论 在糖尿病神经痛大鼠脊髓内,神经元、星形胶质和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痛形成和维持阶段激活状态各不相同,米诺环素在不同时段抑制神经元、星形胶质和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并减轻了神经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缝隙连接蛋白pannexin1(PX1)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结扎模型大鼠脊髓背角上的表达变化.方法 健康SD雄性大鼠50只 ,分为对照组(WT组 ,n=10)、假手术组(sham组 ,n=10)和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组(SNI组 ,n=30).SNI组20只大鼠于术后3、5、7、14 d(n=5) ,WT、sham组于术后14 d(n=5)取脊髓腰段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X1表达变化 ,另20只大鼠于术后7 d取脊髓腰段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检测脊髓背角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水平.SNI组中10只于建模前进行鞘内置管 ,术后7 d分别向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0 μL(SNI+NS组)或甘珀酸(CBX)20 μL(SNI+CBX组) ,再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SNI组脊髓背角内PX1表达增多 ,并随时间增强 ,明显高于WT、sham组(P<0 .05);7 d后SNI组脊髓背角内GFAP表达较WT、sham组明显增强(P<0 .05);SNI+CBX组GFAP表达较SNI+ NS组明显下调(P<0 .05).WT、sham组脊髓背角的PX1蛋白和GFAP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缝隙连接蛋白PX1可能参与了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 ,提示其在因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痛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缺氧脑瘫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迁移及分化的影响.方法:制备缺氧脑瘫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5 d组和21 d组各8只)、模型组(5 d组和21d各7只),同时设假手术组(5 d组和21 d组各4只).治疗组于造模12 h后腹腔注射rhG-CSF 40μg/(kg·d),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共3 d;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BrdU)10 mg/kg;分别于BrdU注射5 d(5d组)和21 d(21 d组)后,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BrdU、GFAP、NeuN和PSA-NCAM的表达.结果:手术后5 d和21 d,模型组海马及大脑皮层BrdU阳性细胞增多,BrdU+GFAP、BrdU+NeuN及Brdu+PSA-NCAM双阳性细胞也增多(P<0.05);治疗组多于模型组(P<0.05).治疗组海马齿状回区域急性期(术后5 d)Brdu+NeuN双阳性细胞较稳定期(术后21 d)少(t=2.279,P=0.038),而Brdu+GFAP双阳性细胞较稳定期多(t=7.220,P<0.001).结论:rhG-CSF能促进缺氧脑瘫大鼠内源性NSCs的增殖、迁移和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抗神经生长因子抗体(anti-NGF)蛛网膜下腔应用对大鼠坐骨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痛阈的影响,并观察其对该模型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方法手术制作大鼠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实验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CCI+anti-NGF组(n=8):手术后第7天开始每天单次腹腔注射anti-NGF(10 mg/kg)、CCI模型+生理盐水组(n=8):手术后第7天开始每天单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假手术给anti-NGF组(n=8)和假手术盐水组(n=8).各组均在术后隔天测定大鼠痛行为学观察术后15 d内大鼠机械和热痛阈的变化.各组在手术后15 d,使用4%多聚甲醛灌流后,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脊髓L4~5节段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表达情况.结果手术盐水对照组的机械和热痛阈在3 d后出现明显下降,在术后第7天达到高峰期.