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7月—2023年3月于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接受锁骨骨折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甲组、乙组和丙组,各40例。三组均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采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进行臂丛神经阻滞,其中甲组使用0.25%罗哌卡因20 mL,乙组使用0.375%罗哌卡因20 mL,丙组使用0.50%罗哌卡因20 mL。比较三组麻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麻醉效果、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较乙组、丙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较甲组、乙组长,乙组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较甲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和丙组麻醉总有效率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乙组和丙组麻醉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乙组、丙组,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双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断指再植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淮安八十二医院收治的112例行断指再植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研究组给予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双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穿刺情况,阻滞情况,术后1 d、3 d、5 d手指灌注情况,再植手指成活率,术前、术后24 h应激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穿刺所用时间短于对照组,穿刺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阻滞起效时间、完全神经阻滞时间、感觉神经完全阻滞时间、运动神经完全阻滞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5 d,两组手指灌注情况评分均高于术后1 d,术后5 d高于术后3 d,研究组手指灌注情况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再植手指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肾上腺素(adrenaline,A)、去甲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2年12月阳江江华医院收治的120例上肢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开展解剖定位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穿刺操作时间、30 min内痛觉阻滞效应、运动阻滞程度,记录比较两组术后2 h、6 h、12 h、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后24 h内自控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比较两组术后24 h、48 h Ramsay镇静评分及患肢肌力、浅感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30 min内痛觉阻滞效应与运动阻滞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 h、6 h、12 h、24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24 h内自控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48 h Ramsay镇静评分及肌力异常、浅感觉异常患者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NB)联合颈中间丛NB应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IFCF)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行IFCF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60例)和B组(60例)。A组行肌间沟臂丛NB+颈浅丛NB,B组行肌间沟臂丛NB+颈中间丛NB。比较两组阻滞效果、膈肌运动、麻醉相关指标、生命体征[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血氧饱和度(SpO2)]、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阻滞效果及膈肌运动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阻滞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短于A组,麻醉持续时间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生命体征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4 h、6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24 h两组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研究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骨科手术的9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患儿进行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进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比观察两组患儿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以及总操作时间。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持续、总操作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能够有效缩短麻醉操作时间及起效时间,且持续时间相比于传统麻醉方式较长,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与菱形肌-肋间肌阻滞(RIB)对胸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拟于全麻下开展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TPVB组与RIB组,各40例。TPVB组于超声引导下实施TPVB,RIB组于超声引导下实施RIB。比较两组术后疼痛情况、苏醒质量、康复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 h、6 h、12 h、24 h咳嗽与静息状态下,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恢复自主呼吸用时、苏醒用时、拔管用时、阻滞持续时间、Riker镇静-躁动评分标准(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IB组阻滞操作用时短于TPV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首日舒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补救镇痛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PVB与RIB两种区域神经阻滞镇痛应用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法松解术联合小针刀治疗肩周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厦门市中医院收治的68例肩周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小针刀治疗,观察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法松解术联合小针刀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肩关节功能、实验室指标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10(IL-10)高于治疗前,血浆P物质(S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IL-10高于对照组,SP、TNF-α、PGE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周炎患者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法松解术联合小针刀治疗,可改善肩关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行坐骨神经-股神经联合阻滞对胫腓骨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3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宁德中医院收治的82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进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坐骨神经-股神经联合阻滞。比较两组麻醉阻滞效果、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及术后不同时间下肢功能情况[运动神经阻滞程度评分(Bromage评分)]。结果:观察组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术后2 h、12 h及24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10 min及术后即刻,观察组SBP及DBP显著高于对照组,HR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6 h、12 h、24 h及48 h的Bromage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使用超声引导定位和传统解剖的差异性。方法选取我院接收上肢手术治疗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有42例患者。观察组使用超声引导定位,对照组使用传统解剖定位。对两组麻醉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的麻醉完成时间、起效时间、阻滞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76%,对照组为19.05%,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使用超声引导定位的效果突出,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近年来在兴安界首骨伤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0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术中对研究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解剖定位下臂丛神经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然后比较两...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不同浓度的盐酸罗哌卡因在下肢神经阻滞麻醉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90例下肢手术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前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患者均行下肢神经阻滞麻醉,所用麻醉药物为右美托咪定联合盐酸罗哌卡因,对照组用浓度为0.4%的盐酸罗哌卡因,观察组用浓度为0.3%的盐酸罗哌卡因。