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特征、叶酸与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SCZ)患者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并分析预测SCZ发生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4月常州市德安医院SCZ患者86例,设为SCZ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6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肠道菌群含量及相关指标叶酸水平,观察SCZ患者发作期、缓解期临床症状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肠道菌群相关指标、叶酸与SCZ患者发作期PANSS评分的关系,建立ROC曲线分析叶酸、肠道菌群含量预测SCZ发生的价值。结果:SCZ组叶酸水平、双歧杆菌含量均低于对照组,拟杆菌属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Z患者缓解期PANSS总分、分项分及补充项分较发作期均下降(P<0.05)。SCZ患者叶酸水平与双歧杆菌含量呈正相关(r=0.524,P=0.000),与拟杆菌属含量呈负相关(r=-0.476,P=0.000);叶酸水平、双歧杆菌含量与发作期PANSS总分、分项分及补充项分均呈负相关(P<0.05);拟杆菌属含量与发作期PANSS总分、分项分及补充项分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注射用复方甘草酸单铵S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效果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7月毕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组,将2021年1—10月收治的患者纳入对照组,2021年11月—2022年7月收治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单独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恩替卡韦联合注射用复方甘草酸单铵S治疗。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并分析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水平、肠道菌群数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透明质酸酶(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肠球菌、大肠杆菌数量少于对照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拟杆菌数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恩替卡韦联合注射用复方甘草酸单铵S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可有效降低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平衡肠道菌群数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肠道优势菌群。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肠杆菌、葡萄球菌低于对照组,双歧杆菌、乳杆菌、真杆菌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乙肝肝硬化患者恩替卡韦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其对临床效果、部分肠道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21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112例UC患者选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入院时间2011年1月—2016年12月的患者为1组,入院时间2017年1月—2021年12月的患者为2组,各56例。1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2组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评价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及肠道菌群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总有效率高于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炎症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2组低于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肠道菌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多于1组,大肠埃希菌数量少于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UC效果优于美沙拉嗪,能够有效下调患者机体炎症因子,改善肠道菌群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肠道膜菌群检测在大肠癌早期诊断筛查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来我院确诊的41例大肠癌患者进行肠道膜菌群和腔菌群中5种优势菌检测(大肠癌组)。将经结肠镜检查、病理学检查确定为正常结肠黏膜健康者41例(正常组),并另外选择41例疑诊大肠癌患者进行早期诊断筛查(大肠癌正常组)。三组患者共123例。结果大肠癌组的肠道优势菌群中,膜菌群与腔菌群中的肠杆菌、肠球菌多于正常组,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明显少于正常组,尤其是膜菌群的肠杆菌、肠球菌、类杆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与正常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组正常组进行肠道膜菌群检测筛查后,初筛率为73.17%,符合率73.33%,漏诊率为0.00%。结论肠道膜菌群检测在大肠癌早期诊断筛查中具有较高的诊断率较。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9月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采用常规治疗,为对照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肝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0%,高于对照组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ALT、AST、TBI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双歧杆菌、乳杆菌水平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酵母菌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能够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高剂量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生物屏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287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 对照组(98例)给予常规方式治疗, 低剂量组(95例)与高剂量组(94例)分别给予低剂量与高剂量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 治疗前后肠道生物菌群、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97.87%, 92/94;89.47%, 85/95)高于对照组(74.49%, 75/98), 且高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低剂量组(P<0.05)。治疗后, 三组患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以及肠球菌等肠道生物菌群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 且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高于对照组, 肠球菌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高于低剂量组, 肠球菌水平低于低剂量组(P<0.05)。治疗后, 三组CD3+、CD4+、CD8+以及CD4+/CD8+比值等免疫功能指标较治疗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肠癌、大肠腺瘤、正常人群中肠道菌群水平,探讨肠道菌群与大肠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45例大肠癌患者(大肠癌组)和62例大肠腺瘤患者(大肠腺瘤组)为研究对象,并选取60例正常人纳入对照组,收集三组研究对象的粪便并提取DNA,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测定菌群数量,并比较三组研究对象肠道菌群水平,分析肠道菌群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结果大肠癌组患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均明显低于大肠腺瘤组和对照组(P<0.05),且大肠杆菌、屎肠球菌、梭菌属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粪肠球菌、拟杆菌属、梭杆菌属、脆弱拟杆菌、单形拟杆菌、多形拟杆菌、卵形拟杆菌、吉氏拟杆菌、普通拟杆菌、坏死梭杆菌、肉毒梭菌与艰难梭菌水平均明显高于大肠腺瘤组和对照组(P<0.05)。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与大肠癌发病呈负相关(P<0.05),大肠杆菌、粪肠球菌、拟杆菌属、梭杆菌属、梭菌属、脆弱拟杆菌、多形拟杆菌、普通拟杆菌、坏死梭杆菌、艰难梭菌与大肠癌发病呈正相关(P<0.05);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与大肠癌TNM分期呈负相关(P<0.05),大肠杆菌、拟杆菌属、梭杆菌属、脆弱拟杆菌与大肠癌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肠道菌群状况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支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8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肠内营养支持, 观察组予以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肠道菌群数量及胃肠功能恢复水平。结果治疗后,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37/40, 92.50%)高于对照组(30/40, 75.00%), P<0.05;观察组患者的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均少于对照组, 而乳杆菌与双歧杆菌数量则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腹痛腹胀消失时间、经口进食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排便排气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治疗中采取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支持可取得较好效果, 不仅能提高临床疗效, 还能调整肠道菌群, 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气囊扩张术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应用对胆总管结石患者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2年12月泰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9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ERCP联合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治疗,观察组采用ERCP联合气囊扩张术取石治疗。