术后第7天单次给予anti-NGF能短时间内拮抗CCI大鼠的机械和热痛阈下降,连续给予anti-NGF 7 d后可以使大鼠的机械和热痛阈持续显著高于CCI+盐水组.15 d时CCI+anti-NGF组大鼠脊髓L4-5节段的GFAP表达显著低于CCI+生理盐水组.结论腹腔注射anti-NGF能有效拮抗CCI大鼠模型机械和热痛阈的下降.连续注射anti-NGF可以显著的持续改善CCI大鼠模型的机械和热痛阈的下降.CCI+anti-NGF组脊髓GFAP表达显著低于CCI+生理盐水组,这可能与anti-NGF持续改善大鼠的痛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对大鼠吗啡耐受及脊髓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3只体质量180~200 g雄性SD大鼠,分为3组(n=11):对照组(NS组)、吗啡组(M组)、右美托咪定+吗啡组(Dex组).NS组鞘内注射无菌生理盐水10μL,1次/d,共7 d;M组鞘内注射吗啡15 μg,1次/d,共7 d;Dex组鞘内注射15 μg吗啡和1.5 μg右美托咪定,1次/天,共7d.于吗啡鞘内注射第1、3、5、7天给药前和给药后30 min测定大鼠的热痛阈.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中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磷酸化p38MAPK(p-p38)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Iba-1阳性细胞密度.结果 随着吗啡鞘内注射次数增加,M组和Dex组热水甩尾实验最大镇痛效应百分比(MPE)逐渐下降(P<0.05).与NS组比较,M组甩尾实验MPE在吗啡注射的第1、3、5、7天较高(P<0.05);与M组比较,Dex组甩尾实验MPE于吗啡注射的第3、5、7天较高(P<0.05).与NS组比较,M组大鼠脊髓Iba-1阳性细胞密度及Iba-1、IL-1β、TNF-α和p-p38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M组比较,Dex组大鼠脊髓Iba-1阳性细胞密度及Iba-1、IL-1β、TNF-α和p-p38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可缓解吗啡耐受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性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术后骨转方对骨癌痛大鼠疼痛行为及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54只,按体重随机分成6组,每组9只,于大鼠左后肢注射Walker-256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观察各组大鼠造模后热痛敏阈值的变化,28 d后取大鼠脊髓腰膨大处,检测GFAP mRNA和蛋白、SP和CGRP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乳腺术后骨转方各剂量组在造模后第21天的PWTL高于模型组(P0.05),至造模后28 d,乳腺术后方高剂量+唑来膦酸组PWTL仍高于Model组(P0.05)。(2)乳腺术后骨转方各剂量组可以抑制造模后28 d脊髓中GFAP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Model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Z+H组和H组的SP蛋白表达明显低于Model组,统计学上差异显著(P0.05);各给药组可以抑制脊髓中CGRP蛋白的表达(P0.01)。其中Z+H组作用优于其他各给药组,统计学上差异显著(P0.05)。结论:乳腺术后骨转方具有镇痛作用,抑制脊髓水平星形胶质细胞GFAP、SP、CGRP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海马注射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对大鼠焦虑抑郁样行为及其海马铁死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6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Erastin低剂量(200 ng/μL)组、Erastin中剂量组(400 ng/μL)、Erastin高剂量组(600 ng/μL)、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组(LPS组, 10 μg/L), 每组8只大鼠。向各组大鼠双侧海马注射相应药物(每侧2.5 μL)后于第4天开始进行体质量及行为学检测, 行为学测试包括糖水偏爱实验(sucrose preference test, SPT)、旷场实验(open field test, OFT)、强迫游泳实验(forced swimming test, FST)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elevated plus maze, EPM), 观察大鼠的抑郁及焦虑样行为。采用Western blot技术和RT-PCR技术分别检测海马铁死亡相关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 包括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glutathione peroxidase 4, GPX4)、环氧化酶2...  相似文献   

8.