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术后疼痛程度、应激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均长于对照组,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阻滞范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12、24 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皮质醇、血糖和尿总儿茶酚胺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皮质醇、血糖和尿总儿茶酚胺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0.4%的盐酸罗哌卡因比较,在下肢神经阻滞麻醉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经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肩周关节松解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在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下行双侧肩关节松解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各20例。A组患者给予罗哌卡因阻滞,B组患者给予含右美托咪定的罗哌卡因阻滞,C组患者在罗哌卡因阻滞的同时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比较各组患者臂丛神经阻滞情况、术中生命体征及术后镇痛情况。结果三组患者臂丛神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三组患者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B组患者阻滞持续时间最长。A组和B组患者麻醉前(T_1)、阻滞后10分钟(T_2)、手术开始即刻(T_3)、术毕(T_4)4个时间点的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T_2和T3时间点,C组患者HR和MAP较T_1时间点均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同期A组和B组水平(P<0.05)。三组患者上述4个时间点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pO_2)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患者术后镇痛持续时间和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B组患者镇痛时间最长、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最低。结论在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下应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延长感觉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及术后镇痛持续时间,降低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且对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纳入我院行桡骨骨折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按照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其实施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阻滞麻醉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缩短,麻醉效果完善时间明显缩短,镇痛维持时间明显延长,手术切皮VAS评分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老年桡骨骨折手术麻醉过程中,使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能够起到更好的麻醉效果,麻醉安全性也可得到更好的提升,有很高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7月收治的上肢手术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异感法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均注入1%的利多卡因和0.3%的罗哌卡因混合液20 ml。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操作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整体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操作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手术中引用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够提高麻醉的优良率,缩短操作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超声下外周神经阻滞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下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分组。传统阻滞组用传统外周神经阻滞,超声阻滞组进行超声下外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副作用;干预前后患者动脉血氧含量、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水平。麻醉起效的时间、痛觉阻滞起效的时间。结果超声阻滞组效果高于传统阻滞组(P 0.05);超声阻滞组麻醉副作用低于传统阻滞组(P0.05);干预前,两组动脉血氧含量、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超声阻滞组动脉血氧含量、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水平优于传统阻滞组(P 0.05)。超声阻滞组麻醉起效的时间、痛觉阻滞起效的时间短于传统阻滞组(P 0.05)。结论超声下外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麻醉中的效果确切,缩短麻醉起效的时间,减少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不同髂筋膜间隙阻滞穿刺下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平行穿刺组和垂直穿刺组,每组各30例。平行穿刺组患者采用平行腹股沟韧带平面内进针,垂直穿刺组患者采用垂直腹股沟韧带平面内进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穿刺注药时间和股神经阻滞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垂直穿刺组患者操作时间、超声成像时间长于平行穿刺组(P<0.05),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成功率高于平行穿刺组(P<0.05)。两组患者阻滞后各时间点疼痛评分、股神经阻滞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垂直穿刺组患者阻滞后各时间点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率明显高于平行穿刺组(P<0.05)。两组患者首次使用自控镇痛(PAC)时间、满意度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垂直穿刺组患者阻滞后8、12、24、36、48小时曲马多累计用量均少于平行穿刺组(P<0.05)。结论髂筋膜间隙阻滞垂直穿刺与髂筋膜间隙阻滞平行穿刺均能有效提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其中髂筋膜间隙阻滞垂直穿刺能够显著减少患者镇痛药物用量,提高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2019年8月—2022年4月就诊的150例上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罗哌卡因麻醉)和观察组(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麻醉),每组各75例。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6.62±0.75 min vs 7.89±0.86min)及完全阻滞时间(8.76±0.92 min vs 10.81±1.52 min)均明显缩短,且镇痛维持时间延长(615.67±70.13 min vs 558.39±60.06 min)(均P<0.05)。手术开始后30 min(T2)和手术结束时(T3),观察组患者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中不同时刻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无明显差异(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12.00%vs 29.33%, 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低浓度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中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ASA分级为Ⅰ级、Ⅱ级,将其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50例,Ⅰ组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Ⅱ组按传统盲探法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两组局麻药均为0.5%罗哌卡因20 m L,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效果(VAS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Ⅰ组的VAS评分为(0.7±0.5)分,Ⅱ组的VAS评分为(2.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1/50),明显低于Ⅱ组的10%(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组的阻滞起效时间为(13.6±3.2)min,Ⅱ组的阻滞起效时间为(12.8±3.6)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刺激仪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较传统盲探法操作定位准确,阻滞成功率高,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与周围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疼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按照1:1比例,将92例单侧上肢带状疱疹痛和臂丛神经损伤后疼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与对照组(周围神经刺激器引导臂丛神经阻滞)。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疼痛控制优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0%、8.7%(P0.05)。结论超声定位与周围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均能控制疼痛程度,而超声引导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麻醉专业本科实习医生24名,随机分为各12人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解剖定位法,实验组采用超声引导法进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教学,并对两组实习医师进行考核。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麻醉效果优良率分别为75.0%和94.4%,刺破血管的发生率分别为47.2%和13.9%,止血带发生率分别为47.1%和11.1%,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阻滞临床麻醉教学方法效果更好,更易于实习医生掌握。结论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麻醉专业本科实习医生临床教学中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