比较两组肠道微生态、括约肌功能、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高于治疗前,大肠杆菌、梭菌、拟杆菌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梭菌、拟杆菌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胆总管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括约肌基础压、括约肌收缩压高峰值、括约肌收缩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黄疸消退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生后第14天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86例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补充益生菌。观察两组患儿不同日龄肠道菌群变化以及体质量增长速度、体质量恢复正常时间。结果两组不同日龄之间的乳酸杆菌与双歧杆菌数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年龄增加菌群数量呈现逐渐递增的状态。在出生后7 d、14 d时,观察组乳酸杆菌与双歧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质量增长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质量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服用益生菌有助于提高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肠道菌群中乳酸杆菌与双歧杆菌数量,尤其在生后14 d效果较为明显,进而改善患儿胃肠道功能,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尿毒症患者肠道菌群失调与微炎症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0例尿毒症患者根据是否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分为透析组及无透析组,每组各45例。同时选取45例健康者作为健康组。检测三组研究对象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粪便中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大肠杆菌及粪肠球菌的浓度,并分析尿毒症患者肠道菌群浓度变化与hs-CRP间的关系。结果透析组及无透析组患者hs-CRP、大肠杆菌及粪肠球菌浓度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双歧杆菌及嗜酸乳杆菌浓度均明显低于健康组(P<0.01),但透析组及无透析组患者4种细菌检测浓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以hs-CRP浓度作为因变量,菌群浓度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嗜酸乳杆菌及粪肠球菌浓度变化对hs-CRP浓度具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中普遍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及微炎症状态,双歧杆菌及嗜酸乳杆菌浓度降低,大肠杆菌及粪肠球菌浓度升高;尿毒症患者肠道内嗜酸乳杆菌及粪肠球菌浓度改变可能影响微炎症状态;血液透析对肠道菌群及微炎症状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东山县康美卫生院收治的60例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观察组在以上基础加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时间及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胃容受性、脑-肠轴相关因子。结果:观察组恶心呕吐、上腹胀痛、嗳气消失时间,食欲、食量恢复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容受性均有提升,且观察组胃容受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肽S受体1(neuropeptide S receptor 1,NPSR1)水平高于对照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菌群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于本院治疗的重症胰腺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原则选择治疗方案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重症急性胰腺炎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及氧化应激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本组治疗前(P<0.05),而大肠杆菌、肠球菌、丙二醛及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感染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恢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内菌群结构,减轻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和乳果糖对儿童功能性便秘及其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2年3月在仙桃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230例功能性便秘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5例。对照组给予乳果糖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乳果糖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进行治疗,进行便秘症状评分,测定大便pH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OA)、降钙素原水平,统计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2周、4周后,两组排便频次评分、排便困难评分、大便pH值及DOA、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均低于治疗2周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乳果糖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效果显著,能改善患儿便秘症状,通过降低DOA、降钙素原水平,提高患儿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联合用药对血糖控制效果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收治的100例血糖控制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0)、观察组(n=60)。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治疗,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阿卡波糖+达格列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相关生化指标、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糖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相关生化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丙二醛(MDA)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糖尿病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140例老年糖尿病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2周并观察8周。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合并症发生率,并对干预前后血糖水平、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SAQ)、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血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各项SAQ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合并症总发生率为5.71%...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儿童病毒性腹泻行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的疗效。方法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病毒性腹泻患儿128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实验组64例行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腹泻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比对照组73.44%高,且腹泻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病毒性腹泻患儿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腹泻持续时间,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胃肠相关性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肠道菌群及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8年5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3例胃肠相关性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纳入观察组,将该院同期收治的35例胃肠相关性急腹症未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纳入对照组。记录全部患者的临床预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肠道菌群的分布及血浆肠黏膜屏障功能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死亡率及粪便中葡萄球菌、血浆内毒素、降钙素原、D-乳酸、二胺氧化酶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5),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菌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胃肠相关性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紊乱与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可能与其预后较差有关,建议患者适当补充双歧杆菌、乳酸菌等肠道益生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以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联合人文关怀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以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联合人文关怀,比较两组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FBG、2 h PG水平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DSCA量表各维度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实施以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联合人文关怀,可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且能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