李震  郭灵 《广西医学》2020,(13):1678-1682+1690
目的观察外周伤害性刺激对大鼠脊髓及脑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大鼠分为实验组(n=18)、假手术组(n=6)、正常对照组(n=6),其中实验组又分1 h组(n=6)、3 h组(n=6)及6 h组(n=6)。实验组大鼠建立右侧前肢及后肢多发性、闭合性骨折模型,用组织钳轻夹取假手术组大鼠左侧前肢及右侧后肢,正常对照组大鼠则不予任何刺激处理。在相应时间点处死并获取实验组大鼠脑和脊髓标本,假手术组与正常对照组大鼠处死时间同1 h组。采用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颈膨大、腰骶膨大后角及各相关脑区GFAP阳性细胞数。结果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脊髓颈膨大后角及腰骶膨大后角伤侧GFAP阳性细胞数量均高于健侧(均P<0.05)。1 h组大鼠端脑3个区域(扣带回皮质、第一躯体感觉区、斜角带)、海马各亚区(CA1、CA2、CA3)、齿状回、脊髓颈膨大后角及腰骶膨大后角伤侧的GFAP阳性细胞数量均高于其他组(均P<0.05),3 h组大鼠以上部位的GFAP阳性细胞数量均高于6 h组、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5),而6 h组、假手...  相似文献   

9.
张恒  周占松  杨忠  刘丽梅  宋波 《重庆医学》2006,35(16):1465-1467
目的 观察大鼠前列腺痛模型中L5~S2脊髓背角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诱导型NO合成酶(iNOS)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取30只SPF雄性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设0、6、12d 3个时相,分为5组,每组6只),通过前列腺完全弗氏佐剂(CFA)和生理盐水注射制作大鼠前列腺痛模型和对照组,分别提取L5~S2脊髓背角组织蛋白,Western印迹检测脊髓背角GFAP、TNF-α、iNOS的表达.结果 慢性前列腺痛大鼠中L5~S2脊髓背角中GFAP、TNF-α、iNOS表达在6d和12d组均明显高于各自正常对照组和0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FAP 12d组高于6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OS的表达高峰在6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慢性前列腺痛可以引起L5~S2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TNF-α分泌增多及iNOS活性增强,表明慢性前列腺痛可以导致L5~S2脊髓中枢继发性的炎性改变,可能与前列腺痛的持续和泛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电控打击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模型大鼠神经行为及脊髓病理变化.方法 采用自行研制的电控大鼠脊髓损伤打击器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观察脊髓损伤后Basso Beattie Bresnahan (BBB)评分、免疫组化及病理变化特点.结果 SCI后3 d BBB评分(1.0±0.7)开始增加,7d时显著明显增加至(4.2±1.3)分,28 d时BBB评分达(7.2±1.3)分.HE染色可观察到SCI后脊髓灰、白质组织结构不完整,大量神经元变性坏死、细胞肿胀、胶质细胞增生.免疫组化显示SCI伤后2h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细胞灰度值、神经丝蛋白-200(NF200)阳性轴突灰度值减少,24 h最低,3d开始恢复,28 d仍未恢复正常(P<0.05);SCI伤后3d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数量增多,14 d达到高峰,28 d有所回落(P<0.05).NSE、NF200、GFAP的变化与BBB评分呈显著相关(r=0.856,0.856,0.795,均P<0.01).结论 电控打击脊髓损伤模型大鼠NSE、NF、GFAP的变化反映了脊髓损伤的病理变化,与脊髓损伤后的神经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TOR)信号通路是否通过激活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参与外周神经损伤诱发的大鼠痛觉过敏。方法:取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6组(n=5):1 d组(D1组)、4 d组(D4组)、7 d组(D7组)、14 d组(D1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其中 D1,D4,D7,D14组建立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Normal组不做处理,Sham 组仅暴露坐骨神经。于CCI术后第1,4,7,14天分别测定各组大鼠左后肢机械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和热缩足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PWTL)。D1,D4,D7,D14组分别于CCI术后第1,4,7,14天,假手术组和正常组于相应第14天采集腰段脊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mTOR在大鼠脊髓的分布,采用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CI大鼠腰段脊髓mTOR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另取雄性SD大鼠30只,完 成鞘内置管后,随机分为6组(n=5):空白组、CCI组、早给药组(CCI+early RAPA组)、早溶剂组[CCI+early二甲基亚砜 (dimethylsulfoxide,DMSO)组]、晚给药组(CCI+later RAPA组)、晚溶剂组(CCI+later DMSO组)。空白组不建立CCI模型也不给药;CCI组建立左后肢CCI模型;CCI+early RAPA组于CCI术后4 h开始鞘内注射1% RAPA 10 μL,连续给药3 d;CCI+early DMSO组于CCI术后4 h开始鞘内注射同浓度等体积溶剂4% DMSO 10 μL作为对照;CCI+later RAPA组于CCI术后第7天开始鞘内注射1% RAPA 10 μL,连续给药3 d;CCI+later DMSO组于CCI术后第7天开始鞘内注射同浓度等体积溶 剂DMSO10 μL作为对照。各组于鞘内置管前后以及CCI术后隔天测定痛阈。于CCI术后第14天取腰段脊髓,免疫组织 化学检测脊髓背角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结果:mTOR免疫组织化学阳性颗粒广泛分布于正常脊髓神经元胞浆中;D14组大鼠术后第1,4,7,14天的PWMT与其基础值比较明显降低,术后第4,7,14天的PWTL与其基础值比较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正常组比较,CCI组(D1,D4,D7和D14组)大鼠腰段脊髓mTOR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与CCI+early DMSO组相同时间点比较,CCI+early RAPA组 CCI术后第4,6,8,10,12,14天的PWMT和PWTL均升高(P<0.05或P<0.01);与CCI+later DMSO组相同时间点比较, CCI+later RAPA组CCI术后第8,10,12,14天的PWMT和PWTL均升高(P<0.05或P<0.01);CCI+early RAPA组与CCI+early DMSO组、CCI+later RAPA组与CCI+later DMSO组相比较, CCI大鼠术侧腰段脊髓背角GFAP免疫组织化学阳性面积与吸光度值均下降(均P<0.05或P<0.01)。结论:脊髓mTOR信号通路可能通过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参与外周神经损伤诱发的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激动剂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5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应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法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大鼠坐骨神经、不结扎,治疗组鞘内注射地塞米松,其他三组鞘内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连续注射7 d。于术前1 d和术后3、7 d采用Von Frey纤维丝测定机械痛阈、热刺痛仪测定热痛阈,术后7 d处死大鼠,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脊髓GFAP蛋白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脊髓炎性因子mRNA表达水平。  结果  治疗组术后3、7 d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 < 0.05),但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 < 0.05)。模型组和治疗组脊髓GFAP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均显著升高(P < 0.05),但治疗组脊髓GFAP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 < 0.05)。模型组和治疗组脊髓TNF-α、IL-1β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均显著升高(P < 0.05),但治疗组脊髓TNF-α、IL-1β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 < 0.05)。  结论  糖皮质激素受体激动剂可明显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痛敏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脊髓GFAP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内脏高敏感角度探讨疏肝和胃方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模型组、奥美拉唑组、疏肝和胃方组,每组12只。后3组均采用腹腔注射鸡卵清蛋白(OVA)基础致敏,并联合食管酸灌注的方法建立内脏高敏性大鼠模型;生理盐水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于第14天生理盐水灌注;疏肝和胃方组和奥美拉唑组分别予以疏肝和胃中药、奥美拉唑混悬液灌胃14 d,其他各组不予特殊处理。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脑、脊髓背角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cNOS)及c-Fo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脑、脊髓背角ncNOS及c-Fos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疏肝和胃方组、奥美拉唑组脑、脊髓背角ncNOS及c-Fos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其中疏肝和胃方组ncNOS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奥美拉唑组(P<0.05),而c-Fos蛋白表达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疏肝和胃方能够降低食道内脏高敏感性,这可能与降低脑、脊髓背角ncNOS及c-Fos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蜜蜂毒(BV)致痛大鼠蛛网膜下腔给予异丙酚,观察大鼠脊髓背角组织中Fos蛋白表达的改变,从组织形态学角度探讨异丙酚在脊髓水平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鞘内置管成功的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致痛前给药组和致痛后给药组两大组.其中致痛前给药组包括:二甲基亚砜(DMSO)+生理盐水组(DN组)、DMSO+BV组(DB组)、异丙酚5 μg+BV组(PSB组)、异丙酚10 μg+BV组(P10B组)、异丙酚20 μg+BV组(P20B组);致痛后给药组包括:生理盐水+DMSO组(ND组)、BV+DMSO组(BD组)、BV+异丙酚5 μg组(BP5组)、BV+异丙酚10 μg组(BP10组)、BV+异丙酚20 μg组(BP20组).每组均6只大鼠.DN组、DB组、P5B组、P10B组、P20B组在实验开始时分别鞘内注射DMSO 5 μL、DMSO 5 μL、异丙酚5 μg、异丙酚10 μg、异丙酚20 μg,实验开始后15 min除DN组在大鼠右侧后足底注射生理盐水50 μL外,其余各组均注射体积分数0.4% BV 50 μL;ND组、BD组、BP5组、BP10组、BP20组在实验开始时除ND组在大鼠右侧后足底注射生理盐水50 μL外,其余各组均注射体积分数0.4%BV 50 μL,实验开始后5 min分别鞘内注射DMSO 5 μL、DMSO 5 μL、异丙酚5 μg、异丙酚10 μg、异丙酚20 μg.所有药物单次注射容积均为5 μL.各组大鼠足底注射后2 h取脊髓L4~L6节段行Fo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积分光密度(IOD)值及Fos蛋白表达抑制率.结果:BY致痛前,鞘内注射异丙酚(5、10和20μg)后,P5B、P10B、P20B组与DB、DN组比较,Fos表达的10D值升高(P均<0.01);BV致痛后,鞘内注射同剂量异丙酚,BP5、BP10、BP20组与DN、BD组相比较,Fos表达的10D值升高(P均<0.01).且对大鼠脊髓背角Fos的表达产生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P<0.01).而且致痛后给药优于致痛前给药(P<0.05).结论:异丙酚在脊髓水平具有镇痛作用且有剂量依赖性,对疼痛的治疗作用优于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黄素纳米乳在大鼠骨癌痛模型中的镇痛效应。方法 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大黄素组,每组6只。模型组和大黄素组均采用胫骨髓腔注射大鼠乳腺癌MRMT-1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假手术组仅在胫骨髓腔内注射相同体积的Hank’s液。造模15d后,大黄素组单次鞘内注射5mg/mL大黄素纳米乳10μL,而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采用X线、HE染色检测癌细胞对骨结构的破坏程度;“Up and Down”法观察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机械痛阈值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大鼠脊髓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脊髓中GFAP蛋白表达。结果 胫骨X线片显示术后模型组大鼠胫骨骨质损伤严重,HE染色显示骨髓腔有癌细胞浸润;与假手术组相比,术后7~14d模型组的机械痛阈值明显降低(P<0.05),大鼠脊髓中GFAP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大黄素组在单次治疗后机械痛阈值出现明显升高(P<0.05),GFAP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大黄素纳米乳可降低星形胶质细胞过度激活,从而缓解大鼠骨癌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脊髓水平5-羟色胺受体参与谷氨酸微注射激活延髓外侧网状核对大鼠心脏伤害性感受的下行性调控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缓激肽组、缓激肽+谷氨酸组、缓激肽+麦角新碱组、缓激肽+谷氨酸+麦角新碱组、缓激肽+谷氨酸+溶媒组.谷氨酸微注射于延髓外侧网状核,联合鞘内注射,观察心包内缓激肽诱发大鼠心脏-躯体运动反射的变化,该反射以背斜方肌肌电(EMG)为观测指标;同时观察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结果 (1)与缓激肽组相比,鞘内注射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麦角新碱对EMG活动无影响,然而,谷氨酸微注射激活延髓外侧网状核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了心包内缓激肽诱发的EMG活动;同时,脊髓背角c-Fos表达显著减少(P<0.05);(2)与缓激肽+谷氨酸组相比,鞘内注射麦角新碱后,部分反转了化学激活延髓外侧网状核对EMG活动的抑制作用;同时,脊髓背角c-Fos表达增加(P<0.05).然而,鞘内注射溶媒后,心包内缓激肽诱发的EMG活动与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髓水平的5-羟色胺受体参与了延髓外侧网状核对大鼠心脏伤害性感受的下行性抑制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选择性神经损伤(SNI)模型大鼠发生疼痛、抑郁样行为的可能机制,以及侧脑室注射米诺环素对其疼痛、抑郁样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12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SNI组、SNI+1μg Mino组和SNI+10μg Mino组,每组30只。SNI组、SNI+1μg Mino组和SNI+10μg Mino组大鼠在建立SNI模型后,分别给予侧脑室注射磷酸缓冲盐溶液、1μg/μL和10μg/μL米诺环素溶液,Sham组只进行假手术,不损伤及结扎神经,并于术后给予侧脑室注射磷酸缓冲盐溶液。于实验前1 d及鞘内置管术后(即术后)1 d、3 d、7 d、14 d,通过测定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WTL)评估大鼠的疼痛程度;于实验前1 d及术后1 d、7 d通过转棒试验评估大鼠的运动功能。于实验前1 d及术后1 d、7 d、14 d,采用强迫游泳实验及糖水偏好实验评估大鼠的抑郁样行为。采用免疫荧光法及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术后14 d大鼠海马组织离子钙接头蛋白1(Iba-1)的表达量,采用ELISA检测术后3 d、7 d、14 d大鼠海马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  相似文献   

18.
丁苯酞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GFAP和VEGF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丁苯酞对其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丁苯酞组及对照组,每组20只,通过海马内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2建立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喂养60 d后取各组大鼠脑组织,进行GFAP 和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各区GFAP阳性细胞明显增多,VEGF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丁苯酞组大鼠海马各区GFAP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VEGF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可能通过减少海马GFAP表达,增加VEGF的表达,从而达到保护AD模型大鼠神经血管单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不同时间点比较几种不同的应激方法建立焦虑大鼠模型的生物学特点,为寻找最合适的造模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7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空瓶应激组、慢性情绪应激(chronic emotional stress,CES)组、束缚应激3 h组、束缚应激6 h组,分别进行造模,于实验第7 d、14 d、21 d分别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和场景恐惧测试测定大鼠的焦虑样行为,旷场测试考察大鼠的焦虑或抑郁样行为,强迫游泳实验测定大鼠的抑郁样行为,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5-HT、DA含量。结果焦虑样行为学测试结果表明,第14天起,空瓶应激组、CES组、束缚应激6 h组大鼠开始产生焦虑样行为,此后焦虑样行为愈发明显,强迫游泳实验结果表明,束缚6 h组大鼠的不动时间于第7 d起即显著增加(P0.05)。同时,与正常大鼠比较,空瓶应激组和CES组大鼠海马5-HT、DA含量于第14天开始显著上升(P0.05或P0.01)。结论在上述几种焦虑模型中,束缚应激3 h焦虑样行为不明显;束缚应激6 h可能由于应激时间过长,表现出抑郁样行为。空瓶应激和CES能成功建立焦虑大鼠模型,且其焦虑行为表征有一定差异,可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选择对应的模型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Alzheimer模型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中S10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及丁苯酞对其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丁苯酞组及对照组,每组20只,应用海马内注射αβ,建立AIzheimer病模型,喂养60 d后取大鼠脑组织.行S100和GFAP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各区S100及GFAP阳性细胞均明显增多.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与模型组比较,丁苯酞组大鼠海马各区S100阳性细胞及GFAP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Alzheimer病大鼠海马各区S100及GFAP的表达增多:丁苯酞可抑制Alzheimer病模型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S100及GFAP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